复杂电路的简化 共17页PPT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635.50 KB
- 文档页数:17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一. “拆除法”突破短路障碍短路往往是因开关闭合后,使用电器(或电阻)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而造成的,初学者难以识别。
图1即为常见的短路模型。
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用电器的两端,电阻R被短路。
既然电阻R 上没有电流通过,故可将电阻从电路中“拆除”,拆除后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图1图2二. “分断法”突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较复杂的电路图中,常通过移动变阻器上的滑片来改变自身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影响我们对电路作出明确的判断。
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的一般情况如图3所示。
若如图4示的接法,同学们就难以判断。
此时可将滑动变阻器看作是在滑片P处“断开”,把其分成AP和PB两个部分,即等效成图5的电路,其中PB部分被短路。
当P从左至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AP部分逐渐变大;反之,AP部分逐渐变小。
图3图4图5三. 突破电压表的障碍1. “滑移法”确定测量对象所谓“滑移法”就是把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引线顺着导线滑动至某用电器(或电阻)的两端,从而确定测量对象的方法,但是滑动引线时不可绕过用电器和电源(可绕电流表)。
如图6,用“滑移法”将电压表的下端滑至电阻R1左端,不难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总电压;将电压表的上端移至R3右端,也可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3两端电压,同时也测的是电源电压。
2. “用拆除法”确定电流路径因为电压表的理想内阻无穷大,通过它的电流为零,可将其从电路中“拆除”,即使电压表两端断开,来判断电流路径。
如图6所示,用“拆除法”不难确定,R1和R2串联,再与R3并联。
图6四. “去掉法”突破电流表的障碍由于电流表的存在,对于弄清电流路径,简化电路存在障碍。
因电流表的理想内阻为零,故可采用“去掉法”排除其障碍,即将电流表从电路中“去掉”,并将连接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连接起来。
如图7,去掉电流表后得到的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
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清电路的结构了。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一.“拆除法”突破短路障碍短路往往是因开关闭合后,使用电器(或电阻)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而造成的,初学者难以识别。
图1即为常见的短路模型。
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用电器的两端,电阻R被短路。
既然电阻R上没有电流通过,故可将电阻从电路中“拆除”,拆除后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图1图2二.“分断法”突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较复杂的电路图中,常通过移动变阻器上的滑片来改变自身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影响我们对电路作出明确的判断。
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的一般情况如图3所示。
若如图4示的接法,同学们就难以判断。
此时可将滑动变阻器看作是在滑片P处“断开”,把其分成AP和PB两个部分,即等效成图5的电路,其中PB部分被短路。
当P从左至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AP部分逐渐变大;反之,AP部分逐渐变小。
图3图4图5三.突破电压表的障碍1.“滑移法”确定测量对象所谓“滑移法”就是把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引线顺着导线滑动至某用电器(或电阻)的两端,从而确定测量对象的方法,但是滑动引线时不可绕过用电器和电源(可绕电流表)。
如图6,用“滑移法”将电压表的下端滑至电阻R1左端,不难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总电压;将电压表的上端移至R3右端,也可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3两端电压,同时也测的是电源电压。
2.“用拆除法”确定电流路径因为电压表的理想内阻无穷大,通过它的电流为零,可将其从电路中“拆除”,即使电压表两端断开,来判断电流路径。
如图6所示,用“拆除法”不难确定,R1和R2串联,再与R3并联。
图6四.“去掉法”突破电流表的障碍由于电流表的存在,对于弄清电流路径,简化电路存在障碍。
因电流表的理想内阻为零,故可采用“去掉法”排除其障碍,即将电流表从电路中“去掉”,并将连接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连接起来。
如图7,去掉电流表后得到的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
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清电路的结构了。
图7图8五.“等效电路法”突破简化电路障碍电路图简化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用电器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分辨出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一部分电路的电流值和电压值,从而有利于我们解题。
复杂电路的简化
一、电路简化的原则(去杂电表,开关,电容器)
1.无电流的支路简化时可去掉。
2.两等势点间的电阻可省去或视做短路。
3.理想导线可长可短。
4.节点沿理想导线可任意移动,但不得越过电源用电器等。
5.理想电流表可认为短路,理想电压表可认为断路。
6.电路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断路。
二、常用的简化方法
1.电流分支法:
(1)先将各节点用字母标上
(2)判定各支路元件中的电流方向(若原电路无电压或电流,可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后再判定)
(3)按电流流向,将各元件、节点、分支逐一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
2.等势点排列法:(找标节点、重排电阻、补画导线)
(1)将各节点用字母标出
(2)判定各节点电势的高低
(3)对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到右排列,再将各节点间的支路画出(4)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
三、电流分支法
例1、如图所示,设R1=R2=R3=R4=R,求开关S闭合和断开时,A、B两端的电阻之比.(5:6)
四、等势点排列法
例2、如图所示电路,R1=R2=4Ω,R3=R4=2Ω,U AB=6V,求:
(1)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不计电流表的内阻);(1.5A,1A)
(2)R1与R4两端电压之比。
(1/2)
例3、由5个1Ω电阻连成的如图1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________Ω。
(0.5 )。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一。
“拆除法”突破短路障碍短路往往是因开关闭合后,使用电器(或电阻)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而造成的,初学者难以识别.图1即为常见的短路模型。
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用电器的两端,电阻R被短路。
既然电阻R 上没有电流通过,故可将电阻从电路中“拆除",拆除后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图1图2二。
“分断法"突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较复杂的电路图中,常通过移动变阻器上的滑片来改变自身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影响我们对电路作出明确的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的一般情况如图3所示。
若如图4示的接法,同学们就难以判断。
此时可将滑动变阻器看作是在滑片P处“断开”,把其分成AP和PB两个部分,即等效成图5的电路,其中PB部分被短路.当P从左至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AP部分逐渐变大;反之,AP部分逐渐变小。
图3图4图5三. 突破电压表的障碍1。
“滑移法”确定测量对象所谓“滑移法”就是把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引线顺着导线滑动至某用电器(或电阻)的两端,从而确定测量对象的方法,但是滑动引线时不可绕过用电器和电源(可绕电流表)。
如图6,用“滑移法”将电压表的下端滑至电阻R1左端,不难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总电压;将电压表的上端移至R3右端,也可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3两端电压,同时也测的是电源电压。
2. “用拆除法”确定电流路径因为电压表的理想内阻无穷大,通过它的电流为零,可将其从电路中“拆除”,即使电压表两端断开,来判断电流路径。
如图6所示,用“拆除法"不难确定,R1和R2串联,再与R3并联。
图6四。
“去掉法”突破电流表的障碍由于电流表的存在,对于弄清电流路径,简化电路存在障碍。
因电流表的理想内阻为零,故可采用“去掉法”排除其障碍,即将电流表从电路中“去掉”,并将连接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连接起来。
如图7,去掉电流表后得到的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
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清电路的结构了。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式一. “拆除法”冲破短路障碍短路往往是因开关闭合后,利用电器(或电阻)两头被导线直接连通而造成的,初学者难以识别。
图1即为常见的短路模型。
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用电器的两头,电阻R被短路。
既然电阻R上没有电流通过,故可将电阻从电路中“拆除”,拆除后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图1图2二. “分断法”冲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较复杂的电路图中,常通过移动变阻器上的滑片来改变自身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阻碍咱们对电路作出明确的判定。
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的一样情形如图3所示。
若如图4示的接法,同窗们就难以判定。
现在可将滑动变阻器看做是在滑片P处“断开”,把其分成AP和PB两个部份,即等效成图5的电路,其中PB部份被短路。
当P从左至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AP部份慢慢变大;反之,AP部份慢慢变小。
图3图5三. 冲破电压表的障碍1. “滑移法”确信测量对象所谓“滑移法”确实是把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引线顺着导线滑动至某用电器(或电阻)的两头,从而确信测量对象的方式,可是滑动引线时不可绕过用电器和电源(可绕电流表)。
如图6,用“滑移法”将电压表的下端滑至电阻R1左端,不难确信,电压表测量的是R1和R2两头的总电压;将电压表的上端移至R3右端,也可确信电压表测量的是R3两头电压,同时也测的是电源电压。
2. “用拆除法”确信电流路径因为电压表的理想内阻无穷大,通过它的电流为零,可将其从电路中“拆除”,即便电压表两头断开,来判定电流路径。
如图6所示,用“拆除法”不难确信,R1和R2串联,再与R3并联。
图6四. “去掉法”冲破电流表的障碍由于电流表的存在,关于弄清电流路径,简化电路存在障碍。
因电流表的理想内阻为零,故可采纳“去掉法”排除其障碍,即将电流表从电路中“去掉”,并将连接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连接起来。
如图7,去掉电流表后取得的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
如此就能够够很清楚地看清电路的结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