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语言障碍康复46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4
⼀⽂读懂卒中后的⾔语障碍及其康复治疗【引⽂】脑卒中失语症是脑⾎管意外后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致残率中出现失语症的⽐例⾼达30%~40%,也就是说⼗个脑卒中患者就会有3-4个存在不同程度失语功能障碍的患者,卒中后的失语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常⼤的交流障碍,也会⼤⼤提⾼病⼈患⼼理疾病的风险。
【简介】卒中后的⾔语交流障碍主要病变于⼤脑⾔语中枢,当这些⾔语中枢受到损害也会出现相应的⾔语功能障碍,患者⽆法正常的进⾏有效交流,⽣活⼯作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响。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语交流障碍;说话流利性降低;命名困难;错⾳增多不能理解;复述差;失语法及⽂法等。
所以卒中后⼀旦发⽣⾔语功能障碍应及时尽早的展开⾔语功能康复治疗。
【⾔语障碍类别】根据患者不同类型的障碍,经过科学的康复评估,临床上将常见的⾔语功能障碍分为如下⼏类。
1.运动型失语:⼜称Broca失语、表达型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部受损病变引起,⼝语表达障碍为突出特点患者能够理解他⼈⾔语,但是表达困难或⽆法表达,⾔语量⼩,⽆法连贯说出完整句⼦。
阅读,可理解书⾯含义但是⽆法正确表达。
2.命名性失语:⼜称记忆缺失失语,由左侧颞中回及颞下回后部及枕叶受损病变引起,其突出特点是患者对物品及⼈物的命名上存在很⼤困难,词汇遗忘过多,经⼈提⽰可完成物体命名但经过⼀段时间⼜容易遗忘物品命名。
3.感觉型失语:⼜称Wernieke's aphasia失语(威尼克斯失语),由颞上回后部受损病变引起,其突出特点为患者答⾮所问,患者常常⽤词混乱⽆法让⼈正常理解其所表达意思,病⼈仍认为⾃⼰所表达的意思是正确的,同时还存在失读症和失写症。
感觉型失语与命名性失语症状表现相似但有不同,临床治疗时应区分清楚。
4.完全性失语:⼜称球性失语,混合性失语,由左侧⾔语中枢多个球回受损病变引起,其突出特点是患者⾔语功能严重受损⽆任何⾔语,病⼈既听不懂也⽆法⽤语⾔表达⾃⼰的意思,读写功能丧失。
【⾔语障碍功能评估】对于⾔语功能障碍的患者,如何鉴别患者⾔语障碍类型,功能丧失多少,是否有必要进⾏康复治疗,评估是尤为重要的它不仅仅可以帮助患者找出问题所在也会帮助医⽣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康复治疗⽅案,最⼤程度改善恢复患者的⾔语功能。
脑卒中致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护理体会标签:卒中;失语;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目前,脑血管病卒中后语言障碍的发生率为21%~28%。
其原因是大脑皮质言语功能区受损,对语言信号的认识和表达障碍,理解和运用言语能力缺损, 即后天获得性的对各种语言符号(口语、文字、手语)的表达及认识能力的受损或丧失。
现将我院收治的74例脑卒中所致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74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39~73岁,平均56岁。
运动性失语22例,感觉性失语35例,混合性失语17例,均为意识清晰,精神正常的患者。
1.2 失语的种类脑卒中引起的失语可分为3种。
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和混合性失语。
运动性失语患者表现为自发语言为非流畅性,多数能听懂日常口语,主要是构音困难,应着重给患者讲口形、示范。
对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训练主要是多与患者讲话,要求患者不能用体语,尽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
感觉性失语表现为自发性语言是流畅的,复述时有错语,听不懂对话,患者常意识不到自己语言的缺陷,因而产生一种丰富的,但不正确、无意义、发音良好的句子。
完全性失语者由于病灶较大,损伤基本占据整个大脑左半球,病情较重,听理解和口语表达都严重受损,听和说能力较差。
2 结果通过治疗护理所有患者效果均较好。
3 护理措施3.1心理护理失语患者最初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害羞等。
此时,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边,耐心开导,不失时机地给予患者鼓励安慰,耐心听患者讲话,告知患者失语是暂时的,只要反复训练,语言功能是可以恢复的,增强患者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康复训练。
心理康复贯穿治疗始终,是康复护理的关键。
3.2言语康复训练3.2.1构音障碍训练法常在患者神志清醒后开始,采用示教—模仿法进行发音器官运动训练。
①口唇的运动训练:指导患者鼓腮、抿嘴、吹蜡烛,反复进行;②舌的运动训练:首先指导患者尽量将舌往外伸,然后舔唇,将舌向外上、外下、外左、外右运动,由慢到快;③软腭抬高训练:将口张开,舌向外上翘,反复多次训练,发出“啊”音;④渐进性语言训练法:进行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后,再训练发“啁”音功或唇音,然后过渡到发单音节、单词、词汇、句等,反复训练;⑤针对性语言训练:重点放在语言训练上,轻者采用口语训练说绕口令,逐渐加快速度,重者着重练习发准音,如“啊”、“哈”、“吧”等[1]。
脑卒中后的语言康复训练研究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常表现在肢体感觉或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缺损及功能障碍,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全球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0万。
此外,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其中语言康复训练就是一大挑战。
语言障碍对脑卒中后患者的影响脑卒中后患者常常面临着语言障碍的困扰。
语言障碍是指各类语言能力的障碍,包括口语表达、语音和语言理解等方面。
由于脑卒中后患者大脑受损导致神经元死亡,可能会影响语言中枢区域,从而导致语言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脑卒中后患者常常表现出:语音障碍(如发音不清、语音错位)、语言理解障碍(如无法正确理解对话、文章、电视等所传达的信息)、语言表达障碍(如语句不通、构思混乱、文法错误等)、语言运用障碍(如无法正确使用词汇、语法、文境等)等症状。
语言康复训练方法语言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学习从而重建语言能力的康复训练方法。
语言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帮助脑卒中后患者恢复语言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目前,关于脑卒中后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法主要有三种:1. 传统的语言康复训练法:传统的语言康复训练法主要通过口语、书写、阅读、听力和刺激反应等方式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该方法是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主流方法之一。
2. 认知语言康复训练法:认知语言康复训练法是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一种新型语言康复方法。
该方法采用了认知科学、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基础,通过认知疗法、概念练习、真实语言使用等方法来恢复患者的语言能力。
3. 赴海外接受康复训练:随着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前往海外接受语言康复训练。
与国内的语言康复训练相比,赴海外接受康复训练,可以更快速的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语言康复训练的影响因素尽管语言康复训练在帮助脑卒中后患者恢复语言能力方面有显著效果,但是语言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与众多因素相关。
38例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康复护理体会38例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康复护理体会大约25%的脑卒中后伴有言语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于他人的沟通交流,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1】。
我们对38例脑卒中后言语障碍患者进行了系统的语言康复护理,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明显。
现将康复护理的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均为2021年4月~2021年1月收治住院患者,经头颅CT与MRI检查确诊,所选患者意识清楚,无失聪,发病前无言语障碍。
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43~79岁,平均65岁。
按语言障碍分类诊断为失语21例,发音困难17例。
1.2方法1.2.1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I 度:能说极少量词语及短语;II度:能说单词或短语,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III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那么表达困难;IV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V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发觉,仅患者自己有所体会。
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6例,I度有15例,II度有12例,III度有5例。
1.2.2疗效标准疗效评定以到达V度或与治疗前比提高3度为显效;比治疗前提高1~2度为有效;与治疗前比拟无变化为无效。
1.2.3康复护理方法1.2.3.1进行有效的康复心理疏导由于患者的言语障碍以及所伴的行动障碍,导致患者易产生急躁、抑郁、焦虑、悲观、消极等心理状态。
进行康复护理首先要有效进行心理疏导:①耐心倾听患者的表达,使其产生信心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②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③善于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解释或指导,使患者主动性增强,配合治疗康复;④列举语言恢复良好的患者案例,增强语言训练的决心。
1.2.3.2选择适宜的康复时间和环境语言康复护理5次/w,30min/次,选择有隔音、光亮好的单间为专门的语言训练室。
临床分析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脑卒中,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和脑干)内发生的急性局灶性细胞死亡性病变,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
脑卒中发作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多种神经功能损害,如语言障碍、运动失调等。
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神经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非常关键和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临床实例,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一、病例分析患者张某,男性,60岁,农民。
于某年某月某日突发头痛和右侧肢体无力,经家属送医院急诊科,拟脑卒中病例。
经神经内科会诊后,确诊为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性脑卒中。
入院后,进行了介入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二、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1. 运动功能恢复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评估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协调性等指标,发现患者的右侧肢体运动逐渐恢复。
在治疗的初期,右侧肢体明显无力,活动范围受限。
但随着康复训练的进行,患者的肌力逐渐增强,运动控制能力逐渐恢复,能够完成一些日常生活动作,如握笔、刷牙等。
2. 感觉功能恢复除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病例观察中,我们发现患者的右侧肢体感觉受损,存在触觉和温度感觉下降的情况。
然而,随着康复训练的持续进行,患者的感觉功能逐渐改善,尤其是触觉和温度感觉。
3. 语言功能恢复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对于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言语治疗和语言康复训练。
通过评估患者的语音、语调、语法等方面,发现患者的语言功能在治疗过程中逐渐恢复。
起初,患者几乎不能发音和语言表达,但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语音清晰度和说话流畅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4. 认知功能恢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病例观察中,我们注意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
因此,我们采取了认知康复训练措施,通过认知评估和认知技巧训练,帮助患者重建受损的认知功能。
脑卒中后的语言康复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指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大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的病人通常会出现语言障碍,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言语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脑卒中后的语言康复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病人尽快恢复语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一、脑卒中后的语言障碍脑卒中后的语言障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失语症(aphasia)和发音障碍(dysarthria)。
失语症是指由于脑卒中损伤了大脑中与语言相关的区域,导致病人无法理解、表达或者产生语言的障碍。
常见的失语症包括传导性失语症、感觉性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等。
病人可能会出现词汇量减少、语法混乱、固定词组的使用以及理解他人的语言困难等症状。
发音障碍是指由于脑卒中导致了口腔、喉咙以及相关的神经肌肉的损伤,导致病人的发音和说话能力受到影响。
常见的发音障碍包括说话含糊不清、音节混淆、音调的无规律变化等症状。
二、语言康复的重要性语言康复对于脑卒中后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丧失的语言能力,改善日常生活和社交交流的能力。
语言康复可以促进病人的神经再生和功能重组,提高大脑的可塑性,进而加速康复过程。
三、脑卒中后的语言康复方式1. 语言治疗语言治疗是脑卒中后的重要康复手段之一。
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训练、听力训练和口语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治疗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进展来调整,例如从简单到复杂的训练方法,逐步提高难度。
2. 语音训练针对脑卒中后发音障碍的患者,语音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矫正发音、增强咽喉肌肉力量和控制,可以逐步改善发音障碍。
语音训练可以结合语言治疗进行,以增加疗效。
3. 阅读和写作训练阅读和写作训练是脑卒中后语言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和书写的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适当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还可以提升大脑的功能。
4. 社交交流训练脑卒中后的患者往往会遭受社交隔离,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
脑卒中后语言障碍康复46例分析语言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约占急性脑卒中的38%[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及综合治疗可提高和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我科对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后伴语言障碍的4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比较康复手段的临床疗效,以评价综合康复手段在临床的运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46例均为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伴失语患者,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按卫生部印发的全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诊断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编制的失语症筛查表确诊[2-3]。
除外有意识障碍,发病前有听力、语言障碍及聋哑患者。
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联合组18例,高压氧组13例,针灸组15例;入院时间均为发病后72 h内。
联合组:男11例,女7例,年龄37~76岁,平均(56±11.3)岁。
高压氧组:男9例,女4例,平均(52±13.6)岁,针灸组:男10例,女5例,年龄47~72岁,平均(59±10.2)岁。
失语类型,卒中分类如表1;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及卒中分类、失语分类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3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言语功能评定并开始言语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由神经内科专业医师、语言康复专业训练师及康复护士组成康复小组进行),联合组加高压氧治疗及电针治疗;高压氧组加高压氧治疗;针灸组加电针灸刺激。
电针由针灸科专业医师配合进行选穴,头针:言语1区,运动性失语,言语2区,命名性失语;言语3区,感觉性失语;辨证配穴鱼际、上廉泉、三阳络、四濮、灵道、天容、天窗、扶突及天鼎、廉泉、天突等治疗2次/d,30 min/次。
药物治疗均以甘露醇适量,尼莫地平,胞二磷胆碱为主,辅以对症支持治疗。
语言训练以Schuell的刺激疗法为基础,再据语言障碍及其严重程度按不同类型失语侧重训练;Broca失语以构音训练、文字表达为主;Wemiok 失语以训练听理解、会话、复述为主,命名性失语以口语、命令、文字、称呼为主;传导性失语以听写复述为主,经皮质感觉性失语以听理解为主(在Wemiok 失语训练基础上);运动性失语以Broca失语训练为基础加用手势、图画及交流板等方法代偿训练。
临床分析卒中患者言语障碍的临床分析与康复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卒中(中风)是导致大量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其中言语障碍是常见且严重的后遗症之一。
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探讨卒中患者言语障碍的原因和康复治疗方法。
一、言语障碍的原因分析卒中后的言语障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失语症和言语不流畅。
失语症是指患者丧失或严重受损语言能力的病症,而言语不流畅则是指患者在表达时出现言语停顿、用词困难等症状。
言语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脑区损伤:卒中导致脑血管破裂或阻塞,脑区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脑细胞死亡和功能丧失。
卒中患者如果脑区受损涉及到言语中枢,就会出现言语障碍。
2. 大脑半球的功能失衡:卒中后,由于脑功能的不完全恢复,大脑半球之间的功能平衡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言语障碍的出现。
3. 神经传导障碍:在卒中过程中,血管痉挛或者血栓形成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这可能会导致神经传导受阻,影响言语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卒中患者言语康复治疗方法对于卒中患者的言语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和个体化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1. 语言治疗:这是最常见的言语康复治疗方法。
语言治疗师通过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通过言语练习、发音训练和语言理解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2. 口腔肌肉训练:卒中会导致口腔肌肉的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言语表达。
通过进行口腔肌肉训练,如口吐字练习、口舌运动等,可以促进口腔肌肉的恢复,提高言语表达的清晰度和流畅度。
3. 认知疗法:卒中后患者可能伴有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而这些认知障碍也会影响言语的表达。
通过认知疗法,如注意力练习、记忆提升等,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而促进言语康复。
4. 改善环境:言语康复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患者个人的治疗,改善患者所处的环境同样重要。
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避免嘈杂干扰,为患者创造有利于言语康复的条件。
脑卒中后语言障碍康复46例分析
作者:柳真裕刘剑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25期
语言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约占急性脑卒中的38%[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及综合治疗可提高和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我科对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后伴语言障碍的4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比较康复手段的临床疗效,以评价综合康复手段在临床的运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6例均为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伴失语患者,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按卫生部印发的全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诊断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编制的失语症筛查表确诊[2-3]。
除外有意识障碍,发病前有听力、语言障碍及聋哑患者。
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联合组18例,高压氧组13例,针灸组15例;入院时间均为发病后72 h内。
联合组:男11例,女7例,年龄37~76岁,平均(56±11.3)岁。
高压氧组:男9例,女4例,平均(52±13.6)岁,针灸组:男10例,女5例,年龄47~72岁,平均(59±10.2)岁。
失语类型,卒中分类
如表1;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及卒中分类、失语分类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言语功能评定并开始言语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由神经内科专业医师、语言康复专业训练师及康复护士组成康复小组进行),联合组加高压氧治疗及电针治疗;高压氧组加高压氧治疗;针灸组加电针灸刺激。
电针由针灸科专业医师配合进行选穴,头针:言语1区,运动性失语,言语2区,命名性失语;言语3区,感觉性失语;辨证配穴鱼际、上廉泉、三阳络、四濮、灵道、天容、天窗、扶突及天鼎、廉泉、天突等治疗2次/d,30 min/次。
药物治疗均以甘露醇适量,尼莫地平,胞二磷胆碱为主,辅以对症支持治疗。
语言训练以Schuell的刺激疗法为基础,再据语言障碍及其严重程度按不同类型失语侧重训练;Broca失语以构音训练、文字表达为主; Wemiok失语以训练听理解、会话、复述为主,命名性失语以口语、命令、文字、称呼为主;传导性失语以听写复述为主,经皮质感觉性失语以听理解为主(在Wemiok失语训练基础上);运动性失语以Broca失语训练为基础加用手势、图画及交流板等方法代偿训练。
康复环境
在康复语音室进行;由专业语言师指导训练,家属陪同并学会训练;训练时间每天半小时,其余由家属进行。
高压氧治疗由高压氧技师进行;在12人大仓(无治疗禁忌证),生命征平稳,无再出血,血压<160/100 mm Hg(1mm Hg=0.133 kPa );氧舱压力0.2 MPa,稳压戴面罩吸纯氧30 min,中间休息10 min,再吸氧30 min后减压30 min;治疗1次/d,均有专业护士同舱治疗。
治疗均以12d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
1.3 评价方法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分别对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描写、听写、朗读等方面进行评价。
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取均值,经标准差后再行两组间比较。
3组间资料如表2。
1.4 统计方法用数据包SPSS0.01分析,均数( 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经CRRCAE评分,组内比较联合组各方面失语均在治疗后有明显恢复,而针灸组仅在复述、命名有明显恢复,高压氧组在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朗读有恢复。
组间比较主要差异在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朗读上,而描写、听写无显著改变。
听理解:联合组与针灸组比较(q=13.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高压氧组比较(q=31.2,P
3 讨论
失语症是由于大脑功能受损所致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似乎失去语言或语言机能不能发挥的状态。
脑卒中是患者失语最常见的病因,约1/4~1/3以上脑卒中可产生失语症[3]。
失语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4],脑卒中后失语症不仅与病灶部位有关,而且与皮质语言区脑血流灌注流量降低关系密切[5]。
国内学者认为急性脑卒中后在2周内自然恢复最快,而此后减慢[3]。
但Basso等[3]研究认为患者不论发病后时间长短,有效的语言康复治疗均有促进语言障碍恢复正常的作用。
本组研究由于患者住院时间限制未能长期跟踪,以排除自然康复的影响,但语言训练是语言障碍的基础治疗;临床往往忽略脑损伤后脑组织缺血缺氧及机体内自身
调整功能、自身神经机能联系对机体功能障碍的影响。
电针穴位刺激治疗失语不仅在国内医学界得到承认[6],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生也通过自己的临床研究证明,针刺治疗结合临床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功能有改善及促进作用[3]。
电针有疏通经络,调节阴阳,促进循环作用。
连续电流作用于针柄,使患者穴位深部的神经纤维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血供,对语言区脑血流注灌有影响而利于康复。
从现代医学神经解剖生理的观点,其机理可能包括三个方面的作用:①通过皮层-丘脑-皮层调节,使特异性传导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相互作用达到平衡,重建言语活动的神经环路;②迅速建立起脑血管侧枝循环,促进损害部位的血流量增加,脑循环不全得以改善;③激活了言语中枢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数量,促进和加强了脑功能的代偿作用[7-8]。
高压氧可增加组织内毛细血管氧的弥散半径,使皮层的任何部位均能获得氧气供应,且有使病灶组织出现反盗血现象,有利于脑卒中病灶的供血,并刺激病灶区内毛细血管新生,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在恢复缺血半暗区域的细胞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它对急性、慢性脑卒中均有效,常以2~3个疗程为宜[9]。
高压氧对失语的康复作用表现为加快其恢复的速度,并不针对于某些语言功能特定部位的病灶。
而高压氧及电针二者联用可活化一些无效的神经元,对神经肌肉组织有明显兴奋作用;通过纠正缺血缺氧从而减少神经损伤,调整语言中枢区域脑组织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脑内受损部位的语言形成过程恢复正常[10]。
联合高压氧、电针、言语训练治疗及恢复的手段,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在听理解、命名、阅读及复述方面优于单独康复手段,表明联合治疗对患者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意义。
语言障碍患者的预后与原发病预后一致,近年来,发达国家和我国大城市人口已趋老年化,也产生了语言障碍趋向重度化和复杂化,患者预后与治疗及康复手段的开始时间有关,时间越早越好,有效的康复手段对提高患者言语康复十分重要,临床中尽可能联合多种康复手段促进患者语言康复是必要的,联合高压氧和针灸治疗语言障碍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Friedemann P, Neininger B ,Elbert T, et al. Constrain-induced therapy of chronic aphasia after stroke.Stroke,2001,32(7):1621-1626.
[2]饶明利.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办公厅,2005,2:27-51.
[3]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331-332, 533-552.[4]罗小丽.不同类型失语的康复训练技术.中国临床康复,2003,15(7):58.
[5]孟金风,张国英,周晓霞.脑血管病失语症与CT、SPECT定位的相关研究.山东医药,2003,43(5):10-11.
[6]李国臣,赵新.针刺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失语的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6,9:624-626.
[7]汪洁.重度非流利型失语的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1,6(1):9-10.[8]史立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558-1567.
[9]吴钟琪,房广才,朱双罗.临床高压氧医学.华文出版社,1995:307-327.
[10]李孝锦.针剌加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针炙临床杂志,2002,18(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