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28.00 KB
- 文档页数:8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药品检验)是运用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定性定量分析),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原材料、中间体、制剂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贮存环境、温度、湿度),临床药物分析(毒理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
手性药物分析药物分析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中担任着最主要的任务。
包括药物成品的理化检验,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中的质量考察,医院调配制剂的快速分析,新药研究开发中的质量标准制订以及体内药物分析等。
首先,是药物成品的理化检验(药物的理化性质是指物理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药物溶解度,熔点,挥发性,纯度、吸湿和分化等;化学性质是指氧化,还原,分解化学反应特征。
药物脂溶性水溶性,会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化学稳定性,影响药物质量及体内过程。
),通过检验,判断药品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的要求,合格的药品方能销售和使用。
在药物的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品的质量,需要对原料、中间体、副产物等进行分析监控。
对贮存过程中的药品需要定期进行质量考察,以便采用合理的贮存条件和管理方法,保证药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在医院调配制剂的快速分析检验同样需要药物分析的手段,以保证其制剂的质量。
其次,在新药的研制开发中,除对新药的合成路线、药理毒理、制剂工艺等进行研究外,还需要进行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
即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可能影响质量的因素,设计出药品真伪的鉴别、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建立新药的质量标难。
此外,在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临床药理学以及临床血药浓度监调中,同样需要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对血液、组织、器官中的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等一系列过程,研究药物的作用特性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寻找活性代谢物,发现先导化合物提供必要的信息。
药物分析总结引言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物化学成分、质量和效力的科学。
药物分析的目的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以及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本文将对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应用进行总结和说明。
药物分析原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药物分离、定量分析和结构鉴定。
药物分离是指将药物和其他成分分离开来,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萃取、蒸馏、析出、结晶等。
定量分析是测定药物中成分的含量,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等。
结构鉴定是通过化学反应、光谱分析等手段确定药物的化学结构。
常见药物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通过观察和检验样品的化学性质,确定药物的成分。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气味分析、显微镜观察、染色反应等。
定量分析则是测定药物中成分的含量,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重量法、体积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
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是通过分析药物中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药物的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
光谱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色谱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是将药物中混合物分离成单一成分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
色谱分析方法可以分离和定量各种药物成分,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药物分析结果的应用药物分析结果的应用包括确定药物的纯度、研究药物的稳定性和贮存条件、监测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
纯度分析药物的纯度分析是确定药物中各成分含量的重要方法。
通过药物分析可以确定药物中杂质和掺杂物的存在,以及其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药物的纯度分析结果可以用于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稳定性研究药物的稳定性研究是评估药物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方法。
药物分析名词解释
药物分析(Pharmacological Analysis)是用多种分析方法来研究复杂药物结构与性
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勤节性现象与机理的科学研究。
它是探究药物安全、
有效性和研制新药的基础,主要包括了三个部分:药物的结构分析、功能性分析和代谢产
物分析。
药物结构分析是研究药物的分子结构的过程,通常包括药物结构的识别、测定其组成、确定其结构和对其有效成分的同分异构体的辨识等过程,通常采用的分析手段包括老式的
薄层色谱法、比表面法、椭圆色谱法、凝胶电泳法及质谱法等。
药物功能性分析指定位于药物分子中有效成分及细胞通路内药物靶点的确定,典型的
方法有层析法、膜结合分子模型、比对性方法、X-射线衍射法、受体配体模拟等。
药物代谢产物分析涉及到药物的分解代谢及其代谢产物的鉴定,典型的技术包括高效
液相色谱、层析法、质谱法、超高效折光光度法等,主要用于研究药物代谢物组成、结构、形式等性质,和评估药物代谢现象及其结构活性关系。
药物分析是药物研发和质控中重要的技术,为保证药品安全有效性提供依据,它充分
体现了分析科学在药学中的重要性。
比如用来监测药物的残留、研发新药的性状及生物活性、药物的动力学特性的估算、药物的有效成份的判定及毒性评价等。
它是药物靶点的研
发及新药开发的基础,在确定药物细节及药物本身的核心研究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分析名词解释药物(drugs)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
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鉴别根据药物的特性,采用专属可靠地方法,证明已知药物真伪的试验。
杂质检查及纯度检查,对药物中所含杂质进行检查和控制,以使药品达到一定的纯净程度而满足用药要求。
含量测定药品(原料及制剂)中所含特定成分的绝对质量占药品总质量的分数称为该成分的含量,凡采用理化方法对药品中特定成分的绝对质量进行的测定称为含量测定。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持编纂、颁布实施,国际性药典则由公认的国际组织或有关国家协商编订。
凡例(General Notices)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物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u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对照品化学药品标准物质常称为对照品。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精密量取系指称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空白试验实验中的“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代替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
符号“1-10”系指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的溶剂使成10ml等的溶液。
鉴别试验药物的鉴别试验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1篇P440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或胶囊剂等普通制剂)中的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中也称为释放度第三节注射剂分析1 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 2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90%的乳滴粒径应小于1um,且不得有粒径大于5um的乳滴。
3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剂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中,原料药物的粒径应小于15um,粒径为15~2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2篇一般鉴别实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1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2有机酸盐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生成配位化合物,中性红色,弱酸紫色。
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盐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成银镜。
3芳伯氨基反应加稀盐酸煮沸,加等体积的亚硝酸钠和脲溶液数滴,振摇1分钟,滴加碱性B-萘酚试液数滴,生成由粉色到猩红色沉淀。
4托烷生物碱类发烟硝酸5滴,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粒,显深紫色。
5无机金属盐焰色反应钠盐鲜黄色钾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钡离子黄绿色绿色玻璃中透视蓝色铵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润湿的滤纸显黑色。
6无机酸根氯化物法一: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再次生成。
法二:加与供试品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慢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润湿的碘化钾试纸变蓝。
硫酸盐法一:加氯化钡试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硝酸或盐酸中均不溶解。
第一章药物分析的任务与发展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的一门学科。
目的是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的物质。
药典是一个国家关于药品标准的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
第二章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第一节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取样:鉴别:判断真伪。
检查:称纯度检查,判定药物优劣。
含量测定: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检验报告必须明确、肯定、有依据。
计量仪器认证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进行监督检查。
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
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二、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重复性:相同条件下,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至少9次。
2、中间精密度: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分析方法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三、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的程度。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圴应考察专属性。
四、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无须定量。
用百分数、ppm或ppb表示。
五、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药物的鉴别试验09级药学3班 钟妙 200907010334摘要:药物的鉴别试验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通过比较选择最合适的鉴别方法进行试验。
关键词:鉴别 药物分析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1、葡萄糖注射液的鉴别:OHCH 2OHH H OH H OH H HO H 2OOH(1)原理:CH 2OH (CHOH )4CHO+2Cu(OH)2(加热)→CH 2OH (CHOH )4COOH+Cu 2O↓+2H 2O方法:取本品,缓缓滴入温热的碱性酒石酸酮试液,即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
(2)葡萄糖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反应原理:CH 2OH (CHOH )4CHO+2[Ag(NH 3)2OH](水浴加热)→CH 2OH (CHOH )4COONH 4+2Ag↓+3NH 3↑+H 2O(3)在试管中加入葡萄糖注射液0.1mL ,加入班氏糖定性试剂1mL ,混合均匀后,将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1min~2min ,若试管中溶液在加热后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说注射液中含有葡萄糖。
(该法不需现配现用)(4)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与标准溶液吸光度比较。
(5)红外光谱法:测量样品溶液的红外光谱,与标准溶液的红外光谱图比较。
(该法专属性高)方法选择:选择班氏试剂法和红外光谱法,溶液配制方便,操作简单,专属性高。
2、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鉴别:(1)三氯化铁显色反应:方法: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 ),加水10ml ,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该方法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专属性较好)(2)水解反应:原理: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及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则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并产生醋酸的臭气。
方法:取本品约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煮沸2 分钟后,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方法选择:个人认为第一种比第二种方法操作起来更为简便,且化学反应更为明显,所需的实验器材也更少。
3、维生素E软胶囊的鉴别:(1)硝酸反应:原理:维生素E在硝酸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生育酚,生育酚被硝酸氧化为邻醌结构的生育红而显橙红色。
方法:取本品约30mg,加无水乙醇10ml溶解后,加硝酸2ml,摇匀,在75℃加热约15分钟,溶液显橙红色。
(2)三氯化铁反应:原理:维生素E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游离的生育酚,生育酚经乙醚提取后,可被三氯化铁氧化生成对-生育醌;同时Fe3+被还原为Fe2+,Fe2+与联吡啶生成红色的配位离子。
方法:取本品约10mg,加乙醇制氢氧化钾2ml,煮沸5分钟,放冷,加水4ml 与乙醚10ml,振摇,静置使分层;取乙醚液2ml,加2,2’-联吡啶的乙醇溶液(0.5→100)数滴与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0.2→100)数滴,应显血红色。
(该法专属性好)(3)紫外光谱法:本品的0.01%无水乙醇液,在28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54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该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差)(4)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与对照品溶液主峰一致。
(5)薄层色谱法:将供试品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醚(4:1)为展开剂,10~15cm,于空气中晾干,喷浓硫酸,在105℃加热5min,a-生育酚,a-生育酚醋酸酯和a-生育醌的Rf值分别为0.5,0.7,和0.9。
(该法专属性好)(6)红外光谱法:采用红外光谱法鉴别,其红外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光谱图一致;用气象色谱法鉴别,供试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维生素E对照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方法选择: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好,灵敏度高。
4、硫酸阿托品片的鉴别:NCH3H OO OH2H2SO4 H2O(1)与硫酸-重铬酸钾的反应:原理:硫酸阿托品水解后,生成的莨菪酸,可与硫酸-重铬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而逸出类似苦杏仁的臭味。
(2)本品的水溶液显硫酸盐的鉴别反应。
原理:①取供试品溶液,滴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BaSO4的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②取供试品溶液,滴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PbSO4的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
③取供试品溶液,加盐酸,不生成白色沉淀(与硫代硫酸盐区别)。
(3)Vitaili反应:原理:硫酸阿托品结构中的酯键水解后生成莨菪酸,经发烟硝酸加热处理,转变为三硝基衍生物,再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和固体氢氧化钾作用脱羧,转化成具有共轭结构的阴离子而显深紫色。
方法: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硫酸阿托品1mg),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约5ml,混匀,用乙醚10ml振摇提取后,分取乙醚层,置白瓷皿中,挥尽乙醚后,残渣显托烷生物碱类的鉴别反应:取残渣加发烟硝酸5滴,置水浴上蒸干,即得黄色的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加少许固体氢氧化钾,即显深紫色。
(该法专属性好)(4)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487图)一致。
原理:从红外吸收光谱中可以获得硫酸阿托品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波数的位置、吸收相对强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均可以用于鉴别。
若供试品德光谱图与对照光谱图一致,通常可判定两化合物为同一物质。
方法选择:选择红外光谱法和Vitaili反应,反应迅速,现象明显,专属性好。
5、维生素C颗粒的鉴别:(1)与硝酸银反应:原理:维生素C 分子中有烯二醇基,具有强还原性,可被硝酸银氧化为去氧抗坏血酸,同时生成黑色金属银沉淀。
O OO H OH H OHCH 2OH AgNO 3O O H OH CH 2OHO O HNO 3Ag 222+++C C 方法:取本品0.2g ,加水10ml 溶解后,加硝酸银试液0.5ml 即生成银的黑色沉淀。
(2)与二氯靛酚钠反应: 原理:2,6-二氯靛酚为一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玫瑰红色,碱性介质中为蓝色,与维生素C 作用后生成还原性无色的酚亚胺。
方法:取本品0.2g ,加水10ml 溶解后,加二氯靛酚钠1~2滴,试液的颜色即消失。
O O O H OHH OH CH 2OHOH ClClN O O O H OH CH 2OHO OOH Cl Cl N H OH 玫瑰红色++无色C C(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450图一致)。
原理:维生素C 分子中含有羟基、酯基,它们在红外光谱中产生特征吸收峰。
(4)薄层色谱法:取本品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10mg),加水10ml ,振摇是维生素c 溶解。
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维生素C 对照品,加水溶解并稀释成1ml中约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乙醇—水(5:4: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立即(1小时内)置紫外光灯(254nm)小检视。
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该法灵敏度、专属性高)(5)维生素C可在三氯醋酸或盐酸存在下水解,脱羧,生成戊糖,再失水,转化为糠醛,加入吡咯,加热至50℃产生蓝色。
(6)紫外光谱法:维生素C在0.01mol/l盐酸溶液中,在243nm波长处有唯一的最大吸收,可采用此特征鉴别。
(该法专属性强)方法选择:选择紫外光谱法和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
6、阿苯达唑胶囊的鉴别:(1)取本品约0.2g,置试管底部,管口放一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加热灼烧试管底部,产生的气体能使醋酸铅试纸显黑色。
(2)取本品约0.2g,溶于微温的稀硫酸中,滴加碘化铋钾试液,即生成红棕色沉淀。
(3)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95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77nm 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该法灵敏度高)(4)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如发现在1380cm-1处的吸收峰与对照的图谱不一致时,可取本品适量溶于无水乙醇中,置水浴上蒸干,减压干燥后测定。
方法选择:选择醋酸铅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洁,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现象明显。
7、对乙酰氨基酚片的鉴别:(1)取本品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0.1g),加丙酮10ml,研磨溶解,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经减压干燥,依法测定,本品的红外吸收图谱,因与对照图谱一致。
(2)酚羟基反应:取本品的细粉适量,加少量蒸馏水,振摇使其溶解,再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蓝紫色。
(3)重氮化-偶合反应:原理:对乙酰氨基酚具潜在的芳伯胺基,在稀盐酸中加热水解生成对氨基酚,具有游离芳伯胺基结构,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试液进行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方法:取本品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0.2g),用乙醇8ml分次研磨,使对乙酰氨基酚溶解,滤过,合并滤液,蒸干,得残渣。
取残渣约0.1g,加稀盐酸5ml,置水浴中加热40分钟,放冷,取0,5ml,滴加下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用水3ml稀释后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振摇,即显红色。
(该法专属性好)(4)差示分光光度法:利用对乙酰胺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氨基酚在碱性条件下与硝普钠反应生成绿蓝色,在700nm处有最大吸收峰,而除4-氨基酚以外的其他对位取代物均无此反应的特点,因此可以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
(5)红外光谱法:以热水为溶剂进行重结晶,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溴化钾压片)进行定性鉴别。
对乙酰氨基酚片与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完全一致。
方法选择:重氮化-偶合反应和红外光谱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
8、苯妥英钠片的鉴别:(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苯妥英钠1g),加水20ml,与碱加热,环状酰脲结构开环,分解产生二苯基脲基乙酸,最后生成二苯基氨基乙酸,并放出氨气.(该法现象明显)(2)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苯妥英钠1g),加水20ml,浸渍使苯妥英钠溶解,滤过,加二氯化汞试液数滴,即生成白色沉淀,在氨试液中不溶。
另取部分滤液,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滤液,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 (3)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苯妥英钠10mg),加水20ml,浸渍使苯妥英钠溶解,滤过,小火加热5分钟,放冷,取上清液5ml,加正庚烷20ml,振摇提取,静置分层后,取正庚烷提取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48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另取部分滤液,蒸干,残渣进行钠盐的火焰反应(方法同上) (4)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方法选择:选择(1)和紫外光谱法,现象明显,灵敏度高,操作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