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内疑似和确诊丝状病毒出血热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275.43 KB
- 文档页数:4
一、背景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呼吸道传播和消化道传播等方式传播。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出血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出血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出血热防控工作。
2. 建立出血热防控工作小组,具体负责以下工作:(1)监测与报告:负责出血热疫情的监测、报告和统计分析。
(2)宣传教育:负责开展出血热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3)疫情处置:负责疫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包括隔离、消毒、治疗等。
(4)物资保障:负责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
三、预防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1)开展出血热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2)加强野生动物监测,防止病毒传播。
2. 宣传教育(1)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出血热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2)普及出血热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知识。
3. 隔离消毒(1)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隔离观察,防止病毒传播。
(2)对病例住所、工作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4. 严密防控(1)加强医疗机构、动物饲养场、屠宰场等场所的防控措施。
(2)加强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及时上报。
四、应急处置1. 疫情报告(1)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2)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上报疫情。
2. 隔离观察(1)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得到及时救治。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防止病毒传播。
3. 治疗措施(1)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确保其得到及时救治。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4. 消毒处理(1)对病例住所、工作场所、交通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加强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防止病毒传播。
五、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1)储备足够的防控物资,如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
(2)确保防控物资的及时供应。
2. 人力资源保障(1)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防控工作。
疑似或确诊丝状病毒(埃博拉、马堡)出血热病人监护的临时性感染控制建议世界卫生组织此文档对疑似或确诊线状病毒(埃博拉、马堡)出血热病人的直接监护和间接处置提出了一系列感染预防的建议。
这些建议是临时性的,会根据最新信息的发布进行更新。
病人的直接监护(对于疑似或确诊的出血热病人)·限制所有非必要人员进入病人监护区。
·对工作人员出入病人监护室的情况进行记录。
·严格限制探视人员的数量,仅允许直接关系到病人安危的人员进行探视(如儿童的父母)。
·所有的探视人员在进入隔离区之前都必须按照医疗设施(HCF)安全指南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PE),且都应接受防护装备的使用及手部清洁消毒的培训。
·探视病人时要与病人隔离室保持足够远的距离(一般约为15米),严禁任何探视人员进入病人监护区域。
·在对疑似或确诊的出血热病人进行监护的过程中,应采取感染控制措施来避免任何与病人血液、体液的直接接触:-在对病人进行直接照护的前后,接触任何可能受到污染的环境表面以及脱下个人防护装备后都必须进行手部的清洁消毒。
忽视手部清洁消毒将导致个人防护设备所提供的防护效果大打折扣或完全丧失。
-进入病人监护区域要佩戴手套(未消毒的检查用手套或手术用手套)。
-穿戴一次性不透水的防护服,遮盖衣物以及暴露的皮肤。
穿戴透水的大褂或从事强度较大的工作时(如搬运病人),应额外穿戴不透水的罩衣。
-佩戴面部防护设备以防止液体溅入口鼻以及眼睛。
面部的防护可以通过(1)佩戴医用口罩以及眼部防护装备(眼罩或者护目镜)或者(2)佩戴防护面罩实现。
·在离开疑似出血人病人的隔离区域之前,要小心地脱去并处理防护设备。
·当脱卸防护设备时,注意避免任何沾有污渍的物件(如手套、外套)与面部任何区域(如眼睛、口、鼻)发生接触。
·疾病暴发期间,确保专人在出血热病人的隔离区负责诊治与监护,医护人员不得在出血热隔离病区与其他病区间随意走动。
出血热防控工作方案出血热,也称为重症病毒性出血热,是由乌干达森林病毒、恩比德戈病毒、马尔堡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症。
由于其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较高的特点,对于出血热的防控工作应高度重视。
下面是一份出血热防控工作方案,重点包括疫情监测、个人防护、公共卫生措施等方面。
1.疫情监测1.1加强医疗机构的监测: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疑似出血热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1.2建立疫情监测网络:建立出血热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疫情信息,对病例的发生和流行趋势进行预警分析。
2.个人防护2.1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出血热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2.2个人防护用具:医疗机构应做好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和管理工作,确保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2.3医护人员的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病毒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的认识和掌握能力。
3.公共卫生措施3.1早期诊断:建立规范的早期诊断体系,提高对出血热的早期诊断水平,尽早隔离和治疗病例。
3.2隔离措施:对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
3.3清洁消毒:加强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病毒的传播。
3.4个人卫生:倡导公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等。
3.5病例追踪: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隔离观察,防止潜在的传播。
4.应急响应4.1建立应急响应预案: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出血热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指导和责任分工。
4.2快速反应机制:在疫情出现时,各级卫生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人员和物资,做好病例的隔离和治疗。
4.3信息公开与分享:加强与国际和国内相关组织的合作与信息交流,及时汇报疫情信息,分享防控经验。
5.国际合作5.2支持相关国家:向发生疫情的国家提供人员、物资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加强疫情防控和治疗工作。
以上是一份出血热防控工作方案的大概内容,具体情况和需求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出血热预防知识引言概述: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病情严重,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
为了预防出血热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预防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个人卫生1.1 经常洗手:出血热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物品传播的,因此经常洗手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1.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与病毒携带者接触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1.3 保持环境清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洁家具、床上用品等,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二、避免接触传染源2.1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出血热的潜在传染源,尽量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食用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
2.2 避免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出血热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中,如血液、尿液、唾液等,应避免直接接触这些体液。
2.3 防止蚊虫叮咬:蚊虫是出血热的传播媒介,应采取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如使用蚊帐、蚊香等。
三、加强社区防控3.1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出血热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出血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2 加强病例监测:建立健全的病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3 进行病媒防治:加强对蚊虫等病媒生物的防治工作,减少病媒传播的风险。
四、加强医疗卫生措施4.1 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出血热患者的医疗废物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4.2 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做好患者的隔离和治疗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3 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医务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5.1 加强国际疫情监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疫情监测和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国际上出血热的疫情动态。
5.2 提供援助和支持: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和支持工作,帮助其他国家提高出血热的防控水平。
出血热预防知识
标题:出血热预防知识
引言概述:
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出血热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防知识。
本文将从环境清洁、个人防护、病媒控制、疫苗接种和早期诊断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出血热的预防知识。
一、环境清洁
1.1 定期清理家中积水,避免蚊子滋生。
1.2 使用蚊帐、电蚊香等防蚊措施,减少叮咬机会。
1.3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蚊虫滋生环境。
二、个人防护
2.1 外出时穿长袖衣服、长裤,减少暴露皮肤面积。
2.2 使用驱蚊液、驱蚊贴等防蚊用品,有效避免被蚊子叮咬。
2.3 注意避免在蚊子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尤其是黄昏和清晨。
三、病媒控制
3.1 定期清理庭院、花园等环境,减少蚊子滋生地。
3.2 定期喷洒灭蚊剂,有效控制蚊虫数量。
3.3 定期检查水缸、花盆等容器,避免积水滋生蚊虫。
四、疫苗接种
4.1 及时接种出血热疫苗,增强免疫力。
4.2 遵循疫苗接种计划,定期接种疫苗。
4.3 注意疫苗保存和使用方法,确保疫苗有效性。
五、早期诊断
5.1 注意出血热的早期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
5.2 如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5.3 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结论:
通过了解和遵守出血热的预防知识,可以有效减少出血热的发生风险,保障个人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出血热的预防,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出血热防控实施方案
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对
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出血热,
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监测和预警
1.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可能疫情暴发的地区进行监测,提
高监测频率和覆盖面;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合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疫情预警
信号,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二、加强宣传教育
1.开展出血热防控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出血热的认识和防范
意识;
2.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出血热的防控知识,提高社会对出
血热的关注度。
三、加强环境治理
1.加强对可能病毒传播的环境进行治理,保持环境卫生;
2.加强对可能传播病毒的生物载体的管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四、加强医疗保障
1.提高医疗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病例得到及时救治;
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防护物资供应,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五、加强国际合作
1.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共同应对跨国传
播的风险;
2.加强对境外输入病例的管控和防范,防止病毒通过国际传播途径
扩散。
六、加强社区防控
1.建立健全的社区防控网格,加强对可能传播病毒的人员的管控;
2.加强社区卫生宣传,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七、加强科研攻关
1.加强对出血热病毒的研究,加快疫苗和药物的研发进程;
2.加强对出血热传播机制和规律的研究,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就是出血热防控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和社
会各界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共同为预防和控制出血热疫情做出努力。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等6种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7.12•【文号】卫办应急发[2008]140号•【施行日期】2008.07.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等6种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08〕1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有效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等输入性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为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我部组织专家编写了埃博拉出血热、黄热病、拉沙热、裂谷热、西尼罗热、马尔堡出血热等6种输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现印发给你们,以指导各地做好上述6种输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临床诊疗工作。
其中马尔堡出血热临床诊疗方案参照《卫生部关于推荐<马尔堡出血热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通知》(卫医发〔2005〕285号)执行。
二○○八年七月十二日附件1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高,可达50%-90%。
本病于20 世纪70 年代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70-90nm。
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
一、预案背景出血热,又称病毒性出血热,是由不同RNA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典型症状为发烧和出血。
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出血热的发生与传播,制定本工作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全民对出血热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 建立健全出血热防控体系,确保疫情及时发现、报告、处置。
3. 降低出血热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出血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出血热防控工作。
2. 设立出血热防控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防控措施。
3. 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出血热防治知识。
(2)组织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出血热防治知识培训。
(3)开展出血热防治知识竞赛,提高群众参与度。
2. 强化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出血热监测网络,加强疫情监测。
(2)严格执行病例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3)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采样、检测,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3. 严格疫情处置(1)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确保及时发现感染者。
(3)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4. 加强个人防护(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不随地吐痰。
(2)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减少感染风险。
(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煮熟的动物肉类。
5. 加强国际合作(1)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积极参与国际出血热防控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五、应急处置1. 疫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疫情调查、分析、评估。
2. 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3. 加强医疗资源调配,确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4.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六、保障措施1.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出血热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感染防控临时指南----用于医疗机构中疑似或确诊丝状病毒出血热患者的护理重点关注埃博拉201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目录致谢 (1)前言 (5)1.患者的一般护理 (7)2.患者的直接护理(适用于疑似或确诊出血热患者) (7)患者安置、人员安排、访客 (7)手部卫生、个人防护用品(PPE)和其他预防措施 (8)注射安全和尖锐物管理 (11)3.环境清洁和被服管理 (12)个人防护用品 (12)清洁程序 (13)被服管理 (13)4.废弃物管理 (14)个人防护用品 (15)废弃物管理规程 (15)5.其他非护理活动(适用于疑似或确诊出血热患者) (17)A. 诊断性实验室活动 (18)B. 人遗体的搬运和埋葬 (19)C. 死后检查 (20)D. 对血液(包括体液在内)的病毒暴露的管理 (21)附录1 医疗保健中的标准预防措施-AIDE MEMOIRE (22)附录2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PPE)的步骤 (24)附录3 如何通过搓手或洗手实施手部卫生 (28)附录4 穿脱非无菌检查手套的技巧 (30)附录5 本地制作指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搓手液配方 (32)附录6 如何制备用于环境消毒的含氯溶液 (35)©版权: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
保留所有权利。
http://www.who.int/about/copyright/en/参考编号:WHO/HIS/SDS/2014.4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采取一切合理预防措施核实本出版物内包含的信息。
然而,该发表资料在分发时,并没有得到任何明确或隐含的授权。
读者自行对资料的解释和使用负责。
世界卫生组织不对因其使用引发的损害承担任何责任。
致谢参与更新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感染控制临时建议—用于疑似或确诊丝状病毒(埃博拉,马尔堡)出血热患者的护理”的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人员/顾问如下:BenedettaAllegranzi(世界卫生组织服务交付与安全部,卫生系统与创新,日内瓦,瑞士)Jean CristopheAze(全球能力、预警和应对部,健康安全和环境,日内瓦,瑞士)Sergey Eremin(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和流行性疾病部,健康安全和环境,日内瓦,瑞士)Edward Kelley(世界卫生组织服务交付与安全部,卫生系统与创新,日内瓦,瑞士)Claire Kilpatrick(世界卫生组织顾问,世界卫生组织服务交付与安全部,卫生系统与创新,日内瓦,瑞士)Jean-Bosco Ndihokubwayo(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卫生系统和服务,布拉泽维尔,刚果共和国)Carmem Lucia Pessoa Da Silva(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与流行性疾病,卫生安全和环境,日内瓦,瑞士)Cathy Roth(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办公室,卫生安全和环境,日内瓦,瑞士)Jose RoviraVilaplan(全球能力、预警和应对部,卫生安全和环境,日1内瓦,瑞士)NahokoShindo(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和流行性疾病部,卫生安全和环境,日内瓦,瑞士)Julie Storr(世界卫生组织顾问,世界卫生组织服务交付与安全部,卫生系统与创新,日内瓦,瑞士)ConstanzaVallenas(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和流行性疾病,卫生安全和环境,日内瓦,瑞士)世界卫生组织感谢以下外部国际专家审核本文件:Ndoyeabacar(PRONALIN,Ministere de la santéet la prevention du Senegal,达喀尔,塞内加尔)Mary J. Choi(医疗质量促进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亚特兰大,美国)NizamDamani(克雷加文地区医院,克雷加文,英国)Mauricio Ferri(社区卫生科学系,卡尔加里大学,加拿大)Jeff Hageman(医疗质量促进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亚特兰大,美国)JoostHopman(拉德伯德大学医疗中心,奈梅亨,荷兰)Alex Kallen(医疗质量促进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亚特兰大,美国)David Kuhar,(医疗质量促进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亚特兰大,美国)ShaheenMehtar(泰格堡医院和斯泰伦博斯大学,泰格堡,开普敦,南非)2FolasadeOgunsola(医学院,拉各斯大学,拉各斯,尼日利亚)Didier Pittet(世界卫生组织患者安全协作中心,日内瓦大学医院暨医学院,日内瓦,瑞士)3健康护理时需应用的感染预防和控制(IPC)的关键信息●在为所有患者提供护理时,不论他们的体征和症状如何,均应加强和谨慎应用标准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