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例2
- 格式:ppt
- 大小:1000.50 K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第2课时扇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我的口吻来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2)》。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
难点: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扇形图模板。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学校各部门人数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部门人数的分布情况。
2. 概念讲解:讲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解释扇形图中的各个要素,如总数、部分数量、百分比等。
3. 绘制方法讲解: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如何确定各部分的角度、如何标注百分比等。
4. 实例分析:分析学校各部门人数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并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在作业中绘制扇形统计图并给出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应突出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学校举行了一次运动会,共有800名学生参加。
其中,参加跑步的有300人,参加跳高的有150人,参加跳远的有100人,参加铅球的有50人。
请绘制一幅扇形统计图,展示参加各项比赛的学生人数比例。
作业答案:(学生作业答案应包括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和相应的解题过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生1:我认为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它能反映出2015年—2019年公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
生2:我认为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不但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也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这几年树木的种植情况是逐年增长的。
3.对比。
对比两种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条形统计图能够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但是在看变化趋势的时候,没有折线统计图那么直观。
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近几年树木总量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比,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小结:看来,在选择统计图时,我们要根据统计内容的特点进行选择。
(二)学习任务二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百分比/% 25 20 15 15 25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生1:表格中统计的是几种不同的树木数量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觉得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这组数据更好。
生2:我认为扇形统计图则更具优势,能直观地表示出每种树木的数量与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
小结: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百分比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1分1分四、总结收获五、课后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作图理解1.如果改成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什么不同?生1:通过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总常驻人口和城镇常住人口都在不断地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是不同的。
生2:但是在这个折线统计图中没有体现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常驻人口的百分比,它又会是什么变化情况呢?2.完成折线统计图。
生:我发现,从广东省城镇常住人口占总常驻人口的百分比这个折线统计图中,城镇常住人口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长。
而且,我发现要想展示几组百分比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生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要根据数据特点和所要统计的内容的需要,合理灵活地选择统计图。
生2:我知道要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要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要想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