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公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及设计保护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高速公路的重点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一)隧道工程主要环境影响:(1)隧道排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对洞顶植被的影响,对周边居民引水的影响(2)景观影响(3)施工期的噪声、扬尘影响(4)施工对周边野生动物的影响(5)施工可能引起的塌方问题(6)长大隧道排风排污的影响主要环境保护措施:(1)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如盾构技术的应用;施工场地洒水降尘;(2)防治地下水大量流失的封堵措施;(3)弃渣及时利用或合理处置,并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4)洞口景观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二)互通式立交主要生态影响:永久和临时征占大量土地,改变了土地利用功能和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破坏了原生植被,造成原生植被覆盖率下降和生物量及生态效益的损失;改变了工程所在区域的景观;弃土弃渣处理不当,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主要环保措施:尽可能减少占地;临时用地尽可能设置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弃土弃渣尽可能纵向利用;加强绿化。
(三)大桥、特大桥环境影响施工期①在河流中设置桥墩,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则会造成河流的水污染,并对水生生态造成不利影响;②施工弃渣若处理不当或发生水土流失,也会造成河流水环境的污染;③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入河中也会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营运期如果未设置防撞护栏以及桥面径流收集和导排系统,一旦运送危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则会对水环境、水生态造成污染和破坏。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桥墩施工应设置围堰;施工弃渣及时运出河道,妥善处理,防止发生水土流失;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用于降尘或绿化,不排入河道。
设置防撞护栏;设置桥面径流收集和导排水设施。
四)高填方路堤主要环境影响:大量的土石方填筑,需要大量的借方,增加取土场或取土量,破坏植被及土地;加大土石方运送量,施工机械产生噪声及运输便道破坏植被,产生扬尘污染等;地表形态改变,对原植被及土地利有格局产生分割;高填方路段如果有关通道留设不合理,会产生阻隔影响;路堤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保问题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迁移,交通需求不断增长。
高速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地方交流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土地利用、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方面。
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如何合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分析现有现状,探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及其对策。
一、高速公路建设的环境影响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高速公路建设往往会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尤其是多穿越农田、森林、湿地等自然环境的区域。
新建高速公路需要在建设前对周边土地进行征收和清理,通常用于道路新建和扩建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大。
建设过程中还会出现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问题,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威胁。
2.大气污染高速公路建设中,车辆排放和施工工艺为污染源。
挖掘、爆破等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排放物对空气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也会产生废气,尤其是长距离的高速公路加剧了道路交通尾气的扩散,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水土流失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挖掘和开辟道路所造成的废弃物丢弃会对水土流失造成影响。
此外,在建路工程中存在大量的裸土地,常会导致水泥地面在冬春两季的降水时停水、积水、挖水、冲刷,破坏周边植被覆盖。
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
4.生物多样性下降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通往预定区域的道路也会给当地动植物带来影响。
由于动植物栖息地和觅食地的丧失,会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随着道路的不断延伸和交通流量的增加,带来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二、高速公路建设中应注意的环保问题高速公路建设、运营和管理必须采取科学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应注意的几个环保问题:1.水土保持高速公路建设中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因建设工程而出现的沿线积水及泥沙互混等现象。
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人们对出行速度的需求越来越高,高速公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设施,已经成为现代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既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对周边环境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1.生物多样性丧失高速公路建设往往需要大量清理道路两侧的林木和草地,这对林地、草地、湖泊等自然景观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也直接导致了周围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对附近动植物造成了影响,经常出现野生动物迁徙受阻或损失的情况。
2.水环境污染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如果不加以有效处理,这些废弃物就会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水域中,污染环境。
此外,道路两侧常常会种植能够适应干旱、高温环境的非本地植物,这些植物如果大量使用也会危害环境生态。
二、高速公路建设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1.交通拥堵建设高速公路的目的是以更高效的方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但是高速公路也会带来交通拥堵的问题。
相对于高速公路出口通往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本身的通行能力要高得多,这就会引来更多的车辆选择使用高速公路,但道路的瓶颈仍然存在,经常会出现高速公路堵塞,交通拥堵的情况。
2.噪音污染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机动车行驶噪音、隧道出入口噪音、桥梁维修噪音、交通指示器噪音等。
这些噪声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但会直接对他们的休息和工作造成干扰,也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三、高速公路建设环境应对策略1.生态保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高速公路的规划和设计,对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和监测,比如选择更小面积的土地进行建设,或者选择不影响生态系统保护的区域。
同时,如果必须在林地、湖泊等区域进行建设,也要特别注意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浅析公路环境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发表时间:2019-07-08T17:25:42.9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王中[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我国"大交通"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青州市鲁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州 2625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我国"大交通"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公路的建设也给沿线的环境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气候异常、汽车废气和尘埃注入大气等,从而使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以致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物资源,影响工农业正常生产。
因此,寻求一条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已经是刻不容缓。
探索公路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研究价值同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路;环境;保护 1公路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环境保护成了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总称。
公路的绿色文化全新概念,强调公路是景观、文化、旅游资源,与沿线风土、历史和时空相适应,与时代感相适应,与运动中人的感知和静态中人的观察相适应,与环境相适应。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与环境保护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对于城市间交通以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挑战。
如何在高速公路的设计与建设中兼顾交通便利和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工程项目,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多方面因素。
在路线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因素,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选址和规划过程中,应当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最小化。
合理设置高速公路的出入口,选择合适的路线线型和坡度,对于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路线时应该避开重要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减少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重要区域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还应尽量避开对农田和水源地的影响,减少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水源的污染。
二、生态保护与修复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影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因此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在选址和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的生态环境,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和修复因高速公路建设而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
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土地使用量和土地破坏程度,保护和修复植被,保护地下水资源等措施。
在建设完成后,应该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增加绿化带、建立野生动物通道、开展生态监测等措施,促进原有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和恢复。
三、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设与使用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需要全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提升。
在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强调环保理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全社会应该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质,共同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速公路建设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估和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就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以期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介绍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景观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道路建设和设施建设,这将导致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减少,对当地的动植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威胁。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会带来噪音、振动、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 土地利用变化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和设施的设置,这将对原有的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
在建设中,原有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可能会被征用或破坏,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带来不利影响。
2. 生物多样性损失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会破坏周边植被和动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动植物种群的破坏。
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有物种和濒危物种来说,这种影响可能会更为显著。
3. 水土流失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加剧。
道路的开挖和挖填、路基和边坡的工程施工等过程都会导致土壤的流失和侵蚀,对周边的水质和水资源产生负面影响。
4. 环境污染高速公路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对周边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噪音产生重要影响。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通过的山区和水域地带,由于地形与气候的特殊性,环境污染会更为显著。
三、保护和修复措施1. 土地保护和复垦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前,应对周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划定,保护好原有的耕地、林地和草地等重要土地资源。
在征地用地后,应采取相应的复垦措施,保护和恢复原有的植被和土壤。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不断推进。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土地占用、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
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一、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一)土地占用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这不仅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还可能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二)生态破坏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沿线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例如,施工可能会干扰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繁殖,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
(三)水土流失开挖路基、填筑路堤等施工活动会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引发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会降低土壤肥力,还可能导致河道淤积、水库库容减少等问题。
(四)噪声污染施工期间,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转以及车辆运输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干扰。
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也会对沿线居民产生长期影响。
(五)大气污染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物料运输和堆放等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同时机械设备和车辆的尾气排放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六)水污染施工中的废水排放,如混凝土搅拌、冲洗车辆等产生的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周边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二、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原则(一)预防为主在高速公路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二)综合治理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恢复、环境管理等多种手段,对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治理。
(三)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明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确保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和修复。
浅谈高速公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及设计保护措施
浅谈高速公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及设计保护措施
摘要:以广西某高速公路为例,分析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给景观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了降低景观影响的设计保护措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景观设计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公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目的是保护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防止公路修筑过程中破坏这些资源或使资源的观赏价值受到影响;对公路建设造成的不良景观或受到影响的自然景观提出保护措施。
2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
100km/h,路基宽度26m。
3 区域景观现状
该高速公路海拔在20~450m之间,地势大致由西向东倾斜,西部地形起伏较大,东部地形平坦开阔。
路线走向由东往西,基本上是沿山间沟谷、丘陵山坡布设,所经地区主要地貌为岩溶残丘、岩溶峰林、剥蚀丘陵及河流堆积阶地等类型。
4 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造成景观环境影响的主要工程点段有:高填深挖路段、互通互交(收费站),服务区、桥梁、隧道等。
4.1高填深挖路段对景观的影响
该工程全线有高填深挖路段63处,总长13.615km。
对景观有影响的高填段达18处,总长5.16km,占全线长度的3.73%;深挖段有19处,深挖总长2.905km,占全线长度的2.10%。
从影响程度来看点比段小,填比挖轻。
⑴ 高填路段:主要是由于高填边坡挡住公路沿线的居民以及旁道行人的视线或进入这些受影响人群的边坡不美而造成视觉冲突,要
对高填边坡进行美化设计。
⑵ 深挖路段:深挖路段主要是那些由于地质、坡陡的限制,深挖护坡不得不使用浆砌石片或混凝土作护坡,这样的护坡与青山绿水的自然背景非常不相称、不相融,给行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太大。
尤其位于山陵沟谷、森林景观的深挖护坡,要进行与环境相融的美化设计。
4.2服务区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服务区作为游客停留时间最集中的点,担负着宣传沿途美景、展现绮丽自然风光的重任,若设计合理、布局巧妙,给景观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相反使得司乘人员在加油、休息的同时可以领略到优美的自然景观。
该公路沿线设置有5处服务设施,其中江村服务区、下寨服务区和新黄停车区位于岩溶峰林地貌区,所处的景观类型为山陵沟谷景观,是景观重要敏感区域,对景观环境的影响较大,需采取降低景观影响的措施。
4.3 互通立交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工程全线共设置有8座互通立交,有3个互通立交位于山陵沟谷景观中,其余均为平原微丘景观,而且与县道相联,景观环境都是交叉纵横,互通立交与景观环境相一致,没有负影响。
4.4桥梁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全线共有大桥14座,其中跨越河流、沟渠、水库的桥梁有5座,这些桥梁均处于水库河流景观环境中,对景观环境会产生切割效应。
而位于山陵沟谷景观的桥梁,主要用于连接隧道、跨越山间沟谷,这些桥梁虽然是自然环境中的人为构筑物,但比高填深挖对景观影响小,只要注意公路辅助设施色彩不要与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冲突,而是比较协调,则对景观环境的影响最小。
(1)马鞍岭清水河大桥
该大桥跨越清水河,河道宽约70m,桥长562m,桥位处河道顺直,河水清澈,此处河道接近河口,上下游河道扭曲剧烈。
河道两侧地势平坦,视野开阔,风光极其秀丽。
该桥建成后必将因其横跨河谷的雄伟气势成为该路段沿线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2)里民2号高架大桥
大桥跨越里民水库的一角和二级公路。
里民水库四周山体环绕,层峦叠嶂,田园风光无限。
里民2号高架桥以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化桥梁突显在水面上,对视觉冲突很大。
但里民2号高架桥从里民水库边缘跨越,和二级路将成为里民水库景观中新的一景。
(3)马安大桥
大桥全长377m,桥位处河道缩窄,河道宽约100m,河道两侧地势平坦,远处孤峰突起,间有残丘,零星分布的村庄,组成一派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
由于大桥为旧桥利用,对原有的河流景观与周围的农业环境基本不会产生影响,也为司乘人员欣赏红水河两侧秀美的河光山色提供了一绝佳的平台。
4.5隧道对景观的影响
全线共设置隧道17座,总长8340m(双洞长)。
隧道是山区公路对景观影响最小的一种工程方式,也常常成为讲求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之一。
隧道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隧道的进出口。
由于隧道进出口处对山体进行切割、削坡,使自然山体的线形遭到破坏,从而造成山体景观的影响;另外、由于隧道洞口水泥混凝土与周围的自然植被不协调,也会造成视觉冲突。
因此隧道需加强进出口处的植物保护措施。
5 景观设计保护措施
该高速公路所涉及范围的地形比较复杂,景观设计应因地制宜,运用点、线、面、块等美学要素组织景观,借鉴风景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构建丰富多彩的绿化模式,最大限度的拓展绿化空间,提高绿化覆盖率。
根据公路的空间序列和景观特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环境,营造生态和景观和谐的生态型高速公路。
⑴主线绿化方案
沿线中央分隔带的绿化以防眩为主,兼顾景观,其高度在1.5m
左右,主要种植常绿灌木,花灌木点缀其间,以高低错落的进行搭配,形成富有变化的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
在地形、线形变化处,通过中央分隔带植物种类的变化,给驾乘人员以视觉上的提示。
路基深挖边坡尽量用缓坡,看似自然边坡,尽可能保持原来山体地貌,自然植被容易恢复;若不得不做人工边坡,最好采用植物护坡和混凝土护坡相结合的方式,并采用根系发达,固土性好,对地质要求低的当地物种进行护坡;若不得不用浆砌石片或混凝土作边坡,则需在边坡顶部或底部种植当地的藤本植物,这样在春、夏、秋就能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减轻对行人的视觉冲突。
路侧绿化主要选用开花乔木和落叶乔木相间种植,采用红花马蹄甲、夹竹桃、垂叶榕、红蕊球、台湾相思、尾叶按等乡土树种,给驾驶员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并依据公路两侧用地性质进行适当调整,形成沿线多个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景观环境,主要栽植地方特色植物,与背景景观相连接,形成“路在景中”的自然生态环境。
⑵互通景观绿化设计
立交景观设计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出发点,在植物种类选择上选用紫荆、夹竹桃、黄槐、大红花、红背桂等乡土树种,乔、灌、花相结合,层次感强烈,季相变化丰富,造型独特,营造一种自然天成与人工雕琢相融合的特色景观。
⑶服务区等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服务区的建筑色彩要与山清水秀的背景相协调,切忌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建筑的功能可增设景点;建筑造型要别致独特,具有现代建筑的风格,与乡村的田园风光相融合;特别是位于江村服务区、下寨服务区和新黄停车区的建筑色彩与山脉景色应协调,应利用远处的山脉起伏作为背景,清澈的山间溪流作为近景,山、水、物融为一体。
停车场最好使用网格地面,网格内种植绿色草皮。
服务区内的道路应该顺应地势,阡陌起伏。
建筑分布错落有致,服务区要进行绿化设计,应尽量扩大绿化面积,种植当地树种、灌木和草本植物。
⑷桥梁景观绿化方案
在桥梁设计中要注意桥梁造型、桥面线形和色彩对景观环境的影
响。
除对马鞍岭清水河大桥、里民2号高架大桥以及马安大桥的桥梁栏杆不要使用和环境对比度大的颜色,可以使用草绿色,与自然山体和水体匹配,行车视觉舒适。
⑸隧道景观绿化方案
在隧道洞口周围配置必要的植物,植物的选择应以地方树种为主,采用自然搭配,做到和周围环境的协调。
6 结语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将景观评价和景观设计作为一个重点,根据项目的特点及景观生态要求,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体现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使公路的景观工程与项目主体及周边环境相协调,使高速公路成为路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生态型景观大道。
参考文献:
[1]陆雍森编著.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
[2]钱国超编著.高速公路环境景观设计
[3]张爱利田龙勇. 浅谈高速公路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设计.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