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的性质和应用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49.00 KB
- 文档页数:7
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醛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3.理解醛的物理和化学性质;4.掌握醛的制备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醛是一类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CHO,其中R为烷基或芳基。
醛的命名方法为将对应的烷基或芳基名称加上“醛”字样,如甲醛、乙醛、苯甲醛等。
醛的结构特点是羰基与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相连,形成一个羰基碳。
醛的分子中,羰基碳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形成一个平面三角形的分子结构。
2. 醛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醛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沸点、熔点等。
一般来说,醛的密度比水大,沸点和熔点较低。
这是因为醛分子中含有极性的羰基,使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醛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羰基的反应。
醛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其中,醛的加成反应是最常见的反应类型,它可以与亲核试剂如水、醇、胺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醇、醚、胺等产物。
3. 醛的制备和应用醛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氧化法、还原法、加成法等。
其中,氧化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氧气、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醛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制备甲醛树脂、脲醛树脂等。
乙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塑料等领域。
苯甲醛是一种重要的香料,被广泛用于香水、肥皂、洗发水等产品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 讲授通过讲授,向学生介绍醛的基本概念、命名方法、结构特点、物理和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醛的制备和反应过程,加深对醛的认识和理解。
3. 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方面。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 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醛的基本概念、命名方法、结构特点、物理和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醛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教材的改革要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改进教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倡导教学民主,即教师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和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与指导,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养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醛的性质分为醛基被氧化和醛基被还原两个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了解醛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并认识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制备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同时紧密围绕生活与生产,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学化学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醇→醛→羧酸),也是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甲醛、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醛的氧化反应和醛的加成反应,把醛与醇联系起来,并结合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醛和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
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反应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
本章学习内容在原教材里,是编在高二化学(必修)第六章第五节中。
新旧教材从内容体系及知识深广度看,大体保持一致,对照原教材,特点突出。
(1)发挥实验引探功能——本节教材围绕乙醛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安排了两个学生实验,明显地增加了观察的效果和引探功能。
(2)围绕重点展开讨论——醛基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是本节课的重点。
新教材由个别(乙醛)到一般(醛类),有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3)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本节教材共配有2幅彩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精神。
三、学情分析1、通过高一化学必修2以及前面章节的学习,对有机物有个大致的认识,已经学习过烃、卤代烃、苯酚以及核磁共振谱图的知识,要在此基础上综合提高,开拓创新,必须以旧知带新知,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
4.3.1《醛的性质和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甲醛和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2.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了解醛的分类和命名4.理解饱和一元醛的一般通性和同分异构现象5.掌握醛基的检验方法教学重难点甲醛和乙醛的化学性质醛基的检验教学过程【课题引入】1、醇类发生催化氧化的条件是什么?2、根据醇类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完成下列方程式。
【知识回顾】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完成以上两个问题。
【知识归纳】一醛的结构及命名醛:从结构上看,由烃基(或氢原子)跟醛基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醛。
醛的分类:饱和一元醛的通式:C n H2n+1CHO 或 C n H2n O【练习检测】写出C3H6O的所有可能同分异构体。
1、醛的结构:醛 = 醛基(-CHO ) + 烃基(—R )所以醛的结构可以表示为:R -CHO其中若烃基为H 原子或烷烃基,则该醛称为饱和一元醛,具有分子通式:C n H 2n O2 醛基的空间构型醛基: C H O其中C 原子采用sp 2杂化,所以醛基是平面型结构,即羰基以及与羰基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思考]1.在乙醛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共面?2.推测乙醛的1H-NMR 谱图?3.分析醛基的结构,推测其在化学反应中的断裂方式。
二、醛的性质及应用1、醛的物理性质常温下,甲醛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醛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它们都易溶于水。
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可以作为防腐剂和消毒剂。
2、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1)银镜反应a.配制银氨溶液:取一洁净试管,加入2ml2%的AgNO 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化学方程式:Ag + + NH 3·H 2O = AgOH ↓ + NH 4+棕色AgOH + 2 NH 3·H 2O = [Ag (NH 3)2]OH + 2H 2Ob.水浴加热生成银镜:在配好的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入三滴乙醛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静置。
第1课时醛的性质和应用目标与素养:1.了解醛的组成与结构。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
理解醛的主要性质和应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了解甲醛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以及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醛的结构1.醛的官能团为醛基,其中包含羰基和氢原子。
其结构简式为—CHO。
2.甲醛的结构式为,在1H—NMR谱图中有1种特征峰;乙醛的结构式为,在1H-NMR 谱图中有2种特征峰.3.羰基()以及与羰基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如甲醛分子中4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二、醛的性质1.甲醛、乙醛物理性质比较甲醛乙醛颜色无色无色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状态气体液体溶解性能跟水、乙醇等互溶(1)氧化反应①RCHO的催化氧化:2RCHO+O2错误!2RCOOH.②银镜反应a.银氨溶液形成的有关方程式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b.醛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错误!,现象:出现银镜,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
③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3H2O,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该反应也可以用于检验醛基的存在。
上述②、③反应为醛类的特征反应。
(2)加成反应醛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HO+H2错误!RCH2OH,此反应也称还原反应。
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悬浊液都是弱氧化剂,那么乙醛能否被KMnO4酸性溶液和溴水氧化,为什么?[提示]可以,因为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Ag(NH3)2OH 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等弱氧化剂氧化。
而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比Ag(NH3)2OH 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强得多,故溴水、酸性KMnO4溶液也能氧化乙醛,而自身被还原,从而使溶液褪色.三、醛类与甲醛1.醛类2.甲醛的特性及应用(1)甲醛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中唯一的气态物质,俗称蚁醛,剧毒,35%~40%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很好的防腐杀菌效果,可用作消毒剂。
高中化学 4.3.1《醛的性质和应用》教案苏教版选修5 教学目标1.掌握甲醛和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2.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了解醛的分类和命名4.理解饱和一元醛的一般通性和同分异构现象5.掌握醛基的检验方法教学重难点甲醛和乙醛的化学性质醛基的检验教学过程【课题引入】1、醇类发生催化氧化的条件是什么?2、根据醇类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完成下列方程式。
【知识回顾】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完成以上两个问题。
【知识归纳】一醛的结构及命名醛:从结构上看,由烃基(或氢原子)跟醛基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醛。
醛的分类:饱和一元醛的通式:C n H2n+1CHO 或 C n H2n O【练习检测】写出C3H6O的所有可能同分异构体。
1、醛的结构:醛 = 醛基(-CHO ) + 烃基(—R )所以醛的结构可以表示为:R -CHO其中若烃基为H 原子或烷烃基,则该醛称为饱和一元醛,具有分子通式:C n H 2n O2 醛基的空间构型醛基:C H O其中C 原子采用sp 2杂化,所以醛基是平面型结构,即羰基以及与羰基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思考]1.在乙醛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共面?2.推测乙醛的1H-NMR 谱图?3.分析醛基的结构,推测其在化学反应中的断裂方式。
二、醛的性质及应用1、醛的物理性质常温下,甲醛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醛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它们都易溶于水。
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可以作为防腐剂和消毒剂。
2、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1)银镜反应a.配制银氨溶液:取一洁净试管,加入2ml2%的AgNO 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化学方程式:Ag + + NH 3·H 2O = AgOH ↓ + NH 4+棕色AgOH + 2 NH 3·H 2O = [Ag (NH 3)2]OH + 2H 2Ob.水浴加热生成银镜:在配好的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入三滴乙醛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静置。
醛的性质和应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乙醛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2.理解醛基的加成和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习乙醛的结构,培养分析、推理、知识迁移能力。
2. 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的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与人沟通、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机结构与性质之间相互联系,提高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观,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学习重难点重点:乙醛的化学性质、乙醛的氧化反应难点:乙醛的氧化反应学习过程引入课题:P投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人喝酒“千杯万杯都不醉”,而有的人喝一点酒后就面红耳赤。
酒精在人体内转化过程是怎么样?酒量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呢?(链接)学生活动:交流发言过渡:相信大家看完下面视频,会有所了解。
P投影:相声《PK酒文化》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P投影:CH3CH2OH CH3CHO CH3COOH氧化氧化教师活动:通过相声观看,我们知道,乙醇进入人体内,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醛,然后又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将乙醛氧化为乙酸,并进一步转化为CO2和H2O。
人的酒量大小,其实是由人体内这两种酶的含量决定。
如果人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饮酒后就会引起体内乙醛积累,导致血管扩张而脸红。
(当然过程很复杂,同学们课后可查阅资料,进一步研究)过渡:这是乙醇在人体内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的生化反应,其实在我们工业生产中也可以发生。
对于醇的性质,我们前面进行了学习和讨论,今天我们主要是对有关醛的性质进行学习。
首先,请看活动单,活动一1。
学生活动:完成活动一1,请阅读课本P78下面文字,判断下列哪些物质含有醛基,哪些物质属于醛类,并说明理由。
板书:醛类的性质和应用投影:学生活动单解释:首先要存在醛基,且醛基要直接与烃基相连接则构成醛。
醛基中包含羰基(注意羰这个字,羊、炭为羰),羰基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通过双键连接在一起,羰基与氢原子相连则构成醛基。
第三单元醛羧酸第一课时醛的性质和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甲醛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以及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课前预习]1、熟悉并记住图4-17酚醛树脂的制备装置,理解为什么水浴加热不用温度计。
2、写出苯酚和甲醛反应的方程式,注意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及苯酚脱氢的位置。
3、比较酚醛树脂的线形结构与体型结构的不同。
4、尝试书写尿素与甲醛生成高分子材料脲醛树脂的反应方程式。
5、比较醛与酮官能团的不同,及性质的差异。
[课堂学习]1、实验:向盛有2.5克苯酚的大试管中加入2.5mL40%的甲醛溶液,再加入少量盐酸,沸水浴加热。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水浴加热要不要温度计,为什么?浓盐酸的作用_______,其它可用作本实验的催化剂的还有_____长导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型酚醛树脂和体型酚醛树脂有什么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尿素与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材料脲醛树脂,试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酮:1、丙酮(C3H6O)是最简单的酮,它的核磁共振谱只有一种谱线,试写出其结构简式。
酮与醛含有共同的羰基,有类似的性质,可以和氢气加成被还原成__醇,但是一般不能被氧化。
如丙酮加氢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丙酮是常用的,易挥发,主要来源于异丙苯氧化制苯酚的副产物,其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工业上还可以由异丙醇脱氢氧化获得,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或丙烯催化氧化获得,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国它主要用于合成有机玻璃和制得重要的化工原料双酚A(C15H16O2,),应用你学过的知识能用反应方程式表示它的合成过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已酮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酮,常作为生产纤维、树脂、橡胶、石腊、虫胶、油漆、染料和制药中间体的溶剂,用于生产合成聚酰胺纤维的重要原料己内酰胺。
其次节 醛[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醛基中原子成键状况的分析,了解醛类的结构特点,理解乙醛的化学性质与醛基的关系,学会醛基的检验方法。
2.科学看法与社会责任:了解甲醛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平安运用的问题。
一、醛的结构与常见的醛 1.概念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构成的化合物。
2.结构特点醛类官能团的结构简式是—CHO ,饱和一元醛的结构通式为C n H 2n O(n ≥1)或C n H 2n +1CHO 。
3.常见的醛(1)甲醛:又名蚁醛,是结构最简洁的醛,结构简式为HCHO 。
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它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能等。
(2)乙醛:分子式为C 2H 4O ,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 3CHO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能跟水、乙醇等互溶。
例1 下列有机物不属于醛类物质的是( )答案 D解析 紧扣醛类物质的定义:醛是由烃基或氢和醛基(—CHO)相连构成的化合物。
D 项中不含醛基,故不属于醛类物质。
例2 一氧化碳、烯烃和氢气能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发生烯烃的醛化反应,又称羰基的合成,如由乙烯可制丙醛:CH 2==CH 2+CO +H 2――→催化剂CH 3CH 2CHO 。
则由丁烯进行醛化反应得到的醛共有( )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CH 2==CH 2可制得CH 3CH 2CHO ,那么丁烯应制得戊醛,即C 4H 9—CHO ,因C 4H 9—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戊醛也有4种同分异构体。
二、醛的化学性质——以乙醛为例 1.氧化反应 (1)可燃性乙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H 3CHO +5O 2――→点燃4CO 2+4H 2O 。
(2)催化氧化乙醛在肯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氧气氧化为乙酸的化学方程式:――→催化剂△。
(3)与银氨溶液反应试验操作试验现象向①中滴加氨水,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澄清,加入乙醛,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中:AgNO 3+NH 3·H 2O==AgOH↓(白色)+NH 4NO 3,AgOH +2NH 3·H 2O==Ag(NH 3)2OH +2H 2O ;③中:CH 3CHO +2Ag(NH 3)2OH ――→△2Ag↓+CH 3COONH 4+3NH 3+H 2O(4)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试验操作试验现象①中溶液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滴入乙醛,加热至沸腾后,③中溶液有红色沉淀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中:2NaOH +CuSO 4==Cu(OH)2↓+Na 2SO 4;③中:CH 3CHO +2Cu(OH)2+NaOH ――→△CH 3COONa +Cu 2O↓+3H 2O(5)乙醛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强氧化剂氧化。
高中化学选修5醛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醛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醛的合成和反应特点;
3. 理解醛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醛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2. 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醛的合成方法和反应特点;
4. 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通过举例介绍醛的概念和结构特点,引起学生对醛的兴趣。
二、学习醛的结构和性质:
1. 讲解醛的结构特点,如碳链中含有CHO官有的官能团;
2. 学习醛的物理性质,如沸点、密度等;
3. 学习醛的化学性质, 如氧化、还原、醛缩合等。
三、学习醛的合成和反应特点:
1. 学习合成醛的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卡尔反应等;
2. 学习醛的反应特点,如与水的加成反应、醛缩合等。
四、学习醛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1. 介绍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酒精的氧化反应产生乙醛;
2. 介绍醛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成某些有机合成的中间体。
五、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醛的实际应用和反应特点,并与全班分享讨论。
六、实验演示:
进行醛的氧化反应、水的加成反应等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醛的特点。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题目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八、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对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兴趣。
以上为高中化学选修5:醛教案范本,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第三章第二节醛学习目标:1、了解醛类物质的结构特点2、了解甲醛、乙醛的物理性质3、掌握醛的重要化学性质复习:写出乙醇在Cu的催化和加热条件上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醛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1、结构特点:醛的结构通式是R—CHO,官能团名称是,符号是或。
2、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是,它和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命名规则:与醇、卤代烃类似3、典型代表物:HCHO、CH3CHO、C6H5-CHO等。
4、物理性质:醛基为亲水基团,小分子的醛溶于水,有气味,甲醛为无色体,35%-40%的该溶液又称,具有防腐性;乙醛为无色体,沸点为20.8℃,挥发。
二、醛的化学性质:分析乙醛的结构简式和官能团,预测乙醛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乙醛可以燃烧,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可被一些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氧化。
(1)银镜反应:操作:配银氨溶液→加乙醛→水浴加热→生成银镜配银氨溶液的方法:向溶液中滴加,至。
注意:银氨溶液现用现配,不可久置。
否则会生成极易爆炸的物质Ag3N水浴加热的优点:。
化学方程式:。
洗银镜的方法:实验后,可用将银镜洗掉。
(2)与Cu(OH)2悬浊液反应:操作:制备Cu(OH)2悬浊液→加乙醛→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实验成败关键:Cu(OH)2悬浊液要;制备时要过量;直接加热化学方程式:。
(3)催化氧化2、与H2加成:化学方程式为。
三、拓展1: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有机氧化反应包括:(1)所有燃烧(2)与KMnO4或K2Cr2O7溶液发生的反应(3)“加氧”、“去氢”的反应,如:有机还原反应包括:所有“去氧”的反应,如(过氧乙酸)(乙酸)所有“加氢”的反应(同时也属于加成反应),如CH2=CH2+H2→CH3CH3拓展2:家居装修要注意甲醛的危害家居装修所使用的板材,在最初制做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黏合剂,这些黏合剂的制做原料中含有甲醛,所以在装修后的很长时间内,板材会向室内缓慢释放出甲醛气体,使室内甲醛含量超标,对人体造所伤害,很可能是引起白血病的诱因。
高中化学醛教案教学目标:
1. 理解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醛的命名规则;
3. 熟练运用醛的制备方法;
4. 理解醛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 醛的命名规则;
3. 醛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
1. 醛的命名规则;
2. 醛的制备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实验展示醛的性质,引起学生对醛的好奇。
二、讲解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5分钟)
1. 醛的结构特点;
2. 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醛与其他有机物的区别。
三、讲解醛的命名规则(15分钟)
1. 直链醛的命名规则;
2. 支链醛的命名规则;
3. 多卤代醛的命名规则。
四、讲解醛的制备方法(20分钟)
1. 从卤代烷制备醛;
2. 从醇醚制备醛;
3. 从酸酐制备醛。
五、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醛的制备实验,加深对醛制备方法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总结醛的性质、命名规则和制备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醛的基本概念、性质、命名规则和制备方法展开,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醛的制备过程,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醛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专题四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醛羧酸第一课时醛的性质和应用课题醛的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醛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根醛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醛的加成、氧化反应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醛的化学性质的演示实验,进一步掌握醛的性质。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讲解醛基的结构性质,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方法预测有机化物的主要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醛的性质及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在科学生产、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难点:乙醛的氧化反应以及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教学过程设计[引入](1)播放“中华牙膏”广告视频。
这种牙膏具有香味,是因为牙膏中含有一种醛叫柠檬醛,它的结构:CH CCHCHCH CH CCHCH CHO33223-==-|||(2)展示动物标本。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醛类物质,你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甲醛有什么用途?甲醛的结构:[问题]柠檬醛、甲醛都是醛,它们的结构有什么特征呢?我们今天要研究醛的代表物乙醛的性质。
一、乙醛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1】(1)展示乙醛溶液样品、闻味。
(2)实验室为什么没有液态的乙醛?(3)将少量乙醛溶液溶于乙醇。
信息提示:乙醛沸点20.8℃小结:乙醛的物理性质。
[过渡]乙醛的分子式是什么?分子式为C2H4O一定为乙醛吗?二、乙醛的结构【交流与讨论】1、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4O,你能写出它所有可能的结构式吗?A B C2、某分子的1H-NMR谱图如下,你所写的结构式有与它相符合的吗?[分析]A中有3种氢原子,出现会3个峰;B中有2种氢原子,出现会2个峰C 中有1种氢原子,出现会3个峰。
B的结构就是乙醛的结构,这种式子结构式。
请写乙醛的出结构简式及官能团。
强调:(1)-CHO不能写成-COH(2)醛基包括两个部分,羰基、羰基连着1个H原子。
《醛》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醛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的醛类化合物。
2、掌握醛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
3、理解醛的化学性质,包括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4、学会醛基的检验方法。
5、了解醛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二、知识梳理(一)醛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醛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醛基的结构简式为 CHO,醛类化合物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醛基取代后的产物。
2、分类(1)根据醛分子中烃基的不同,醛可以分为脂肪醛和芳香醛。
脂肪醛中烃基为脂肪烃基,如乙醛、丙醛等;芳香醛中烃基为芳香烃基,如苯甲醛。
(2)根据醛分子中醛基的个数,醛可以分为一元醛、二元醛和多元醛。
一元醛分子中只含有一个醛基,如甲醛、乙醛;二元醛分子中含有两个醛基,如乙二醛。
(二)醛的结构特点醛基中的碳原子为 sp2 杂化,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一个双键,其中一个是σ 键,另一个是π 键。
醛基中的氢原子与碳原子、氧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三)常见的醛类化合物1、甲醛甲醛是最简单的醛,结构简式为 HCHO,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作用,常用于保存生物标本。
2、乙醛乙醛的结构简式为 CH3CHO,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较低,易挥发,能跟水、乙醇等互溶。
(四)醛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醛基中的碳氧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与氢气加成生成醇。
例如,乙醛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H2 → CH3CH2OH2、氧化反应(1)醛可以被氧气氧化为羧酸。
例如,乙醛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O +O2 → 2CH3COOH (2)醛可以被弱氧化剂氧化,常见的弱氧化剂有银氨溶液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①银镜反应: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化学方程式为:CH3CHO +2Ag(NH3)2OH → CH3COONH4 +2Ag↓ + 3NH3 + H2O②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H3CHO + 2Cu(OH)2 + NaOH→ CH3COONa +Cu2O↓ + 3H2O(五)醛基的检验1、银镜反应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银氨溶液,然后滴入几滴醛类化合物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银镜生成。
醛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乙醛的结构特征、主要的化学性质2、了解乙醛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学习重难点】乙醛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复习回顾】通过什么途径获得醛?【阅读】教材P78,回答:1、乙醛的结构、空间构型2、乙醛的物理性质一、乙醛1、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1H-NMR谱图中峰强之比。
乙醛至少个原子共面。
2、物理性质:乙醛是_____色的_____体,具有_________气味。
沸点_______,______挥发。
密度比水小,能和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思考】乙醛、苯、CCl4均为无色液体,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3、化学性质———CHO决定乙醛的化学性质(分析断键)(1)加成反应(与H2、HX、HCN等)CH3CHO + H2→(也是还原反应)补充:还原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氧化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2)氧化反应①燃烧:②乙醛的催化氧化: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化学方程式:③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体现较强的还原性教材P79活动与探究:A.银镜反应: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氨水,实验现象__________ 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____、;再向其中滴入几滴乙醛溶液放在水浴中,实验现象_____ 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成功的关键:B.乙醛与氢氧化铜溶液反应: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入少量CuSO4溶液,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_,然后加入几滴乙醛,水浴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醛的性质和应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及用途.2.使学生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3.掌握醛基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实验现象的本质,做到师生默契配合,情理交融,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乙醛的氧化反应以及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a、能在反应中较好地辨别物质的变化,识别物质所具有的氧化性、还原性。
b、充分掌握同分异构体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c、能简单地理解核磁共振谱图并用以判断有机物的结构。
d、回顾化学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学》中的乙醇氧化成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的内容,进一步完善醛的有关知识。
教师的教学准备:本课情景问题的设置,课件的制作,突出重点细化难点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镜子、保温杯内胆、乙醛样品、银镜反应和斐林反应实验用品、溴水、乙醛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教学策略设计】1、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是在化学实验室中完成的,采用“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逐个任务和问题驱动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从而了解和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本课传授给学生的学法是“问题驱动下的自主学习──分组协作学习──探究发现学习”。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探究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逐个任务通过探究发现、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苏教版《醛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
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化学教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
如今,有机物的应用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究乙醛的结构、性质及应用等有关知识,并掌握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三单元第一部分《醛的性质和应用》。
从学科结构意义上看,醛在整个有机化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可引入羟基又可引入羧基,在有机合成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材处理上,这部分内容分2课时完成。
学生在必修2中对乙醛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所以第1课时以典型的乙醛作为代表物,重点学习乙醛的性质和应用。
而甲醛在结构上比较特殊,在第2课时中学习。
甲醛的学习既是对第1课时所学乙醛知识的巩固,又能使新旧知识联系,使学生能自然地从已掌握的乙醛的性质方面进行扩展,由易到难学习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学情分析(一)知识储备在化学1专题2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在化学2专题1中第一次简单认识了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专题2中再次深入学习了同分异构体。
在化学2专题3中了解了乙醇氧化成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成乙酸,并出现了甲醛和乙醛的资料卡。
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中学习了通过核磁共振谱图来分析有机物的结构。
(二)实验技能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能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醛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通过乙醛的性质探究,了解醛的性质及其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汇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增强相互协作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控制变量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热爱科学、严谨务实、努力探究的科学品质。
对学生进行事物间相互转化及转化条件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醛的性质和应用乙醛分子式是,结构式是,结构简式是。
官能团名称;电子式,一、物理性质乙醛是色的体,具有_________气味。
沸点20.8℃,________挥发。
乙醛的密度比水,易,能和、等互溶。
二.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思考〗:分析乙醛中“C”的化合价,判断乙醛能不能继续被氧化?①燃烧②催化氧化③与银氨溶液反应:现象:注意:应用__________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银镜反应口诀:银镜反应很简单,生成羧酸铵,还有一水二银三个氨【实验探究】银氨溶液的配制:为产生光亮的银镜,试管应先用__________溶液煮沸,倒掉煮沸液后再用清水将试管洗干净。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为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②注意:该反应用于检验____ ____的存在,工业上利用该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 __ _。
④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现象:注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向试管中加5%的溶液mL,再加入2% 的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用于检验_______ _的存在。
该反应的生活中的用途:。
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乙醛后,;溴水中加入乙醛后,(2)加成反应与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小结】有机反应中,有机物分子得到或者失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得到或者失去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练习】下列反应中,反应物中的有机物发生还原反应的是,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①由乙醇制取乙醛②由乙醛制取乙醇③乙醛的银镜反应④甲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⑤乙烯与氢气的加成⑥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⑦丙酮(CH3COCH3)与氢气生成2-丙醇⑧甲烷的燃烧三、乙醛的制备1.乙醇催化氧化(方程式);2.乙烯氧化法(乙烯与氧气催化剂加热);3.乙炔水化法(乙炔与水反应)饱和一元醛:分子是由_ 和 _ 个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通式:_ _ (n≥1)。
【练习】写出C5H10O属于醛类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甲醛的性质及用途(1)甲醛的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甲醛分子结构中相当于含个醛基。
(2)甲醛的物理性质:甲醛俗称____ _,有气味,溶于水的气体;叫做福尔马林。
(3)化学性质:具有醛类的所有化学性质【特别提醒】甲醛发生银镜反应时与银的比例关系: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方程时与沉淀的比例关系:缩聚反应(与苯酚缩聚反应)方程式:4.酮的结构和性质(1)酮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 (2)酮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 ___【总结】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有:①含有、、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②含有的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③含有的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而褪色④、、等与溴水混合时,因萃取而使水层褪色,是物理变化。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有:、、、、、【练习】1.今有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试写出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1)若该有机物为烃,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2)若该有机物是一种饱和一元醛,则其结构简式为:。
(3)若该有机物1mol能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molAg,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4)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该有机可能是: 。
2.32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3.52g CO2和0.72g H2O,该有机物蒸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
取1.45g该有机物与足量新制Cu(OH)2加热至沸,产生Cu2O7.2g。
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并推断其结构简式。
【基础过关】1.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有机物中含有—CHO的是A.金属钠B.酸性高猛酸钾C.新制氢氧化铜D.溴水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溴乙烷和水B.苯酚和乙醇C.酒精和水D.乙醛和苯3.乙醛与氢气反应转化为乙醇,是乙醛具有或发生的A.氧化性加成反应B.还原性加成反应C.氧化性消去反应D.还原性消去反应4.下列反应需要加热且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实验是A.苯的硝化反应B.银镜反应C.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D.乙醇制乙烯的反应5.某学生做实验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有仪器:①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③用盐酸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④用盐酸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你认为他的操作A.②不对B.③不对C.④不对D.全部正确6.区别乙醛、苯和溴苯,最简单的方法是A.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振荡 B.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C.加蒸馏水后振荡 D.加硝酸银溶液后振荡7.某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量取5mL1mol/L的CuSO4溶液加入到盛有4 mL 0. 5mol/L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混合,然后滴加0.5 mL 4%乙醛溶液,加热至沸,未观察到红色沉淀,分析原因可能为A.乙醛量不够B.烧碱量不够C.硫酸铜不够D.加热时间短8.丙烯醛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O,下列有关它的性质叙述中错误的是A.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在一定条件下与H2充分反应生成1-丙醇C.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D.在一定条件下能被空气氧化9.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时,C=C双键断裂,RCH=CHR`可发生氧化成RCHO和R`CHO,在该条件下,下列烯烃分别被氧化后,产物中可能有乙醛的是A.CH3C(CH3)=CH(CH2)2CH3 B. CH2=CH(CH2)3CH3C. CH3CH=CH-CH=CH-CH3D. CH3CH2CH=CHCH2CH310.下列物质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的生成物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 2-甲基-2-丙醇B. 2-丙醇C. 丙醛D. 1-丙醇11.某机化合物结构简式如图,其化学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聚合反应B.与氢气加成得到醇类物质C.1mol能和2mol的Br2完全加成D.能使高锰酸钾褪色13.某有机物X含C、H、O三元素,现已知下列条件:①含碳的质量分数②含氧的质量分数③蒸气的摩尔体积(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X对氧气的相对密度⑤X的质量⑥X的沸点,确定X的分子式所需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①②B.①③⑥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⑥14.做乙醛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的实验时,下列各步操作中:①加入0.5mL 乙醛溶液;②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2mL ;③加入2%的CuSO 4溶液4~5滴;④加热试管。
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 .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15.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5H 10O ,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若将它与H 2加成,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A .(CH 3)3COHCH 3B .(CH 3CH 2)2CHOHC .CH 3(CH 2)3CH 2OHD .CH 3CH 2C(CH 3)2OH16.已知乙炔、乙醛的混合气体,经测定含碳的质量分数为72%,那么氧的质量分数为A .31%B .22.65%C .19.56%D .2.14%17.将1.8g 某饱和一元脂肪醛与银氨溶液完全作用,生成5.4g 金属银,则该醛为A.甲醛B.乙醛C.丙醛D.丁醛18. 现有下列物质:①CH 3Cl ②CCl 4 ③ HCHO ④C 2H 5OH ⑤CH 3CHO ⑥醋酸请用各物质的序号填写下空白:(1)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是 。
(2)能溶于水的是 。
(3)能与钠反应放出H 2的是 _。
(4)能与新制Cu(OH)2反应的是_____。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
21.香料茉莉香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1 mol 该有机物与H 2充分反应可消耗H 2 mol 。
(3)该有机物能否发生银镜反应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22.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C 的结构简式: ,D 的结构简式: ;(2)①的反应类型: ,②的反应类型: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 。
23. 2.32g 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3.52g CO 2和0.72g H 2O ,该有机物蒸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
取1.45g 该有机物与足量新制Cu(OH)2加热至沸,产生Cu 2O7.2g 。
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并推断其结构简式。
【基础过关】1.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使用的装饰材料、胶合板、内墙涂料会释放出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是Br 2的CCl 4溶液4A.甲烷 B.氨气 C.甲醛 D.二氧化硫2.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B.醛的官能团是—COHC.甲醛和乙二醛互为同系物D.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 O通式3.烯烃与 CO、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醛的反应叫烯烃的醛化反应乙烯醛化方程式为CH2=CH2 + CO + H2 CH3CH2—CHO,则由 C4H8的烯烃进行醛化反应得到醛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应为A.2种B.3种 C.4种D.5 种4.已知丁基有四种,不必试写,可断定分子式为C5H10O的醛有A.3种B.4种C.5种D.6种5.下列有机物中,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还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的是A.1,3-丁二烯B.苯酚C.二甲苯D.丙烯醛6.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已有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可使KMnO4溶液褪色B.它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C.它可使溴水褪色D.它被催化加氢的最后产物的结构简式为C10H20O7.(CH3)3CCHO氧化反应的产物是A.CH3CH2COOH B.(CH3)3CCOOHC.CH3CH2CH2CH2COOH D.(CH3)3CH2OH8. 0.1mol某饱和一元醛完全燃烧生成8.96L(标准状况)CO2。
3.6克该醛跟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固体物质的质量是A. 10.8克B. 7.2克C. 9.4克D. 11.6克9.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HCHO + NaOH(浓)→ HCOONa + CH3OH,在此反应中,甲醛发生的变化是A.仅被氧化B.仅被还原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D.既未被氧化,也未被还原10.某饱和一元醇和一元醛的混合物共3g,跟足量的银氨溶液完全反应后,可还原出16.2g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甲醛B.可能是乙醛C.混合物中二者的质量比是1:3D.不可能有此种醛11.某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生成21.6g银,再将等质量的醛完全燃烧生成13.44g的CO2(标准状况),则该醛可能是A.丙醛B.丁醛C.己醛D.苯甲醛12.总质量一定时,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完全燃烧生成CO2与H2O的量为定值的是A.和C2H4 B.C2H4和C3H8C.CH2O和C2H4O2D.C3H8O和C2H6O13.各为0.1mol的丙醛、丙醇、丙烷、丙烯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丙醛B.丙醇C.丙烷D.丙烯14.人造象牙中主要的成分的结构为,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合成人造象牙的单体是A. (CH3)2OB.CH3CHOC.HCHOD.C2H5OH17.甲醛、乙醛、丙醛…均属于饱和一元(脂肪)醛,这类同系物的通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