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终南山》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1
游终南山·赏析·孟郊游终南山·赏析·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
诗人置身在终南山中,眼中只能看见终南山,仰望终南山,它与天相连;环顾四周,也看不到其他的地方。
最后,诗人便产生了南山塞满天地的独特感受。
日和月从“石上生”,语出惊人,但是,这也是诗人游览中的真实感受。
诗人游在终南山中,四周都是高大的山石,他见日月从高山中升起,便有一种“石上生”的错觉。
这和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感受相似。
有人误解诗人同时写日月,是日月同时升起的意思,其实,诗人来到终南山多日,他把日月并写是朝暮之间,屡次看到日升、月出景象的意思。
诗人虽然语言惊人、突兀,但却反映的是他的真情实感,很贴切,从中我们也看出诗人陶醉山间景色,兴味正浓。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仍然写得很惊奇。
这里的“景”是日光的意思。
那么,“夜”和“景”就不能同时存在,而诗人却偏偏把它们写在一起,让人感觉很奇怪,但细细品味,又很真实,并没有违背常理。
这句话只不过是写终南山其他的地方都已经笼罩在漆黑的夜色中,终南的高峰还有些许落日的余晖,突出了终南高峰之高。
而下一句诗人将“昼”和“未明”放在一起,初读感觉突兀,但细品来,写的就是其他地方已经洒满阳光的白天了,而终南的深谷还是一片漆黑,极言深谷之深。
这写得也很真实。
这两句诗人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充分体现了终南山的高险深广,我们可以想象到终南山层峦叠嶂、千岩万壑的壮观景象。
诗人观景时不由得产生了一些想法,于是写到“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意思是行走山中的人心性正直,即使山路艰险,心中看来也是平的。
诗人用“路险”反衬了自己心中坦荡正直。
此时,胸怀宽广、大义凛然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上两句只是诗人在观景的一个插曲,接下来诗人调笔继续写景。
游终南山孟郊诗歌鉴赏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是唐代的著名诗人。
他一生经历了唐末安史之乱以及后来的黄巢之乱,深受战乱之苦。
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其中《游终南山》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游终南山》是孟郊创作于唐朝天宝元年(742年)的一首诗,全诗共有七十八个字,描绘了作者登上终南山的壮丽景色和内心的感慨。
诗的开头,孟郊便借终南山的秀丽壮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以“蜀道”喻自己的人生旅途,意思是说自己的人生之路像登上天空一样难以企及。
之后,他以婉转的语言描述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这里的“蚕丛及鱼凫”描绘了山川的景色,意指古代蜀地的丰美景色。
而“开国何茫然”则意味着无知的人们对开国的历史已经模糊不清。
而后,孟郊将自己与终南山的景色进行了对比:“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他感慨自己已经孤独地度过了数万年的岁月,却与人烟稀少的秦塞无缘。
接着,他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这句诗将山上的鸟道与自己的人生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孟郊希望通过鸟道来逃离尘世烦嚣的愿望。
接下来,孟郊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句诗写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用“地崩山摧”来象征历史的剧变,抒发了作者对苦难的痛苦与忧虑。
而“天梯石栈相钩连”则表达出作者希望通过艰苦的努力来攀登人生巅峰的决心。
最后,孟郊回到了自己当下的境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这里的“六龙回日”指的是龙升起的场景,表达了自己渴望高飞的心情。
而“冲波逆折之回川”则象征了人生的起伏和曲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通过对《游终南山》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孟郊对终南山的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忧虑。
孟郊的诗歌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堪称唐代诗歌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