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期康复
- 格式:ppt
- 大小:6.99 MB
- 文档页数:33
Brunnstrom技术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一、初期或软瘫期Brunnstrom分级1-2级该期的治疗目标1,改善呼吸吞咽进食,提高身体感知能力2,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3,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4,尽快提高肌张力和平衡能力,5改善功能活动能力。
1,注意维持床上正确体位2,按摩和被动活动3,神经促进技术的运用以右上肢伸肌无力,说明兴奋性的促进手法手法内容1各种反射联合反射健侧上肢抗阻伸肘拉弓反射头转向右,右臂伸肌兴奋,左臂屈肌兴奋旋腰反射腰向左旋斜板反射向左倾斜2感觉刺激触压刺激快速刷擦和轻触摸上肢伸侧皮肤,轻叩拍打伸肌腱或肌腹温度刺激用冰快速擦刷或局部放置3~5秒挤压加强对肩,肘关节和伸肌肌腹的挤压牵拉肌肉快速轻微地牵张伸肌肌群特殊感受器刺激将患侧上肢置于可见的地方上肢活动模式患肢伸展从体侧上举过头,手指展开,掌心向外上3,医疗体操①健手梳发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②捏挤患手用健侧手将患侧手臂转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每个手指重复5次.③健手击拍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④组指上举用健侧手与患手交叉于胸前,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然后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到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秒后复原,重复20次。
⑤环绕洗脸将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作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
⑥半桥运动两上肢伸展置于体侧,两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将患侧下肢固定或将患腿翘于健膝上,然后尽量抬臀离开床面,保持10秒,重复5~10次,不应有屏气动作。
⑦抗阻夹腿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足支撑于床面,由他人固定患腿,然后健腿内旋向患腿靠拢,同时由他人在健膝内侧施加一定阻力,以增强完成抗阻夹腿力量,重复20次。
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分析宋云锋(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准确置入掀针,最后使用胶布进行固定,通过掀针持续刺激相关穴位而发挥一定的治疗功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5]。
本次研究行掀针治疗时选取肝俞、胆俞与三阴交作为体穴,选取角窝上、角窝中、心、缘中作为耳穴,通过刺激体穴与耳穴的方式疏通经脉,改善患者心率。
肝俞属太阳膀胱经,针刺该穴位可缓解目眩;胆俞具有疏肝利胆之效,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肝炎等疾病;三阴交调补肝肾,选取该穴位进行针刺可对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进行调整。
在养血平肝止眩汤基础上联合掀针治疗,能够增强疗效,通过内服与针刺平衡阴阳与调理肺腑,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养血平肝止眩汤联合钦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助于改善其血压水平、临床症状、心率与体重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汪细球.养血平肝汤联合硫酸镁对肝肾阴虚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液动力学状态及血清Hcy 、vWF 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125-126.[2]郝爱聪.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8,33(15):119-12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4]孔婉文,何逸,麦玉妹.加味平肝降压汤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心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237-1239.[5]谈晓东,潘玉璟,蒋文波,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7):794-799.(收稿日期:2020-12-09)【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作用。
痉挛肌低频治疗仪对于脑卒中痉挛期康复疗效目的研究痉挛肌低频治疗仪对于脑卒中痉挛期降肌张力的疗效。
方法选取4例脑卒中痉挛期患者,在典型的偏瘫模式选取肱二头肌痉挛,肘关节屈曲为例。
进行临床研究,分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结果研究中,两组患者V AS评分比较,15d内治疗组V AS评分由9分降到了2分,降低了7分,而对照组由9分降到了6分,只降了3分。
改良Ashworth分级由4级降到了1级,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痉挛肌低频治疗仪对脑卒中痉挛期降肌张力,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减轻疼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痉挛肌;降肌张力;脑卒中脑卒中又名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是患者康复的难点也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如何使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康复率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值得研究和探讨,脑卒中康复期可以分为[1]:弛缓期、痉挛期和恢复期。
痉挛肌低频治疗仪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具有其独特之处,痉挛肌低频治疗仪用两路电流交替刺激痉挛肌及拮抗肌,达到降低肌张力,促进功能恢复的目的,我们采用痉挛肌低频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4例,随机分组治疗,并随时观察治疗效果,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4月份,在我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4例脑卒中痉挛期患者,以肱二头肌痉挛为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痉挛肌治疗组和对照组,所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男患者2例,女患者2例,男患者年龄在48~60岁,女患者年龄在45~55岁,随机选取1男1女为治疗组,其余为对照组。
排除标准:①心脏起搏器者;②恶性肿瘤;③结核病灶;④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和急性化脓性炎症;⑤破伤风,血栓性静脉炎等,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病例选择以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卒中的诊断标准为依据,选择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CT或者MRI检查的患者,有肌张力增加症状,发病时间在15d~3个月内的患者,且均为单侧偏瘫,年龄均在61周岁以下,并且神志清醒、正常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合同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