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黄酮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13.54 KB
- 文档页数:16
天然药化-黄酮类化合物(1)
天然药化——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天然化合物。
它们存在于许
多植物中,特别是花、果实、蔬菜、草药和中药材中。
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天然药物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用来治疗许多疾病,如肝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炎症等等。
由于它们可以与人体内的许多酶结合,从而调节人
体的生理过程,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在食物中存在广泛
黄酮类化合物不仅存在于中草药中,也存在于许多粮食、水果、蔬菜、茶叶和红酒中。
正常人在日常饮食中的摄入量大多能够满足日常生理
需要,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可通过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减少慢性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
3.有丰富的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抗肿
瘤作用等。
因此日常饮食中的摄入量可以防治多种慢性疾病。
4.对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药物,在治疗中,副作用很少。
人体
的生理过程相对比较复杂,仅仅通过摄入这些化合物,就很难产生毒副作用。
总之,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天然化合物,可以在日常饮食中摄入,或在中药中应用。
它们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已经被阐述和证实。
因此,及时消费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不仅可以维护人体健康,还有重要的防治慢性疾病的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NMR黄酮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重要天然药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
因此,黄酮的结构解析对于揭示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解析技术,可以对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详尽的研究。
本文将以黄酮类天然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在NMR研究中的应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包含一个苯并环、一个或多个苯环及一个或多个羟基。
在NMR研究中,对于黄酮类化合物最重要的NMR技术是质子核磁共振(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和碳核磁共振(Carb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NMR)。
首先,^1H-NMR可以提供化合物的质子数量和质子的化学位移信息。
化学位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可以用于确定化合物中的不同质子所在的化学环境。
对于黄酮类化合物而言,质子位移通常在0-10 ppm之间,具有丰富的信息。
例如,黄酮类化合物的氢骨架通常在3-7 ppm之间,芳香环上的氢通常在6-9 ppm之间。
通过对比实验测得的质子化学位移和数据库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质子化学位移数据,可以快速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其次,^13C-NMR可以提供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化学环境和数量信息。
与^1H-NMR相比,^13C-NMR的信号比较稀疏,但由于黄酮类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数量较少,并且碳原子的化学位移范围通常在0-200 ppm之间,因此^13C-NMR仍然是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解析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对比实验测得的碳化学位移和数据库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碳化学位移数据,可以进一步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此外,多维核磁共振(Multi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2D-NMR)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天然药化-黄酮类化合物(一)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这些化合物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
在医学上,黄酮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药理学作用,成为重要
的药物研究和开发领域。
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广泛,目前已知有超过5000种。
这些化合物大多存
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中,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例如,大豆、红豆、花生、苦荞等植物中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在医学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自由
基和其他氧化剂的生成和活性,减少机体内部氧化应激引发的损伤。
2. 抗炎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引起的白细胞渗透和损伤,
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伤口愈合。
3. 抗过敏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延缓过敏反应发生,减轻对过敏原
的敏感度。
4. 免疫调节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免疫细
胞的活性,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医学应用上,黄酮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抗癌、神经
疾病等方面。
例如,芦笋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调节神经兴奋性,具
有镇静、安神等效果;大豆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和减
少心脏疾病的风险等作用。
总之,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药化合物,其生物活性和医学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未来,随着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深入,其在医学和保健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黄酮类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化活性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许多食物和植物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黄酮类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保健功效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的抗氧化剂。
在人体内,它们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不受氧化损害。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用和保健品中。
例如,根据研究,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帮助降低血脂、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等。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被认为具有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功效。
二、食品添加剂黄酮类化合物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一种天然的色素和抗氧化剂。
例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为某些加工食品提供黄色、橙色、红色等颜色,如柑橘类饮料、酸奶、酒类等。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被用来防止食品腐败,保持食品的品质和新鲜度。
三、化妆品黄酮类化合物在化妆品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被用作天然的美白剂和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少黑眼圈和皮肤老化。
同时,黄酮类化合物还被用作天然的防晒剂,帮助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四、医药领域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某些黄酮类化合物被用作药物成分,如红豆杉素,它被用于治疗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帮助减轻痛经、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等。
总之,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天然的生化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人们应该认识到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性,多吃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如茶叶、洋葱、苹果等,同样可以获得它们的保健功效。
同时,我们也应该合理利用黄酮类化合物的特性,将它们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
黄酮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黄酮是一类含有双苯丙烯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较强的药用活性。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
除此之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广泛存在于中药中,成为中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黄酮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1. 抗炎作用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炎症反应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减轻炎症症状。
例如,大黄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IL-6、IL-1β和TNF-α的产生,还可以减少白细胞浸润,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2.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有害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
研究表明,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如芦丁、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等。
3. 抗肿瘤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等。
二、黄酮类化合物在中药中的应用1. 栀子栀子为常见的中药材,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栀子苷和栀子花苷。
研究表明,栀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病毒等作用。
此外,栀子还可以用于治疗肝炎、黄疸、溃疡等疾病。
2. 金银花金银花为民间常用的解毒、清热、解暑的中药材,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金银花苷和咽炎苷。
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能够有效地对抗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
3. 芦荟芦荟为常见的中药材,主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异鼠李素等。
研究表明,芦荟具有抗炎、保护肝脏、增强免疫等作用,还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伤口愈合等。
总之,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并广泛存在于中药中。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逐渐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为中药的研究开发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NMR黄酮NMR检测摘要黄酮是天然产物中的重要类别,经常作为调节生物活性的有效化学物质。
NMR是分析天然产物结构的有效手段,它可以用于识别不同构型的结构信息和结构变化。
本文主要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在NMR检测中的应用,包括核磁共振(NMR)技术的基本原理,NMR技术如何用于黄酮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如何利用NMR技术鉴定黄酮化合物的特征信息以及物质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黄酮;核磁共振;NMR检测;结构分析IntroductionNMR Basic PrincipleNMR is a spectroscopic technique used for studying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molecules. NMR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each type of element or isotope has a characteristic magnetic moment when exposed to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When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is applied, the nuclei with spin on the axis may absorb or emit the energy from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the magnetic field,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molecule. This phenomenon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molecules.NMR Application in Anthocyanin Structural AnalysisNM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nthocyanins. In the spectra of anthocyanins, the most obvious signals are those of the most abundant C=C and C-O double bond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onjugation of the chromo- or anthocyanidins. The H-NMR signal of the C=C double bond is usually a multiplet, while the C-O double bond signal is a singlet. The 1H-NMR and 13C-NMR can also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the OH group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glycosyl residues. In addition, the 3D-NMR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glycosylation pattern of the anthocyanins.Conclusion。
黄酮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什么1. 黄酮的定义黄酮是一类具有特定结构的植物化合物,属于多酚类物质。
它们含有两个苯环和一个氧杂环,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
黄酮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水果、蔬菜、草药等中。
2. 黄酮的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和功能,黄酮可分为多种类别,其中最常见的包括:2.1 黄酮醇类黄酮醇类化合物是指含有一个酚环的黄酮化合物。
常见的黄酮醇类包括大豆异黄酮、芸香素、槲皮素等。
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功效。
2.2 黄酮酮类黄酮酮类化合物是指含有一个羟基和一个酮基的黄酮化合物。
典型的黄酮酮类包括柚皮素、金雀素等。
它们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2.3 黄酮甙类黄酮甙类化合物是指黄酮与糖分子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例如,大黄素甙、芦丁等。
黄酮甙类具有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3. 黄酮的作用与功能黄酮具有多种作用与功能,主要包括:3.1 抗氧化作用黄酮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它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并保护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完整性。
3.2 抗炎作用黄酮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它通过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损伤。
3.3 抗癌作用黄酮被广泛应用于抗癌研究中,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黄酮还能够通过调节肿瘤血供和抑制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3.4 保护心血管系统黄酮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能够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减少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层的完整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3.5 增强免疫力黄酮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它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抗体的产生,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4. 黄酮的主要应用和疗效由于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领域。
以下是黄酮的主要应用和疗效:•抗氧化剂:黄酮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反应,对于预防和改善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
第七章黄酮类化合物【习题】(一)选择题 [1-149]A型题 [1-45]1.黄酮类化合物的准确定义为A.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连的一类化合物B.γ-吡喃酮C.2-苯基色原酮D.2-苯基苯并α-吡喃酮E.2-苯基苯并γ-吡喃酮2.色原酮环C2、C3间为单键,B环连接在C2位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黄酮醇B.异黄酮C.查耳酮D.二氢黄酮E.黄烷醇3.含异黄酮的科是A.唇形科 B.菊科C.豆科D.伞形科E.芸香科4.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为A.黄酮醇B.二氢黄酮 C.异黄酮D.查耳酮E.双黄酮5.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呈色的最主要原因是A.具酚羟基 B.具交叉共轭体系 C.具羰基 D.具苯环 E.为离子型6.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颜色多是A.黄色 B.淡黄色 C.红色D.紫色 E.无色7.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是因为A.羟基多 B.有羧基 C.离子型 D.C环为平面型E.C环为非平面型8.在水中溶解度稍大的是A.槲皮素 B.甘草素 C.木犀草素 D.大豆素 E.芹菜素9.不能溶于氯仿的是A.槲皮素 B.杨梅素 C.芦丁D.木犀草素 E.芹菜素10.黄酮苷和黄酮苷元一般均能溶解的溶剂为A.乙醚B.氯仿C.乙醇D.水E.酸水11.下列黄酮类酸性最强的是A.7-OH黄酮 B.4′-OH黄酮 C.3′,4′-二OH黄酮 D.7,4′-二OH黄酮 E.6,8-二OH黄酮12.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A.槲皮素 B.芹菜素 C.杨梅素D.木犀草素 E.黄芩素13.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显色反应是A.四氢硼钠反应 B.三氯化铝反应 C.三氯化铁反应D.盐酸-镁粉反应 E.二氯氧锆反应14.与盐酸-镁粉试剂呈负反应的是A.甘草素 B.芹菜素 C.大豆素D.木犀草素 E.槲皮素15.不能与邻二酚羟基反应的试剂是A.三氯化铝 B.二氯氧锆 C.中性醋酸铅D.碱式醋酸铅 E.氨性氯化锶16.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A.5-OH 黄酮 B.黄酮醇 C.7-OH黄酮D.4′-OH黄酮醇 E.7,4′-二OH黄酮17.四氢硼钠反应用于鉴别A.黄酮、黄酮醇 B.异黄酮 C.查耳酮D.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E.花色素1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酸提碱沉 B.碱提酸沉 C.沸水提取D.乙醇提取 E.甲醇提取19.用碱溶酸沉法从花、果实类药材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碱液宜选用A.5%NaHCO3B.5%Na2CO3C.5%NaOHD.10%NaOH E.饱和石灰水20.具邻位酚羟基黄酮用碱水提取时,保护邻位酚羟基的方法是A .加四氢硼钠还原B .加醋酸铅沉淀C .加硼酸络合D .加乙醚萃取E .加氧化铝吸附21.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多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 .水浸泡酸沉淀B .水煎煮酸沉淀C .甲醇提取酸沉淀D .乙醇提取酸沉淀E .丙酮提取酸沉淀22.pH 梯度萃取法分离下列黄酮苷元,用5%NaHCO 3、5%Na 2CO 3、1%NaOH 依次萃取,先后萃取出化合物的顺序为A .②→①→③B .③→①→②C .①→③→②D .①→②→③E .③→②→①23.pH 梯度萃取法分离黄酮苷元类,加碱液萃取的顺序应是 A .NaHCO 3→NaOH →Na 2CO B .NaHCO 3→Na 2CO 3→NaOH C .NaOH →NaHCO 3→Na 2CO 3 D .NaOH →Na 2CO 3→NaHCO 3 E .Na 2CO 3→NaHCO 3→NaOH24.柱色谱分离具3-OH 或5-OH 或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不宜用的填充剂是A .活性炭B .硅胶C .聚酰胺D .氧化铝E .纤维素25.硅胶柱色谱法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最先流出色谱柱的是 A .山奈素 B .槲皮素 C .芦丁 D .杨梅素 E .芹菜素26.聚酰胺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醇(由低到高浓度)洗脱,最先流出色谱柱的是A .山奈素B .槲皮素C .芦丁D .杨梅素E .芹菜素③OOOHOHOH27.聚酰胺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醇(由低到高浓度)洗脱,最后流出色谱柱的是A .山奈素B .槲皮素C .芦丁D .杨梅素E .芹菜素28.硅胶吸附TLC ,以苯-甲酸甲酯-甲酸(5︰4︰1)为展开剂,下列化合物R f 值最大的是A .山奈素B .槲皮素C .山奈素-3-O-葡萄糖苷D .山奈素-3-O-芸香糖苷E .山奈素-3-O-鼠李糖苷29.聚酰胺薄层TLC ,以甲醇-水(1︰1 )为展开剂,下列化合物R f 值最大的是 A .山奈素 B .山奈素-3-O -鼠李糖苷 C .山奈素-3-O -葡萄糖苷 D .山奈素-3-O -芸香糖苷 E .槲皮素30.下列化合物进行纸色谱,以BAW 系统的上层为展开剂,R f 值最大的是 A .山奈素 B .山奈素-3-O -鼠李糖 C .山奈素-3-O-葡萄糖苷 D .山奈素-3-O-芸香糖苷 E .槲皮素31.下列化合物的纸色谱,以2%~5%醋酸水为展开剂,R f 值大小顺序为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③>①>②E .②>①>③32.测定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其带I 位于325 nm ,该化合物可能是 A .槲皮素 B .芹菜素 C .山奈素 D .杨梅素 E .5,7-二羟基黄酮醇33.测定下列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其带I 为肩峰的可能是 A .甘草素 B .槲皮素 C .芹菜素 D .木犀草素 E .山奈素34.紫外光谱中,加入位移试剂主要是帮助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③芸香糖OOOHOOHA.甲氧基 B.异戊稀基 C.酚羟基D.羰基 E.糖基35.紫外光谱中,主要用于诊断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7-OH的试剂是A.甲醇钠 B.醋酸钠 C.醋酸钠-硼酸D.AlCl3E.AlCl3+HCl36.紫外光谱中,可用于诊断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4′-OH的试剂是A.甲醇钠 B.醋酸铅 C.醋酸钠-硼酸D.AlCl3E.AlCl3+HCl37.测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甲醇钠紫外光谱,吸收带红移,但峰强随时间延长而衰退,说明该化合物有A.3-OH B.5-OH C.4′-OHD.7-OH E.对碱敏感的基团38.测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醋酸钠-硼酸紫外光谱,可帮助推断结构中是否有A.3-OH B.5-OH C.7-OHD.邻二酚羟基 E.4′-OH39.测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AlCl3+HCl谱与AlCl3谱比较,带I向紫移30~40nm,说明该化合物A.B环上有邻二酚羟基 B.有5-OH C.有3-OHD.A环上有邻二酚羟基 E.A、B环上均有邻二酚羟基40.1H-NMR中,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主要是依据A.B环H-3′的特征B.C环质子的特征 C.A环H-5的特征D.A环H-7的特征 E.B环H-2′和H-6′的特征41.1H-NMR中,7,4′-二羟基二氢黄酮(醇)母核质子化学位移的大小顺序一般为A.A环质子>B环质子>H-2>H-3B.B环质子>A环质子> H-2>H-3C.B环质子>A环质子>H-3> H-2D.A环质子>B环质子>H-3>H-2E.H-2> B环质子>A环质子> H-342.异黄酮母核质子1H-NMR信号位于最低场的是A.H-2′和H-6′B.H-4′ C.H-2D.H-5 E.H-843.1H-NMR 中,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H-2′和H-6′的信号为A.δ7.81,二重峰 B.δ6.87,二重峰 C.δ6.68,单峰D.δ6.20,单峰 E.δ3.82,单峰44.EI-MS谱中,黄酮醇类苷元最强的碎片离子峰通常是A.M·+B.[M-1] + C.A1·+D.B1·+E.B2+45.EI-MS谱中,有中等强度的碎片离子峰A1·+(m/z152)及B1·+(m/z134),该化合物是A.芹菜素 B.木犀草素 C.山奈素D.槲皮素 E.杨梅素B型题[46-100][46-50]A.芦丁 B.红花苷 C.儿茶素D.银杏素 E.橙皮苷46.属于黄酮醇类化合物的是47.属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是48.属于查耳酮类化合物的是49.属于双黄酮类化合物的是50.属于黄烷-3-醇类化合物的是[51-55]A.黄酮类化合物 B.异黄酮类化合物 C.查耳酮类化合物D.花色素类化合物 E.橙酮类化合物51.葛根素是52.硫磺菊素是53.矢车菊素是54.大豆素是55.芹菜素是[56-60]A.无色 B.灰黄色 C.橙黄色D.红色 E.蓝色56.黄酮苷的颜色通常为57.二氢黄酮的颜色通常为58.异黄酮的颜色通常为59.查耳酮的颜色通常为60.pH>8.5花色素颜色通常为[61-65]A.黄芩素 B.黄芩苷 C.槲皮素D.槲皮素-7-O-鼠李糖苷 E.飞燕草素61.最易溶于水的黄酮苷元是62.不溶于水,可溶于NaHCO3溶液的是63.不溶于NaHCO3,可溶于 Na2CO3溶液的黄酮苷元是64.难溶于水,易溶于NaHCO3溶液的黄酮苷是65.难溶于NaHCO3,可溶于 Na2CO3溶液的黄酮苷是[66-70]A.5-OH,4-羰基 B.邻二酚羟基 C.γ-吡喃酮环D.1-位氧原子 E.一般酚羟基66.盐酸-镁粉反应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有67.硼酸-枸橼酸反应是利用黄酮类有68.氨性氯化锶反应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有69.醋酸铅反应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有70.与强酸成盐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有[71-75]A.5%NaHCO3 B.5%Na2CO3 C.0.2%NaOH D.4%NaOH E.5%HCl71.pH梯度萃取5-OH黄酮应选用72.pH梯度萃取6-OH黄酮应选用73.pH梯度萃取7-OH黄酮应选用74.pH梯度萃取4′-OH黄酮应选用75.pH梯度萃取7,4′-二OH黄酮应选用[76-80]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水-乙醇混合溶剂梯度洗脱A.3,5,7-三羟基黄酮B.3,5,7,4′-四羟基黄酮C.3,5,7,3′,5′-五羟基黄酮D.3,5-二羟基-7-O-芸香糖基黄酮苷E.3,5-二羟基-7-O-葡萄糖基黄酮苷76.首先被洗出的是77.第二被洗出的是78.第三被洗出的是79.第四被洗出的是80.最后被洗出的是[81-85]测定有下列结构的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A.3-OH B.5-OH C.7-OHD.4′-OH E.B环有邻二酚羟基81.甲醇钠谱与甲醇谱比较,带Ⅰ红移40~60nm,强度不降或增强,示有82.醋酸钠谱与甲醇谱比较,带Ⅱ红移5~20nm,示有83.醋酸钠-硼酸谱与甲醇谱比较,带Ⅰ红移12~30nm,示有84.AlCl3+H Cl谱与甲醇谱比较,带Ⅰ红移35~55nm,示有85.AlCl3+HCl谱与AlCl3谱比较,带Ⅰ紫移30~40nm,示有[86-90]A.向红位移 B.向紫位移 C.向低场方向位移D.向高场方向位移 E.没有变化86.B环上增加羟基等供电子基,将使紫外光谱带Ⅰ87.A环上增加羟基等供电子基,将使紫外光谱带Ⅱ88.A环上增加酚羟基,将使A环上氢质子共振信号89.母核上酚羟基甲基化或苷化后,将使相应的紫外吸收带90.7-OH成苷后,将使邻位H-6、H-8质子共振信号[91-95]下列黄酮类化合物C环质子的1H-NMR信号A.山奈素 B.芹菜素 C.大豆素D.二氢山奈素 E.二氢芹菜素91.质子信号出现在最低场(δ7.82,s)的是92.有三组双二重峰,J值分别为11H Z,5H Z,17H Z,该化合物是93.有一对二重峰,J值为11H Z,该化合物是94.可以见到δ6.49的单峰,该化合物是95.无C环质子峰的化合物是[96-100]黄芩素EI-MS信号归属A.m/z 270 B.m/z 269 C.m/z 242 D.m/z 168 E.m/z 10296.分子离子峰是97.A1·+碎片离子峰是98.B1·+碎片离子峰是99.[M-CO]·+离子峰是100.[M-H]+离子峰是C型题 [101-135][101-105]A.银杏素 B.黄芩苷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01.具有扩冠作用102.具有抗菌作用103.属黄酮醇类104.属双黄酮类105.与AlCl3反应显黄色并带荧光[106-110]A.山奈素 B.甘草素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06.与盐酸-镁粉反应显橙红~紫红色107.与四氢硼钠反应显红~紫红色108.属平面型分子109.属非平面型分子110.与氨性氯化锶反应生成绿~棕色沉淀[111-115]A.芦丁 B.槲皮素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11.可溶于石油醚112.可用沸水提取113.与二氯氧锆反应显黄色,加枸橼酸后颜色不褪114.可用碱溶酸沉法提取115.Molisch反应生成棕色环[116-120]A.PC,以BAW上层为展开剂 B.PC,以3%醋酸为展开剂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16.黄酮苷R f值小,黄酮苷元R f值大117.黄酮苷R f值大,黄酮苷元R f值小118.均为苷元,平面型的R f值小,非平面型的R f值大119.同一类型苷元,酚羟基数目增多,R f值减小120.不适于黄酮苷元的展开[121-125]A.黄酮苷元 B.黄酮苷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21.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甲醇-水(1︰1)适用122.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苯-丁酮-甲醇(60︰20︰20)适用123.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甲醇-水(1︰1),R f值较大的是124.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氯仿-甲醇(94︰6),R f值较大的是125.聚酰胺薄层色谱,R f值的大小取决于吸附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126-130]A.3-OH及5-OH B.邻二酚羟基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26.可与AlCl3试剂反应的黄酮类化合物127.可在HCl酸性条件下与AlCl3试剂反应的黄酮类化合物128.AlCl3+HCl紫外光谱与甲醇谱相同,示黄酮(醇)类化合物无129.AlCl3+HCl紫外光谱与AlCl3谱相同,示黄酮(醇)类化合物无130.AlCl3+HCl紫外光谱与AlCl3谱不同,示黄酮(醇)类化合物有[131-135]A.EI-MS裂解方式Ⅰ B.EI-MS裂解方式Ⅱ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131.可用于推断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取代情况132.黄酮类化合物裂解产生分子离子133.黄酮类化合物裂解产生A1·+,B1·+碎片离子134.黄酮类化合物裂解产生B2+碎片离子135.黄酮醇苷元的主要裂解方式为X型题 [136-149]136.黄酮苷元按结构分类,主要是依据A.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B.是否连接糖链 C.B环连接位置D.来自何种植物 E.三碳链是否成环137.中药槐米中的主要有效成分A.是槲皮素B.在冷水和热水中溶解度相差悬殊C.能与四氢硼钠反应D.能与硼酸发生络合反应E.可用碱溶酸沉法提取138.中药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A. 是黄芩苷B.有抗菌作用C.是黄酮醇类化合物D.能与醋酸铅生成红色沉淀E.易水解氧化使药材外观变绿139.中药葛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A. 有大豆苷B.是黄酮醇类化合物C.能发生锆-枸橼酸反应D.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E.可用氧化铝柱色谱法分离140.可用于鉴别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是A.盐酸-镁粉反应 B.四氢硼钠反应 C.锆-枸橼酸反应 D.醋酸铅反应 E.醋酸镁反应141.黄酮与金属盐类试剂络合的必要条件是A.具7-OH B.具邻二酚羟基 C.具3-OHD.具5-OH E.3-OH和5-OH缺一不可142.化学法中,可将5-OH黄酮与3-OH黄酮区别的试剂为A.醋酸铅B.硼酸-醋酸钠 C.硼酸-草酸D.二氯氧锆-枸橼酸E.氨性氯化锶143.从中药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可采用A.溶剂提取法 B.铅盐沉淀法 C.碱溶酸沉法D.水蒸气蒸馏法 E.聚酰胺色谱法144.pH梯度萃取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A. 将总黄酮溶解在亲脂性有机溶剂中B.以碱液为萃取剂C.适用于分离苷类和苷元类D.适用于分离酸性强弱不同的苷元类E.酸性弱的黄酮先被萃取出来145.紫外光谱法中,黄酮(醇)类的三氯化铝-盐酸谱分别与三氯化铝谱和甲醇谱比较,可诊断A.7-OH B.4′-OH C.邻二酚羟基D.5-OH E.3-OH146.紫外光谱中,可用于推断黄酮、黄酮醇结构中有无邻二酚羟基的位移试剂有 A.甲醇钠 B.氯化锶 C.醋酸钠-硼酸D.草酸-硼酸 E.AlCl3+HCl147.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中A.黄酮和黄酮醇有带Ⅰ和带Ⅱ两个强峰B.异黄酮带Ⅰ为主峰,带Ⅱ则较弱C.二氢黄酮带Ⅱ为主峰,带Ⅰ则较弱D.查耳酮带Ⅱ为主峰,带Ⅰ则较弱E.黄酮和黄酮醇谱形相似,但带Ⅰ位置不同148.下列各化合物能利用其甲醇光谱区别的是A.黄酮与黄酮醇B.黄酮与查耳酮C.黄酮醇-3-O-葡萄糖苷与黄酮醇-3-O-鼠李糖苷D.二氢黄酮与二氢黄酮醇E.芦丁与槲皮素149.在芦丁的1H-NMR谱中A.H-3为一个尖锐的单峰信号B.H-6和H-8都是二重峰C.H-6信号比H-8信号位于较低磁场区D.H-2′为二重峰E.H-5′和H-6′为双二重峰(二)名词解释 [1-2]1.黄酮类化合物2.交叉共轭体系(三)填空题 [1-7]1.一般黄酮类苷元难溶于、、,易溶于等有机溶剂,二氢黄酮、异黄酮等型分子,水中溶解度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