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三课外书屋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3
人教六年级上《回忆·拓展三》〔AB案〕人教六年级上《回忆·拓展三》〔AB案〕A案学习目的1、回忆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搜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辩论”运用过的。
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布置学生提早理解相关书籍,给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
教学过程对话导入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仁慈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忆·拓展三”,进展一场知识大比拼!怎么比拼呢?请阅读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局部内容。
2、师生讨论比拼方式与方法。
3、总结讨论结果:积累警句多的为“家”,朗读用情的为“朗读家”,理由说得充分的为“演说家”。
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4、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p 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p 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p 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3〕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老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家、朗读家、演讲家。
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同桌分享自己搜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1)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展班级分享,老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正确分享者”。
(3)几名学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4)老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蒿沟乡小学学案纸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审核人:学案设计个性化设计回顾.拓展三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学习重点: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学习过程一、预习达标情境预设: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内容。
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分的为“演说家”。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辩论”运用过的。
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3)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1)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3)几名学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4)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比拼二:读悟警句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几天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
4.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回顾·拓展三》(A、B案)A案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辩论”运用过的。
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
教学过程对话导入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内容。
2、师生讨论比拼方式与方法。
3、总结讨论结果: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分的为“演说家”。
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4、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3)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
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1)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
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
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 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