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申报晋升人员量化评分排名表
- 格式:docx
- 大小:8.60 KB
- 文档页数:1
员工晋升评估表格员工晋升评估表格评估项目:1. 工作表现- 与工作职责的匹配程度- 工作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团队合作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和改进能力2. 学习和发展- 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愿- 参与培训和发展机会的积极性- 在工作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3. 领导能力- 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 沟通和协调能力- 激励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带领团队实现目标的能力- 解决冲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4. 职业发展规划- 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主动寻求职业发展机会的能力- 在现有职位上展示出的潜力和能力- 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有何贡献评估标准:根据每个项目的重要性和员工在该项目上的表现,给出相应的评分。
评分范围从1到5,1表示表现不佳,5表示表现出色。
根据总分评估员工的晋升潜力。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表格的总分,将员工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优秀:总分90分以上,表现出色,具备晋升的潜力和能力。
- 良好:总分80-89分,工作表现良好,有晋升的可能性。
- 一般:总分70-79分,工作表现一般,需要进一步提升能力。
- 需改进:总分低于70分,工作表现较差,需要改进。
评估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向员工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级别的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晋升潜力。
总结:员工晋升评估表格是人力资源行政专家进行员工晋升评估的重要工具。
通过评估各项工作表现、学习和发展、领导能力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表现,可以全面了解员工的能力和潜力,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支持,从而实现员工的职业成长和组织的发展目标。
学科:普通内科
2.
学科:心血管内科
2.
学科:呼吸内科
2.
学科:消化内科
2.
学科:肾内科
2.
学科:神经内科
2.
学科:内分泌内科
2.
学科:血液内科
2.
学科:结核内科
2.
学科:普通外科
学科:骨外科
学科:胸心外科
学科:神经外科
学科:泌尿外科
学科:小儿外科
学科:烧伤外科
学科:妇科
学科:产科
2.
学科:计划生育
2.
学科:儿科
学科:口腔内科
学科:口腔外科
2.
学科:口腔修复
学科:口腔正畸
2.
学科:眼科
学科:耳鼻喉科
学科:皮肤性病
学科:精神科
学科:病理科
2.
学科:医学影像
学科:传染科
2.
学科:急诊科
学科:麻醉科
学科:核医学
学科:放射治疗
学科:理疗科
2.
学科:医学检验。
2017年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申报晋升人员量化评分细则(暨排名表)
说明:
1、本量化测评内容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业绩,排名以量化得分多少计算。
2、科研奖指政府奖,不包括协会奖和学会奖。
对非政府奖项视具体情况由学院评审组决定计分标准,一般不高
于相应政府奖的一半。
3、论文、项目、获奖完成人排名与计分百分数对照(责任作者按第一作者计分)
4、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论文、科研课题、学术专著和规划教材计分办法同科研奖项类。
5、重大项目、高影响因子论文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等,将由学院评审组确定计分方法。
济南市推荐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量化赋分办法为使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审工作更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根据省人事厅鲁人科(1995)1号文件精神,参考外地经验,自今年起我市对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推荐评审试行量化赋分办法。
即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年度考核成绩、获奖成果、专业工作奖励、论文、著作等,划分若干项目、等级和值,单位按其综合得分,确定推荐参评人选。
推荐评审中级职务综合得分须满70分;推荐评审高级职务综合得分须满80分。
量化赋分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如下:一、学历赋分(详见附件)注:(1)学历均以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为准,双学历以上者,按最高学历赋分;(2)相近专业的划分,详见试行条例汇编P260专业代码部分;(3)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济人字(1995)2号文件规定条件并达到相应职务赋分推荐分数线者,通过综合评价合格后方可参评;(4)高中学历只限于推荐评审中级以下职务(有特殊要求的系列除外)。
二、专业工作年限赋分专业工作年限(不等同于工龄),按周年计算,每满一年1分,超过半年按一年计算。
离职培训、进修学习及病休一年以上的不计专业工作年限。
推荐评审中级职务,专业年限上限为15分;推荐评审高级职务,专业年限上限为22分。
三、考核赋分计算自聘任现专业技术职务起至推荐当年度的考核成绩(以考绩档案和年度考核表为准),年度考核优秀每次12分,称职每次7分,累计最高不超过40分。
四、任现职以来获奖成果赋分(详见附件)注:(1)各级获奖成果包括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星火奖、优秀勘察设计奖;(2)各级奖励第五位以后获得者,依次递减2分;(3)各级优秀新产品奖、优秀新产品设计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专项奖励均按同级别降一位次计分;(4)已通过鉴定而尚未评奖的新产品、科研技术改造项目、各部厅局颁发的QC小组奖、各级科委颁发的科技信息果奖,均按同级别三等奖递减4分计分;(5)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必须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6)成果赋分只计任现职以来所获奖项,多项成果可计算总和,同一成果多次获奖按最高奖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