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8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6条亲爱的肾友,当您欣喜的从手术后的麻醉中清醒过来,即将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一场新的较量也同时开始.肾移植术后,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身体还必须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这里,我们整理了20多篇篇文章,向术后出现类似问题的肾友们多加留意,关注。
让我们的健康从保护肾开始。
1、肾移植术后异常情况处理(肌肉并发症)【病因】肌肉并发症包括肌肉痉挛、疼痛和无力。
通常和服用环孢素A、他可莫司和强的松等免疫抑制剂有关.肌肉并发症一般发生于术后5—25个月。
【后果】肌肉并发症可以导致疲劳,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由于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病人通常会感到抑郁,情绪易于波动。
【常规治疗】肌肉痛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但其与免疫抑制剂是呈剂量依赖性的,随着免疫抑制剂用量的降低,肌肉痛也可以得到逐渐的缓解。
研究表明适当的康复理疗有助于症状的缓解。
严重的下肢肌肉痉挛甚至可以导致行走困难。
电解质紊乱,如低镁和低钙可以导致肌肉痉挛,一旦发现,应尽快纠正。
硫酸奎宁(Quinine Sulfate)已经被成功的用于治疗肌肉痉挛.2、肾移植术后异常情况处理(瘙痒)【病因】瘙痒(itching)可能是对药物的过敏反应。
由肝脏功能进行性下降所导致的血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也会引起瘙痒。
胆道的梗阻可以导致血浆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升高.造成胆道梗阻、胆汁引流不畅的原因很多,如胆道狭窄、肿瘤或慢性排斥反应.【后果】瘙痒的治疗在某些时候是很困难的,长期瘙痒可以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过度搔抓会使皮肤流血破溃,重者可诱发感染。
瘙痒患者还常常抱怨睡眠不佳、食欲减退和情绪不稳定。
【常规治疗】对于新近出现的瘙痒,您首先应注意最近是否服用了某种以前没有用过的药品。
以排除过敏反应的可能性.为了帮助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您还可以试着停用该药以观察瘙痒是否有所缓解,如果症状明显缓解,那么说明很可能是该药所导致的过敏反应。
您应将该药记录在案,以后不再服用。
儿童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研究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其预后情况,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总结出儿童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特点和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6年间49例儿童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本中心儿童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最高26.5%,其次分别为肺部感染20.4%和急性排斥18.4%。
共3例患儿移植肾失功,其余46例经过治疗及护理后治愈,移植肾功能均恢复良好后出院。
结论:儿童肾移植因受体血管纤细、术野空间小等导致手术难度大,术后早期并发症多。
通过对并发症观察,从而减少儿童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儿童肾移植;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307-03肾移植是儿童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将受者年龄在18岁以下的肾移植称为儿童肾移植[1]。
由于尚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的过程之中,尿毒症患儿具有发育迟缓、认识不成熟、免疫系统活跃等特点。
尤其是低龄儿童,因体型瘦小,手术空间狭小、血管直径纤细和自身血容量少等特点。
更致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2]。
本文总结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49例儿童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供体47例。
均为公民逝世后捐献者。
其中受体男性30例(61.2%),女性19例(38.8%),年龄3~18岁,中位年龄11岁。
体重12kg~65kg,平均体重34.01。
供体年龄0~52岁,中位年龄3岁。
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并发上呼吸道感染的肾移植术后患者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45岁。
入院时平均体温39.5℃~42℃,X线胸片检查均出现双下肺斑片状模糊阴影,肺纹理增粗。
10例患者均行血、尿常规,痰涂片查霉菌或痰细菌培养用药敏协助诊断。
高效、广谱抗生素平均应用5~7天,辅以喘定雾化吸入及严格系统化整体护理。
15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10天。
2 护理措施2.1 物理降温。
对于体温持续在39℃以上的患者,用温水持续在大血管处擦浴,或用30%酒精擦浴,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8℃~38.5℃之间,另外,考虑发热病人代谢较快,消耗大,我们常规给予吸氧3升/分,以增加机体氧供量。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血压、脉搏、呼吸之变化,做好记录并做对比,发现异常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尽快取得相应治疗。
2.2 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并嘱患者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保证尿量在2500~3000ml,通过液体排出,带出体内过多热量,达到降低患者体温之目的。
2.3 口腔、皮肤护理。
高热病人体液丧失过多,影响唾液腺分泌,病人口腔粘膜常常干燥,抵抗力往往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或粘膜溃疡,为此,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如协助患者每日刷牙四次,并用1%呋喃西林含漱液漱口,尽可能减少口腔致病菌。
口腔溃疡患者,根据其致病菌,做对应口腔护理,使其尽快痊愈,防止其成为感染源。
高热患者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皮肤往往干燥,容易从汗腺途径诱发皮肤或其他部位感染,护士则协助患者每日用温水擦澡一次,并嘱其勤换内衣,同时保证患者病床整齐,清洁,柔软。
尽可能减少皮肤感染。
2.4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向生物—社会—心理的转变,针对肾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我院对患者成立了专门的护理小组。
护理小组做出相应的举措,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已经在我院形成。
肾脏移植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肾脏移植是一种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手段。
然而,即使在成功完成手术后,患者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
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以确保移植肾的长期功能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将介绍肾脏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感染并发症在术后的早期阶段,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为预防感染的发生,患者需要接受术后抗生素治疗,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避免接触传染源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若感染已经发生,及时的治疗则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感染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以控制感染并缓解患者的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染指标,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二、排异反应移植手术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把移植肾识别为“异体”并发起攻击,导致排异反应。
排异反应分为急性排异和慢性排异两种类型。
急性排异往往发生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症状包括发热、肾功能恶化等。
而慢性排异则是在术后数月或数年内逐渐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迹象。
为预防排异反应的发生,患者需要终身遵循免疫抑制剂治疗,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规范的用药。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减少排异反应的发生。
然而,免疫抑制剂也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医生需要仔细调节药物剂量,以达到免疫抑制和感染风险之间的平衡。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肾移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能会导致肾功能障碍的进一步恶化,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压、限制食盐摄入、遵循规律的饮食和锻炼计划,并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帮助控制血压。
然而,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与免疫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影响移植肾的功能。
四、糖尿病肾脏移植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新发糖尿病。
肾移植术后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肾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于移植肾的长期功能和患者的生存率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进行肾移植术后的护理过程中,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1. 感染预防: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容易引发各种感染。
因此,在术后期间,严格控制患者的卫生,定期检查体温,避免与感染源接触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关键。
此外,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及时处理呼吸道、尿路等感染是减少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2. 移植肾功能监测:术后移植肾功能的监测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血肌酐、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方式进行。
如果发现移植肾功能下降,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进一步损害。
3. 避免排斥反应:移植肾排斥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引起移植肾功能损害。
通过合理选取供受体配型、给予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抑制剂的调整等手段,可以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4. 防止血管并发症:移植肾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可能会损伤血管,引发出血、血栓等并发症。
在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血液凝固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并发症。
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1. 感染处理:对于术后感染,应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加强患者的护理,保持患者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移植肾功能损害的处理:如果发现移植肾功能下降,应及时评估原因并给予治疗。
可能的处理措施包括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添加肾保护药物、寻找和处理合并症等。
3. 排斥反应处理:对于移植肾的排斥反应,应及时进行免疫抑制剂的调整,可能需要改变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和剂量,或者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如血浆置换等。
4. 血管并发症的处理:对于术后的血管并发症,治疗方案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可能需要介入治疗,如血管扩张、栓塞等。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排斥反应,当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临床上有四大典型症状:体温升高,血压增高,尿量锐减或无尿,移植肾区胀痛。
早期正确地发现移植排斥反应是有效治疗及提高移植肾存活率的先决条件,为此在护理上应做好下列几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是否有伤口疼痛或移植肾区胀痛,未确诊前禁用止痛剂。
2)保持各引流管固定通畅,严密观察支架管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记录每小时尿量。
支架管引流液的观察是早期发现排斥反应的有效手段,术后一定要保持支架管内的尿液排出通畅,如不滴尿,考虑支架管是否受压、弯曲、扭折、接头松脱及支架管内是否有小凝血块,如排除上述因素,应考虑为排斥反应。
立即通知医师行抗排斥反应的冲击治疗(冲击疗法是指较大剂量,较高浓度和较快速度从静脉输入皮质类醇药物,以求迅速控制排斥反应)。
3)在行冲击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全身有无慢性感染病灶,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①肾移植受者术前长期透析,常常存在贫血、凝血功能障碍、蛋白质消耗,导致免疫力减退。
②肾移植手术打击致抵抗力暂时下降。
③术前带有病菌未得到及时治疗。
④术后大剂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明显降低免疫力。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包括CMV、EBV、疱疹、艾滋病病毒);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菌、陷球菌等);寄生虫(症原虫、弓形体、卡氏肺孢子虫)等。
其好发部位:肺部、伤口、尿道、皮肤、口腔等部位。
4)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感染可提高人肾存活率,护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做侵入性操作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②由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导致白细胞急剧下降,极易发生感染,遵医嘱正确采集血标本行血象及血培养检查,及时送检。
③遵医嘱予抗感染药物。
④在病人因感染而发热时,严密监测体温,观察热型,详细记录。
⑤注意卫生宣教,让病人掌握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学会应用适当的防范措施如:戴口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全身皮肤、口腔、会阴部清洁,适当锻炼,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增强体质等。
肾病内科肾脏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肾脏移植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方法。
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在术后的警惕性和正确处理上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肾病内科肾脏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与处理方法。
一、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感染是肾脏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预防感染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术后,医护人员应注意手卫生,并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一旦感染发生,应及时评估其严重性,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排斥反应的预防与处理排斥反应是肾脏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移植物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并产生免疫反应的结果。
为了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术后患者需要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同时定期进行免疫功能监测,以及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的调节。
当排斥反应发生时,应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或添加其他免疫抑制剂,以减轻免疫反应。
三、药物副作用的预防与处理肾脏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阻止排斥反应的发生。
然而,这些药物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
为了预防和处理药物副作用,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并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及肝肾功能。
同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出现的不良反应。
四、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在肾脏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动脉狭窄等也会发生。
为了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医生应细心监测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定期进行血管超声监测,以及及时处理可能引起血管并发症的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五、肾脏移植无效的处理在少数情况下,肾脏移植手术可能会失败,当移植肾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时,需要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移植手术或其他治疗措施,以达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肾病内科肾脏移植术后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具体病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肾病内科肾移植术后的并发症与抗排斥治疗在肾病内科领域,肾移植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为患者提供新的肾脏功能。
然而,肾移植术后仍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需要采取抗排斥治疗来预防和控制。
本文将重点探讨肾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抗排斥治疗措施。
一、移植肾功能不稳定肾移植术后,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免疫差异,移植肾可能会出现功能不稳定的情况。
这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
为了控制这种情况,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减少免疫反应,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和骚乐膦酸。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排斥反应。
然而,它们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高血压、高血糖和病毒感染等。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物化学指标,及时调整剂量和治疗方案。
二、感染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的侵袭。
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包括巨细胞病毒、EB病毒、念珠菌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这些感染,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抗感染治疗。
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有传染病的人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血管并发症肾移植术后,由于肾动脉和肾静脉的重建,患者可能面临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这些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出血和血管狭窄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血管并发症,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以及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一旦发现异常,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凝治疗、介入手术等。
四、新发肿瘤肾移植术后,患者接受的免疫抑制剂会增加他们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皮肤癌、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等。
为了预防和早期发现肿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肿瘤标志物检查。
另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均衡饮食等也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肾移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肾病的方法,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肾脏移植手术后的护理措施肾脏移植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可以帮助肾功能衰竭患者恢复正常的肾功能。
然而,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肾脏移植手术后的护理措施。
1. 严格遵守医嘱,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包括服用抗排斥药物、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等。
这些药物对于预防移植肾排斥反应和感染非常重要,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并定期复诊检查。
2. 控制饮食,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包括限制盐分摄入、控制蛋白质摄入和避免高磷食物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定期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4. 避免感染,手术后的患者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因此需要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洗手,避免接触有感染风险的物品。
5. 规律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患者康复。
但运动时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对移植肾造成损害。
6. 心理护理,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面对身体的变化和康复的压力,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以及专业的心理护理。
7. 定期复诊,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定期复诊检查,包括肾功能、免疫功能和药物浓度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8. 避免过度劳累,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9. 注意药物副作用,患者在手术后需要留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0. 注意个人卫生,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伤口感染,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肾脏移植手术后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控制饮食,定期监测生命体征,避免感染,规律运动,接受心理护理,定期复诊,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药物副作用,注意个人卫生等。
肾脏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及管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脏移植术作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方法,逐渐成为医学界公认的治疗方式。
但是,肾脏移植术后的并发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如何对肾脏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肾脏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分类根据肾移植后的时间不同,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
1. 早期并发症:手术后0-30天内发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如手术创口感染、出血等)、移植器功能障碍、急性排异反应等。
2. 晚期并发症:手术后30天以上发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长期存活下的免疫抑制剂相关的问题(如感染、肿瘤等)、肾脏功能障碍等。
二、肾脏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针对肾脏移植术后不同类型并发症及其风险,我们需要做出相应的评估。
1. 评估早期并发症的风险:针对手术创口感染风险评估的最佳方式是根据外科手术创口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如手术持续时间、外科手术种类、手术部位等)。
对于移植器功能障碍和急性排异反应的风险评估,则需要针对个体化情况进行评估。
一些常规的影响移植器功能和排异反应发生的因素包括供体和接受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学诊断、移植服用的免疫抑制剂种类和剂量等。
2. 评估晚期并发症的风险:晚期并发症的风险评估需要依据接受者在移植后的病史、检查和实验室数据等因素综合判断。
肾脏移植术后月经周期发生的新生物风险也需要加以关注,因为肾脏移植术后女性患者出现新生物的风险增加。
三、肾脏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管理对于肾脏移植术后的并发症管理,首先需要针对不同的并发症类型做出相应的处理。
1. 移植器功能障碍的管理:肾脏移植术后患者出现移植器功能障碍时,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维持血容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调整、输注血小板和红细胞等支持治疗和可能的重复肾脏移植等手术处理。
2. 急性排异反应的管理:对于急性排异反应患者应该立即停止抗排异反应药物并采取治疗措施。
肾移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导读:常见的并发症有:①肾血管残端出血,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严密观察血、脉搏、切口渗血情况和引流液的量。
切口引……
常见的并发症有:
①肾血管残端出血,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严密观察血、脉搏、切口渗血情况和引流液的量。
切口引流负压应低或无。
②切口感染。
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热痛等症状.如果怀疑伤口感染,应更加严格各项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敷料,及时有效使用抗生素。
本组供者有3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经对症处理及行二期清创缝合后,切口完全愈合。
③单侧短暂性肾功能不全。
要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如尿量偏少时,可使用速尿静注,并注意用药效果,定期检测肾功能。
其中1例供者术后出现短暂的血cr升高,最高达428/zmo//1,1周后下降至 108/xmol/l。
④负氮平衡、饥饿性酮症。
由于营养不良及禁食时间长所引起。
本组有1例供者发生此并发症,血酮体(++),经予静脉输注体液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电解质恢复平衡,酮体(一),血糖正常远期并发症主要有高血压、蛋白尿等,已有研究表明供者远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约为0.2~2.5。
护士要指导供者出院后要注
意血压、尿量变化,定期复查余肾功能、尿常规+护士要进行规律随访。
肾移植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杨柳惠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4(12)24
【摘要】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由于病人术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使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加之移植病人特殊体质,可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导致移植肾失去功能,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因此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尤其重要。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2269-2270)
【作者】杨柳惠
【作者单位】54500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中老年肾移植患者12例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3.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4.中老年肾移植患者12例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5.262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昆明肾脏病医院650000 陈亚波[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方法,对本院2000年以来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观察,总结临床护理措施及预防对策。
结果,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排斥反应、尿漏、肾小管坏死等,主要对策为药物冶疗,放置引流管及术前积极预防措施。
结论,术后护理,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及预防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肾移植并发症护理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有效而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使病人摆脱透析的痛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我院自2000年以来,成功地为近600例病人施行肾移植手术,现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
1、出血是最早出现的并发症之一,表现形式有肾血、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移植肾血管破裂,临床上患者突感移植肾区剧痛,也可出现膀胱刺激征、休克、移植肾区隆起、局部压痛、反跳痛等体征,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观察引流液性质及量,监测血常规及凝血五项等化验指标,以便及时处理,主要护理措施为积极防治,观察生命体征及引流液的情况,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多卧床休息。
2、感染肾移植术后感染是患者致死常见原因,病死率高达40-78%,现在由于组织配型的进展,减少抗排斥药的剂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使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感染仍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主要有泌尿系感染,口腔感染,切口及皮肤感染和肺部感染,尤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最为常见。
为预防肺部感染,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咳痰、定时拍背、雾化吸入,观察痰液的性质和量,每日进行空气循环消毒,严格探视及隔离制度,增强病人体质,减少病原体入侵。
对于泌尿系感染的防治,做到每日2次用稀碘伏会阴冲洗,大小便后保持清洁,每日2次用呋喃西林进行膀胱冲洗,观察病人尿液情况及自身症状,因此应对患者采取严密的保护性隔离措施及无菌技术操作。
3、排斥反应排斥反应是肾移植失败的原因,根据其发生性质分为以下类型:超急性、急性、慢性、迟发型。
急性排斥反应大多数情况是可以逆转的,主要表现为移植肾肿大、疼痛、发热、血压增高、尿量减少和肌酐升高或不降等。
慢性排斥反应多发生于肾移植术后数月或数年,表现慢性肾功能损害,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肌酐升高,为早期发现排斥反应,应注意患者尿量、主诉及临床检查结果。
出现排斥反应可采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或是ALG、ATG治疗。
4、尿漏尿漏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国外为3-10%,主要原因有吻合口缝线脱落、针距过稀、包埋欠佳和取肾技术不佳等造成,为防止和减少肾移植术后尿漏的发生,保持引流管通畅是关键,进行各项操作时应防止管道脱落,尿管及输尿管采用J管支撑,拨出尿管后不能憋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注意观察排斥反应的发生,搬动病人应小心,排斥反应可诱发尿漏的发生。
此外,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时景响伤口愈合,易发生尿漏。
护理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和敷料干洁。
5、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坏死在肾移植术后几乎不可避免,常出现术后尿闭、发热、肌酐不降等情况。
随肾小管上皮的再生,尿量逐渐增加,使肾功能得以恢复。
并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情绪、严格控制出入量、保持出入平衡,并准确记录出入量。
密切观察体温、脉博、呼吸、血压变化,。
密切观察尿液颜色、比重及量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感染及交叉感染,做好生活护理及饮食搭配。
综上所述,我院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仍处于学习阶段,还要在以后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新的护理方式,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能在我院得到及时诊疗,早日康复。
[编辑本段]简介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T. P. Wang的干燥块根。
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
主产陕西、山东、甘肃、河南等地。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
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
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
气微,味微甘而辣。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泻水逐饮。
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更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编辑本段]选方1、水肿腹满。
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2、身面浮肿。
用甘遂二钱,生研为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下。
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
如觉腹鸣,小便亦通畅,即是见效3、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
用上方加木香四钱,每用二钱,煨熟,温酒嚼下。
泻下黄水为验。
4、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坏了十文,共研匀。
每服一钱,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
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钱煎服。
5、水鼓气湍。
用甘遂、大戟各一两,慢火炙后,共研为末。
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开几次,待温服下。
不过十服见效。
6、脚气肿痛。
和甘遂半两,木鳖子仁四个,共研为末。
每取四钱,放入猪肾中,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汤送下。
不过十服见效。
7、疝气偏肿。
用甘遂、茴香,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酒送下。
8、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
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
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
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
忌油腻鱼肉。
9、消渴。
用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两,共研细,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二丸,薄荷汤送下。
忌甘草。
10、风痰迷心癫痫。
用甘遂二钱,研为末,放在猪心里。
缚紧,纸懈,煨熟。
取药出,加辰砂末一钱,分成四份。
每服一份,半用过的猪心煎汤调下。
以大便下恶物为效,否则须再次服药,此方名“遂心丹”。
11、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
用甘遂(包面中,煮过)一钱半、辰砂(水飞)二钱半、轻四化建设少许,共研为末。
服时,先取少许浆不,滴入一为油,然后放药末二、三分在油上。
等药下沉,去浆灌服。
此方名“无价散”。
12、麻木疼痛。
用甘遂二两、蓖麻子仁四两、樟脑一两,共捣作饼,贴患处。
此方名“万灵膏”。
内服甘草汤。
13、突然耳聋。
用甘遂半寸。
棉裹插耳内,口中嚼少许甘草。
[编辑本段]甘遂【英文名】RADIX KANSUI【别名】猫儿眼[西北]、化骨丹、甘泽、肿手花、萱根子【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Liou. mss. 的干燥块根。
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
【制法】醋甘遂:取净甘遂,用醋拌匀,炒至微干,晾凉。
每100kg甘遂,用醋30kg。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
5~2。
5cm。
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
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
气微,味微甘而辣。
【鉴别】本品粉末类白色。
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半球形,直径5~34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无节乳管含淡黄色微细颗粒状物。
厚壁细胞长方形、梭形、类三角形或多角形,壁微木化或非木化。
具缘纹孔导管多见,常伴有纤维束。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毒性较大。
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食用过量出现腹痛、下泻、呕吐、脱水、严重时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而死亡。
小鼠口服1 0—50g/kg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半数动物有明显腹泻,生甘遂作用强,毒性也大,58只小鼠服药后死亡11只。
热水提取物有剧泻作用。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
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
原植物【用法用量】0。
5~1。
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注意】体弱及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备注】(1)用于胸水腹水、面浮水肿等症,常配合牵牛子、大戟、芫花等药同用。
用于痰迷癫痫,可配朱砂应用。
用于因湿热壅滞而结成的肿毒,但主要宜用于初起之时,并须配合清热解毒药内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编辑本段]原植物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大戟科Euphorbiaceae 多年生草本,高25~40cm,有白色乳汁。
根细长,稍弯曲,部分呈连珠状,亦有呈长椭圆形,外皮棕褐色,其上生有少数细长的侧根及须根。
茎直立,下部稍木质化,淡红紫色,上部淡绿色。
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9cm,宽4~10m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
总花序顶生,有5~9伞梗,每伞梗再二叉状分枝;苞片三角状宽卵形;杯状聚伞花序总苞钟状,先端4裂,腺体4,生于裂片之间的外缘,呈新月形;雄花多数,长短不等;雌花1朵,位于总苞中央,子房3室,花柱短,顶端3裂,柱头头状,微2裂。
蒴果近球形。
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于荒草地、路旁。
分布于河南、山西、湖北、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编辑本段]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甘遂,今惟用连珠者,然《经》中不言。
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
2.《珍珠囊》:水结胸中,非此(甘遂)不能除。
3.《汤液本草》: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气直透达所结处。
4.《本草经疏》:甘遂,其味苦,其气寒而有毒,善逐水。
其主大腹者,即世所谓水蛊也。
又主疝瘕腹满、面目浮肿及留饮,利水道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气肿满者,谓诸病皆从湿水所生,水去饮消湿除,是拔其本也。
甘遂性阴毒,虽善下水除湿,然能耗损真气,亏竭津液。
元气虚人,除伤寒水结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肿鼓胀,类多脾阴不足,土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即刘河间云诸湿肿满属脾土,法应补脾实土,兼利小便。
不此之图,而反用甘遂下之,是重虚其虚也。
水既暂去,复肿必死矣。
必察病属湿热,有饮有水,而元气尚壮之人,乃可一施耳,不然祸不旋踵矣。
5.《本草崇原》:土气不和则大腹,隧道不利则疝瘕。
大腹则腹满,由于土不胜水,外则面目浮肿,内则留饮宿食,甘遂治之,泄土气也。
为疝为瘕,则症坚积聚,甘遂破之,行隧道也。
水道利则水气散,谷道利则宿积除,甘遂行水气而通宿积,故利水谷道。
6.《本草新编》:甘遂,破症坚积聚如神,退面目浮肿,祛胃中水结,尤能利水。
此物逐水湿而功缓,牵牛逐水湿而功速,二味相配,则缓者不缓,而速者不速矣。
然而甘遂亦不可轻用也,甘遂止能利真湿之病,不能利假湿之症。
水自下而侵上者,湿之真者也,水自上而侵下者,湿之假者也。
真湿可用甘遂以开其水道,假湿不可用甘遂以决其上游。
真湿为水邪之实,假湿乃元气之虚,虚症而用实治之法,不犯虚虚之戒乎,故一决而旋亡也。
7.张寿颐:甘遂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