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网络概况介绍重点 共36页共38页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38
电信网概要目录10 一.电信网的定义、组成要素和分类10 1.1定义10 1.2 组成要素:101.4 中国电信网目前的分类11二. 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11 2.1 公用电话自动交换网(PSTN)11 2.1.1 概述11 2.1.2 我国电话网的等级结构及演变14 2.1.3 长途网的路由设置原则15 2.1.4 本地网的网路组织和路由计划16三.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N-ISDN16 3.1 概述16 3.2 ISDN的定义16 3.2.1 N-ISDN 用户--网络接口18 3.2.2 在ISDN用户--网路接口处的接入通路的类型和应用19 3.3 N-ISDN提供的业务19 3.3.1 承载业务19 3.3.2 用户终端业务20 3.3.3 补充业务20 3.4 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物理层203.4.1 基本接口(2B+D):21 3.4.2 基群速率接口(30B+D)21 3.5 ISDN的网络构成22 四.智能网(IN)22 4.1 概述22 4.2 实现智能网的三种模式22 4..2.1以已有的交换机为基础23 4.2.2 以计算机为基础。
23 4.2.3 以独立的SCP为核心。
24 4.3 智能网概念的三要素24 4.4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25 4.4.2 全局功能平面GFP264.4.3 分布功能平面 DFP29 4.5 我国国家智能网骨干网的结构29 4.6 我国国家智能网的目标网结构30 五.计算机互连网(Internet)30 5.1 概述30 5.2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305.3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分类:30 5.3.1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31 5.3.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1 5.4 TCP/IP与ISO/OSI协议31 5.4.1 TCP/IP32 5.4.2 ISO / OSI33 5.5 Internet 用户进网方式:33 5.5.1 仿真终端方式(或称终端拨号入网方式):33 5.5.2 专线方式(DDN租用线、X.25租用线和帧中继)34 5.5.3 经ISDN基本速率2B+D接口进入Internet34 5.5.4 局域网方式34 六.同步数字系列(SDH)传送网34 6.1 概述34 6.2 SDH的产生35 6.3 SDH的特点36 6.4 SDH的帧结构37 6.5 SDH的复用原理37 6.6 SDH传送网的结构37 6.6.1概述37 6.6.2 我国SDH传送网结构396.7 SDH传送网的保护与恢复40 6.8 SDH传送网的网络管理41 七.接入网AN(Access Network)41 7.1 接入网的定义定界和在电信网中的位置:42 7.2 接入网的接口:43 7.2.1 V5接口44 7.3 接入网的分类:44 7.4 有线接入网44 7.4.1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45 7.4.2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46 7.4.3 光纤接入网(Optical Access Network —OAN)47 7.4.4 OAN对光纤的基本要求48 7.5 无线接入网48 7.5.1 固定无线接入网的定义49 7.5.2 固定无线接入网的基本技术要求50 7.5.3 业务和功能53 7.5.3 固定无线接入网的传输性能要求53 7.6 混合接入网54 7.6.1 窄带无源光网络(PON)+单向HFC混合接入54 7.6.2 数字环路载波DLC+单向HFC混合接入54 7.6.3有线+无线混合接入54 八.公用数据通信网54 8.1 概述55 8.1.1数据终端设备(DTE)55 8.1.2 数据电路(DCE)55 8.1.3 数据传输方式56 8.2 公用交换分组数据网(Public Switching Package Data Network —PSPDN)56 8.2.1 分组交换数据网的工作原理56 8.2.2 我国公用交换分组数据网(CHINAPAC)的结构57 8.2.3 分组交换机的设置57 8.2.4 CHINAPAC提供的数据通信业务功能57 8.2.5 用户业务类别58 8.2.6 终端进网与网间互连60九.数字数据网(Digital Data Network 简称DDN)60 9.1 概述61 9.2 DDN提供的业务61 9.3 DDN的结构62 9.4 用户接入方式62 9.5 帧中继629.5.1 帧中继产生的技术背景和基本概念63十、数字同步网63 10.1 概述63 10.2 滑动及其对通信的影响63 10.3 滑动性能指标和分配63 10.3.1 国际交换局间:64 10.3.2 国内交换局间:64 10.4 数字同步网的组织结构64 10.4.1 同步方法和同步方式65 10.4.2 我国数字同步网的等级主从同步方式65 10.5 数字同步网内时钟等级的确定66 十一.No.7公共信道信令网68 11.2 No.7信令网68 11.2.1 No.7信令系统的工作方式69 11.2.2 组成信令网的三要素69 11.2.3 信令网的结构和分类69 11.2.4 No.7信令网的编号序言: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
中国电信网络介绍在通信线路方面,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拥有一张以光缆为主、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的全方位、大容量、多手段、高速率、安全可靠的通信传输网,在数据通信方面具有通信保障能力西部第一、网络覆盖西部第一、中继带宽西部第一的优势。
中国电信基础数据通信网络向用户主要提供下列几种通信电路:MSTP电路、SDH数字电路、DDN电路、帧中继电路、ATM电路和基于IP的MPLS VPN电路。
其中,DDN电路和帧中继FR电路主要用于2Mbps以下速率要求,且稳定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业务,SDH、ATM电路和基于IP的MPLS VPN电路主要提供2Mbps 及以上速率要求的业务中国电信MPLS VPN业务简介中国宽带互联网(CHINANET)MPLS VPN业务能够向用户提供2Mbps以上速率的电路,是建设企事业单位内部Intranet网的理想网络通信平台。
四川电信于2001年即完成全省MPLS VPN网络的建设并投入使用,经过几年的网络优化和升级扩容,网络性能和网络覆盖范围已非常完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维护支撑人员。
中国电信MPLS-VPN业务网采用先进的高性能路由器以及155M-2.5G SDH/DWDM高速数字电路,为客户提供国内/国际MPLS-VPN服务。
中国电信MPLS-VPN业务网目前覆盖所有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在部分省份覆盖经济较发达的地级市,国际上通达港、澳、台及北美等地区。
支持数字电路、帧中继、DDN、ATM、以太网等多种接入方式,能够为全国性及跨国集团客户提供速率为N*64K-2.5G、端到端的MPLS VPN业务,并且用户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扩展网络(增加端口、提高速率等)。
四川电信建成的MPLS-VPN业务省网省中心各路由器间的带宽为2.5G,省中心路由器到各市州节点路由器间中继带宽多数为2.5G,至少也有155M。
为保证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市州到成都还建立了2M的ATM备份电路。
3电话网结构简介电话网是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的网络,按其功能可分为传输网、交换网、信号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按地域范围可分为本地网和长途网。
(一)目前我国电话网的等级结构国际网长途局地网C 1C 2C 3C 4C 5汇接局TM图1 电话网的等级结构长途网由C 1~C 5组成,C 1交换中心之间个个互连成网状网,其它各级交换中心,以逐级汇接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直达电话。
本地网由多个汇接局和端局组成,汇接局又可有农话汇接局,郊县汇接局和市话汇接局,形成多级结构。
农话汇接局农话端局图2 大中城市本地网的网络结构(二)九五期间本地网规划的目标 (2) 二级结构,一次转接(3) 少局点,大容量,单局容量可达5~20万门(4)发展接入网技术,使用模块和接入网进行组网(5)本地网汇接局采用分区单汇接/双汇接或全覆盖方式,端局双归属(6)一个本地网建一个NMC和一对LSTP,七号信令链路集中,数量减少(7)ISDN网建设,以改版本升级为主,远端模块覆盖为辅的方式(三)扩大本地网的网络结构1、特大和大城市的网络结构采取分区汇接的方式组网,设若干汇接区,每个汇接区设1~2个汇接局,郊县不设汇接局,郊县端局通过不同的物理路由接入中心城市的两个汇接局。
分区汇接分为分区双汇接局和分区单汇接局。
──分区双汇接局每个汇接区设两个汇接局,两个汇接局对本区内端局全覆盖,汇接局间个个相连,同区两个汇接局地位平等,话务负荷分担,汇接局之间不允许同级迂回。
──分区单汇接局每个汇接区设一个汇接局,汇接局之间个个相连。
端局除了接入本区的汇接局外,还应接入其它汇接区的一个汇接局,实现端局双归属,同一汇接区的端局应接入相同的两个汇接局,汇接局之间不允许同级迂回。
特大和大城市本地网汇接方式的选择是采取双汇接局方式还是单汇接局方式需根据全网的容量,端局数目的多少,端局容量,话务转接量来确定。
●网络容量大,端局数目多,且容量不大,转接话务量大时,采用分区双汇接方式●网络容量不大,端局数目少,转接话务量小时,采用分区单汇接方式两种方式可共存于同一本地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