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发展史2
- 格式:ppt
- 大小:7.26 MB
- 文档页数:25
世界机车发展史我们进行远距离旅行,往往会乘做火车,车上有座位、床铺、餐桌、洗手间等简直就是流动的旅馆。
坐在平稳的车厢里遥看车外的青山绿水、田园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除此之外,火车还担负着运送货物的重任。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火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吧!1804年,英国人德里维斯克改进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一台货运蒸汽机车。
他将锅炉制成管状,使得蒸汽压力大大增加,而且比较安全。
后来,他又把这种蒸汽机装在铁路马车上,于是,出现了最早的蒸汽机车。
最早的载客火车也是英国人德里斯维克发明的。
1808年他在伦敦建造了一条圆形的轨道,用蒸汽机车牵引,专门用来拉客人。
这是第一辆真正的载客火车,但当时人们并没有人任识到它的重要意义。
1810年,英国人史蒂文生开始自己动手制造蒸汽机车,到1814年他的“布鲁克”号机车开始运行,这台机车有两个汽缸、一个2.5米长的锅炉,装有凸缘的车轮可以拉着8节矿车载重30吨,以6.4千米/时的速度前进。
在以后的10年中,史蒂文生造了12辆与“布鲁克”号相似的火车头,虽然在设计上没有突破前人的成就,但他以经预见到火车时代即将到来。
18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工厂迫切需要运进大量原材料,同时将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人们渴望用蒸汽动力车取代马车,以加速交通运输的发展。
蒸汽机车运载能力大,而且能长距离运输,很快就夺得了运输业的冠军,使人们对它刮目相看。
1829年4月,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委员会宣布即将举行一次竞赛,要求每辆机车牵引一列满载石子的车辆,在长3000米的路上来回运行20次,优胜的机车设计者将得到500英镑奖金在10月份的比赛中,史蒂文生的“火箭”号机车牵引着重12吨的货车,以22.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到第10次行驶时,他将速度提高到33.7千米/时,最后一次以47千米/时的速度高速前进,取得了比赛的冠军,到达终点时,数万观众脱帽欢呼,祝贺他的胜利。
从此,再也没有人对史蒂文生的才能和蒸汽机车发明人的身份表示怀疑了。
火车机车的发展史火车机车的发展史2010年11月24日我从小就喜欢看火车,更喜欢坐火车了,呵呵~每当走到有火车道的地方,只要听到远处传来火车的鸣笛声,就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看着“长长铁龙”呼啸而过,听着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车机车的发展也是相当的快,从一开始的蒸气机车,到内燃机车,后来的电力机车,再到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和谐号”动车组,可见中国铁路的发展已经进入的世界领先水平。
下面是我收集了一些从古到今的火车机车资料,与感兴趣的车迷朋友共同分享。
建设型蒸汽机车为干线货运、调车及小转用机车,是大连厂在己经初步改造的解型 (代号门31)蒸汽机车的基础上进行代化改造设计开发成功的。
1957年7月制成功第一台机车,并于同年9月投人批生产。
其后戚墅堰厂也开始批量生产这种车。
至1965年大连和戚墅堰两厂共生产型机车1071台。
大同厂和二七机车车辆也生产了一部分。
该型机车总共生产了 16台。
主要技术参数:制造厂大连厂戚墅堰厂二七机车厂首台生产年份 1957累计产量/台 1921用途干线货运、调车及小运转轴式 1-4-1轨距/mm 1435整备质量/t 103.321粘着重量/t 79.78动轴轴重/t 20轮周功率/马力 2270模数牵引力/kg 26150.8总效率 8.1%单位马力质量/kg 40.2构造速度/km/h 85通过最小曲线半径/m 145固定轴距/mm 4419机车总轴距/mm 10192煤水车总轴距/mm 6800机车及煤水车总轴距/mm 20487 最大高度/mm 4709最大宽度/mm 3332机车及煤水车总长/mm 23342.5 煤水车装煤量/t 17煤水车装水量/m3 35火箱型式圆顶,有燃烧室过热器型式 A型蒸汽压力/大气压 15炉床面积/m2 5.08火箱容积/m3 8.71汽缸数目 2汽缸直径/mm 580鞲鞴辅行程/mm 710最大遮断比前进74% 后退70%胜利型蒸汽机车是四方厂于1956年制成的客运机车。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现用代号RM。
机车全长23252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110公里。
模数牵引力177千牛,轴式2-3-1。
1958年起由四方工厂试制生产,1966年停止生产,共制造258台。
上游型蒸汽机车上游型蒸汽机车又称为上游型工矿用小型蒸汽机车。
1960年在唐山诞生,代号SY。
机车全长21519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204千牛,轴式1—4—1。
前进型蒸汽机车前进型蒸汽机车是中国第一种自主设计的干线货运机车。
1956年9月诞生于大连,当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
机车全长26063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
原称和平型(代号HP),后定名为前进型,现用代号QJ。
1988年停止生产,共制造4708台。
建设型蒸汽机车1956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对解放型蒸汽机车改进设计,于1957年7月试制成功,机车出厂时,毛泽东主席曾亲自登乘。
经改进后的蒸汽机车命名为“建设型”,车型代号JS,并于同年9月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中国铁路干线货运用主型机车。
胜利型蒸汽机车国产胜利型蒸汽机车是四方厂于1956年制成的客运机车,于1959年停产,期间共计生产了151台。
国产胜利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投人运用后,使长途直达旅客列车扩大了编组,客车数量由9辆增至13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和平型蒸汽机车代号HP的和平型蒸汽机车,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功率蒸汽机车。
轴式为1-5-1,机车与煤水车全长26023毫米(联挂4轴煤水车),机车空重119.29吨,轮周功率2191.8千瓦,构造时速80公里每小时。
反帝型蒸汽机车1961年,前苏联无偿援助我国的反帝型蒸汽货运机车,车名由苏联语“佛得”音译而来,诞生于捷尔仁斯基机车制造厂,经由满州里入境配属给武汉江岸机务段。
该机车的最大特点是五动轮、汽缸直径大、牵引力大,适合干线运行。
中国机车发展史第一章:机车的引入和早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随着铁路的兴起,中国开始引进机车技术。
1896年,中国首个铁路机车厂——沈阳机车修造厂在辽宁省沈阳市建成,成为中国机车制造的起点。
沈阳机车修造厂最初引进了德国的机车技术,并开始组装和修造机车。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沈阳机车修造厂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国机车制造的重要基地。
20世纪初,中国又陆续引进了英、美、法等国的机车技术。
1907年,中国首条全国性铁路——京张铁路正式通车,中国的铁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中国开始加大对机车制造的投入。
1919年,中国第一家国有机车制造厂——汉阳机车厂在湖北省武汉市成立,开始批量生产国产机车。
此后,中国机车制造业在国内逐渐崭露头角。
第二章:机车工业的发展与自主创新(20世纪20年代-50年代)20世纪20年代,中国机车制造业逐渐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开始进行自主创新。
1921年,沈阳机车修造厂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自制机车——“神头号”,标志着中国机车制造业进入了自主创新的时代。
此后,中国机车制造业在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开始生产更多自主研发的机车产品。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机车制造业面临着战争和社会动荡的挑战,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机车制造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仍然坚持生产,为战争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机车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机车工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工业部门之一。
1951年,中国第一条全国性电气化铁路——沈阳到本溪铁路正式通车,为中国机车电气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953年,中国机车制造业实现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设备更新,开始批量生产电力机车。
第三章:机车工业的现代化转型(20世纪60年代-9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中国机车制造业开始进行现代化转型。
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1881年中国工人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图为1881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辆“非常设计的”“极其奇形怪状的”蒸汽机车“龙号”蒸汽机车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英国着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于1881年6月9日开始使用;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就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由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Rocket of China中国火箭的字样和龙的标记,所以后人一直认定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但是从遗留下来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台机车设计规范、制造精良,怎么能和由废旧料制造的“怪物”等而观之“龙号”蒸汽机车1882年,又从英国购来两台小型的0—2—0式只有两对动轮机车称0号,参加运行;”被认为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机车;1887年,中国首次使用了美国进口的机车和煤车;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缺少,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之谜依然扑朔迷离,一时难以真相大白;图为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的现存最古老的“0号”机车至1949年,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人称中国是“万国机车博物馆”;图为美国造1897年制造的American型来自日本的机车1936年制造的Decapod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机车的需要日益增加,自行制造机车是当务之急;由于当时的铁路牵引动力还是蒸汽机车,机车的制造即从蒸汽机车起步,沿着仿制旧型,改造旧型,进而自行设计新型机车的道路,循序渐进;蒸汽机车有:前进人民上游反帝解放胜利建设星火自力蓉建红旗工建跃进和平等,内燃机车有:巨龙飞龙卫星TY360 建设先行东方红北京长征东风1 东风2 东风3 东风4 东风4B 东风4D 东风4DK 东风4DF 东风4DD 东风4C 东风5 东风5C 东风6 东风7 东风7B 东风7G 东风8 东风8B 东风9 东风10 东风10F 东风11 东风11G 东风11Z 东风12 ND5 ND6 NY5 NY6 NY7 NJ2等,电力机车有:韶山神州先锋和谐等;蒸汽机车解放型蒸汽机车干线/货运蒸汽机车;1952年7月,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定名为解放型,代号JF;构造速度80km/h,全长机车加煤水车22634mm;这种机车随后成批生产,到1960年停止生产时,共制造了455台;前进型蒸汽机车干线客/货运,1956年生产,总生产4714台,现已基本退役建设型蒸汽机车干线货运/小运转,1957年生产,累计1921台,已基本退役;内燃机车“巨龙号”内燃机车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是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仿照前苏联T3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试制成功的;它就是“巨龙”号电传动内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并成批生产;同年,北京二七机车厂试制成功“建设”号电传动内燃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先行”号电传动内燃机车,但这两种车都没有批量生产;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也于1958年开始设计,1959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当时命名为“卫星”号,代号NY1;后经过长期试验和多次改进,定型为东方红型,于1966年成批生产;“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制造年份:1964年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东方红1型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9年试制,1964年批量生产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可以单机使用;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其他不变;东风系列是电传动内燃机车,也是中国内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内燃机车总数的一半以上;“东风”是个大家族,有东风、东风2、东风3、东风4系列、东风5系列、东风6、东风7系列、东风8系列、东风9、东风10系列、东风11系列、东风12、东风21米轨;东风1型内燃机车干线货运,1970年生产,现已基本退役;“东风”4型内燃机车制造时间:1974年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东风4型内燃机车是大连机车车辆工厂1969年开始试制的大功率干线客货运内燃机车,1974年转入批量生产;DF4型内燃机车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力内燃机车,担当着客运和货运的运输任务;是东风系列里面,更是中国内燃机车中的经典车型;该车从首台下线使用开始距今已超过30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在使用当中,而且数量仍然相当庞大;即便是我国铁路已经走进铁路电气化的今天,他的地位依然没有动摇,甚至在某些地区,他仍然是运输的主力;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东风系列内燃机车,基本上都是以DF4型机车作为平台而设计制造的,可见DF4 型内燃机车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北京号”内燃机车制造时间:1975年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北京型内燃机车是北京二七机车工厂1970年开始试制,1975年批量生产的四轴液力传动干线客运内燃机北京单节型内燃机车现在中国铁道博物馆车;机车标称功率1500kW,最大速度120km/h,车长15045mm,轴式B-B;北京型机车有3个品种,一种就是4轴单节型,这种单节的北京型机车被车迷昵称为“小北京”;另一种就是8轴双节重联型,这种双单节的北京型机车共生产了6组12台,被车迷昵称为“大北京”;第三种是北京6001型轴式D-D 只生产了一台,不久便拆解改造成两台“小北京”;“东风”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制造时间:1992 设计时速:170公里/小时东风11型内燃机车,是为广深线开行时速160公里旅客列车而研制的准高速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标称功率3040kW,最高运行速度为170km/h;1991年底完成试制后,先后通过了型式试验、研究性试验和15万km线路运用考核试验,最高试验速度为186km电力机车1958年制成第一台以引燃管整流的“韶山”型电力机车;1968年改用硅整流器成功,称“韶山1”型,持续功率为3780千瓦;未来干线电力机车向大功率、高速、耐用方面发展,客运电力机车速度已从每小时160公里增加到200公里,并向250公里迈进;主要优点1、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速度快、过载能力强、自身负重低、牵引力和加速度大、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能源利用率高、运营费用低、便于实现多机牵引;使用电力机车牵引车列能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承载重量,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通过能力,特别利于旧铁路的提速;2、电力机车清洁环保,运行时不像蒸气机车或柴油机车那样产生废气;供电气化铁路使用的发电厂在采用化石燃料时,均会控制废气排放,除此之外也可使用低污染的风力或水力发电,还能提高热效率;在噪音方面,电力机车在运行时亦比柴油机车安静得多;因此,电力机车十分适用于在城市轨道交通线上运营;3、在性能上,电力机车不需像蒸汽机车或柴油机车那般自携很重的引擎以及燃料,能减轻自重,因此在加减速和最高速方面均比蒸汽机车和柴油机车优胜,可进一步缩减行车时间,是高速列车、动车组等的第一选择;主要缺点1、电力机车的缺点在于其本身没有动力源,电能来自外部的电缆或电轨,如遇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状况引发断电就无法运行,导致运输瘫痪,甚至可能引起事故;2、电力机车的研制、生产和维修及其所需电气化铁路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都要高昂的费用和高端的技术,导致整条铁路系统的施工难度和养护成本比非电气化铁路的高很多;3、电力机车依赖电气化铁路,大量的电网电轨设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电力机车不能全面取代内燃机车;高速铁路1998年到2009年是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预备型高速铁路机车;未来十年积极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技术想结合,发展高速铁路;首条高铁京广高铁武广段2009年12月9日试运行成功,于26日正式运营;最高运营速度达到394里/小时,在此之后中国的高速铁路事业呈现爆发式发展主要优势载客量高、输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正点率高、舒适方便、能源消耗低、环境影响轻、经济效益好中国铁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的大动脉,是大众化交通工具;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的优势更加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中国大量的长距离物资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目前,中国铁路用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占世界24%的换算周转量,换算密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中国铁路客货运量在国内运输市场占有份额分别达到35%和55%左右;复线里程25,566km,复线率%;电气化铁路里程21,604km,电气化率%;提速线路里程16,500km,占营业总里程%;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新旧两个根本性质不同的社会;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这都决定了在其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遭遇到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和前途;中国铁路修建仍在继续,提速改造也是一个重要的历程,要在了解发展历程、现状的基础上展望我国铁路的未来;现代铁路的列车性能已趋于能源和维护费用的极限;旅客列车的速度受到安全的约束,货物列车的重量也已达到桥梁和线路的活载极限;铁路的软件革命即改进管理与控制,可使铁路的技术设备发挥更高效能;由电子计算机、光导纤维、数字技术构成的信息系统,将改变传统的通信、信号两个领域的关系;发展的趋势是以计算机联锁,取代目前的电气—机械联锁;另外,自动排列进路,可使密集列车运行作业最优化,并使调度员摆脱人脑速度和能力的限制; 铁路客运发展的共同趋势是高速、大密度,扩编或采用双层客车;采用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牵引旅客列车是实现客运高速化的重要条件;轻轨交通将倍受青睐,因为它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交通工具;市郊铁路与地下铁道、轻轨铁路紧密合作,共线、共站,共同组成大城市的快速运输系统,这是解决人口密度较大地区客运繁忙的有效措施;在未来的铁路发展中,大城市快速运输系统将同全国铁路网连接,紧密配合,形成客运统一运输网;。
中国摩托车发展史中国摩托车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摩托车生产主要以仿制苏联摩托车为主。
代表性的品牌有长江和野牛两个品牌。
当时,中国的国产品牌摩托车虽然质量较差,但价格便宜,市场逐渐形成,并受到不少人的关注。
然而,由于国内摩托车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中国市场逐渐被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外品牌所占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摩托车行业经历了重大的转折,国内一些摩托车企业开始与国外先进技术企业合作,引进日本技术。
1984年,日本雅马哈公司与中华轻工集团合作,成立了雅马哈-中华摩托车有限公司,开始引进和生产雅马哈摩托车。
这次合作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进入90年代,中国摩托车行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经过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摩托车企业的质量逐渐得到提升,同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国内各大城市,摩托车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此时,本土品牌如飞鸽、大松等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创新,中国摩托车企业仍然与国外品牌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和普及,给摩托车的市场需求带来了一些压力。
从2024年开始,中国摩托车市场逐渐进入了低迷期。
一些小型摩托车企业倒闭,行业整体产量和销售量大幅下降。
此外,近年来,中国摩托车企业开始积极推进品牌国际化。
一些企业通过与国外合作伙伴的研发合作,提高了技术水平,并扩大了产品的市场。
中国摩托车品牌如长江、铃木、哈雷等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总结而言,中国摩托车行业经历了从仿制国外品牌到引进技术再到自主创新发展的过程。
尽管在一些方面与国外品牌存在一定差距,但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发展势头依然良好,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中国摩托车企业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中国电力机车的发展中国最早使用电力机车在1914年,是抚顺煤矿使用的1500V直流电力机车。
1958年中国成功地生产出第一台电力机车,从采用引燃管整流器到硅整流器,机车性能不断改进和提高,到1976年制成韶山l型(SS1型)131号时已基本定型。
截止到1989年停止生产,SSl型电力机车总共制造了926台,成为中国电气化铁路干线的首批主型机车。
1966年SS2型机车制成,1978年研制成功的SS3型机车,不仅改善了牵引性能,还把机车的小时功率从4200kW提高到4800kW,截止到1997年底,共生产了987台,成为中国第二种主型电力机车。
1985年又研制成功了SS4型8轴货运电力机车,它是国产电力机车中功率最大的一种(6400kW),已成为中国重载货运的主型机车。
以后又陆续研制成功了SS5、SS6和SS7型电力机车。
1994年研制成功了时速为160km的准高速四轴电力机车等。
至此,中国干线电力机车已基本形成了4,6,8轴和3200kW、4800kW和6400kW功率系列。
1999年5月26日,中国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出第一台时速超过200km的DDJ1型“子弹头”电力机车,标志着中国铁路电力牵引已跻身于国际高速列车的行列。
为追踪世界新型“交-直-交”电力机车新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铁路一直在进行中小功率变流机组的地面试验研究和大功率的交-直-交电力机车的研制,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始于1958年。
当时的铁道部田心机车车辆工厂,也就是现在的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在协助湘潭电机厂制造工矿电力机车的同时,设计并试制铁路干线电力机车。
1958年初,铁道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考察团赴苏联考察学习。
当时,苏联基本定型的是使用20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的Н60型电力机车,与中国决定采用的25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不尽相同,于是对Н60型电力机车进行了大胆地技术改造,其中重大修改达78处。
1958年12月28日,中国第一台干线铁路电力机车试制成功,命名为6Y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