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
- 格式:docx
- 大小:15.14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流派,主要是指以文人雅士为主体的画作。
文人画自唐朝代曲派画开始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从宋代起达到了巅峰。
文人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特点,成为中国画的一种重要形态。
发展脉络:1.唐代:始祖曲派画唐代是中国文人画的远古时期,其前身是曲派画。
曲派画以唐代曲家为主体,广泛地表现了中国古代生活和自然景观。
唐代的曲派画师以笔力、用色、构图和人物描绘闻名于世。
2.宋代:舞文弄墨,文人画大行其道宋代文人画家大量出现,文人画由曲派画演变而来,同时也吸取了神韵派和虞山派的技巧和理念。
宋代文人画以“舞文弄墨”闻名,画家们在作品中不仅表现了美感,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感情,为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元代:文人画走向成熟,形成借古论今的新领域元代文人画艺术成熟,也出现了大量的岳飞画像和红山文化浮雕。
元代文人画与以前的文人画相比,走向了成熟和稳定,表现手法也更加细腻。
同时,文人画走向了“借古论今”的新领域,借助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4.明代:文人画逐渐趋于多样化,颜料引进西洋明代文人画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不仅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传统作品,还出现了神怪画、小景画等新型作品。
同时,明代还引进了西洋颜料,并对文人画的颜色效果产生了转变。
5.清代:文人画进一步创新清代文人画不但承袭了前代文人画的传统和文化遗产,还在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
清代文人画家强调气韵、墨趣、动态的表现,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新局面。
同时,清代文人画也与珐琅画、剪纸等传统工艺融合,使文人画的形式更加多样。
综上所述,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
该流派自唐代的曲派画开始,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不断创新和突破,成为中国画史上不可忽视的瑰宝。
简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物画主要是为了刻画统治者、贵族和神仙等超然存在的形象。
这些画作以线条简洁,构图庄重为特点,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权力和威严的崇敬。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描绘普通人民形象的艺术形式。
在汉代,人物画开始出现具体的个体特征,画家注重表现人物的容貌、身体特征和动作。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进一步发展,画家开始注重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和个性特点。
画作多以墨线为主,注重笔法的灵动和变化。
到了唐宋时期,人物画进一步繁荣发展。
唐代以“写意”为中心,追求形神兼备,画家开始注重描绘人物的气质和个性,表现了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
宋代则更加注重写实,画家努力表现人物的外在特征和细节。
明清时期,人物画逐渐趋于成熟。
明代的人物画大师如唐寅、文征明等,充分发挥了写意和写实相结合的技法,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清代则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物画家,如石涛、李溥等,他们进一步发展了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人物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色,从线条简练到形神兼备,从写实到写意,不断追求着更高的艺术境界。
人物画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并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艺术风格和技法经历了从原始萌芽到成熟辉煌的漫长过程,以下是简要的历史脉络:
1. 原始岩画时期:中国绘画的最早痕迹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岩画,如西北地区的刻凿岩画以动物为主,西南地区的涂饰岩画则偏重于人物和社会生活场景,这些作品反映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生活的直观描绘和朴素的审美情感。
2. 战国帛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出现了最早的绢帛绘画,如楚墓出土的帛画,以其生动的形象和流畅的线条展现了中国绘画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线条造型基础。
3. 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汉代国画逐渐丰富多样,佛教传入后佛像画得到发展。
到了三国及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题材进一步扩大,不仅有人物画,还包括了宗教主题,以及初期山水画的萌芽。
同时,画家顾恺之等人的创作实践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发展,如他的《洛神赋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4. 隋唐五代:隋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繁荣阶段,山水画在展子虔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形成独立画种,《游春图》是山水画成熟的标志。
唐代绘画百花齐放,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均达到高峰,出现了吴道子、阎立本等大师,并且开始了文人画的初步探索。
5. 宋元明清:宋代绘画注重写实与抒情并举,山水画意境深远,花鸟画细致入微,人物画力求形神兼备。
元代文人画崛起,强调笔墨情趣和个人情感表达,赵孟頫、黄公望等名家涌现。
明代“浙派”、“吴门画派”相继出现,清代“四王”继续发扬传统文人画风,并在晚清受到西方绘画影响而产生变革。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深深烙印着时代的特色和艺术家个人的独特风采。
发展史国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
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
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
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制。
一、中国绘画发展概况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
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
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
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中国古代绘画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
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
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犹如一片绚丽的彩霞,映现了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
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
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演变与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传统。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演变与发展的论述:1. 原始社会至先秦时期:在原始社会,人物画主要表现在岩洞壁画中,描绘了古代人类的狩猎、舞蹈等生活场景。
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上也有一些简单的人物纹饰,呈现出原始而朴素的风格。
2. 先秦至隋唐时期:先秦时期,人物画逐渐进入青铜器、陶器和丝织品等实用艺术品。
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彩绘陶促使了人物画的进一步发展。
至隋唐时期,佛教的兴盛带动了佛教人物画的兴起,呈现出唐代风格的细腻和庄严。
3. 宋元明时期:宋代是中国人物画的鼎盛时期,以文人画家为主,注重墨韵和意境的表达。
南宋的赵伯驹、文同、北宋的李唐、米芾等代表了不同风格的人物画。
元代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画家主要以宫廷画家为主,宫廷画院的设立推动了人物画的发展。
4. 明清时期:明代以吴门画派为代表,形成了以写实为主,注重线描的风格。
明中叶,画院制度开始衰落,文人画家崛起。
清代,人物画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画家们在人物描绘上追求写实,同时注重意境的营造。
5. 近现代以来:进入近现代,受到西方绘画影响,中国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巨大变革。
近现代画家如吴昌硕、许多宗、张大千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画风格。
20世纪,随着社会的变革,中国人物画进入了现代派和抽象派的创作阶段,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演变与发展历经原始社会的简单描摹,先秦时期的实用艺术,宋元明时期的文人画风格,到近现代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形成了丰富的历史脉络。
这一演变过程既受到社会背景、宗教文化的影响,也与文人画家的审美追求和个性风格密切相关。
人物画的发展脉络【三国】卫协,西晋著名画家,师法三国吴曹不兴,擅绘神仙、佛像和人物故事【魏晋南北朝】顾恺之、东晋明帝司马绍、荀勗xù、张墨(西晋画家,与荀朂同为卫协弟子)、史道硕、王廙yì、谢赫等【隋唐绘画】【隋代】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孙尚子【唐代】【初唐】阎立本、尉迟乙僧【盛唐】张萱、周昉【唐末】孙位【五代十国绘画】【前蜀】释贯休、高道兴、房从真、杜子瑰【后蜀】赵德玄父子、蒲师训父子、阮知诲父子、丘文播兄弟父子【南唐】曹仲玄、陆晃、王齐翰、顾德谦、卫贤、周文矩、顾闳中【后唐】胡瑰,【宋辽金绘画】高益、高文进、石恪、王拙、武宗元、李公麟、张择端、苏汉臣、刘松年、马和之、法常、李嵩、梁楷【金代绘画】张瑀【元代绘画】刘贯道、任仁发、李肖岩、王绎、赵孟頫、钱选【明代绘画】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丁云鹏、陈洪绶、曾鲸【清代绘画】【清代中期绘画】禹之鼎、焦秉贞、高其佩、华喦、金农、改琦、费丹旭、闵贞、郎世宁【清代晚期绘画】任熊、任熏、任颐、苏六朋、苏长春、金农、高风翰、黄慎、罗聘、倪田、钱慧安【近现代绘画】王震、陈师曾、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隋唐绘画】【人物画】隋与初唐绘画仍以鬼神人物题材为主,【隋代】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孙尚子等皆擅长于此。
在画法上,他们还保持细致丰丽的作风。
初唐人物画家以阎立本、尉迟乙僧最为著名。
【初唐】阎立本(?~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万年县)人。
官至右相。
传世作品《步辇图卷》(宋摹本),描写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一事。
禄东赞的诚恳严肃,唐太宗的雍容睿智均刻画的相当成功。
《历代帝王图卷》,画汉昭帝至隋炀帝共十三皇,刻划细微,人物神态各异。
据记载阎立本作品还绘有《秦府十八学士图》和《凌烟阁功臣图》,但已不存。
从阎立本的传世作品看来,线描健劲,设色沉着,人物表情生动传神,反映了阎立本继承了六朝传统,而又有所发展。
初唐与阎立本齐名的画家有尉迟乙僧。
文人画发展历程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独特特色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经历了唐宋继承、元代变革、明清繁盛等阶段。
唐代是文人画发展的起点。
唐代的文人画,主要以墨竹、花鸟、山水等折枝形式出现,以唐朝文人梁楷、怀素等为代表。
他们在大量研究古代绘画技法的同时,注重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文人画风格。
他们以墨为主要表现材料,追求极致的墨色变化,并注重写意,强调主观表达和情感的流露。
宋代是文人画的继承和发展阶段。
宋代文人画家更加注重写生,力求表达自然的真实与生活的情趣。
他们通过研究古代人物像法、山水画法等,形成了更加成熟和多样化的文人画形式。
代表人物有北宋的李唐、李公麟等,南宋的文同、蔡襄等。
宋代文人画家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墨、墨韵为核心的画风,追求骨格力量和气韵生动,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元代是文人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元代文人画家在吸收宋代文人画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蒙古族士人、匈奴族画家等外族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文人画的新的发展方向。
元代文人画家注重色彩的运用,强调鲜明的轻重对比和光影的处理,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明清时期,文人画达到了一个较为繁盛的阶段。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和身边的事物,注重写实和新颖的表现。
明代文人画家吴彬、吴镇、文征明等,他们在创作上更加注重笔墨的韵味,并追求细致入微的表现方式。
清代文人画家如八大山人、郑板桥等,则更加注重形式的简练与精神的抒发,表现了一种独特的飘逸、奇幻的文人骨气。
至此,文人画已经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替代的一支重要力量。
文人画在传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
它不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人们艺术追求和思想表达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代人物画第一篇: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人物画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丰富的艺术面貌。
古代人物画以史实为基础,通过对人物形象、表情、动作等方面的刻画,展现出历史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1.古代人物画的起源中国古代人物画起源于殷商时期,历经周、秦、汉、唐、宋等历代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在古代人物画的初期,基本上都是用线条描绘人物的轮廓,并没有注重人物的细节描绘和表情描写。
而在后来的发展中,人物的描绘逐渐趋向生动、细致,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情感。
2.唐代人物画唐代是古代人物画的重要阶段之一,在唐代,人物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代的人物画注重人物的形态和肌理,采用细腻的笔触和色彩,特别是唐代画家吴道子、怀素、顾恺之等人的人物画更是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3.宋代人物画宋代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黄金时期,宋代的人物画有着不同于唐代的特点。
宋代的人物画注重笔墨的变化,追求形神兼备的效果,用笔力和墨色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
宋代画家王铎、李唐、马远、李思训等人的人物画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4.元明清时期的人物画元代的人物画第一次取得了早期的突破和发展,元代人物画强调人物的形象和特点的刻画,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气质,如赵孟頫的人物画就以清晰、锐利的线条和细腻、柔和的色调,表现出了人物的高贵和自然的特点。
明代的人物画则以形似兼备、神秘的感觉为主要特点。
明代画家唐寅、仇英、文征明、葛天民等人的人物画诠释了明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清代的人物画则更多地表现了人物画的鲜明个性,以情境和气氛的表现为主要的特点。
清代画家石鲁、吴昌硕、虚谷等人的人物画成为了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经典之一。
总之,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过程,在古代人物画的长河中,每一个阶段都是其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每一位画家都为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Famousteacherguidance 名师指导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49水墨人物画发展概况文/陈曦摘要:水墨人物画是我国较早独立成科的一门艺术形式,历经漫长的历史积累和沉淀,以其独特的体系屹立于美术之林。
我国的人物画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这一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的人物画都各具特色,艺术理念、笔墨技巧等也随之不断演变。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独特性自古至今,水墨人物画有着悠长的发展历史。
随着时代的衍变,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人物画的创作技法与内涵。
新石器时期的人物画大多绘制在生活用品上,在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就画有手牵手似是跳舞的人物形象,即“舞蹈纹彩陶盆”,商周时期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于青铜器上的图案,以及漆器上的画像。
例如在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的《人物龙凤图》和 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中的《人物御龙图》,这两幅帛画已初具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造型的基本特点。
人物画在汉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等都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从整体上看,汉代人物画比较稚拙,但是却对魏晋南北朝、隋唐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人物画发展的成熟期,画家开始将绘画技法系统化,同时脱离了汉代的稚拙风格。
代表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一作中的人物皆散落在山水之间,却毫无孤立之感,人物之间神情的顾盼使画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魏晋时期随着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古画品录》、王微的《叙画》等绘画理论著作的诞生,中国绘画体系开始理论化、成熟化。
顾恺之“形神论”的提出,奠定了古代人物画发展的美学基础。
他的人物画一改形似而追求神似,为写意画的产生埋下种子。
但其所追求的写神与后来衍变的写意并非相同,他的画更多以线条为主要元素,而宋代的写意画即体现线形之感又突出团块形特征,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隋唐绘画不失为繁荣昌盛之阶段,取得突出成就。
浅析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演变中国传统人物画是中国绘画中最为重要、最为丰富的一种画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造型的演变是中国绘画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美术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统的深度和广度。
一、古代人物画的形态中国古代人物画起源于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随后的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逐渐发展,并形成了一些基本特点。
古代人物画的形态主要以壁画、陶器刻画为主,其中以商、周两代铜器上的饕餮纹、蟠龙纹等最为著名。
在南北朝时期,人物画逐渐被大量的书写艺术所代替,但在水墨画中,它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画种,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性格和精神内涵,同时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风貌和人文精神。
二、人物画的风格特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丰富多彩、具有高度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从造型角度来看,中国传统人物画最为突出的是所体现的特有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倡寓意性中国传统人物画强调画面表现力和寓意性,尤以笔墨的质感和造型的象征性最为重要。
笔墨的质感是指笔端与画面的结合,塑造形态的多变、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感情色彩,使人物形象更加具有生动性和表现力。
另一方面,造型的象征性则是通过人物的着装、装饰、姿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所代表的意义。
2. 讲究人物的生动形态中国传统人物画讲究人物的生动形态和表现力,尤其注重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色彩和动态的变化,描绘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形成画面的整体气氛。
表现人物的动态和飘逸感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色之一,正所谓“身因空灵,色因变化。
”这种飘逸感是通过笔画的变化、形态和姿态的塑造来表现的。
3. 协调平衡的结构中国传统人物画建立在一定的形式原型上,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协调平衡的结构。
这种结构体现在人物造型的线条上,使画面呈现一种仿佛万物以有序互动的感觉,从而形成一种律动之美。
三、现代人物画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人物画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中。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它既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历史的记录方式。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独特风格。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一、历史演变中国人物画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人物画出现在商代墓葬壁画中。
这些画作以简约的线条勾勒人体轮廓,描绘出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状态。
到了汉代、魏晋时期,人物画逐渐发展成具有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绘画题材。
唐代达到了顶峰,以王维和僧人阎立本、怀素、巨然等人物为代表的诗画一体派在人物画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宋代和元代,人物画的绘制方式更加细腻和精密,出现了徽宗和赵伯驹等代表作家。
明清时期,人物画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以唐寅、仇英、高鼎为代表的批评家派别,以及以顾恺之、吴昌硕为代表的文人画派别。
到了现代,人物画种类繁多,新的绘画技法和视觉效果不断涌现。
二、文化背景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与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和谐、中庸、节制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人物画中得到了艺术性的表现。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观念中,艺术就是达到完美和谐的美。
人物画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逐步展现出了一种高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价值。
同时,中国古代宗教、哲学等文化因素在人物画中的表现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佛教造像、雅俗共赏等元素既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品的影响而不断革新。
三、艺术风格中国人物画在风格上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它具有线条到骨骼到筋骼到肌肉的连续关系,强调线条的准确、曲折和变化,画面的空间优化,也重视对情感心理的表现等诸多特征。
古代的人物画更注重人物形态和造型的精神传递,如唐代王维的“气候流通”和宋代赵伯驹的“心形手臂”等风格,在人物刻画上达到了独具特色的阶段。
元代后,人物画更注重笔墨表现和色彩表现,如马远的“轻捷古逸”,郎世宁的色彩画法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一、古代人物画的萌芽与发展人物画作为绘画的一种重要题材,在古代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人物画的雏形已经开始出现。
由于受到古代礼制的限制,古代人物画注重形式的规范和稳重,追求对被画者的恰当描绘。
此时期的人物画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服饰装束,往往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唐朝时期,人物画得到了空前发展。
唐代的人物画充满了历史感和现实感,艺术家通过绘画捕捉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人物画受到了社会名士和皇室宫廷的青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艺术形式。
二、明清时期人物画的推陈出新明代以后,人物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艺术家开始注重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描绘,追求形神兼备的创作效果。
明代著名的人物画家文徵明通过对人物的表情、眼神和动作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他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人物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代的人物画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清代人物画注重形象的写实性和意境的凝练性,更加追求笔墨的精细和细腻。
著名的清代画家石涛就以擅长人物画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人物个性的描绘。
三、现代人物画的艺术表达进入现代社会,人物画的艺术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艺术家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反映和个性特征的表达,通过形象的变形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现代人物画的艺术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从写实到抽象,从油画到素描,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尝试。
以中国著名画家朱铭为例,他的人物画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方式,善于运用色彩和线条的变化,使人物形象在画面中呈现出动感和活力。
总结起来,人物画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古代传统到现代创新的过程。
古代人物画注重外貌特征和服饰装束的描绘,明清时期则更加注重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现代人物画则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注重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观点和创作风格。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物画都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表现方式,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展示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趋向。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曾因题材类别的不同分为许多支科: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描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描写妇女者称仕女;肖像画称写真。
又曾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
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
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较充分的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在中国画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
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
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
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
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
其后大量出土的帛画、壁画、画像砖石,表现出这一时期人物画的兴盛发达。
两汉时期的社会思潮和学术风气,同“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比,局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正是在这种局面下开始产生了人物画的理论,可见于淮南子的“君形”论。
画西施之美,美而不可悦。
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
《说山训》西施是古代的美人,孟贲是古代的勇士,据说他能生拔牛角。
这里所说的“君形”,我认为就是神似。
《淮南子》的“君形”说虽然不明确,对后世影响不大,但它是开创这一理论的先声。
魏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
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明确提出神似和传神理论的是东晋的顾恺之。
结合他人和自己的创作,反复的创作,反复阐发传神的得失与绘画优劣成败的关系,这样就使其理论清晰而有说服力。
顾恺之,提出传神的重要性,提出反映生活的“以形写神”论,重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体验生活的“迁想妙得”论。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
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曾因题材类别的不同分为许多支科: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描
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描写妇女者称仕女;肖像画称写真。
又曾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纯用线描或稍加墨
染者名白描人物;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
人物画
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
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较充分的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在中国画
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
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
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
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
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
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
其后大量出土的帛画、壁画、画像砖石,表现出这一时期人物画的兴盛发达。
两汉时期的社会思潮和学术风气,同“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比,局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正是在这种局面下开始产生了人物
画的理论,可见于淮南子的“君形”论。
画西施之美,美而不可悦。
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
《说山训》西施是古代的美人,孟贲是古代的
勇士,据说他能生拔牛角。
这里所说的“君形”,我认为就是神似。
《淮南子》的“君形”说虽然不明确,对后世影响不大,但它是开创这一理论的先声。
魏
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
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明
确提出神似和传神理论的是东晋的顾恺之。
结合他人和自己的创作,反复的创作,反复阐发传神的得失与绘画优劣成败的关系,这样就使其理论清晰而有说
服力。
顾恺之,提出传神的重要性,提出反映生活的“以形写神”论,重视人
物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体验生活的“迁想妙得”论。
顾恺之的画论,除了上述
四个方面之外,还有一些前人所未涉猎的问题,比如“置阵布势”的构图,须
要“密于精思”,“临见妙裁”。
把构图作为理性活动看待,强调精思,妙裁。
再如根据描绘的对象而变化用笔,无论画什么都要考虑对象的性质:“若轻物
宜利其笔,重以陈其迹,各以全其想。
”这些理论对于现在的创作依然有指导
意义。
《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
物画的重要传统。
唐代人物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的发展,盛唐时期尤
为兴盛。
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上层统治阶级的需要和爱好,道释之外,肖像,仕女画,风靡一时。
杰出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
都是艺绝当代,名闻遐迩。
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
随着宫廷
画院的兴办,工笔重彩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
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
梁楷师法李公麟,是南宋善白描的人物画家。
梁楷秉性疏野,常以酒自乐,不拘小节,被称为“梁疯子”。
中
年后,变细笔白描为水墨逸笔,自成一格。
他的这种线描表现,属于“减笔”
的画风。
代表作《泼墨仙人图》。
宋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
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亦蓬勃发展。
作品在体现对象的社会属性上,在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上,在宏伟的构图能力上,都有飞速进步,张择
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
自南宗受禅宗思想影响,写意人物画肇兴以来,此后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
从重视教育认识功能,转向重视审美作用;从为对象传神,转向更多地抒发作者情感。
仕女画、高
士画大量出现。
元明清以来,虽较多的文人画家转而致力于山水画与花鸟画,
但接触民生、关心国事、接受了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意识的文人或职业画家仍
不乏人物画的优秀创作。
明末陈洪绶的绘画特点,在于形象的深刻提炼,即重视形体的夸张,又重视神情表达的含蓄。
他的手法,简洁质朴,强调用线的金
石味。
画人物衣纹。
清圆细劲,又“森森然如折铁纹。
”代表作品有《隐居十
六观图册》、《雅集图》卷。
清代人物画,以乾隆,嘉庆时最盛,清末沪上,
尚称发达。
比较重要的人物画家,有上官周、高其佩、黄慎、任熊、任颐等,
清末的任伯年便是杰出的代表。
任颐画多巧妙,能以勾勒、泼墨、细笔、阔笔
掺用,挥霍自如。
现存作品有,《野塘雨后》、《芭蕉鸳鸯》、《黄花红叶》等。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
姓名:丁学涛
年级:14级2班
专业: 美术学
学号:14802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