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画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古代的名画中,有许多描绘人物形象的经典作品。
这些画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外貌、气质和内心世界。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名画中的人物形象描述:《洛神赋图》: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以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画中洛神形象飘逸,面貌清秀,体现了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
《簪花仕女图》:唐代画家周昉的作品,画中描绘了几位衣着华丽的贵族妇女,她们的仪态和神情都充满了宫廷的庄重与优雅。
《五牛图》:唐代画家韩滉的作品,以五头牛为主题,每头牛的形态、动作和眼神都各具特色,展现了画家对细节的精湛刻画。
《清明上河图》: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以北宋都城汴京为背景,画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有农民、工匠、商人、船夫等,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
《汉宫春晓图》:明代画家仇英的作品,以汉代宫廷为背景,画中的人物形象婉约典雅,展现了汉代宫廷的华丽与高贵。
这些古代名画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人物画是中国绘画的一大门类,它以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为创作题材,描绘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一、线条雄健优美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线条是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常采用独特的“线描法”,即以笔墨勾勒出人物形象的轮廓和细节,刻画出人物的神情、气质、服饰等细节。
这种线条具备雄健、优美的特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形态和生动形象。
二、色彩丰富鲜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色彩表现上也有独特之处,一般采用纯色法和彩墨法两种技法。
纯色法是将某个颜色运用到整张画面上的一种手法,常常采用红、黄、蓝、绿等纯色,使得画面显得鲜明而富有艺术感染力。
彩墨法是在黑墨中添加颜料,或使用色彩丰富、鲜艳的彩墨,运用不同的色调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和气氛。
三、表现速度姿态中国古代人物画更加重视人物的速度和姿态的表现,这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
古代画家注重用画笔记录人物运动的形态和节奏,如弓箭手拉弓、舞蹈家跃起等,展现出人物的活力和动感,创造出强烈的时空感和气氛感。
四、情感细腻真实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之一是表现人物的感情状态和内心世界。
画家会通过表情、姿态、眼神等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如兴奋、忧愁、愤怒、惊恐。
画家将人物形象塑造的人物形象岿然不动,表现出丰富的感情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鲜明,具有强烈的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展现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独特魅力。
这些独特之处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而且对全球艺术文化、美术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启示作用。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前言中国古代人物画又称人物肖像画,是我国书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通过画家的笔触将人物的精神、神态、情感等刻画得淋漓尽致。
中国古代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人物画,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学生的艺术教育中,对于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绘画技能,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将为中小学艺术课教师提供一份可行的教案,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教学。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能够熟练掌握人物画基本素描技法3.能够通过绘画表现人物形象、神态、情感等特征4.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人物画的基本素描技法:比例、细节、线条等3.以唐代画家吴道子为范例,学习传统人物画技法4.创作自己的人物画作品三、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讲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渊源和特点2.通过多媒体资料、图片等形式,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人物画,并分析其特点和风格3.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古代人物画,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第二节人物画的基本素描技法1.通过教师现场示范,讲解人物画基本素描技法:比例、细节、线条等2.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练习人物画的基本素描技法3.分组让学生相互观察、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勇于表达的能力。
第三节以唐代吴道子为范例,学习传统人物画技法1.讲解唐代吴道子的人物画风格特点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2.让学生观赏吴道子的代表作品,并和同学一起通过兴趣小组合作完成分析、归纳和总结3.让学生练习吴道子的人物画技法,并创作一幅综合作品。
第四节创作自己的人物画作品1.让学生自己选定一位人物作为创作对象,并通过调查、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解2.让学生在前几节课中掌握的基本素描技法和唐代人物画技法的基础上,创作自己的人物画作品。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人物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象生动。
中国古代人物画注重描绘人物的神态、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服饰、发型等细节,力求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二、刻画精细。
中国古代人物画追求精细入微的刻画技法,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绘,如眼神、手指、衣纹等,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在情感。
三、色彩鲜艳。
中国古代人物画注重色彩的运用,色彩鲜艳明亮,富有韵律感和装饰性,强化了画作的表现力和审美感受。
四、构图布局精妙。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构图布局非常精妙,注重人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和边缘处理,以及整幅画面的平衡和协调,使画面呈现出美感和和谐感。
五、意境深邃。
中国古代人物画往往融合了文学、音乐、哲学、宗教等多种元素,寓意深刻,意境丰富,使人们不仅能感受到美的享受,还能领略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总之,中国古代人物画具有形象生动、刻画精细、色彩鲜艳、构图布局精妙和意境深邃等艺术特点,对后世的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 1 -。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
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
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
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2、以点带面,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探讨法相结合
五、学生情况分析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
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
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
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二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
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
提问:同学们对于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讲授: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传统的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中国画的分类:
1)按表现内容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媒体映示作品,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人物画《泼墨仙人图》、花鸟画《桃竹锦鸡图》等,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山水画,什么是人物画,什么是花鸟画。
2)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探讨交流
提问:哪位同学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讲授:一)、古代人物画发展阶段:
1、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战国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帛》这是我国现已发现最早的绘画了。
体现出墨笔线条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1949年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帛》,是我国现已发现最早的绘画,帛画是
画在丝织物上的画。
据考证,此帛画是当时的一种葬具,它的作
用是引导死者的“灵魂”升天。
画中宽袖长裙,双手合十,体态
婀娜的女子是死者的象征。
在妇女上方的龙和风,据说是引导死
者“灵魂”升天的一种神奇力量。
这当然是当时迷信思想的反映。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可以看出墨笔线条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造
型手段。
那妇女苗条的体态反映了当时“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
死”的审美时尚。
2、人物画的进一步提高阶段——魏晋南北朝
如果说战国时期的线描还只是表现了物象的轮廓,那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人画家的出现,其线描在体现造型功能的
同时,还具备了更大的表现性,并渗透出画家自身的审美追求。
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卷》。
(与学生共同回忆顾恺之其人)简介顾恺之,晋代杰出画家,他
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以形写神”这一绘画理论。
(出
示幻灯片《女史箴卷》)
《女史箴卷》那细劲、圆润如“行云流水”般的高古游丝描,以
及他对于人物画所提出的“以形写神”的艺术主张。
3、人物画的成熟阶段——唐朝
提问:同学们知道的中国唐朝人物画有哪些?
讲授:唐朝的人物画又有了新的发展,更注重对象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刻画,其线描能根据不同物体的质感,变化力度与速度,风格趋于稳练坚实,用线工细劲健,设色富丽匀净,多用石青、朱砂等矿物质颜料,浓丽而不俗艳,工整而不繁琐。
代表作品《簪花仕女图》《历代帝王图》
4、人物画的承前启后阶段——五代(重点欣赏)
在这一时期人物画取得了一定成就,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画家和一些流芳百世的名作,如《韩熙载夜宴图》。
二)重点作品赏析
提问:同学们谁了解《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包括年代、作者)讲授:《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A. 介绍作者:五代时期南唐的杰出画家,他擅长人物画、故事画。
B. 简述此画背景:南唐后主李煜想用韩熙载为相,但又对他不太信任,于是派画家顾闳中,周文矩夜至其家,窥看他与门生、宾客夜宴的情景。
C. 欣赏分析
提问:《韩熙载夜宴图》可以分为哪几个场面?
此画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听、散宴。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
a.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都在做什么?(师生互动)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b.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又都在做什么?(分6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来讲述他们所讨论的结果)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c.第三段,歇息(映示画面)(老师讲述此片断)
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c.第四段:清吹(映示画面)(老师引导学生对此画面进行欣赏)
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
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教师引导学生说)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
e.第五段:散宴(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都在做什么?
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
讲授:老师对《韩熙载夜宴图》进行综合讲授,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总结欣赏中国人物画的方法。
七、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赏析作品
1)阎立本《步撵图》《历代帝王图》
2)、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课件展示
先一个学生讲,然后可再请2-3个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讨论或“七嘴八舌”的发言,分组讨论允许“自说自话”
(课件展示)学生欣赏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说)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
八、课后评析
人物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对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进行了重点分析,把长卷分为五段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并分别进行详细介绍,把重要人物都用图像软件进行局部处理,拉近,放大,比原画更清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带进充满遐想的绘画艺术境界中。
最后点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也看得出同学们从先前不会欣赏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
这不是说就一节课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体现了一个过程,这就是审美的过程。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总结回顾欣赏过程,感受作品的时代特征,从而找到一种正确地欣赏方法。
同学们的观点肯定是众说纷纭,但不一定就能说得正确。
对这幅
看似简单却有着深刻内涵的作品。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这是在教师的讲述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因为学生的审美能力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经验基础上的,但这种理性经验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还有赖于教师的讲述,从而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
通过层层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
通过这一过程,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