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8.00 KB
- 文档页数:58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3. 理解会计的职能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5. 会计的职能6.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
3. 讲解会计的基本要素,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4. 讲解会计等式,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5. 讲解会计的职能。
6. 讲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5. 会计的职能6.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章节二: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掌握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3. 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2. 账户的设置和管理3.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账户的设置和管理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1. 引入: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3. 讲解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4. 讲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板书设计:1.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2. 账户的设置和管理3.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章节三:会计分录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3. 理解会计分录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3. 会计分录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编制会计分录,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课程名称:基础会计课时数:2小时教材:《会计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基础会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学习会计的基本分类和会计方程的基本概念;3.掌握会计的基本账户和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4.能够理解和分析简单的会计报表。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0分钟)1.1会计的定义和概念介绍;1.2会计的基本原理:货币计量、往来计量、成本计量和账户计量原则;1.3会计的对象和目的;1.4会计的基本分类: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第二节:会计方程与基本账户(30分钟)2.1会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结构;2.2会计方程的核算方法;2.3基本账户的概念和分类;2.4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30分钟)3.1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3.2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日期、凭证字号、摘要、科目、借贷金额;3.3会计凭证的编制原则;3.4会计凭证的具体示例。
第四节:会计报表的基本分析(30分钟)4.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基本结构;4.2资产负债表分析的方法和步骤;4.3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基本结构;4.4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会计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框架。
通过示例和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和工具:1.课件和投影仪;2.《会计基础》教材和练习册;3.纸张、铅笔和计算器。
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2.练习与讨论:学生根据案例进行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3.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解决实际会计问题。
教学拓展:在掌握基础会计知识后,学生可以继续深入学习会计的其他专业知识,如成本会计、财务分析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实践活动,如模拟经营、参与会计实习等,提高自己的会计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复习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2.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3.各小组根据实际案例编制会计凭证和分析会计报表;4.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3. 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概念、职能、目标、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和计量。
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账户的结构和功能。
4.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的概念、编制方法和规则。
5. 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会计案例,让学生参与实际会计处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练习法:布置会计实务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1. 第一章:会计概述(2课时)2.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3课时)3.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2课时)4. 第四章:会计分录(2课时)5. 第五章:财务报表(3课时)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30%)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30%)3.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会计实务的运用和分析能力(40%)六、教学内容6. 会计循环:会计分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期末账项调整,结账和试算平衡。
7. 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的概念,会计软件的类型和功能,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
8.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变更,会计差错及其更正。
9. 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背景,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10.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学习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4.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定义、目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和会计等式的构成。
3. 会计科目:常见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4. 会计核算方法: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5.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分析内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核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加深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会计模拟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3.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会计案例资料。
4. 会计模拟实验工具:提供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实验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会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会计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会计概述和会计要素2. 第3-4周: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3. 第5-6周:会计核算方法4. 第7-8周:财务报表的编制5. 第9-10周:财务报表分析和会计实验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会计等式的运用、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核算程序、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周:会计概述和会计要素的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学习会计记录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
4. 了解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5. 掌握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2.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4. 会计科目:常见会计科目的名称和作用。
5. 会计记录方法:记账的方法和技巧,会计分录和日记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要素、等式和科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记录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实践操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积极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会计概念和记录方法的理解。
3. 财务报表编制:评估学生编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用于讲解和参考。
2. 案例资料:提供实际会计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财务报表模板:提供财务报表的模板,用于实践操作。
4.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资源(续)5. 教学视频:引入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会计流程和操作。
6. 在线模拟考试系统:提供在线模拟考试,帮助学生自我测试和复习。
7. Q&A环节: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
七、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第二课时:讲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3. 第三课时:学习会计科目及其分类。
4. 第四课时:掌握会计记录方法和技巧。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
3. 介绍会计的基本要素。
4. 推导和解释会计等式。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章节二: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掌握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会计科目的作用3. 账户的设置4. 账户的管理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2. 介绍会计科目的作用。
3. 讲解账户的设置。
4. 讲解账户的管理。
板书设计: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会计科目的作用3. 账户的设置4. 账户的管理章节三:会计记账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
2. 了解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
教学内容:1. 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3. 会计凭证的审核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
2. 讲解会计凭证的编制。
3. 讲解会计凭证的审核。
板书设计:1. 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3. 会计凭证的审核章节四:会计账簿与财务报表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2.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教学内容:1. 会计账簿的设置2. 会计账簿的登记3. 财务报表的编制4. 财务报表的分析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账簿的设置。
2. 讲解会计账簿的登记。
3. 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
4. 讲解财务报表的分析。
板书设计:1. 会计账簿的设置2. 会计账簿的登记3. 财务报表的编制4. 财务报表的分析章节五: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学会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账簿的登记。
4. 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5.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基本原则和假设。
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等式。
3. 会计科目:常见会计科目的分类和应用。
4.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的定义、编制方法和规则。
5. 账簿登记: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和程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分录和账簿登记。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编制会计分录和登记账簿。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
2. 教案: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3. 讲义:教师自制的讲义,包括重点知识和案例分析。
4. 会计软件:用于实践操作的会计软件。
5. 账簿模板:用于学生练习登记账簿的模板。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
3. 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会计软件操作和账簿登记方面的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的总结报告。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实践环节:每章结束后安排一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会计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分录和账簿登记。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编制会计分录和登记账簿。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会计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会计基础教案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3.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
教学内容:1.会计的基本概念2.会计的原理3.会计核算方法-日记账法-分户账法-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处理4.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账户余额计算-账户调整-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由教师提问:“你们对会计有什么了解?”引起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15分钟)通过投影片展示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的定义、目的、特点等内容。
从宏观上让学生了解会计是一门研究和处理财务信息的学科。
第三步:讲解会计的原理(20分钟)通过讲解会计的原则,如货币计量原则、业务实质原则、收益确认原则等,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
第四步:讲解会计核算方法(30分钟)1.日记账法:介绍日记账的基本形式和填制方法,并通过案例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日记账法的核算方法。
2.分户账法:介绍分户账的作用和分类,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户账法的核算方法。
3.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处理: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
第五步:讲解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25分钟)1.账户余额计算:介绍账户余额的计算方法,包括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计算,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账户余额的计算技巧。
2.账户调整:介绍账户调整的目的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账户调整的技巧。
3.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介绍会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要求,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第六步:复习与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
教学资源:1.投影仪和投影幕布2.课件和教案手册3.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4.会计核算软件(可选)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测试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会计学基础》教案教案:会计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流程3.熟悉会计报表的组成和分析方法4.能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1.会计学的概念和作用2.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3.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流程4.会计报表的组成和分析方法三.教学步骤:第一课:会计学的概念和作用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会计学的概念和作用2.讲解会计学的定义及作用,强调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3.开展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学的作用第二课: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1.回顾上一课的内容2.解释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以及其重要性3.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假设第三课: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流程1.介绍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和T账法2.讲解会计的核算流程,包括记账、汇总、分类、核算、报表等环节3.组织学生完成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核算方法和流程第四课:会计报表的组成和分析方法1.介绍会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2.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组成和意义3.教授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包括水平分析和比较分析4.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五课:综合应用1.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展示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3.总结和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四.教学手段:1.课堂讲解:讲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核算方法和报表分析方法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理解和解决问题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五.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3.实践项目评价:对学生的综合应用项目进行评价六.教学资源:1.教材:《会计学基础》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3.实践案例:提供实际案例以供学生分析和讨论4.讲义:提供课堂讲解的讲义和复习资料七.教学反思: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2.在实践项目中,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发展3.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教案
~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经贸学院
教研室会计教研室
课程名称会计基础
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
教材名称会计基础
教材类别自编教材
主讲教师林莉
授课班级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教师应认真填写本教案中的每一项内容。
本教案是教师聘任、考核、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
2、各教学单位应在开学第一周、期中、期末考试前进行集中检查,教务处抽查。
3、相同课程、相同专业不同教师上课,原则上应执行相同的教学进度计划,由系部协调。
相同课程不同专业,教学要求上允许也应该有区别。
4、本教案于期末考试结束后,按课程所属二级学院交教务员,用于存档。
5、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延展课、集中实践等,具体请参看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6、教材类别分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课程教材、自编教材、其他教材。
课程简述
教案正页
编制日期:20XX年3 月11 日
编制日期:20XX年3 月18 日
编制日期:20XX年3 月25 日
编制日期:20XX年4月8日
板书或旁注
编制日期:20XX年 4 月15 日
编制日期:20XX年4月22 日
编制日期:20XX年 4 月29 日
编制日期:20XX年 5 月 6 日
编制日期:20XX年5 月13 日
编制日期:20XX年5 月14 日
编制日期:20XX年5 月20 日
编制日期:20XX年5 月27 日
编制日期:20XX年6 月3 日
编制日期:20XX年6 月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