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261.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地形: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2,人口: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
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
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中国的地理特征
1,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
2,地貌:中国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3,自然资源: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
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
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
扩展资料:
自然灾害状况:
中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气象灾害包括旱涝、台风、寒潮,而地质灾害包括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
— 1 —
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 2 —。
中国自然环境描写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自然环境的国家。
以下是对中国自然环境的一些描写:
1. 地形地貌: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各种地貌。
从雄伟的青藏高原到广袤的华北平原,从巍峨的天山山脉到壮丽的长江三峡,中国的地形地貌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壮美。
2. 气候条件:中国横跨多个气候带,从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到热带都有分布。
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南方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多雨。
此外,中国还有特殊的季风气候,季节性的风带来了明显的降水和气温变化。
3.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广袤的森林、草原和湿地,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
水资源也非常丰富,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和冰川。
此外,中国还是矿产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
4. 自然景观:中国的自然景观独具魅力。
有雄伟壮观的山脉,如黄山、泰山、华山等;有广袤的草原,如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有壮丽的峡谷,如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三峡等;还有美丽
的湖泊,如青海湖、鄱阳湖等。
这些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大自然的恩赐。
第二课时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2、了解亚洲主要国家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力目标1 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变化特点;2 理解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2 亚洲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1、分析季风气候变化特点活动:读图P6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1、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可以从亚洲所跨的经度广、面积大去分析。
)2、从图中找出亚洲从北到南有哪三种类型的季风气候,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P8 小结亚洲地域辽阔,东西跨166个经度,南北跨寒、温、热带,气候复杂多样,尤其以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季风气候在亚洲都有广泛分布,明显有别于其他大洲。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亚洲东部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
夏天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天大陆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活动P81、仔细观察图7.13和7.14,比较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有什么变化?联系你的亲身体验想一想,当风向改变后,气候特点有什么变化?冬季,上海盛行风,气候特点:夏季,上海盛行风,气候特点:2、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水稻生产地,这与哪个季节的季风密切相关?夏季风西北东南高温多雨寒冷干燥复习这节课的内容,下节课小测。
预习P9“人口、经济与发展”,完成P10的习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用中国地形图和景观图说出主要山脉和重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和特点,总结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我国主要山脉以及主要地形区分布图,让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方法,提升学生读图用图的水平,引导学生讨论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山脉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学生对各山脉,地形区的空间位置关系的掌握及与各省区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法、观察法、讲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我国的地形特点。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展示黄山的图片(配有解说)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我国哪里的风景?(黄山),美不美?我国还有很多的名山大川,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大家想不想去游玩一下?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在地图上到祖国各地旅游一番。
世界陆地表面有五种地形,我国有哪几种地形呢?请看下图:展示中国各种地形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在我国五种地形都具备,由此能够判断我国地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复杂多样)板书地形复杂多样在各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山地)那么我国有哪些主要山脉呢?展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众多的山脉,它们多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成带状,也就是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有几种呢?山脉的具体位置你能确定吗?请拿出你手中的中国政区图,跟着老师一起来找找各山脉的位置。
(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实行分组画图比赛,完成后,把两组的“代表作”展示出评分,满分10分) 展示中国政区图,用鼠标点出我国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学生们跟着鼠标在自己手中空白图处,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顺序画出我国主要山脉,注意各山脉所在的省区,画完主要山脉后,师生总结出这些不同走向的山脉,好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构成了地形的骨架,各山脉纵横交织,把我国地表分成若干个地形区,其它地形高原,盆地,平原,丘陵镶嵌其中。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评课稿一、引言《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是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篇重要教材。
本文主要通过对该教材的评析,探讨其内容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此判断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内容分析《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域、植被等方面。
该教材通过案例和实例引入,生动地展示了各个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地球上存在的多样性。
教材的内容设计非常合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采用了分层结构和渐进式展示的方式。
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材给予了足够的实例,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了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评析1. 教学目标本篇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球上的多样化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这一目标与七年级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和要求相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了气候、地形和水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并通过案例和实例展示这些特点。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学习。
3.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材的内容编排清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既有对基本概念的介绍和解释,又有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能够在具体问题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解释、小组讨论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合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
例如,通过讲解和实例引入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地理概念和现象;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材中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国的地势特征(重点掌握)1、地势特点:西___东___,大致呈____________状分布。
2、三级阶梯概况:3、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中国的地形特征1、地形总体特征:(1)我国地域辽阔,地形类型____________。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
(2)在我国的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_________。
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统称为______,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_________。
(3)山区的开发利用:2、山脉:(1)主要山脉的走向(2)中华五岳:东岳___山;西岳___山;南岳___山;北岳___山;中岳___山。
3、主要地形区:4、山脉是地形区之间的分界:5、位于省级行政区界线上的山脉: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气温的变化1、气温:2、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3、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 (1)冬季气温分布:(2)夏季气温分布:温度带(重点掌握)(1)划分依据:人们根据各地____________的总体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___带、______带、______带、______带和______带,此处还有____________高寒区。
(2)我国的温度带:降水的变化 1、降水:2、降水的时间分布:3、我国降水的空间(地区)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
干湿区(重点掌握)1、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____________,受______量和______量的影响。
天气预报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古诗词中的天气:(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5)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3、古诗词中的气候:(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5)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4、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天气预报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_来表现各地不同的天气情况。
中图版地理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知识点一、中国的地势1.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高or低)地形:地表形态。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山区2/3 VS山地1/3)2.我国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征?答: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划分依据:平均海拔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答:(1)气候: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极为有利。
(2)河运和航运:西高东低的地势,也使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系。
(3)水能资源:而当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增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阶梯交界处建水电站)二、中国的地形5.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因此成了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穿过的山脉:横断山脉、台湾山脉主要山脉阶梯②东南丘陵中的江南丘陵竹子种类繁多,是我国著名的竹区之一【“三山夹两盆”描绘的是新疆的地形。
】7.填表: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填表(P64)沿36°N 地形剖面图,此类型题目多加注意。
1.气温:大气的冷暖程度。
(时刻变化且有规律)2.(2)年变化:如4季。
(气温年较差)3、1月0℃等温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日温差大、年温差大)藏袍一日三穿:西藏自治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青藏高原高寒区。
(区分地球五带)划分依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温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天山山脉青藏高寒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北京:暖温带 河南:大部分位于暖温带 、半湿润区5、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
降水也存在明显的时间、空间的变化。
6.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P76)※※※答:规律大致是: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1.运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其气候的类型,运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其主要气候的气候特征。
2.利用亚洲的河流分布图以及亚洲大河在世界中地位的表格进行分析亚洲河流的主要特征。
3.通过学习亚洲气候特征、河流的特征,理解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季风气候及其特征、河流的分布特点难点:季风气候的成因【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读图指导、问题引领、重点点拨【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展示三幅平原的景观,分别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恒河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恒河平原强调它们都是平原,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三者景观有那么大的区别?教师转入新授:对,主要是三地气候有明显差异,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亚洲的气候和河流。
学生讨论,分析,交流。
学生预测性回答:西西伯利亚平原,冰雪分布广,地衣苔藓比较多东北平原,沼泽广布,有肥沃的黑土恒河平原:棕榈树分布较广,降水较多,一派热带风景。
原因是:气候不同;气温不同;降水不同等。
通过同是平原的景观不同,学生很容易得出景观不同的原因不是地形而是气候。
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运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其气候的类型,运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其主要气候的气候特征。
2.利用亚洲的河流分布图、亚洲大河在世界中地位的表格进行分析亚洲河流的主要特征。
学生看目标,领会本节课内容。
理解:读什么图查看气候类型?用什么图区分析特征?利用什么图进行分析河流特征?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会怎么样分析?更主动地学习。
问题导学【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教师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导学】读图6-2-6中查找主要气候类型1.有哪些气候类型?世界上共有多少种气候类型?亚洲哪两种气候类型没有?2.从颜色上判断,哪种气候类型的面积最大?这种气候类型特点是什么?(提供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候)气候统计图-30-20-101020301357911月份气温100200300400500600(地理位置:60.3 °N, 102.3°E)降水量/mm推测为什么亚洲这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请从亚洲面积规模进行分析)3.分类练习:用笔把温带大陆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圈起来,让学生分类,把其中一个气候类型与其他气候类型分开,并说明分类依据。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一)1、我国地势特征是,呈_分布。
2、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是昆仑山、和横断山。
第三级阶梯主要的地形是__和。
3、我国地形特征是地形类型__ ,面积广大。
4、我国五种地形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占国土面积的。
5、我国四大高原中,地面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的是高原。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成山,近看成川”,号称“世界屋脊”的是_高原。
6、我国海拔最高,号称“聚宝盆”的是盆地。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___________沙漠,位于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7、我国面积最大、黑土广布的平原是平原。
黄河、淮河、海河共同塑造了平原。
8、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和。
9、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叫_ 。
北半球陆地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10、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叫,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
南半球刚好相反。
1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自南向北逐渐,南北气温差别大。
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________—________一线,此线以北的河流有结冰现象。
1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__,南北温差不大。
13、我国的寒极是黑龙江省的,我国的热极是新疆的___;世界的寒极是,世界的热极是。
14、根据各地的总体差异,可将我国分为热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以及垂直温度带。
气温是影响作物熟制的最根本因素。
15、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是: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______季,且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16、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向逐渐减少。
17、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18、.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边缘,这条线是__________区和畜牧业区的界线。
19、我国的雨极是,旱极是;世界的雨极是,旱极是____。
20、根据各地和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__、_、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4.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5.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6.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教学难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通过七年级上学年的学习,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储备了世界区域地理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有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好,加之有些班级纪律较差、学风不浓,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会分析方法是难点。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把教材内容作为学生探究的素材,培养学生应用方法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效果分析】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十分注重实际应用。
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经过精心准备,对相关地图进行字母标记,较好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情境设置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口动手的实践能,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成功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 它是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 它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 它是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2.寒假中,丽丽从哈尔滨出发到南方旅行,经北京、广州到海南,一路上她感到气温有很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 )
A 各地距海洋的远近不同
B 各地海拔高度不同
C 北方人和南方人的生活习惯不同
D 各地所处的纬度不同
3.下图中居民分布地区排列正确的是( )
A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B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
D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4.下列几组地形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B 河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C 四川盆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东南丘陵
5.长江沿岸地带是一个以长江为生命线的地区。
下列关于本区开发利用错误的是( )
A 长江沿线的旅游资源很丰富,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
B 长江航道宽阔,可以大力发展航运事业
C 长江流域下游河湖众多,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事业
D 长江中游的森林茂密,可以大力发展木材加工工业 6.2005年4月12日, 在长江沿岸地带某卫星发射基地,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成功将“亚太六号”卫星送入太空。
这个航天工业基地应是( )
A 酒泉
B 西昌
C 太原
D 宜昌 7.下列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地区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台西平原
8.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城市密集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沿海和沿江结合部
B 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
C 人才、信息等优势明显
D 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读材料,完成9-11题。
2000年8月19日,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碑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揭碑仪式隆重举行,它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9.你知道这 “三江”源头在哪里吗?( )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10.下列对上述三江源所在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高原,所以气候严寒 B 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少 C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D 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 11.下列物产不属于本区域的是( )
A 牦牛
B 青稞、豌豆
C 甘蔗、橡胶
D 藏山羊 读材料,完成12-15题。
有一个盆地,这里流贯着四条大江,即岷江、沱江、嘉陵江和涪江,故宋代称为“川峡四路”。
盆地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西部为平原,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行岭谷区。
它躲在青藏高原的脚下,免于寒流的吹袭,冻土层不能产生;它气候和暖,又有秦岭北障,免却风沙为患;四周山地雨量汇成大河,流入盆地,把盆地冲刷侵蚀,形成低落的盆地。
因此,气候温和多雨地区,大大有利于农业发展,有人称它为一个安乐窝。
12.材料提及的盆地是( )
A 四川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13.材料中提及的“西部为平原”中“平原”应是( ) A 台西平原 B 成都平原 C 河套平原 D 河西走廊 14.该盆地内主要属于下列哪种气候类型(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15.下列城市不位于该盆地中的是( ) A 绵阳 B 乐山 C 马尔康 D 宜宾
二、读图填图题(55分)
16.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⑴此图主要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四川省都在该区域内吗?简要说明:
比较区域差异
⑵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 (鱼米之乡)
B. (天府之国)
C. (三大丘陵之一)
D. (四大高原之一)
⑶按要求填写下列地理事物:
①省级行政区名称②省区简称___ ____ ③省级行政中心④省区简称___ ____ ⑷图上⑤、⑥分别是我国著名的两大工业基地,其中⑥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名称:。
⑸番号⑦是本区的北界,为(山脉)。
⑹④所在的少数民族以族为主。
⑺本图包含了个直辖市。
⑻⑧为所在省区最高山峰,它是山。
⑼⑨是四川省乐山市内著名的佛教名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它是山。
1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⑴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邻国①山脉②
矿产地③邻国④
⑵A、B两地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的是,盛产小麦、大豆的是。
⑶C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形成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地。
⑷D是隔东海与我国相望的国家,它是。
⑸你看过安塞腰鼓激动的场面吧?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
安塞在我国高原,即图中地。
该地生态环境问题是,你能列举几个治理措施吗?。
⑹请你用字母F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我们伟大的首都。
18.读诗句,猜地区,完成下列各题:(5分)⑴“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这是地区的景色,表现的是活动。
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地区的景色,诗中的“西湖”在省。
⑶“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阳关”在地区。
19.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1分)
⑴①为海;②为海。
⑵河流③为中国第一大河。
⑶城市④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港
口;城市⑦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
⑷省级行政单位⑤⑥。
⑸A是铁路、B是铁路。
⑹海洋岛屿按成因不同可分为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
C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冲积岛——崇明岛,读图,可看出它几乎都归(省级行政单位)管辖。
⑺根据④所处的位置,请你说说它的位置重要性。
20.秦岭横贯我国中部,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岭和黄河、长江的分水岭,并因此而闻名。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条自然分界线,请你比较该线南北两侧的地理要素差异。
(10分)
比较区域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⒈B ⒉D ⒊D ⒋D ⒌D ⒍B ⒎C ⒏D
⒐C ⒑B ⒒C ⒓A ⒔B ⒕C ⒖C
二、读图填图题:(共55分)
⒗⑴南方;不是,分属于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
原⑶湖南省;闽;昆明;桂⑷沪宁杭工
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⑸秦岭⑹
壮⑺ 2 ⑻贡嘎山
⑼峨眉
⒘⑴朝鲜;大兴安岭;大庆油田;俄罗斯⑵ B;A
⑶辽中南⑷日本⑸黄土;E;水土流失严重;
坚持退耕还林,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丰富产
业结构⑹略
⒙⑴内蒙古(西北);放牧⑵南方,浙江⑶西北
⒚⑴黄;东⑵长江⑶上海;杭州⑷江苏省;浙江省⑸京沪;沪杭⑹上海直辖市
⑺地处我国沿海和沿江最重要的经济地带所构成的
“T”字型总体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具有强大的聚集
和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