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 格式:ppt
- 大小:12.06 MB
- 文档页数:98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后张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用于在混凝土硬化之后施加预应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后张法预应力张拉的施工方案。
1. 背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在施工过程中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后张法是一种在混凝土硬化后施加预应力的方法,通常应用于梁、板、框架等结构的施工中。
2. 施工准备
在进行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设计预应力方案和计算预应力张拉力;
•准备预应力钢筋;
•配置张拉设备。
3. 施工步骤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3.1 钢筋穿线
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预应力钢筋,并通过孔洞或导管将钢筋引出待张拉位置。
3.2 固定锚具
在待张拉位置固定锚具,并将预应力钢筋固定在锚具上。
3.3 张拉预应力
使用张拉设备施加预应力力,使预应力钢筋产生一定的拉力,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应力张拉力。
3.4 固定锚固
在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将预应力钢筋与锚具固定,确保预应力传递到混凝土结构中。
4. 质量控制
在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
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包括:
•钢筋的质量和焊接质量;
•预应力张拉力的准确控制;
•锚具的固定性能。
5. 结束语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后张法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和安全。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一、引言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是一种在混凝土构件中增加预应力的方法,它通过在构件的内部预留孔道,并在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通过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这种施工方案广泛应用于桥梁、高速公路、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的设计、施工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设计1、确定预应力筋的数量和布置根据结构承受的荷载和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筋的数量和布置。
在满足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预应力筋的数量,以降低成本。
同时,要确保预应力筋的布置合理,避免出现交叉等现象。
2、确定预留孔道的直径和位置预留孔道的直径和位置对预应力的施加有着重要的影响。
孔道直径应足够大,以保证预应力筋能够顺利穿过。
同时,孔道的位置应尽量分散,以避免集中应力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3、设计张拉设备和锚具根据预应力筋的种类和规格,选择合适的张拉设备和锚具。
张拉设备应具有足够的吨位和精度,以满足张拉力的要求。
锚具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以确保预应力筋的固定和传递。
三、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流程1、制作模板和钢筋骨架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板和钢筋骨架。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钢筋骨架应按照要求焊接,确保其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2、预留孔道在模板上按照设计要求预留孔道。
孔道的直径和位置应准确无误,以确保预应力筋能够顺利穿过。
3、穿入预应力筋将预应力筋按照设计要求穿入预留孔道中。
穿入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受到损伤或扭曲。
4、浇筑混凝土在预留孔道中浇筑混凝土。
浇筑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密实、均匀,避免出现空洞、蜂窝等现象。
5、养护和拆模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养护和拆模。
养护期间应保证混凝土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避免出现开裂等现象。
拆模时应小心操作,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伤。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因其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施工工艺。
一、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原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是指先浇筑混凝土构件,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构件预留的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然后利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使其产生预应力,最后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上,使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这种施工工艺的核心在于通过预应力筋的张拉,预先给混凝土施加压力,从而抵消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承受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性能。
二、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预应力筋:常用的预应力筋有高强度钢丝、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等,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型号,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锚具:锚具是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混凝土构件上的关键部件,常见的锚具有夹片式锚具、支承式锚具和锥塞式锚具等,同样需要满足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设备准备张拉设备:包括千斤顶、油泵和油压表等,应根据预应力筋的规格和张拉力大小选择合适的张拉设备,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灌浆设备:用于预应力筋孔道的灌浆,包括灌浆泵、搅拌机等。
3、技术准备施工图纸会审:仔细审查施工图纸,确保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要求。
编制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安全措施等。
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掌握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
三、预留孔道预留孔道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预应力筋的张拉和灌浆效果。
1、孔道成型方法钢管抽芯法:适用于直线孔道。
在浇筑混凝土前,将钢管埋入混凝土中,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抽出钢管,形成孔道。
胶管抽芯法:适用于曲线孔道。
将胶管埋入混凝土中,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充气或放气的方式将胶管抽出,形成孔道。
简述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预应力施工方法。
它通过在混凝土构件施加拉力,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承受荷载,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该工艺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制作预应力钢束。
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对钢丝进行拉伸,形成预应力钢束。
这些钢束一般由多股钢丝组成,并在一定的锚固长度内进行张拉。
第二步,安装预应力钢束。
将制作好的预应力钢束按照设计要求布置在混凝土构件内。
钢束的位置和布置方式需要根据结构的需要来确定。
第三步,张拉预应力钢束。
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使用专用的张拉设备对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
通过张拉,预应力钢束施加的拉力将传递到混凝土构件中。
第四步,锚固预应力钢束。
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到设计要求的拉力后,将其锚固在构件的两端。
这样可以确保预应力钢束的拉力长期保持不变。
通过以上步骤,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束将起到增强混凝土构件的作用。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还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预应力钢筋砼屋架梁后张法施工技术一、概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梁是一种常用于大跨度建筑的结构形式,其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和面积利用率高等优点。
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梁后张法是一种常用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它通过在混凝土硬化后施加预应力,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施工准备工作1. 设计与方案确定:根据建筑的具体要求,结合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梁的结构参数和施工方案。
2. 材料准备:采购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混凝土、预应力钢筋等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试验检测。
3. 设备准备:准备好混凝土搅拌机、预应力钢筋张拉设备等施工所需设备,并进行检查维护。
4. 施工团队准备: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包括工程师、技术员、操作人员等,根据工程的规模确定人员数量。
三、施工工艺流程1. 预应力钢筋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将预应力钢筋进行加工制作,包括切割和弯曲等工艺。
2. 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梁的模板,并进行固定。
3. 混凝土浇筑:将混合好的混凝土通过输送管道倒入梁的模板中,确保浇筑均匀。
4. 预应力钢筋张拉:混凝土硬化到一定强度后,使用预应力钢筋张拉设备对梁进行张拉,使钢筋处于受压状态。
5. 钢筋锚固:在混凝土硬化后,用锚具将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混凝土中,确保钢筋的受力传递。
6. 后张处理:在锚固完成后,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后张处理,即施加一定的后张力来增加梁的受力和稳定性。
7. 封闭处理:完成后张处理后,对梁进行封闭处理,即将梁的末端封闭起来,防止钢筋锈蚀和混凝土开裂等问题。
四、质量控制措施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试验检测,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模板的安装和固定: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模板的安装和固定,确保模板的尺寸和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3. 混凝土浇筑: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流动,并通过振捣等工艺措施,确保混凝土密实。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施工方案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是一种采用预应力技术构造的桥梁结构,具有较大的跨度和承载能力。
在梁桥的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的张拉和钢束锚固是关键的步骤,因此建议采用后张法进行施工。
后张法是一种在混凝土梁桥施工中进行预应力钢束张拉的方法。
在此方法中,首先将预应力钢束安装在梁体内,并与钢筋连接。
然后在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将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并通过锚固装置将其锚固在梁体内。
后张法相比于先张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后张法可以减少混凝土梁桥的施工时间。
在使用先张法时,需要等到混凝土完全硬化后才能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张拉。
而后张法可以在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立即进行张拉,从而可以缩短施工周期。
此外,后张法还可以提高混凝土梁桥的质量。
在使用先张法时,预应力钢束的张拉会产生较大的应力,会对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而后张法可以在混凝土较为硬化后进行张拉,减少对混凝土的影响,从而提高梁桥的质量和耐久性。
下面是一种针对1200字以上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施工方案:1.梁桥设计:根据工程要求,设计梁桥的几何形状、横断面尺寸和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确保梁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2.施工准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定施工队伍和所需的设备材料。
清理施工现场,搭建起重设备和支撑结构。
3.钢筋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在梁体内安装钢筋,并与预应力钢束连接。
确保钢筋布置合理,达到预期的预应力效果。
4.混凝土浇筑:在梁体内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过程中,要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浇筑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密实。
5.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进行养护措施。
可以采用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并防止龟裂的产生。
6.预应力钢束张拉: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
使用专业的张拉设备对钢束进行张拉,并调整张拉力,以达到设计要求。
7.钢束锚固:在完成钢束的张拉后,使用专用的锚固装置进行锚固。
简述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范本一: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1. 概述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是一种常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和预应力施工中的方法。
该施工工艺通过在混凝土构件中施加预应力,并在施工后的张拉过程中调整和锚固预应力,以达到增加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和控制裂缝扩展的目的。
2. 材料准备2.1 预应力钢束:根据设计要求准备预应力钢束,包括钢束的直径、材质、强度等参数。
2.2 预应力锚具:选择合适的预应力锚具,确保其与预应力钢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2.3 预应力导向管:预应力导向管用于引导预应力钢束的布置方向和路径,根据设计要求准备相应的导向管。
3. 工艺步骤3.1 预制混凝土构件:按照设计要求预制混凝土构件,确保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3.2 钢束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构件中预留锚固孔洞,并将预应力钢束穿过孔洞设置合适的锚固长度。
3.3 张拉预应力钢束: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开始张拉预应力钢束。
根据设计要求的预应力数值和顺序,使用专用张拉设备将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应力水平。
3.4 锚固预应力钢束:在完成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后,使用预应力锚具进行锚固,确保预应力钢束的预应力能够得到有效保持。
4. 后处理工作4.1 精修混凝土表面:对混凝土构件表面进行精修,确保表面光滑平整。
4.2 填充锚固孔洞:如果在混凝土构件中留有锚固孔洞,应填充孔洞,以保证结构的完整性。
5. 安全要求5.1 工人安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5.2 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经过检测和维护。
5.3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6.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设计图纸、预应力钢束参数表、预应力锚具技术参数等。
7.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预应力钢束:用于施加预应力的钢材。
- 预应力锚具:用于固定预应力钢束的装置。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一、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的原理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是指先浇筑混凝土构件,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构件预留的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然后利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锚固,从而在混凝土构件中建立起预压应力的施工方法。
其原理在于通过对预应力筋施加拉力,使混凝土构件在承受外荷载之前预先受到压应力。
当构件承受外荷载时,首先抵消预压应力,从而推迟裂缝的出现,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二、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1、预留孔道根据设计要求,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构件中预留出预应力筋孔道。
孔道的形状可以是直线形、曲线形或折线形,常用的预留方法有预埋波纹管法、钢管抽芯法和胶管抽芯法等。
预埋波纹管法是将波纹管直接埋设在构件中,具有施工方便、孔道成型质量好等优点;钢管抽芯法是在混凝土浇筑后,抽出预埋的钢管形成孔道,适用于直线孔道;胶管抽芯法是利用充水或充气的胶管在混凝土凝固后抽出形成孔道,适用于曲线孔道。
2、穿束待混凝土构件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时,将预应力筋穿入预留孔道。
预应力筋可以是钢绞线、钢丝束或螺纹钢筋等。
穿束前应检查孔道是否通畅,有无杂物堵塞。
对于较长的孔道,可以采用先穿束后浇筑混凝土的方法,也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后采用牵引法穿束。
3、张拉采用专门的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
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遵循对称、均匀的原则,以避免构件产生过大的偏心受压。
张拉控制应力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确定,通常为预应力筋强度标准值的 075 倍左右。
在张拉过程中,应实时监测预应力筋的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进行对比,以判断张拉是否正常。
4、锚固当预应力筋张拉到设计控制应力后,用锚具将其锚固在构件端部。
常用的锚具有夹片式锚具、支承式锚具和锥塞式锚具等。
锚固完成后,应及时切除多余的预应力筋,并对锚具进行防护处理,以防止锚具锈蚀。
5、孔道压浆张拉锚固完成后,应尽快进行孔道压浆。
压浆的目的是填充孔道,防止预应力筋锈蚀,并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一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为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各个环节。
一、施工准备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构配件,如预应力钢筋、锚具、波纹管等。
预应力钢筋应具有高强度、低松弛的特性,以确保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
锚具的质量和类型应与预应力钢筋相匹配,保证锚固的可靠性。
波纹管则用于预留预应力筋的孔道,其材质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设备和机具能够正常运行。
搭建好施工所需的临时设施,如仓库、休息室等。
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使其熟悉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预留孔道预留孔道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常用的预留孔道方法有波纹管预留法和钢管预留法。
波纹管预留法具有施工方便、密封性好等优点,应用较为广泛。
在安装波纹管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定位和固定。
波纹管的接头处应采用密封胶带进行密封,防止混凝土浆体渗入。
在浇筑混凝土前,还需要对波纹管进行检查,确保其位置准确、无破损。
三、混凝土浇筑预留孔道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配制,确保其强度和工作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同时,要特别注意对预留孔道的保护,避免振捣棒直接接触波纹管,以免造成孔道变形或移位。
四、预应力筋的穿束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即可进行预应力筋的穿束。
穿束前,要对预应力筋进行清理和检查,去除表面的油污和锈迹。
穿束时,可以采用人工穿束或机械穿束的方法。
对于较长的预应力筋束,通常采用机械穿束的方式,以提高施工效率。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因其显著的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适用于大跨度、重载的建筑结构,如桥梁、大型厂房等。
一、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原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是先浇筑混凝土构件,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构件预留的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然后利用张拉设备张拉预应力筋,使其产生预压应力。
最后,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上,在预应力筋的两端形成永久性的锚固力,从而使混凝土构件在使用阶段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材料准备预应力筋:常用的预应力筋有高强度钢丝、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等。
预应力筋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韧性和良好的可加工性。
锚具:锚具是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混凝土构件上的重要部件,应根据预应力筋的种类和规格选择合适的锚具,并确保锚具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确定,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
2、技术准备施工图纸会审: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熟悉设计意图和施工要求,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
施工方案编制: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安全保障措施等。
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了解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掌握施工操作要点。
3、施工现场准备场地平整: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保证施工场地坚实、平整,排水良好。
搭建临时设施:搭建施工所需的临时设施,如仓库、办公室、休息室等。
安装施工设备:安装张拉设备、压浆设备等施工设备,并进行调试和校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预留孔道的制作预留孔道的质量直接影响预应力筋的张拉效果和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预留孔道的形状有直线形、曲线形和折线形等,常用的预留孔道方法有预埋波纹管法、预埋钢管法和抽芯法等。
1、预埋波纹管法波纹管的选择:波纹管应选用具有一定强度和柔韧性、耐腐蚀、密封性好的材料制作。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在建筑工程领域,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是一项重要且应用广泛的技术。
它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为各种大型、复杂的建筑结构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的基本原理是在混凝土构件浇筑成型并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在预留的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并利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然后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端部,从而在混凝土中建立起预压应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预应力筋是后张法施工中的关键材料,常见的有钢绞线、钢丝束和精轧螺纹钢筋等。
钢绞线具有强度高、柔韧性好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预应力筋材料。
在选择预应力筋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考虑其强度、直径、松弛性能等因素。
锚具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它用于将预应力筋固定在混凝土构件上。
常见的锚具有夹片式锚具、支承式锚具和锥塞式锚具等。
锚具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预应力的施加效果和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必须满足强度、锚固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用到预留孔道的材料,如金属波纹管和塑料波纹管。
金属波纹管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抗压性能,而塑料波纹管则具有耐腐蚀、重量轻等优点。
施工设备方面,主要包括张拉设备和压浆设备。
张拉设备用于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常见的有千斤顶和油泵。
千斤顶的类型和规格应根据预应力筋的种类和张拉力大小进行选择。
压浆设备则用于向预留孔道中压注水泥浆,以保护预应力筋并提高其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在进行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是要进行施工图纸的会审,确保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有清晰的理解,明确预应力筋的布置、张拉顺序和控制应力等要求。
二是要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安全措施等内容。
三是要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对其进行检验和调试,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接下来,详细介绍一下施工的主要工艺流程。
第一步是预留孔道。
在浇筑混凝土构件时,按照设计要求预留出孔道的位置。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后张法是先制作构件,在放置预应力钢筋的部位预先留有孔道,待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数值后,并用张拉机具夹持预应力筋将其张拉至设计规定的控制预应力,并借助锚具在构件端部将预应力筋锚固,最后进行孔道灌浆(或不灌浆),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主要是靠构件端部的锚具传递混凝土,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如图7.15 所示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示意图。
图7.15 后张法施工示意图1—钢筋混凝土构件;2—预留孔道;3—预应力筋;4—千斤顶;5—锚具在后张法施工中,锚具永久性地留在构件上,成为预应力构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重复使用。
因此,在后张法施工中,必须有与不同预应力筋配套的锚具和张拉机具。
一、后张法的施工设备1.对锚具的要求锚具是预应力筋张拉和永久固定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上的传递预应力的工具,应该锚固可靠,使用方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按锚固性能不同,可将其分为I 类锚具和Ⅱ类锚具。
I 类锚具适用于承受动载、静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Ⅱ类锚具仅适用于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且锚具只能处于预应力筋应力变化不大的部位。
2.锚具的种类后张法所用锚具根据其锚固原理和构造形式不同,分为螺杆锚具、夹片锚具、锥销式锚具和镦头锚具 4 种体系;在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根据锚具所在位置与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张拉端锚具和固定端锚具;预应力筋的种类有热处理钢筋束、消除应力钢丝束或钢绞线束。
因此按锚具锚固钢筋或钢丝的数量,可分为钢绞线束锚具和钢筋束锚具、钢丝锚具及单根粗钢筋锚具。
钢绞线束和钢筋束目前使用的锚具有JMI 型、XM 型、QM 型、KT-Z 型和镦头锚具等。
1)钢绞线束、钢筋束锚具(1)JM 型锚具。
JM 型锚具由锚环与夹片组成,用于锚固3~6 根直径为12 mm 的光圆或变形钢筋束和5~6 根直径为12 mm 钢绞线束。
它可以作为张拉端或固定端锚具,也可作为重复使用的工具锚。
如图7.16 所示,夹片呈扇形,靠两侧的半圆槽锚固预应力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