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8.07 MB
- 文档页数:65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市场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调节的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5.如何规范市场秩序(1)严格实施市场规则。
(2)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冃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3)是坚持公有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8.为什么要把两只手结合起来?(1)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宏观调控是有形的手(2)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3)但是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4)所以需要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克服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促进经济健康发展9•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最新,适合当堂背诵)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中心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经济又好又快、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配置资源1、市场调节的必要性、三个具体机制、优点(两点)和局限性(不是万能的、弊端、不良后果);2、市场经济的含义、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3、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为什么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①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意义: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③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2)措施(即如何规范)(可从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①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的含义:市场规则就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的具体规定。
市场规则的内容:一是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二是市场竞争规则,它是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三是市场交易规则,它主要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
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人们的诚信意识。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宏观调控(重点,常考)的必要性(4点)、含义、目标(注意首要目标是什么)、手段(3个)(1)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为什么?)(复习提示:重点把握: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市场调节的弊端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体系篇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式(机制):供求、价格、竞争优点: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包括市场不能调节、不让市场调节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危害: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③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重要性:有利于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①建立健全市场规则。
包括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政府: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怎样做①遵守市场规则。
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市场道德、行业规范。
企业:②诚信经营,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个人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②树立诚信观念和市场道德。
含义: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基本标志)基本特征: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根本目标)社会主义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内在要求)市场经济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宏观调控:必要性:②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③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合理配置资源。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①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②在资源配置方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②政府该退出的领域应该退出,不要与民争利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总体小康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高一经济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单元知识体系图深化整合(1)面临两个背景: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
(2)坚持一个指针: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结合两个手段:市场调节、宏观调控。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
(4)统筹两个大局:国内、国际。
既要扩大内需,又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考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1)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通过市场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
(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即二者相结合。
[知识迁移]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三要素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不可或缺的手段,它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国家的宏观调控(1)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3)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4)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正确认识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的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知识“杀毒”1、关于市场经济的易错点(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注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2)平等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意:不能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混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注意: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4)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注意: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5)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注意:不可能同步富裕)2、关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易错点(1)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注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3、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易错点(1)我国计算汇率,通常以100单位人民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币。
(注意:以100单位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3)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注意: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根本基点)(4)经济全球化只会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注意: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5)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出路在于“引进来”。
(注意:还要坚持“走出去”战略)(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注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二、知识“扫描”24.2013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大众汽车DSG变速箱技术存在安全隐患,3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依法通知大众汽车召回DSG问题车辆。
国家这样做体现了() A.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B.运用经济手段,影响企业利益C.强化竞争意识,坚持社会责任D.根除市场弊端,参与企业经营25.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国家环保部随后公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为美丽中国的实现保驾护航。
深化整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面临两个背景: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
(2)坚持一个指针: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结合两个手段:市场调节、宏观调控。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
(4)统筹两个大局:国内、国际。
既要扩大内需,又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正确认识宏观调控的手段要能够区分三种手段的不同,又能够理解三种手段的运用。
经济手段的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法律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主要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行政手段的关键词有: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它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2010年4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商品住房严格实行购房实名制,认购后不得擅自更改购房者姓名。
这是国家运用________进行宏观调.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财政手段解析: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手段,考核考生的理解能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过发出通知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故选C。
答案:C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材料二某著名民营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利义兼顾,诚信不欺,重视节能减排,依法纳税,积极捐助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