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框架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2
一、知识框架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请逐个过关)1⑴供求影响价格.(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买方市场)。
⑵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拓展:其它因素有--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消费心理等。
2。
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⑴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需求量、消费者)的影响:①价格变动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A.反之则相反。
B.⑵.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如居民收入不变,物价上涨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当某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人、财、物等资源流入该领域,竞争加剧;相反,价格下降,资源则流出该领域。
(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的)。
5、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6、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形成价格优势,提高竞争力,从而提高该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正比)。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根本途径),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收入预期,提升消费信心.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完善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分配公平。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结构 四、面对市场经济知 识 点 补 充 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实现方式:价格、供求、竞争 市场配置资源 优点: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资源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后果: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差距的扩大,甚至造成两极分化 原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 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必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诚实守信 措施: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法律: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如何维护市场秩序 道德: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基本特征 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先富是共富的必由之路,共富是先富的最终目的);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公有制、共同富裕要求)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加强宏观调控 经济手段中的两大政策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了解并分析金融危机情况下我国的经济手段)总体小康的成就 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表现: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的特点(不足)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坚持以人为本——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 基本内涵 可持续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框架------------------------------------------作者xxxx------------------------------------------日期xxxx市场经济是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即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必要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基本特征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根本原则) 具有自发性(不择手段)、盲目性(信息不对称)、滞后性(事后调节)等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含义:国家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用 (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他律:①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规则);②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市场竞争规则);③市场交易必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市场交易规则)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 自律:④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信用档案制度—信用评估制度—失信惩戒制度)。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他律与自律: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①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主题) ②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④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①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主线) ●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唯GDP 绿色GDP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 ●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三驾马车”结构调整)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生产要素结构调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城乡结构调整)●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结构调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供求结构调整)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基础知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4)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导致资源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会导致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5)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①如何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②市场规则的内容: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①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②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③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记住具体措施)-----如何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二、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小康社会:(1)总体小康的表现和特点(2)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科学发展观;(1)内涵:(2)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2、国际竞争与合作:(1)对外开放:①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原因?②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注意:引进来的内容及走出去的形式?)3、国际经济组织:(1)类型:(2)世贸组织的地位、作用及其原则四、企业怎样经营?(①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②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③企业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④企业如何走出去?)【主干重要知识点】1、如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2、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如何进行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5、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6、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7、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易混易错知识】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经济和法律手段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归纳一、基本知识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是——计划,市场2、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是——市场经济3、市场调节的优点——反映供求,调节生产4、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5、市场调节存在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共同富裕,宏观调控7、宏观调控的手段有——经济,法律,行政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0、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1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1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14、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15、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1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二、问题1、如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我国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是什么?①增强发展协调性,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③建设生态文明4、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5、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①推动生产力发展②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两极分化严重③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
人教版《经济生活》全书四个单元知识结构(高度概括)一、生活与消费的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核心:可持续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我国的国情---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需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知识点补充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表现: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消费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结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具有导向作用(消费新需求对生产调整和升级有导向作用);消费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扩大内需的理论依据w.w.w.k.s.5.u.c.o.m社会再生产生产(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桥梁、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
四个环节都是以市场为基础,“经济生活”整体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理论依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现实依据: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注意共同富裕与部分先富的关系)意义(三个只有…才能)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与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一致性)。
如何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强)范围国有经济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意义: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集体经济作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实现形式多样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经济生活》知识梳理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配置资源1、市场调节(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2)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秩序(1)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①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规则。
②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规则①含义: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的具体规定。
②主要内容:一是市场准入规则,它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二是市场竞争规则,它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三是市场交易规则,它主要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
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4)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Ⅰ)内容①商务诚信②社会诚信③社会信用体系④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Ⅱ)原因①理论观点: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B、诚实守信是市场交易原则之一;C、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②意义:A、国家:经济秩序良好运行、促进经济发展;B、社会:和谐;C、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D、个人:合法权益得到保护;E、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新编《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思维导图及知识梳理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市场与计划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而人的需求多种多样的。
要求合理配置资源)2、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二、市场调节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和竞争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1)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4、市场失灵(1)“不能调节”难以完全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共同消费或想用)(2)“不让调节”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3)“调不动”如地区差别,经济总量平衡,财政收支平衡等必需借助强大的外部力量才能奏效。
(4)“调节不好”(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三.、规范市场秩序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2、市场规则(1)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
(2)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必须遵循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3、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国家】(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企业】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消费者】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3 、为什么要实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