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黑格尔逻辑学中总的方法本质上是对
- 格式:pdf
- 大小:291.62 KB
- 文档页数:4
黑格尔辩证法本质剖析——马克思的观点黑格尔辩证法本质剖析——马克思的观点本文关键词: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剖析,本质黑格尔辩证法本质剖析——马克思的观点本文简介:在论及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的确说过诸如"截然相反""倒立的""倒过来"(1)等颇为含糊的话语。
学界据此主要集中于对"颠倒"或"转向"过程及其性黑格尔辩证法本质剖析——马克思的观点本文内容:在论及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的确说过诸如"截然相反""倒立的""倒过来" (1) 等颇为含糊的话语。
学界据此主要集中于对"颠倒"或"转向"过程及其性质本身, 作出了各种推测性的解释和说明, 如:从唯心辩证法到唯物辩证法, (2) 从思辨辩证法到实践辩证法, (3) 从实践唯心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 (4) 从精神现象学到人学现象学, (5) 从思辨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 (6) 从思辨正义到实践正义, (1) 从理性的颠倒到实践的颠倒, (2) 从概念思辨到资本批判, (3) 从抽象劳动到生产劳动, (4)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 (5) 由逻辑向现实的颠倒, (6) 等等。
前述这些对马克思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外部关系或转向过程本身性质的描述和解释, 大多绕过了黑格尔辩证法为什么是"倒立的"这个问题, 亦即黑格尔辩证法本身本质的问题。
在马克思那里, 黑格尔辩证法"是倒立的"与"把它倒过来"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学界关于"颠倒了什么"或"什么被颠倒了"以及"怎样颠倒"和"颠倒的完成"等诸多分析解释, 包括一些反对传统"颠倒论"的阿尔都塞主义者 (7) 主张马克思和黑格尔"不是喝同一口井里的水", (8) 都没有具体解释黑格尔辩证法本身的本质问题或者它在马克思眼里为什么是"倒立的"问题, 而"倒立"问题的秘密恰恰就在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问题之中。
有的研究者 (9) 误把马克思所说的"截然相反", 理解成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对立或敌对关系, 造成对黑格尔辩证法认识的一些误解和偏见, 把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走得过远, 加深了二人之间的隔阂。
论黑格尔逻辑学方法论的两个核心点黑格尔是最擅长辩证法的家,而且他充分发展了康德的辩证法,那么,黑格尔方法论的两个核心点是什么?黑格尔写作逻辑学的方法论有两个核心点,一是其设计了逻辑学开端即绝对精神,二是其擅长的对立统一辩证法。
在这两点的基础上黑格尔完成了其逻辑学的全部逻辑即绝对精神认识自我的过程。
逻辑学方法论开端辩证法任何研究都有其方法,黑格尔写逻辑学也不例外。
首先黑格尔要有其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开端,在这点上我们要看到黑格尔创作逻辑学有其一定的背景,这是一部深化其整个哲学体系的著作,因此逻辑学的开端必然体现他的哲学思想,而用绝对精神作为其逻辑学开端正能达到他的目的。
在有了绝对精神这个逻辑开端后,可以说黑格尔基本上就有了其逻辑学的整个逻辑体系,而要充实这个逻辑体系,就要用到其擅长的对立统一辩证法,这两点是黑格尔逻辑学方法论的两个核心点。
方法论一黑格尔设计逻辑学开端黑格尔创立的逻辑学开端即绝对精神,使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联系在了一起,不再互为彼岸,这体现和运用了他的哲学思想,并成功的打破了康德的不可知论。
另外黑格尔设计绝对精神作为逻辑学开端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逻辑的本质是思维过程,而从纯有开始逐渐发展的绝对精神就正是这样的逻辑思维,这体现了逻辑思维的本质。
(1)黑格尔逻辑学开端体现其哲学思想黑格尔生活的时期是在大哲学家康德之后。
康德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分成可知的和不可知的两部分。
他把可认识的部分——事物的“现象”称为此岸,把不可认识的部分——超越了人们的认识界限而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称为彼岸。
“自在之物”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使人们产生感觉,这种感觉是有限的,但也是在人们的感官以外客观存在着的。
问题在于,人们只能认识“自在之物”的现象,却不能透过现象去认识“自在之物”本身。
“自在之物”(即“此岸”)与“现象”(即“彼岸”)之间存在原则上的界限,这是一条人类的认识无法跨过的鸿沟。
也就是说,人类只能认识现象,但不能认识本质。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名词解释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德国19世纪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精神哲学的独特贡献使其成为世界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黑格尔在精神哲学领域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并试图对其进行简要解释。
1. 世界精神(Weltgeist)黑格尔认为,世界精神是整个世界的意识和理性的总和,是精神的最高形式。
它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各种思想的统一。
世界精神不仅仅表现为个体思想的总和,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历史的过程中,通过个体的互动和冲突来逐步实现自身的目标。
2. 辩证法(Dialectics)辩证法是黑格尔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对哲学方法的独特贡献。
黑格尔认为,辩证法是一种思考和研究的方法,通过认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矛盾来推动思维的进步。
辩证法包括三个步骤:命题(thesis)、反命题(antithesis)和合一(synthesis),通过矛盾和冲突的对立面的统一来实现真理的辩证发展。
3. 自由(Freedom)自由是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他认为自由不是简单地意味着个人的意志行动,而是通过理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实现的。
黑格尔认为人们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和实现自我意识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的自由。
4. 普遍性(Universality)普遍性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对于世界和人类精神的统一和无所不在的性质。
普遍性是世界精神的本质特征,也是其逐步实现的目标。
通过普遍性,黑格尔试图解释和理解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发展。
5. 绝对知识(Absolute knowledge)绝对知识是黑格尔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对世界的最全面和最高级理解。
黑格尔认为,绝对知识不仅包括对物质世界和社会现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于自身思维过程和意识的认识。
通过达到绝对知识,个体能够理解并与世界精神相一致。
6. 逻辑学(Logic)在黑格尔哲学中,逻辑学不仅仅是一种研究形式逻辑和推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思维过程和思维实践的方法。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2019-08-07摘要:马克思通过揭⽰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盾和促使共产主义⽣成的⾰命因素,从⽽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
这⼀发现正是借助于“⾰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
辩证法作为科学的、⾰命的⽅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承载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性重任;另⼀⽅⾯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
马克思⼒图通过对⿊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新的实证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
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贯彻,使马克思开创了⼀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
关键词:辨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现实中图分类号:F011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5-2674(2013)05-014-06《资本论》第⼀卷出版以后,曾经遭到德国庸俗经济学家们的指责:⼀⽅⾯,他们认为马克思在形⽽上学地研究经济学;另⼀⽅⾯则指出,马克思没有为经济发展开出药⽅,⽽只限于分析既定的经济事实。
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版的跋中⽆奈地说:“⼈们对于《资本论》中应⽤的⽅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对这⼀⽅法的各种相互⽭盾的评论所证明。
”保罗·斯威齐在研究马克思的⽅法时也认为,“⽅法论的讨论,似乎是令⼈⽣厌和吃⼒不讨好的。
但完全避开这个问题,却有招致严重误解的危险。
”对于《资本论》的有关争议,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提到,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是“科学的、独⽴的、德国的经济学”,“它本质上是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对于写作政治经济学的⽬的,恩格斯表述得很清楚:“我们⾯前的这部著作,决不是对经济学的个别章节作零碎的批判,决不是对经济学的某些争论问题作孤⽴的研究。
相反,它⼀开始就以系统地概括经济科学的全部复杂内容,并且在联系中阐述资产阶级⽣产和资产阶级交换的规律为⽬的。
既然经济学家⽆⾮是这些规律的代⾔⼈和辩护⼈,那么,这种阐述同时也就是对全部经济学⽂献的批判。
黑格尔逻辑学的主要内容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法:黑格尔的逻辑学强调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和对立的斗争而实现的。
他认为,辩证法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法,适用于各个领域。
2. 概念论:黑格尔的逻辑学强调概念的重要性,认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他认为,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3. 本质论:黑格尔的逻辑学强调本质的重要性,认为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他认为,事物的本质是通过概念的发展和变化而展现出来的。
4. 现象论:黑格尔的逻辑学强调现象的重要性,认为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他认为,现象是本质的表现,而本质是通过现象而展现出来的。
5. 历史哲学:黑格尔的逻辑学还涉及到历史哲学,认为历史是一种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通过辩证法而实现的。
总之,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哲学体系,它强调辩证法、概念、本质、现象和历史哲学等方面的重要性,对于哲学、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哲黑格尔逻辑学黑格尔逻辑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主要思想之一,黑格尔逻辑学对于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特点和意义。
黑格尔逻辑学是一种科学方法,旨在解决思维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黑格尔认为,思维的本质是通过对事物的辩证过程来发展的,而辩证过程则包括命题的提出、反驳和合并。
黑格尔逻辑学的核心思想是“辩证法”,即通过反思和辩论来解决对立和矛盾。
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的原理。
他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组成的,而真理则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
因此,黑格尔逻辑学强调了观念和现实之间的统一,以及思维和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
黑格尔逻辑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词辩”。
他提出了“命题、反驳和合并”的三个步骤,通过这一过程来推理和证明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命题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界定,然后通过反驳来发现事物的矛盾和不足,最后通过合并来达到新的认识和理解。
黑格尔逻辑学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解决矛盾和对立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矛盾和对立是普遍存在的,而黑格尔逻辑学则教导我们如何通过对立统一的原理来应对和解决这些矛盾。
通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全貌和本质,而不仅仅是片面的局部和表面现象。
此外,黑格尔逻辑学的意义还在于它为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黑格尔的影响下,一些后续的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观点,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概念。
例如,马克思主义就是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理论。
然而,黑格尔逻辑学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有人认为,黑格尔的理论过于抽象和宏大,缺乏实践性和可验证性。
此外,一些人也对黑格尔的发展观持怀疑态度,认为事物的发展并不总是遵循对立统一的原则。
总之,黑格尔逻辑学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它通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教导我们如何解决矛盾和对立,并为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新解在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中,内容与形式和本质与现象这两组范畴意义很相近,许多人甚至一些熟悉哲学的人,对两者之间的区别往往分不清楚,甚至越解释越觉得越糊涂。
为什么会这样?似乎很少有人探究其中的原因。
本文通过分析,试图找到这两组范畴之间内在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一、让人疑惑的两组范畴在互联网上看到了这么一段问答,是一个学生提问:“老师,你好。
我想问一下现象、本质与内容、形式的区别是什么?事物的表现内容不就是事物的现象吗,既然表现内容是形式,那么现象不就等于形式吗?同理内容和本质不是一样的吗?”显然,这个学生对这两组哲学范畴分不清楚,甚至觉得形式就是现象,内容就是本质。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如何区分这两组范畴,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
然后是一个老师的回复:“同学你好,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是两对不同的范畴”。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和反映事物的内在根据和外存表现之间的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现象是指事物……,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等。
形式是指把事物的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老师的答复全面标准详尽,这里只是摘录了一小部分。
但是,这个学生看了以后就懂了吗?恐怕没有,因为这些知识他早就在课堂里已学习过。
学习过仍然不懂,问题出在哪儿呢?在我看来,我们现在对这两组哲学范畴的理解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准确的。
不能正确解释、特别是不能正确区分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造成人们在认识上混乱的根本原因。
二、为什么说现有的认识不正确按照我们现有的理解,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东西,可以在每个事物身上同时存在。
如上面的回复:“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同时,“任何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他的逻辑学中,黑格尔试图探索人类思维和理性的发展过程,并将其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客观逻辑"、"主观逻辑"和"绝对逻辑"。
在这三个阶段中,黑格尔试图探讨客观世界和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绝对真理的本质。
通过这些阶段的分析,黑格尔试图揭示思维的发展是如何逐渐达到绝对自我意识的过程,从而实现对于现实的全面认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的重要性和贡献。
通过这样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逻辑学部分,以及对于理性和思维发展的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展开讨论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
在引言部分,将对黑格尔逻辑学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析其特点和发展历程。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每个阶段进行总结,并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整体发展和影响。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旨在全面展示黑格尔逻辑学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为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揭示出其在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每个阶段的详细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思想演变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和方法论。
同时,通过对三个阶段的比较和对比,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黑格尔逻辑学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进而对其哲学体系有更全面的把握和理解。
最终,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视角,从而促使对其深奥哲学思想的思考和启发。
2.正文2.1 第一阶段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第一阶段被称为"抽象逻辑"阶段。
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的《法原理》是以《逻辑学》为“基础”的'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的《法原理》是以《逻辑学》为“基础”的众所周知,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序言中说,那个大纲或者概论(Grundriss)预设了“认知的沉思性模式”。
这和他所说的“旧逻辑”和“知性的知识”(Verstandeserkennitnis)形成了对比,他也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在他自己的形而上学之前的所有形而上学的特征。
他明确表示,他所指的就是他的《逻辑学》这本书。
事实上,黑格尔在许多不同的文本中都再三表示,他全部哲学的核心,其他的所有理论所依赖的,都可以在两卷本、三个部分的书中发现,即他于1812年和1816年间在纽伦堡教大学预科班的学生时所写的书。
第一卷被称为《客观逻辑》,包含“存在的逻辑”和“本质的逻辑”。
第二卷的第三部分,被称为“主观逻辑”,由“概念的逻辑”构成。
《法哲学原理》有三个典型的特征,这使它几乎区别于所有前期的哲学著作。
第一个特征是,它并没有表现为对单纯的最好政权的思考,而是对具体的现代制度,如私有财产、道德个人主义、资产阶级或浪漫家庭、市场和代议制政府,所进行的不同寻常的思考。
第二个特征是,《法哲学原理》分析形式本身就是不同寻常的。
它包含着对像参与到这些制度(在所说的每一种制度中,黑格尔都称之为概念的东西)中的参与者的自我理解(self-understanding)那样的事物的思考,以及对在那种自我理解中所拥有的各种不足或非完整性的证明(有时这通过说概念“与其自身不一致”而表达出来)。
在所说的现实性制度生活中,那样一种自我理解的实现,被表现为非连贯性或者更为一般的非理性,而没有对于在对那样的地位的自我理解中表现为无效的规范的诉求。
当地位被修订以反应和纠正那种缺陷的时候,我们最终就以一种不同(但相关)类型的自我理解而彻底结束了。
这听起来像是1807年黑格尔约拿时期的《精神现象学》的典型性展示,而且与之有相似之处。
黑格尔逻辑学核心概念大白话解读黑格尔逻辑学核心概念大白话解读导言你好,我是你的文章写手,专门为你撰写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核心概念,并通过大白话的方式进行解读,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黑格尔逻辑学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基础,它的核心概念涉及到思维、存在和实践等方面,这些概念相互交织,形成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将能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核心概念。
1. 辩证法 (Dialectics)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强调思维和存在之间的相互关系。
辩证法指出,事物和概念都是通过内部矛盾和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发展和变化的。
在辩证法的观点中,对立面和矛盾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事物的本质。
辩证法通过分析矛盾,并解决矛盾,使事物得以发展和进步。
2. 绝对知识 (Absolute Knowledge)绝对知识是黑格尔逻辑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它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相对于自身而言的,而不是与外界相对立的。
绝对知识是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认识,实现对事物本质的了解。
在黑格尔的理论中,绝对知识是通过批判性思考和辩证升华来实现的。
3. 本质和现象 (Essence and Phenomenon)本质和现象是黑格尔哲学中重要的对立面。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实质,它是隐藏在现象之后的真正存在。
而现象则是外在观察到的现象和表象。
黑格尔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辩证法的运用,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超越表象,达到真正的认识。
4. 绝对精神 (Absolute Spirit)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一个关键概念,用于描述人类理性和意识的全面发展。
绝对精神涉及到个人和社会的思维和行为。
在黑格尔的理论中,绝对精神是通过历史进程和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它涵盖了艺术、宗教和哲学等不同领域的精神形式,并通过不断超越和统一这些形式,实现了人类精神的自我完善和进化。
黑格尔《逻辑学》义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黑格尔的《逻辑学》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重要著作之一,他在这部著作中系统地探讨了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论以及其对现实的意义。
《逻辑学》可以被视为黑格尔系统哲学体系中的一环,它是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逻辑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研究的是思维的规律和形式。
黑格尔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探讨了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
他认为,逻辑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思维规则,更是思维的内在本质的展现。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他认为,事物的发展和演变是通过矛盾的斗争而实现的,而这种矛盾的斗争又是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和实现的。
因此,黑格尔的逻辑学具有明显的辩证法和整体性的特点。
此外,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概念也是《逻辑学》中重要的内容。
他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逻辑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他独特的理论观点和见解。
这些概念的研究为我们理解思维的本质和思辨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总的来说,《逻辑学》是黑格尔作为一位重要哲学家的集大成之作,它对逻辑学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思考和观点。
这部著作不仅对于理解黑格尔的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理解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和解读《逻辑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思维的本质和思辨的方法论,进一步拓展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黑格尔《逻辑学》的义解。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黑格尔《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然后,我们将说明文章的结构,并明确阐述文章的目的。
最后,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简要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对黑格尔《逻辑学》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我们将概述黑格尔的逻辑学,包括其发展历程和学派特点。
对立统一是黑格尔“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恩格斯说:“不读黑格尔的著作,当然不行,而且还需要时间来消化。
先读《哲学全书》的《小逻辑》是很好的办法。
黑格尔“逻辑学”由于在根本上颠倒了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致使其哲学体系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中用辩证法揭示了概念的联系与运动,揭示了概念的全面发展,处处打击行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使其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中时时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基于黑格尔“逻辑学”体系的唯心主义特性和其中闪光的辩证法,列宁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第一行是荒谬的,第二行是天才的。
黑格尔“逻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发展得很成熟体现的最充分。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的“逻辑学”成为了他全部哲学体系的中坚、核心部分。
由于黑格尔“逻辑学”中总的方法的本质、贯穿其“逻辑学”范畴体系的核心及其三分法的根本决定了对立统一成为了黑格尔“逻辑学”的核心问题。
一黑格尔“逻辑学”中总的方法本质上是对立统一黑格尔在“逻辑学”中用的总的方法是一个圆圈式的方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方法,也就是一个既分析又综合的方法。
张世英教授说:“这个既分析又综合的方法究竟是一个什么方法呢?用我们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可以说就是一个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矛盾的方法。
”3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对立统一。
黑格尔认为,被认识的对象总是个别存在的,要认识它们的普遍性,实现对被认识对象的理论把握,就必须借助于分析的方法。
所谓分析的方法,就是依形式逻辑的抽象同一性,分解存在着的个别事物,将被认识对象中有差异的部分、成分互相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以获得认识对象的抽象的普遍形式。
黑格尔说:“认识过程最初是分析的。
对象总是呈现为个体化的形态,故分析方法的活动即着重于从当前个体事物中求出其普遍性。
14黑格尔的分析法就是要将被认识对象具体内容中那些不重要的差别性和特殊性撇开,而抽象出和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类、力、定律等。
逻辑学黑格尔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论证和思维的学科,它探索和分析正确的推理方法和有效的论证策略。
在逻辑学的研究中,有很多重要的人物和理论,其中黑格尔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名字。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被广泛认为是逻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的逻辑学理论通过他的主要著作《逻辑学(科学的逻辑)》中的表述而被大众所熟悉。
黑格尔的逻辑学理论对于理解推理和论证的本质具有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的逻辑学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实在论、范畴论和辩证法。
他认为逻辑是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认识世界的基础。
实在论是黑格尔逻辑的第一个要点,他强调我们不能将思维过程从现实世界中剥离出来,而应该将它们看作是一体的。
范畴论是黑格尔逻辑的第二个要点,他认为思维过程依赖于一组基本的概念和范畴,这些概念和范畴构成了我们思维的基础结构。
最后,辩证法是黑格尔逻辑的第三个要点,他认为真正的认识是通过对矛盾和冲突的辩证思考而得到的。
黑格尔的逻辑学理论对于推理和论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他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认为只有通过对矛盾和冲突的辩证思考,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推理和论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黑格尔的逻辑学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他的理论过于复杂和抽象,不够直观和实用。
他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也常常被认为晦涩难懂。
此外,一些人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过于主观和片面,缺乏客观的基础。
尽管存在争议,黑格尔的逻辑学理论仍然对推理和论证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启发了后来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对于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和理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法,帮助我们理解推理和论证的本质,促进了人类对于思维和认识的探索。
总结起来,逻辑学黑格尔是逻辑学研究中的重要人物和理论。
他的逻辑学理论主要关注实在论、范畴论和辩证法,强调了思维的整体性、动态性和辩证思考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黑格尔逻辑学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德国哲学家,他的逻辑学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部分。
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需要考虑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点。
以下是一些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关键要点:1.辩证法(Dialectics):黑格尔的逻辑学基于辩证法,这是一种通过矛盾的运动和解决来推动思想发展的方法。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对立面的整合和超越,而不是简单的排除或取舍。
2.三元论(Triadic Structure):黑格尔的思维以三元结构为基础,通常表现为“命题- 反命题- 统一”的过程。
这三个阶段形成了一种发展的螺旋,每个阶段都包含前一阶段的元素,并通过发展和深化达到新的层次。
3.绝对知识(Absolute Knowing):黑格尔认为最高形式的知识是绝对知识,即对于现实的完全理解。
这个概念体现了他哲学中的目标,即实现思维和现实的最高程度的一体化。
4.主体与客体的一体化: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主体和客体不再被看作对立的元素,而是通过绝对知识的实现而达到一体化。
这反映了黑格尔对主观与客观关系的独特见解。
5.历史和逻辑的一体化:黑格尔认为历史是逻辑的实现过程,通过历史的发展,逻辑的结构逐渐显现。
他的逻辑学与历史哲学紧密相连,对历史的理解有助于理解逻辑的发展。
6.自由的重要性: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自由被看作是实现个体和社会最高目标的关键。
他的逻辑学中强调了个体和自由的地位,而这也在他的政治哲学中有所体现。
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需要深入研究他的主要著作,如《逻辑学论》("Science of Logic")等。
这些著作可能较为复杂,但通过系统性地阅读和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黑格尔的逻辑体系。
同时,也需要考虑黑格尔的时代背景和他对哲学传统的回应,以更全面地理解他的逻辑学思想。
对立统一是黑格尔“逻辑学”的核心问题Ξ唐爱云,黄 峰(新疆大学社科部,乌鲁木齐830046) 摘 要: 通过对黑格尔“逻辑学”的研读,试就对立统一是黑格尔“逻辑学”的核心问题作了论证。
即从黑格尔“逻辑学”总的方法的本质、贯穿其“逻辑学”的核心及黑格尔“逻辑学”中三分法的根本三个方面论证了对立统一是其“逻辑学”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黑格尔;“逻辑学”;对立统一;核心问题中图分类号: B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28(2006)01-0005-04 恩格斯说:“不读黑格尔的著作,当然不行,而且还需要时间来消化。
先读《哲学全书》的《小逻辑》是很好的办法。
”[1]黑格尔“逻辑学”由于在根本上颠倒了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致使其哲学体系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中用辩证法揭示了概念的联系与运动,揭示了概念的全面发展,处处打击行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使其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中时时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基于黑格尔“逻辑学”体系的唯心主义特性和其中闪光的辩证法,列宁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第一行是荒谬的,第二行是天才的。
”[2]黑格尔“逻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发展得很成熟,体现的最充分。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的“逻辑学”成为了他全部哲学体系的中坚、核心部分。
由于黑格尔“逻辑学”中总的方法的本质、贯穿其“逻辑学”范畴体系的核心及其三分法的根本决定了对立统一成为了黑格尔“逻辑学”的核心问题。
一 黑格尔“逻辑学”中总的方法本质上是对立统一黑格尔在“逻辑学”中用的总的方法是一个圆圈式的方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方法,也就是一个既分析又综合的方法。
张世英教授说:“这个既分析又综合的方法究竟是一个什么方法呢?用我们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可以说就是一个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矛盾的方法。
”[3]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对立统一。
黑格尔认为,被认识的对象总是个别存在的,要认识它们的普遍性,实现对被认识对象的理论把握,就必须借助于分析的方法。
所谓分析的方法,就是依形式逻辑的抽象同一性,分解存在着的个别事物,将被认识对象中有差异的部分、成分互相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以获得认识对象的抽象的普遍形式。
黑格尔说:“认识过程最初是分析的。
对象总是呈现为个体化的形态,故分析方法的活动即着重于从当前个体事物中求出其普遍性。
”[4]黑格尔的分析法就是要将被认识对象具体内容中那些不重要的差别性和特殊性撇开,而抽象出和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类、力、定律等。
“在知觉里,我们具有一个多样性的具体的内容,对于它的种种规定,我们必须一层一层地加以分析,有如剥葱一样。
”[4]黑格尔分析的方法,就要分析一个事物的本质的内容,分析这一事物能作为其本身的存在的肯定方面,进一步还要分析出这一事物本身包含的否定方面。
也就是说,事物不仅有使其自身存在成为其自身的肯定一方面,而且事物本身又包含着它的否定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两者既对立又统一,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也包含着肯定。
黑格尔分析出了事物肯定的方面,同时他又十分重视事物的否定方面。
黑格尔说:“否定的一面,是自为的差别物,而不是肯定的东西。
”[4]“因为自在的肯定物本身就是否定性,所以它超出自身并引起自身的变化。
”[5]67也正因为事物自身包含着自己的否定方面,才引起了自身的运动,向着 第4卷 第1期 红河学院学报 V ol.4 N o.1 2006年2月 Journal of H onghe University Feb.2006Ξ收稿日期:2005-11-14第一作者:唐爱云(1980-),女,河南汝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
其否定方面转化。
同时,黑格尔又认为不仅肯定的方面包含着否定的方面,而且否定的东西也包含着肯定的东西。
否定乃是“绝对理念”自身发展的环节。
否定的东西是在舍弃肯定的东西,同时,又保留肯定的东西中的某些因素。
“因此肯定与否定都是设定起来的矛盾,自在地却是同一的。
”[4]黑格尔将这种否定叫“扬弃”。
他说:“扬弃一词有时含有取消或舍弃之意,……又含有保持或保存之意。
”[4]黑格尔认为事物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在坚持分析的方法时,黑格尔又认为,单纯的分析方法偏重于“分别”、“切割”,因而具有局限性,仅靠分析方法还不能认识事物的真实本质。
黑格尔比喻说:“用分析方法来研究对象就好像剥葱一样,将葱皮一层一层剥掉,但原葱已不在了。
”[4]因此,黑格尔又强调用综合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
“综合方法的运用恰好与分析方法相反。
分析方法从个体出发而进展至普遍。
反之,综合方法以普遍性(做为界说)为出发点,经过特殊化(分类)而达到个体(定理)。
”[4]黑格尔认为,所谓综合的方法,就是把不同的规定结合起来。
换句话说,就是从普遍性的东西开始,然后把普遍性的概念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到结合起来。
黑格尔认为综合的方法有三个步骤:第一,定义(界说)。
也就是对一个对象的普遍规定性的明白表述;第二,分类。
即对概念的特殊性环节的陈述;第三,定理。
就是将定义(包括分类)中许多有差别的简单规定性综合在具体的个性中。
在黑格尔“逻辑学”中,分析的方法与综合的方法不是割裂的,而是这两种方法本身又是对立统一地起着作用。
在黑格尔认识步骤里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
“哲学的方法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这倒不是说对这两个有限认识方法的仅仅平列并用,或单纯交换使用,而是说哲学方法扬弃了并包含了这两个方法。
因此在哲学方法的每一运动里所采取的态度,同时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
”[4]黑格尔认识事物,把握其本质不仅分析地认识了事物肯定的方面和否定的方面,又综合的把握了肯定与否定的关系和潜在转化,体现着事物本身的对立统一。
“某物在同一个观点之下,既是它自身,又是它自身的欠缺或否定物。
”[5]531黑格尔这种既分析又综合地方法就是矛盾分析法,其本身和本质就是对立统一。
而且黑格尔这个既分析又综合的矛盾分析法贯穿了他的整个“逻辑学”。
因此,“要不掌握对立统一或不掌握矛盾,就理解不了黑格尔‘逻辑学’的精神实质”[3]。
二 贯穿黑格尔“逻辑学”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可以说,矛盾也即对立统一是贯穿黑格尔整个“逻辑学”的。
黑格尔明确提出矛盾这个范畴是在《本质论》中提出来的。
在《本质论》中,黑格尔认为矛盾就是差异的对立。
[4]在《有论》里,黑格尔说也是有矛盾的,只不过是潜伏着的,没有展开。
“本质的范围又是发展了的矛盾的范围,这矛盾在存在范围内还是潜伏着的。
”[4]矛盾即对立统一在《有论》中是潜伏着的,在《本质论》中是展开了的,发展到《概念论》则实现了矛盾的绝对同一状态。
黑格尔将“纯有”作为其“逻辑学”的开端,它是规定性的单纯的直接性,不具有任何规定性,它是最空泛的抽象。
黑格尔认为,把对“有”的一些规定分别来认识,它们并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互相对立的,可以互相过渡到对方。
“作为潜在概念的‘有’,它自身的矛盾处于潜在状态,还有待于建立(按照黑格尔的规定,要到本质才能建立)。
因此,在《有论》中互相对立的范畴,只能互相过渡(即互相代替),而不能互相转化(即互相包含)。
”[6]203互相过渡就是由这一直接性过渡到另一直接性。
黑格尔认为这种直接性的互相过渡是“有”的自我发展。
也正是有了“有”的自我发展的可能,“有”才会从自身中推演出一系列的范畴。
黑格尔认为“有”没有任何特性,是无规定性的直接性。
那么,自然地黑格尔就将“有”过渡到了“无”。
“这种纯有是纯粹的抽象,因此是绝对的否定。
这种否定,直接地说来,也就是无。
”[4]“无”是对“有”的绝对否定,二者只是直接性的过渡而非对立转化。
因此,黑格尔在其“逻辑学”《有论》部分中,将对立统一置在了潜在的沉浸状态,但对立统一毕竟是存在的。
“有”与“无”是潜在对立着的,二者的统一就是“变”。
而“变”本身是既具有直接性,又具有间接性,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孕含。
在《有论》中,黑格尔对“质”、“量”、“度”的范畴推演,也同样以隐蔽的方式对待了对立统一。
但对立统一始终以潜在状态贯穿着《有论》。
“纯量”如同“有”一样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量。
而“纯量”又以“界限”6红河学院学报 2006.1Π哲学过渡到了“限量”,二者是潜在对立的,又是以“程度”为统一的。
因此说,在《有论》里,黑格尔使对立统一以潜在的状态贯穿了其整个推演过程。
在《本质论》中,黑格尔明确提出了矛盾这个范畴。
在《有论》中潜在状态的对立统一在推演到《本质论》中获得了明白的展开。
黑格尔认为“同一”是具体的同一,也就是同一与差别的辨证同一。
[4]也就是说,对立统一已经实现了其显化地体现、贯穿,包含在其范畴的推演中。
在对“差别”的阐释中,黑格尔对立统一的思想体现的更为明显、直接。
他说:“肯定与否定都是设定起来的矛盾,自在地却是同一的。
”[4]在《有论》里,黑格尔始终以潜在状态体现着对立统一,认为有差异的双方只是互相过渡,而在《本质论》中,黑格尔将明确地阐述了在其范畴推演中的对立统一。
黑格尔认为原因与结果是实体之间的主动与被动、作用与反作用的对立存在关系。
同时,黑格尔又认为二者在内容上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互相转化的,而非过渡。
黑格尔提出相互对立的“内”与“外”这两个范畴时,又明确也讲二者是同一的,“内与外都是那同一个全体性,而这统一体便以全体性为内容”[4]。
可以说,在整个《本质论》的范畴推演的全过程,黑格尔总是以明白、展开的状态贯穿着对立统一。
“在《本质论》里面矛盾对立是明白的展开了。
……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又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
”[3]没有了对立统一,他所有的范畴体系就会立即崩溃、瘫痪。
到了《概念论》中,矛盾对立实现了最后的绝对同一的状态。
无论对于《概念论》的三大范畴“主观性”、“客观性”和“理念”,还是这三大范畴推分的小范畴都以绝对同一的状态融会着对立统一。
按照黑格尔的划分,“概念”本身包含着三个环节,即“普遍性”、“特殊性”和“个体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鲜明对立,互相排斥。
“普遍性”是多样性的统一,“特殊性”是同一性中的多样性。
就“普遍性”、“特殊性”本身的含义上也绝对同一状态地存在着对立统一。
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完美、绝对统一就是“个体性”。
在黑格尔看来,“个体性”这是指“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种规定性返回到自身内。
这种自身否定的统一性是自在自为的特定东西,并且同时是自身同一体或普遍的东西”[4]。
在整个范畴的自身及相互转化过程中,黑格尔让对立统一融会得见不到一丝裂缝。
正是基于对立统一以不同的状态贯穿了黑格尔整个“逻辑学”,所以张世英教授讲:“黑格尔《逻辑学》从《有论》经过《本质论》到《概念论》,就是矛盾对立从潜在的状态到展开的状态又回到最后的绝对同一的状态的过程,这就是黑格尔《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