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图的识读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114
是否是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然后比如褶皱基本形态的背斜,它的构造地貌是山地?而断层的地堑的构造地貌就是谷地??
岩层或岩体经地球内力引起的机械运动而发生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主要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四种。
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
要区分这两个定义,首先要清楚地貌是指地表起伏的形态,如山地、平原、河谷、沙丘、大陆架、海沟等。
因此构造地貌是指由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所控制的地表形态,侧重于地表形态。
而地质构造是指岩层或岩体经地球内力引起的机械运动而发生变形与变位,是指岩层或岩体的变形与变位(或形态位置)。
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对象)——形态位置
构造地貌——地表(对象)——地貌
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褶皱使岩层发生弯曲,使岩层形态呈背斜或向斜。
而在地球表面,由于岩层弯曲,导致地表也弯曲不平,形成山地等地貌,这就是构造地貌。
断层是地质构造中的断裂构造,是指岩层的断层,断层后使岩体的形态呈地堑、地垒状态,都属于地质构造。
而岩层的断裂后形成的地堑导致地球表面形态下陷,成谷地形态,这是构造地貌。
4.4 地质构造与地质构造图的判读一、基础知识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主要是褶皱与断层。
1.什么是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3.思考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岭的原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成山岭4.简述断层的形成原因: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5.断层与构造地貌: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庐山、泰山断层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堑,常成为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线上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泉、湖泊拓展提升一:地质构造的实践运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且在工程上,利于建隧道。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且在工程上,利于建大坝。
断层处易于找泉水;但大型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带。
注意: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背斜并不都储存油;向斜良好的储水构造,但向斜的岩层里不一定都有水。
拓展提升二: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阅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根据以下步骤进行阅读分析-------3看。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看岩层----判断岩石类型、岩层新老关系、地质构造及发展演变A. 判断岩石类型根据岩石的特征-------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如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根据岩石成因-----岩浆通道内形成岩浆岩(喷出岩与侵入岩)沉积岩与岩浆的接触面上形成的是变质岩B.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地质地形图的种类及其识别方法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
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1、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
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
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认识地形地质图,求岩层产状一、目的要求1.了解地形地质图的基本概念、图式、规格、掌握读图方法。
2.读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发育区地质图,认识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
3.熟悉岩层产状的概念,从图上求岩层产状。
二、内容(一)地形地质图的概念及组成1.基本概念:地形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花纹将一定地区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到地形图上,经绘制而成的图件。
2.地质图的组成:地质图除了反映一定地区的地质情况框图外,还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等。
正式出版的地质图还包括综合柱状图与横切图区的剖面图。
地质图各组成单元的布置:图名位于正上方,正规大字书写。
按比例尺大小,选择相应的地名命名,如北京西山地质图、湖北省地质图等。
比例尺数字比例尺位于图名的正下方。
线条比例尺位于框图的正下方或剖面图的正下方。
框图位于比例尺的正下方。
图例位于框图的右侧或下部(有剖面图时,可在剖面图下部),高度不超过比例尺。
图例的顺序为:从上到下(右侧),从左到右(下部)先地层(由老到新,颜色与代号见指导书P75),岩浆岩(新—老,(见指导书P76-79页)。
综合地层柱状图位于框图的左侧。
地质剖面图位于框图的下方。
责任表位于图的右下角。
责任表的规格见插图1。
(二)读地形地质图四个先后的原则:先图外,后图内;先地形,后地质;先整体,后局部;先略读,后详读。
1)读图名、比例尺了解图的地理位置,推算图幅面积和工作详细程度。
2)读图例了解图内地层、岩石、构造发育情况。
3)读地形等高线了解图内地形地势,帮助认识地层、岩石、地貌与构造之间的关系。
4)概读地质内容了解图内地层、岩层分布、构造特征。
5)重点内容详读剖面线经过的地段,须重点了解的地层、构造等详读。
(三)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1.水平岩层1)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在岩层未发生倒转情况下,新地层在上、老地层在下。
3)岩层的出露宽度与岩层的厚度成正比、与坡度成反比。
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地质图是一种将出露在地表的地质构造现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图,通常带有地形等高线的地形图上,并用规定的符号、色谱、花纹予以表示的图件。
地质图的编制,首先必须是通过野外现场观察,对区内地层、岩石、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动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研究。
再以规定的线条把各种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岩体界线、断层线、不整合界线等勾划出来,把岩层和断层等的产状标记上去,对各时代地层和各类型岩浆岩涂以各种统一规定的颜色,对各种岩相(岩浆岩、变质岩)和蚀变、矿化现象加以各种规定的符号、花纹。
地质图不仅反映野外各种地表地质现象,还将区内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产等方面形成、发展的一定时间、空间规律反映出来,包括能反映地下一定深度的地质构造。
因此,地质图是帮助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重要而最基本的地质资料。
一幅地质图应有图名、比例尺、图例、测制单位和测制日期。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
如《嵩山地区地质图》。
比例尺包括数字比例尺与线条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用分数表示图上长度与实地长度的比例,如1:1000表示图上1cm相当实地1000cm即10m)。
分子规定用1,因此,分母愈大,表明图缩得愈厉害。
线条比例尺是在图上绘一直线如尺状,在该直线上截取若干段、每段标出所代的实地长度米或公里。
比例尺一般放在图名下或图框下方正中位置。
图例表示地质现象的各种色谱。
花纹和符号的说明,通常放在图的右方或下方。
地质图例的安排以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横排则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
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应的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按由新到老排列,或按酸性到基性的顺序排列。
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岩层产状等排在最后,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
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2、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首先是读框外的内容:包括阅读图名、比例尺、图例和地层柱状图。
通过这一步,我们就可以了解图幅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和制图精度。
一、工程地质剖面图识别
1、一般地质钻探打孔取样(钻芯)与静力触探的比例为2:1,同时规范规定在同一处常规
应不少于2处取样孔(地点很小时也取1处钻芯1处静探)。
2、钻芯柱图与静探柱图的明显区别是静探柱图是双侧图,一侧为PS形状图,另一侧为根
据PS图所判断的土质图:通常PS变化较小、较规则的为粘性土,PS变化较大的为砂性土,PS变化忽大忽小的为粉质粘土或粉土,
3、钻孔取样,当钻第一个孔时应格外当心,防止错过了土层发生界限,这样下一个就要在
该高度区域加密提钻。
4、苏州地区的土层一般为,表层2米以内(吴淞高程3-4.0m以内)为杂填土,其下10米
左右(即吴淞高程-5.0m以内)为粉粘土,其下都有一层粉砂土,约5米左右的一层,透水性较好。
通常持力层不放在该层,而是放在粘土上。
5、PS的大小代表静探测杆插入的难易,PS越大持力层承载力越大。
6、地质测桩的端阻力和侧阻力值
7、通常经理触探图图例:含孔口编号、孔口高程、勘探深度。
二、桩的承载力计算
1、从地质图上查找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望虞河靠船墩工程平均为45k,一般取极限
值的50%即45/2为设计取值。
2、承载力=桩周长*桩长*侧阻力设计取值=3.14*0.8*20*45/2=1130千牛=113吨。
3、pa=牛顿/平方米=N/M2
4、1Mpa=10公斤压强(公斤/平方厘米)=102米水柱高压强
5、1个大气压就是1公斤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