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9
01物种起源背景与意义Chapter达尔文生平及主要贡献01020304《物种起源》创作背景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对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科学整体进步。
打破了物种不变论,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书籍对科学界影响引发社会观念变革12302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理论Chapter自然选择概念及原理010203适者生存现象解读适应性可以表现为生理、行为或生态方面的优势,适者生存现象反映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遗传变异在进化中作用010203物种形成与灭绝机制03人工选择与遗传育种实践应用Chapter人工选择概念及方法论述人工选择定义01选择方法02与自然选择的比较03早期育种实践遗传学理论发展现代育种技术030201遗传育种技术发展历程现代基因工程在育种中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驱动技术挑战和伦理问题探讨生态风险技术挑战人工选择和基因工程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失衡等潜在风险。
伦理争议04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观念Chapter生物多样性定义及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定义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介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广生态友好型技术等方式,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国际合作与政策建议国际合作政策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
05达尔文进化论争议与现代科学解读Chapter达尔文进化论争议焦点问题自然选择与随机漂变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是否足以解释物种多样性,还是随机漂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种起源》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以及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种起源》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地位。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
2.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种起源》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地位。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物种起源》绪论的相关内容,生物进化证据的案例。
2. 学生准备:预习《物种起源》绪论,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要介绍达尔文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地位。
1.2 提问:什么是生物进化?为什么说《物种起源》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奠基之作?2. 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2.1 解释生物进化的定义。
2.2 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
3.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3.1 介绍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
3.2 分析案例:以化石证据为例,讲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4. 讲解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4.1 解释自然选择的定义。
4.2 分析自然选择的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4.3 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5.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及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5.2 提问:如何理解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6. 作业布置6.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生物进化的实质及进化树。
六、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实质及进化树1. 讲解生物进化的实质解释种群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阐述基因流、基因漂变和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探讨生物进化的微观机制2. 介绍进化树的概念和构建方法解释进化树的作用和意义演示如何根据遗传距离构建进化树分析进化树与生物分类学的关系3. 分析实例:利用进化树解析生物进化关系选取具体生物类群,展示其进化树引导学生通过进化树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七、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 阐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 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随机事件生物地理分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 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和国内法律法规分析不同保护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效果八、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1. 讲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解释化石化的过程阐述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形成机制2. 分析化石记录与生物进化关系展示不同地质时期的化石证据引导学生通过化石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3. 讨论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局限性指出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和偏差介绍其他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九、教学内容:比较解剖学与生物进化1. 介绍比较解剖学的基本方法阐述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展示比较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2. 分析比较解剖学证据的生物进化意义解释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解剖学理解生物的进化关系3. 讨论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局限性指出比较解剖学证据的有限性强调多学科综合研究生物进化的必要性1. 讲解分子生物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解释DNA、RNA和蛋白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展示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DNA序列分析、基因表达研究2. 分析分子证据与生物进化关系阐述分子钟的概念及其在生物进化时间估算中的应用展示分子证据支持的生物进化关系:例如酶的进化、蛋白质家族的进化3. 讨论分子证据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强调分子证据在揭示生物进化历程中的重要性指出分子证据可能受到的选择压力和突变率等因素的影响十一、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1. 讲解人类起源的地质背景阐述非洲大陆在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人类祖先的生活环境2. 分析人类的进化历程介绍人类进化的重要事件:直立行走、大脑容量增加、语言能力的出现展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化石证据3. 探讨人类进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进化的影响讨论人类文化与进化之间的关系1. 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讨论合成生物学的进展及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2. 讲解生物进化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阐述生物进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进化影响的案例3. 展望生物进化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生物进化研究的前沿问题鼓励学生思考生物进化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的作用十三、教学内容:进化的伦理学问题1. 介绍进化伦理学的基本概念讨论人类对生物进化的干预及其伦理问题阐述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2. 分析进化的伦理学案例探讨人类Enhanced Human(增强人类)概念及其伦理问题讨论基因驱动技术及其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生态问题3. 引导学生思考进化的伦理学原则强调尊重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探讨在生物进化研究中平衡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方法十四、教学内容:课堂讨论与研究设计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针对生物进化相关话题,如基因编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2.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设计教授如何提出研究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练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3. 汇报与评价学生汇报研究成果,peer review 彼此的工作教师评价学生的研究设计和口头表达能力十五、教学内容:总结与展望1. 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强调生物进化在生物学中的核心地位总结所学知识,巩固关键概念2. 展望生物进化领域的未来趋势提出生物进化研究可能的新方向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3. 布置期末作业与考核方式强调期末考试的重要性,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布置期末论文或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物种起源》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地位。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种起源》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2.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
3. 引导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
二、教学重点:1. 《物种起源》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2. 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
3. 生物进化的证据。
三、教学难点:1. 生物进化的证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物种起源》。
2. PPT课件。
3.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进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进化?为什么生物会进化?2. 新课导入:介绍《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3. 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在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
2. 生物进化的意义:生物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3.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进化的概念、意义和证据。
6. 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物种起源》绪论部分。
2.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7.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和兴趣。
六、教学内容: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 自然选择的过程:变异的产生环境的筛选适应性特征的传递3. 自然选择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物种形成的机制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进化案例,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选择的意义和影响。
八、教学难点:1. 自然选择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2. 自然选择对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九、教学准备:1. 教材《物种起源》相关章节。
《物种起源》绪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感悟并学习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
;2.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教学难点:提高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时数: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感悟并学习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
2、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教学过程:※自学导航1、作者简介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英国一个世代医生家里。
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
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
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
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
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
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资料链接(1)进化论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
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
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
该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
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2)文体介绍导言也称引言、绪论,是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开头的话,主要用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对论著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及有关问题(如写作背景、过程、缘由等)作出介绍、说明。
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全书的内容。
导言与序言的区别:序言的内容宽泛,对原作内容是否具体说明,对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
而导言的主要篇幅必须介绍原作的内容及主旨。
序言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
而导言则侧重议论、说明。
文学作品一般有序言而无导言,学术著作有导言,还可有序言。
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篇序言,但导言只有一篇。
(3)神创论在西方流传的是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出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再用圣土造出第一个男人亚当,又从亚当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出一个女人夏娃。
他们听信蛇的怂恿,偷吃禁果,而知善恶羞耻,于是扯下无花果的叶子遮蔽下身,这便是衣服的雏形。
在中国也流传着一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
远古时乾坤未开,像个混沌的“鸡蛋”,这“鸡蛋”中生长了一个盘古,他在“鸡蛋”里生长了一万八千年,此阶段,天每日长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长高一丈,到过了一万八千年时,盘古突然死去,他的气化成风云,他的声化成雷霆,他的右眼化成太阳,他的左眼化成月亮,他的四肢五体化成五岳四海,血液化成江河,筋脉化为地理,肌肉化为田土,发须化为星辰,皮毛化为草木,齿骨化为金石,精髓化为珠宝……(5)预习思考①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句,并思考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基本看法是什么?②文中体现出了达尔文作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品格?③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6)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文本精讲一、导入新课:列宁在评价达尔文时说:“达尔文的著作最后把上帝从自然界赶走了,生物科学便站立起来了。
”其中“达尔文的著作”指的就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
“物种”即生物的种,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起源”即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
书前有导言,目的是要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内容。
“导言”与“绪论”差别并不大,但与“序言”却差别很大。
简单地说,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但导言或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序言可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著作,而导言或绪论只用于学术类著作;序言与原著作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表达自由,而导言或绪论则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
二、整体感知课文:得出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经过第1段:整理成书的过程第2段:提前发表的原因第3段:内容过简、不完善的说明第4段:对支持者表示感谢第二部分:说明基本观点第5段:物种由演变而来第6段:养家禽栽培植物获得变异知识第7、8段:主要内容和观点第9段:总结性的介绍主要观点三、分析课文1 .自读课文。
2. 通过问题分析文本1).提问: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明确:物种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此题其实就是课后练习一的变换,训练对作者观点的把握)2).提问: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A.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一般的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C.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选C。
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
对于前者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对于后者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
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条件(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B,对于A,只要抓住作者举两例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3).提问: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此”指代什么内容?明确:代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4).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明确:家养变异的意义,即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5).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相应问题: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
四、结束语:本节课涉及到以下几项筛选信息能力:1.对重要信息与一般信息的筛选把握能力。
如本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即为重要信息。
2.对文中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的辨析与把握能力。
如第4段中两个“不合理”的异同。
3.对所筛选信息的全面理解和重新组合能力。
筛选信息时,可以抓关键语句,捕捉重要信息,也可联系上文,把握相关信息。
※课堂精练1.选出下列注音及字形全对的一项()A.栖(qī)息慷概(kǎi)狭隘(ài)槲(hú)寄生B.胚(pýi)胎间(jiün)断搜(sōu)集干扰素(sù)C.诱(yòu)使纤(qiün)维疟(nûâ)疾胰(yí)岛素D.衍(yǎn)生规模(mó)病症(zhýnɡ)综合征(zhý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栖息报歉纲要独一无二B、札记精密遗传对诊下药C、狭隘轻率防犯无所适从D、胚胎栽培变异引人注目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外面风传咱们厂的厂长要辞职,有人说这是谣言,但我想,空穴来风,恐怕总是会有点儿实事的影子吧。
B.他经常蹲在窗下听私塾先生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了,便凑了学费,让他登堂入室,成了那里最年幼的学生。
C.想起那时节,金风阵阵,菊香遍野,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真是好极了。
D.张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足足有七八华里,但他每天上下班却都是安步当车,健步如飞,也倒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院士诚恳地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B.仅在短短的三年之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显然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
C.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
D.这本书具体描写了我国北冰洋考察船是如何根据气候和洋流的状况,度过一个个难关,获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
5、如何筛选关键句?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第一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环球远航――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主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第四段:关键句: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主要内容是:对支持者表达感激第五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断依据是:①②③④第六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介绍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