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更好的落实课程改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作一些初探。
【关键词】质疑作业自主式学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撰文以飨同仁。
一、“质疑”教学策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创设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
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
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l'的‘l'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31.08÷0.3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初探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也正在面临着重大的变革。
新课标的颁布将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素养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意味着教师们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以“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为核心的数学素养。
具体来说,这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情感、数学方法等方面的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善于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而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游戏或者小组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注重数学实践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方法去解决。
三、促进数学情感的培养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注重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培养执着性格和解决问题的毅力。
除了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四、多样化的数学方法1. 注重启发式教学2. 推崇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主动地去探究、发现、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能力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巧算培养策略初探罗少成,郭佳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可以进行巧算的题目。
不能让学生机械记忆巧算算法,教师应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提升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提出要求;通过联系实际,加强基本算理的掌握;注重积累,牢记一些常用的结论;先思后行,养成巧算好习惯;温故知新,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巧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巧算价值;巧算策略巧算是指学生在已有的运算知识的基础上,依据已掌握的公式、定律和思想方法等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猜想、验证、归纳等手段,对已有的算式进行改变运算种类、改变运算顺序、应用补数及凑整数和应用公式及规律等变形,探求运算中蕴藏的解题技巧的一种运算方式。
学习巧算不能为了巧算而巧算,为了快速得出结果,忽略了其中蕴含的算理及其推导过程的讲解,只是将计算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地去记忆。
如此做法,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得不到发展,反而容易导致思维僵化,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不利。
那么,如何在日常的运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巧算能力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升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师所讲的知识中,学生的学习才会轻松些。
因此,在巧算的课堂教学中,不应将教师讲授作为单一的教学方式。
为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脑思考,可以设计小组PK、同伴展示、操作练习、实验探究、男女对抗等活动方式,从而避免形式单一、枯燥的练习带来的不良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灵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享受巧算的乐趣,在比较中体会巧算方法的简便性,在表达与作者简介:罗少成(1973-),男,辽宁铁岭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郭佳岐(1993-),女,辽宁朝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初探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重新审视与调整。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也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那么,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大多是讲解概念、公式及解题方法,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很好地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
而在新课标下,应该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学习过某一概念时,引导学生自己找寻一些实际应用,从中发现和总结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二、注重学生数学信息素养的培养数学信息素养是指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与技能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文化方面的基本素养。
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数学信息素养的培养,例如训练学生使用电脑来绘制、制表、处理数据、设计图形等,从而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技能和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如何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任务的同时,了解和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思考学习过程的思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其他组员的听取和建议。
四、注重学生的探究精神的培养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即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参加互动性系统学习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口头交流对他们进行思考的引导,让他们从表面的问题走向本质问题的研究,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中的不同角度。
五、注重数学与生活、社会问题联系小学数学教学不应只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联系。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初探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本文主要从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度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追问,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创新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促使学生产生无限学习动力的源泉,而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在讲解“圆的认识”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各种各样的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视频,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学生观看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汽车的车轮被设计成了圆形,而不设计成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因为这个问题与日常生活非常贴近,所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也正是抓住了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能在后续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适度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严格要求,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机,又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拥有较大的思考空间。
若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不经过思考答案就能够脱口而出,就会失去课堂提问真正的教育意义;若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使课堂教学有效,那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多的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多思考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跃、生动、所做的教学工作有效。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功夫以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一、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必须吃透课标,深专教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上好一节课,其实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定下基调。
教材是“死的”,但我们每一位教师却拥有课程开发和教材处理的权力,这就为实现课堂教学现场化和创造性运用提供了灵活处理的平台。
我们不是去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去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一本教材,不管编排得多么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教师、每个班级。
所以教材也有需要灵活运用的地方。
因此,我们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
二、扎实抓好课堂教学1、生动、形象、幽默、精炼的数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有效先决条件。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干巴巴的说教只会使学生讨厌上你的课,而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会让学生听了还想听。
因此,我们要练好包括语言在内的教学基本功,这样才能打动学生,吸引住学生。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求精炼、准确、生动,有启发性,不能重复罗嗦,以免让学生厌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用一些富有幽默感的语言或夸张的动作,自然的诙谐一下,引来课堂的笑声,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有生气。
这样学生对整堂课的参与充满极大的兴趣,对知识的掌握效果最好。
有时结合教学内容,还可以充分利用最简便的学具“手”来帮助学习。
如教学“旋转和平移”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用手来演示旋转和平移的运动方式,既形象又直观的让学生明白了两种运动方式的区别。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初探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
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初探进行相关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在小学阶段,数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双减”的背景下,新一轮的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也是促进小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价值(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一方面,自主学习模式能改变传统被动式、灌输式、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地构建富有趣味性、开放性、多元化的数学课堂。
另一方面,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自主表达及自主创造的情境,营造更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引导下,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活动中彰显个性化思维。
(二)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新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能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从更为多元的角度去解读知识内容,从而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
第二,自主学习行为从本质上分析,是学生的主观意识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调动。
换言之,自主学习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与学习行为之间的主观互动,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使他们的数学思想得到发展,从而使他们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论文: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初探论文: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初探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义务教学活动的普及完善,初等教育的教学发展和策略研究越来越成为教学的重点。
尤其是针对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十分强的数学学科来说,如何让学生“感兴趣”“有趣味”地学习更是成为近些年的教学研究方向。
针对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趣味课堂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趣味在初等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学科是一门既基础又高深的课程。
之所以说它基础,是因为它的可实践性导致数学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石;而说它高深则是基于其难度和广度。
这就造就了数学学科的教学难度。
那么,如何在不改变教学难度的前提下,让学生能趣味主动的探究知识呢?一、加强互动,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的基础要素的根本就包含着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能动的主体对教学的有效性开展至关重要。
正是由于这一点,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学科本身其实包含着一定的美学和互动性,只是被应试教育的`方式掩藏了起来。
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一点,并充分利用这一点。
比如,涉及四则运算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的时候,强制性的反复做题不仅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反抗心理,更是让教学成果难以突破。
适当地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习题巩固,加强互动,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十分有效。
二、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在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中,兴趣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因素,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更为重要。
所以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
比如,在学习到分数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切蛋糕”“分苹果”这样现实随处可见的例子进行剖析,将严谨的数学学科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相连。
通过理论与实际生活的不断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心理,依据自己的兴趣去探究真理。
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教学活动正向积极地发展下去。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初探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和任务, 遵循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和小学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而制定的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依据和标准, 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但是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改善对学生的成长、数学教师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但是中国学生很多都欠缺问题意识。
通过“提问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问题意识的缺乏也是很多家长所意识到的问题之所在,一些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总是显得很安静,无论是数学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还是在评讲课后家庭作业时,一些学生都不发一言。
即使有些知识和习题学生不能理解,也是自己在那里很沉默不敢向数学教师请教。
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具有问题意识的前提,也是一个学生能否有好的发展方向的关键,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积极性还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都应该注重学生意识的提高。
2、一些老师水平不足数学教师要想能给予学生较好的教育必须建立在自身具有良好的数学专业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教育学、心理学水平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接受到较好的数学教育教学。
一些数学教师,尤其是一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自身学历水平为中师或者中专水平,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以后水平仍然维持原状,所以其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会出现双赢局面。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一些学生不喜欢与老师交流,缺乏互动造成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的畏师情绪,即使在家里面再活跃的学生到了学校都有点畏惧教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初探【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乐学、勤学、巧学的空间平台。
本文就如何以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做初步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教师展开教学,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供了重要保证,是师生展开双边活动的空间保障。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起到基础性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积极有效的手段展开,以实现教学和学生的双向发展。
一、转变角色,激发学生学习愿望教师角色转变,是教师深入展开教学的基本条件,只有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使学生发挥学习主题的作用,才能使教学以学生为本深入开展。
小学生的模仿性和崇拜性高,对人的依赖性强,要使学生爱上数学,首先要使学生爱上数学教师,以教师的基本影响力为基础,展开数学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走进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降低教师身份,走进他们的世界去了解学生的基本能力,现阶段的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动态,为基本教学的展开提供良好的学生导向。
再者,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充当着课堂主宰者,无论从知识的传授还是课堂的控制上都具有权威性,这就使学生与教师产生了距离感,使学生感到强制性的知识传授,这不利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开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转变教师角色,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学生为出发点,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积极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主导功能发挥与学生主体作用的互动,这就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两个不同成分的教与学的主体,使小学数学课堂走出教师一支粉笔走天下的情况,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了情感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心理动力。
教师必须以优化的课堂情境,营造和谐而愉快的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全过程数学教学。
153 进入学习状态,跟上课堂的节奏,从而达成预设的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梳理学习的脉络,进而更好地帮助其提升学习效果。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快速阅读,思维导图需要学生在材料中寻找关键词以及文段的中心思想,这样能够让学生阅读更有目的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4.在课堂内容复习中的应用。
学习了新知识之后,如果不进行复习,那么知识很容易发生遗忘[3]。
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复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画图,绘制思维导图。
绘图的过程就是知识记忆和重组的过程,通过绘图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传递,学生通过各自大脑的思维,将知识通过再加工的形式绘制在思维导图中,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
并且在绘图的过程中,也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便于学生随时提取有效信息。
例如,在学完了《Myweekendplan》一课后,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来绘制思维导图,不但是对新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便于学生更好地增强学习的效果。
结论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够将小学生的知识与学习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无论是在课前的预习,课程过程中的知识引导语梳理,还是课后的复习,思维导图都能够起到很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为此,小学英语教师要重点把握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提升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1]刘春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08):152-153.[2]陈炫君.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北极光,2019(02):164-165.[3]杨静林,陈超慧.例探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7):35-39.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研究初探■李 桢 (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056200)【摘 要】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
统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 统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统计教学设计方案
富兴会棚小学李文松
课题名称统计
科目数学年级二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二年级学生虽然只学习了一年,但在一年级下册教学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l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以一当二”的表示方法,会画条形统计图。
2.掌握条形统计图(以1格表示2个单位)。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统计表。
3.姓氏图片。
4.装有若干平面图形的大袋子。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兴趣导入。
1、谁能说出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有多少男同学和女同学呢?
2、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班有哪些姓呢?例如:姓马的、姓王的等。
3、我们怎样才能很快的知道那种姓氏的人数呢?
教学活动2 二、制作统计图
1.搜集、整理数据。
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学生姓氏图片,并提问用什么方法来统计。
统计时,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法的好处在哪?(学生汇报)。
(1)、合作完成整理数据
从一组或者四组开始,轮到谁谁到黑板上记录(学生自己决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老师并说在其他的下面记录。
按顺序依次完成记录。
(2)、多媒体出示统计表,检验是否和本班学生人数一致。
我们二年级姓氏已经统计出来了,看看什么呢?(同学自己发表意见)
2、探索完成统计图
(1)探索完成统计图
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
(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
(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2)探讨:格子不够怎么办?请每组小朋友共同研究研究。
用你们想的办法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学生活动
反馈: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图
预计:A、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
(即往上涂)
B、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
C、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格表示2个。
(不能只是把不够的一格表示2,应全部都表示
小朋友在组内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
(3)演示:一格表示2个人,2格表示几个人?3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个方(4)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
( 学生活动)。
(5)交流,展示。
注意单数的画法----画半格。
师: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
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3、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
(1)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学生汇报)。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小结:小朋友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并且通过统计图还识,你们真了不起。
教学活动3 三、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制作的统计图、表。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小组同学?
3、提出要求:观察教材上的统计图、表完成教材上的问题。
教学活动4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得愉快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表现得怎样?
教学活动5 五、课后作业
统计你们班同学最喜欢吃什么蔬菜,完成下表,自己制作一张统计图。
种类萝卜白菜南瓜茄子番茄其它
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