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面包小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面包制作过程常识制作面包时,面团中间醒发的目的和程度的判定一.醒发的目的面团在切块和搓圆过程中内部及表面会产生机械损伤。
搓圆后的面块还会使内部呈紧张状态,可称为加工硬化现象。
要使面团结构松弛一下,减少因机械加工而产生的硬化状态,并且使受损伤的面块通过醒发得到复苏。
烘焙制品中的大部分产品,在机械加工以后都需要有一个弛缓的过程,因此并不一定对酵母的发酵作用有任何特殊意义。
中间醒发又称中间静置,其目的归纳起来有以下三各方面:1.面团在切割、搓圆中受到机械力后产生形变,面块搓圆处于紧张和硬化状态,要在中间醒发得到缓和;2.搓圆后的面块内部气体含量甚少,进一步的整形加工时就会因弹性甚大而无法延展。
醒发后可使内部产生气体,调整面筋网络结构,增加塑性,易于整形;3.使处于紧张状态的极薄的表皮层不会在整形加工时粘附在压延辊上。
二.程度判定醒发通常是在28~29℃温度和相对湿度70~75%左右的条件下进行。
主食面包面团的醒发时间大约为10~12分钟,花色面包为12~17分钟,硬面包为15~20分钟。
中间醒发环境一般都在常温环境下,大多数都是依靠面块本身的温度和水分的蒸发来调节的。
不过,环境温度如果太低,那就要求密闭得相当好,以防止温湿度的下降。
在夏季还要注意降温等。
否则面团表面会出现软化、风干等的不良因素出现。
判别醒发的程度,主要观察面团体积膨大的倍数。
通常以搓圆时的体积为基数。
如果膨大到原来体积的1.7~2倍时,就可认为是合适的程度。
假定体积膨胀不足,面块伸展性就比较差。
如膨胀过度在成型时将急速起发,容易引起表皮开裂。
面包制作的基本概念众所周知,了解面包制作最初的重要步骤是先做面团。
面团是由各种不同的材料经过适量配制,再运用面包搅拌机的转动力量取代人工将材料均匀混合;这个混合过程的烘焙术语通常叫做“搅拌”,它的方式称为搅拌方法。
由于面包制作方式繁多,搅拌的方法也随之有异。
面包是一种需要通过发酵的产品,品质好的面包必须经过适当的搅拌,及正常的发酵互相配合,才能做出理想的效果。
面包机法式面包流程
1. 准备食材。
- 高筋面粉300克、酵母4克、盐6克、糖15克、橄榄油15毫升、水190毫升。
2. 材料放入面包机。
- 先将水倒入面包机桶内。
- 接着加入盐和糖,注意盐和糖不要直接接触,可分别放在桶的两角。
- 再倒入高筋面粉,在面粉中间挖个小坑,放入酵母。
- 最后加入橄榄油。
3. 选择法式面包程序。
- 根据面包机的功能菜单,找到法式面包程序并按下启动键。
4. 等待发酵与烘焙。
- 面包机开始工作,先进行搅拌,将材料混合成面团。
- 然后进入发酵阶段,这个过程中面团会逐渐膨胀。
- 发酵完成后,面包机进入烘焙阶段,直到法式面包制作完成。
5. 取出面包。
- 听到面包机提示音后,戴上隔热手套,将面包桶取出。
- 把面包从桶内倒出,放在晾架上晾凉即可。
让我告诉你六种面包发酵的方法做面包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情,因为需要揉面、发酵、整形、二次发酵、烘烤等各种复杂的步骤,其中等待发酵是最为漫长的环节。
但是当看到面包出炉的那一瞬间,就会觉得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 自己在家做面包不会添加膨松剂、乳化剂之类添加成分,所以常规流程做出的直接法面包保水力不强,组织容易老化,隔天口感变化就很明显了。
学会用其他发酵方法发酵面包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预发酵不但能让面包保鲜时间更长,面粉和水的长时间浸制还会带来更浓郁的麦香,赋予面包更醇厚的滋味。
下面是六种不同的发酵方法:1、冷藏发酵法就是在面团揉好后,把一次发酵阶段放在冰箱里完成。
冰箱冷藏室温度范围在0-10度之间,每家设定不同,通常4-5度冷藏发酵24小时,面团可发至两倍大。
取出后回温半小时就可分割滚圆松弛,进行后面的步骤。
冷藏发酵的一个好处是分解了面包的制作过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灵活安排,再也不用守一炉面包到凌晨了。
考虑到面团酸化和保鲜期,需注意在3天内用完。
用不完的面团移入冷冻室,以后做老面使用,老面的使用方法下面会讲哦。
2、中种法中种法就是把面包配方里超过50%的面粉量与水和酵母进行预发酵。
中种面团只需揉匀即可,可以室温也可以冷藏,发酵至两倍大后撕成块与剩余面团材料揉匀,省去一次发酵,静置半小时候分割滚圆松弛,进行后面的步骤(跟冷藏发酵法很像)。
中种面团经过了长时间浸制,很容易出膜,同时面团充分吸水,成品更加柔软,保水力强。
3、老面法老面在构成上没有太多讲究,任意一块发酵好的生面团都可以冷冻储存,下次使用前回温即可。
使用老面也不影响新面团的成分构成,不用重新计算配方。
如果有不小心发酵过度的面团,分成小块冷冻起来做老面,既不浪费还能给面包增添风味。
4、波兰种又叫液种法,用少量面粉按照1:1的面水配比加入酵母进行发酵,同样可以室温或冷藏,到表面出现小孔洞,内部蜂窝状即可。
发酵好的液种加入配方内其他食材进行完整的制作流程。
烤面包时底部容易烤焦可用夹子夹住均匀受热烤面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早餐选择之一,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烤面包的底部容易烤焦,而上面却没有完全烤熟。
这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困扰,因为我们希望烤出来的面包是均匀受热的。
那么,在烤面包时底部容易烤焦的问题上,我们可以采取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使用夹子将面包夹住,使其能够均匀受热。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夹子,最好是一款大而结实的夹子,以确保能够牢固地夹住面包。
当面包放入烤箱时,我们可以使用夹子将其底部夹住,保持面包的整体形状和均匀受热的特点。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面包的烤箱位置,以确保面包能够均匀受热。
当使用夹子夹住面包后,我们应该将其放置在烤箱中的适当位置。
一般来说,烤箱中居中的位置最容易受热均匀,因此我们应该将面包放在这个位置上。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烤箱的温度和时间来确保面包烤得更加均匀。
一般来说,面包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烤制一段时间,这样才能够烤得金黄酥脆。
但是,如果我们希望面包能够均匀受热,我们可以适当降低烤箱的温度,延长烤制时间。
最后,当面包烤好后,我们应该立即将其从烤箱中取出,并用夹子托起,使其底部和上部能够均匀冷却。
这样可以避免底部继续受热而导致烤焦。
总而言之,烤面包时底部容易烤焦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小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夹子将面包底部夹住,使其能够均匀受热。
此外,我们还可以调整烤箱的温度和时间,并在烤好后及时用夹子托起面包,使其底部和上部能够均匀冷却。
通过这些简单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轻松解决烤面包时底部容易烤焦的问题。
这些小常识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还能让我们在享受美味早餐时更加愉快。
你所不知道的面包常识
中国人发现了馒头的做法,而西方人却发现了面包的做法。
如今,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面包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
当然,现在人们已越来越不满足于用面包来填饱肚子,也开始追求面包的美味,触动味蕾。
喜欢吃面包的你,对罗蒂爸爸的咖啡面包应该不会陌生吧。
那关于面包的一些常识又了解多少呢?
1、天然酵母与人工酵母
天然酵母就是发面蒸面包时剩下的一小团含有很多酵母菌的小团面,可在下次发面的时候当菌种用。
由于乳酸菌的存在,做出的面包有劲道和一股浓浓的麦香味。
与天然酵母相比,人工酵母就显得口味单一,只能靠香精或风味剂增加味道。
2.面包孔大小决定面包好坏
面包孔大是因为水分多,发酵时间长形成的,面包孔小是因为成型时把气体排出,从而塑造了扎实的口感,所以孔小的面包会有一种原始的麦芽的香气,而孔大的面包只是单纯的香。
3、水果也能做酵母
水果也可以做酵母,是不是太让人诧异了。
其实,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飘荡着各种酵母菌,而苹果、葡萄干、面粉是它们繁衍生息的最佳场所。
这种“原料加糖,密封存放”的制作方法本质是一种自然发酵,用水果做成的天然酵母因为没有任何的添加剂而备受推崇。
4、面包竟然是埃及仆人发明的
据说,埃及的一位仆人在烤制薄饼时睡着了,醒来发现生面饼比昨晚大了一倍。
他连忙把面饼塞回炉子,烤好后却发现这个又松又软的大东西要比过去的薄饼好吃多了。
研究之后,他们猜测可能是生面饼里的面粉、水或甜味剂暴露在空气中与野生酵母菌相融合,从而有了面包。
西餐的礼仪常识西餐的礼仪常识(10篇)西餐的礼仪常识1西餐牛排礼仪TenDeRloin(嫩牛柳):又叫菲力,是牛脊背上最嫩的肉,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都可!RiB-eYe(肋眼牛排):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于含一些肥膘,味道比较香,最好煎至3分熟。
SiRloin(西冷牛排):含一定肥油,外延带一圈白色肉筋,口感韧度强,适合年轻人和牙口好的人,建议不要煎的过熟。
T-Bone(T骨牛排):呈T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在美式西餐厅较常见,讲究精致的法式西餐则较少采用。
T型一边肉多一边肉少,量多的是肋眼,量小的是菲力。
西餐牛排熟度Very rare steak:牛排内部为血红色而且温度不高。
一分熟牛排(rare):牛排内部为血红色且保持一定温度。
三分熟牛排(medium rare):切开牛排见断面仅上下两层呈灰褐色,期间的70%的肉为红色且带有大量的血水,这种熟度最能品尝牛排的鲜美。
五分熟牛排(medium):切开牛排50%呈红色,带有少量血水。
七分熟牛排(medium well):切开牛排中央只有一条较窄的红线,肉中血水已近干。
全熟牛排(welldone):切开后无血汁流出,切口呈现粉红色。
西餐中吃牛排各种物品的使用1、刀与叉形成“一”字形或“八”字形西餐是最讲究的,特别是在吃牛排时特别注重礼仪。
用餐中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暂时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放盘中,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还是继续吃。
2、右手拿刀左手拿叉料理上桌后的基本动作,即是“右手拿刀切开,然后左手拿叉将料理叉起”。
以叉子压住料理的左端,固定,顺着叉子的侧边以刀切下约一口大小的料理后,叉子即可直接驻起料理送入口中,简单说即是“以叉子压住后再以刀切开”。
如果想顺利地将食物切开,首先就从姿势开始吧。
3、刀与餐盘的角度保持在15度左右正确的姿势与适当的角度非常重要。
两侧手肘过高会使刀叉角度过大,而呈直立状态;相反地,如果手肘过低将使刀叉呈倒下状态,所以没有办法好好地将料理切开。
小常识普及【面粉的选择】如果您所在的地区不能习到专门的面包粉,您需要使用“高筋特精粉”或“饺子面条专用粉”或者到当地的面包房了解面包师所用的面粉的品牌。
不是随便任何面粉都可以做出好的面包来。
自发粉也不能做出好的面包来。
做面包最关键的是面粉的选择,它决定了面包的口感和味道,不同的面粉适合做不同类型的面包。
制作比较松软的面包要选择精粉(即面筋含量比较高的面粉),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特制一等粉、饺子粉等,这样制作出来的面包纹理细腻,口感松软。
而法式面包和全麦面包相对的韧性较大,可以选择植物纤维较丰富的全麦粉,当然做出的就是标准的健康食品。
【发酵粉(酵母粉)】不能用苏打粉或泡打粉代替。
水与面粉的配比由于不同品牌、不同等级、不同地区的面粉吸水率不一定相同,选用时要注意,您可能要因此适当调整说明书菜谱中水的用量。
所以每使用一种新的面粉,要记住其合适的水用量。
水过量,面团太软,不成型,停止搅拌时面团不会维持球状,而会很快塌下去,面团非常粘手,甚至成为糊状,这样做出的面包,内部气孔大,面包硬,没有弹性,面包表面是平的,或者会出现塌陷,而正常的面团形状应该是饱满的半球型。
待搅拌10分钟后有上述面团过湿的症状,则需要加入面粉,根据干湿程序不同,每次加一到两大勺,待面粉完全容入面团后再判断干湿。
水不足,则搅拌10分钟后,仍然有干面粉散落在面包桶底部,不能聚合成一团,最后可能会勉强搅成一团,但面团过硬没有弹性,表面粗糙。
这样的面团发酵效果变差,做出的面包气孔较细密,烤出的面包外壳较硬。
待搅拌10分钟后有上述面团过干的症状,则需要加水,每次一大勺,待水与面完全混合后再判断干湿。
其它配料糖和鸡蛋都会加重面包的烤色,应严格遵守推荐莱谱中规定的用量,任意加多,会使颜色加重,甚至烤焦。
要想避免烤焦只能提前中止烘烤。
而且加入鸡蛋会使面团变稀,如一定要加入鸡蛋,必须将鸡蛋打入量杯里,然后加水到规定刻度。
鸡蛋不宜超过一个。
【表面清洁】1、清洗面包机前,请拔出插头,切断电源。
法式小面包说明书
品名:法式小面包
配料:小麦粉、水、白砂糖、人造奶油、鸡蛋、酵母、山梨糖醇液、果葡糖浆、全脂乳粉、复配乳化剂(山梨糖醇液、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硬脂酰乳酸钙、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甘油、食用盐、丙酸钙、脱氢乙酸钠、食品用香精。
致敏原信息: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乳及乳品。
保质期:6个月
产品类型:软式面包
产品标准代号: GB/T 20981
生产日期:见包装纸箱正版面
食用方法:开袋即食
尺寸: 37cm ×22.5cm ×19cm
贮存条件: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开封后请尽快用。
温馨提示您:产品如因漏气、发霉等质量问题,请勿食用,请到当地零售商或经销商处更换。
法式面包小常识
法国面包制作材料:酵母、水、高筋面粉、盐。
标准法国面包:约70公分,重250公克,斜切7道裂口,好的法国面包是:外观呈金黄色,面包表皮的刀痕部分膨胀饱满,从面包的侧面,可以看到裂痕,切开面包后,内部小小的气洞均匀地分布,代表面团已经过完全发酵,面包两端呈现略微焦黄的状态,拿起面包,轻轻敲打背,可听到清脆的声音,撕开面包时,内部有弹性且微微湿润,面包内蕊应该是奶油白而不是全白色。
法国面包的来源及演化:事实上我们常见的法国面包的形状奠定大约也只有一百年的时间,一条标准的法国面包大约70公分长,有一层脆口的金黄外皮(有点像烤鸭),法国面包被世人认为是法国的经典鲜明象征,但在法国,法国面包则被视为是巴黎的象征。
公元15世纪,当时,法国的面包还是作成圆形的,这种圆形的面包法语称为boules。
由boulanger这个字引申而来。
这种面包很大,呈圆形,外皮很厚,内蕊坚实,当时的盐很昂贵,所以面包没有加盐。
面包是一般民众的主食,这种棕色粗糙的全麦面包是由好几种面粉制成的,来源自然是当地常见的谷物。
公元17世纪后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嗜食精制的白面包,为要供应国王的需要,谷物去糠去麸的精制技术在此时期渐发展出来。
在当时,只有城市才有贩卖以精制面粉制作的白面包,因此白面包也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表征,贵族们从此再也不接受白面包以外的面包。
公元18世纪,出现了细长的面包,就是今日法国面包的雏形,这种面包因为面包外皮的比例更高,使用爱吃面包脆皮的巴黎人趋之若鹜。
同时归功于酵母的添加技术,面包的外皮因此更加金黄脆口,也因为揉面的机械被发展出来,面包师傅的工作更快更有效率,两相交互作用之下,使得法国面包迅速普及。
但在此时乡下的人民仍然在食用传统又大又圆的面包,直到二十世纪初,长型的法国面包才广泛的为乡间的人民接受。
公元1960期间,面包业的景况越来越不好,面包厂取代了手制面包,面包的质量日降,同时因为主食的选择更多和健康饮食的风行,法国人买的面包也越来越少,其它种类的面包如用麸皮作的健康面包或是乡村面包,迎合了当时追求生机及养生健康的法国人。
所幸,法国新一代的优秀面包师傅开始兴起,巴黎人也“重新发现”什么是“好法国面包”。
其中一位名叫Jean-Luc Poujauran的面包师傅,使用石磨磨制的有机面粉揉制面团,并且延长发面的时间,使得风味可以有效的彰显出来。
他也使用“老面”─就是发过但没有烤的面团,以低温保湿保存后作为酵母使用,老面方法让面包充满悠长独特的酵母、核果及奶油的香味。
年轻一代的面包师傅们开始供应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各种大小、长短、形状,添加各种香料和水果核果的面包,百家争鸣,成为巴黎一个特出的生活象征。
近代,今日法国约有35000家面包店,每年供应350万吨的面包,但平均起来一个法国人一天只有食用约150克的面包,比上一个世纪的500克面包少了不止一半。
面包制作的走向也跟着时代改变了,迎合健康议题的全麦面包变成富人的食物主流,反而是一般人在消费大量生产的“白面包”。
而法国面包,仍然是餐馆和咖啡厅里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