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羽之死》字词解释版

《项羽之死》字词解释版

《项羽之死》字词解释版
《项羽之死》字词解释版

项羽之死(选修P73)

项王军壁.【.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楚歌: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指示代词,指汉军】何楚人之【这、这么】多也!”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被宠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在这种情景下】项王乃悲歌慷慨

..【.情绪激昂】,自为【写】诗曰:“力拔.【.拔:撼动、拔起】山兮气盖.【.盖:超过】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奔驰】。骓不逝

兮可奈何【怎么办】,虞兮虞兮奈若何【固定句式,把你怎么办呢?】!”歌数阕【遍】,美人和【应和】之。项王泣【眼泪】数行下,左右皆泣,莫【否定代词,没有人】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jì,单人乘一匹马】,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译作:部下骑马跟从的壮士有八百余人】,直.【当】夜溃围南.【向南】出,

驰.【骑马奔驰】走。平明

..【天快亮的时候,也叫平旦。3---5时。也叫寅时、五更。】,汉军乃.【才】觉之,令骑将灌婴以.【率领】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跟随】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译作:能够跟随上的骑兵】。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问一田父

..【农夫】,田父绐.【欺骗】曰“左.”【向左走】。左,乃陷大泽中。以.故.【因此】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率领】兵而东.【向东走】,至东城,乃【只】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译作:追上来的汉将骑兵】。项王自度.【估计,猜测】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亲身经历】七十余战,所当.【抵挡】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失败】,遂霸有天下。然今卒.【最终】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

之罪也。今日固.【本来】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痛快的作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砍倒,如《观刈麦》】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

乃分其骑以为

..【向四面(杀出)】。汉..【以之为,把…分为】四队,四向

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对…说】其骑曰:“吾为.【介词,替】公取彼.【他们】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约定,如不期而遇】山东

..【古今异义:山的东面】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草木随风倒下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汉军溃散】,遂斩汉一将。是.【代词,这】时,赤泉侯为骑将,追

项王,项王瞋目

..【瞪大眼】而叱.【喝叱】之,赤泉侯人马俱【都】惊,辟易【退避,这里指惊吓后退】数里与其骑会.【聚集】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于是,就】分军为三,复.【再次,又】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损失】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

“何如【固定句式,怎么样】?”骑皆伏.【通“服”,心服的意思】曰:“如.

【像】大王言。”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项王乃.【就】欲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渡乌江。乌江亭长..【秦汉时的乡官】檥.【通“舣”使船靠岸】待,谓项王曰:“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虽小,地方..【.土地方圆】.....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名词作动词,称王】也。愿.【希望】大王急渡。今独.【只有】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没有用来……办法】渡。”项王笑曰:“天之亡.【使动用法,使……灭亡】我,我何渡为.【句末语气词,“呢”,何……为?翻译为:为什么……呢?】!且.【况且】籍【项羽自称名,名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词作动词,向西征战】,今无一人还,纵.【纵使】江东父兄怜.【怜惜】而王.

【使动用法,使……称王/以……为王,在这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都是可以的】我,我何面目..

【颜面、脸面,在古代颜、色都指脸色,如和颜悦色】见之?纵.【.纵使..】.彼不言,籍独.【.难道..】.不愧于心乎?【补充:独/岂/顾…乎/哉?翻译:难道…吗?】”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古今异义词,这里指德高望重的人】。吾骑此马五岁.【年】,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省略“之”】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拿着】短兵..【短小轻便的武器】接战。独.【仅,单单】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

【遭受,补充义项:1.覆盖、遍及,如泽被后世;2.通“披”如被坚执锐】十余创.【创伤】。顾.

【回头看】见汉骑司马【骑兵将领官名】吕马童,曰:“若.【你】非吾故人乎?”马童面.【面对】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悬赏..】.我头千金,邑万户【定语后置】,吾为若...【你】德.【我送个人情吧】。”乃自刎而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河中石兽》阅读题及答案-课外《曹冲智救库吏》阅读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10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阅.十余岁()竟.不可得()如是.再啮() 答案:经过,经分终了,最后这样,表示判断 2.翻译下面语句(4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答案: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答案: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则故事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肴各的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臆断。 B.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出义章的主旨。 C.本文文笔简约精粹,说理明畅透辟,故事意味隽永,发人深思。 D.文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分析问题,,他们会出错是因为遇到的情况比较特殊。 答案:D

【曹冲智救库吏】 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注释】太祖:指曹操。②自归:自首。③县:同"悬",愚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世俗以为鼠啮衣者/白以为大有所益 B.今单衣见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是以忧戚/杞人忧天 D.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俄而雪骤 答案:B 2.请用三条“/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答案: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结合选文,说说曹操为什么没有怪罪库吏。 答案:曹冲以假装因为迷信说法而忧伤,使曹操明白老鼠咬破东西对主人并无妨碍,而且很常见;因而使曹操不仅没有怪罪库吏没能防止老鼠咬马鞍,还主动为库吏讲出免罪的理由。

原毁》教案定稿

《原毁》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的特点; 3.通过学习作者忧时伤事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使学生形成对人对己的个性判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点: 1.掌握基础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 掌握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 教法指导: 1.注意掌握论辩文的特征,抓住论的对象,把握辩的过程,明确作者观点; 2.反复诵读,理清文章脉络,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文起八代之衰”,这句话是对的赞誉,从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其文学成就看,并非过誉之辞。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长时间。“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一个“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斥和不满。从骈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乏主观色彩,但还是很准确的。因为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态,无病呻吟,趋于堕落。 到了唐代中叶,、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并持续千百年。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所以,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也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 2.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韩文公:死后谥“文”。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着《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3.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文题解读: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三、背景介绍: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

.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 [1]余: [2]手自: [3]嗜: [4]无从: [5]致书: [6]假借: [7]假: [8]弗之怠(dài): [9] 弗.之怠:不. [10] 走: [11]逾约: [12]以是: [13]既加冠(guān): [14]既: [15]患: [16]硕师: [17]硕: [18]尝: [19]趋: [20]先达: [21]叩问:[22]叩: [23]德隆望尊: [24]门人弟子填其室: [25]填: [26]稍降辞色: [27]辞色: [28]援疑质理: [29]援: [30]质: [31]俯身倾耳以请: [32]或:有时 [33]叱(chì)咄(duō): [34]礼愈至: [35]出一言以复: [36]俟(sì): [37]负箧(qiè)曳屣(xǐ): [38]箧: [39]屣: [40]穷冬: [41]皲(jūn)裂: [42]至舍:

. [43]支: [44]媵(yìng)人: [45]汤: [46]沃灌: [47]衾(qīn): [48]拥: [49]久而乃和: [50]寓逆旅: [51]逆旅, [52]被(pī): [53]腰:. [54]容臭(xiù): [55]臭: [56]烨(yè)然: [57]缊(yùn)袍敝(bì)衣: [58]缊: [59]敝: [60]略无慕艳意: [61]略无: [62]慕艳: [63]以中有足乐: [64]口体之奉:[65]奉: [66]盖余之勤……: [67]余故道……: [68]诸生: [69]县官: [70]廪(lǐn)稍: [71]裘(qiú): [72]: [73]遗(wèi): [74]司业、博士: [75]非天质之卑: [76]流辈: [77]朝: [78]以乡人子: [79]谒(yè): [80]撰(zhuàn): [81]长书: [82]贽(zhì): [83]夷: [84]逾约: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曹冲智救库吏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他聪明多智,而且很有同情心。 有一天,他父亲心爱的一具马鞍不幸被老鼠咬破了,管仓库的官吏发现后,吓得面无人色。他想去自首,减少一些罪责,但又担心仍不免一死。 这件事被十来岁的曹冲知道了。他想,库吏平时勤勤恳恳,为人老实,马鞍被老鼠咬坏,是一时疏忽,怎能因此而丧命?他便把库吏叫去,说:“我会设法救你的。”库吏连连叩头而去。 送走库吏,曹冲走进卧室,用小刀将内衣连戳几个洞,然后装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连饭也不吃。曹操前来询问,曹冲说:“我的衣服被老鼠咬了几个洞。听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要倒霉的。”曹操说:“老鼠咬坏东西是常有的事,有什么倒霉不倒霉?你不要为这件事苦恼。”曹冲恭敬地说:“父亲说得对。” 隔了不多时,库吏来向曹操报告,说库内一具马鞍被老鼠咬坏了,说罢连连叩头谢罪。曹操满脸怒火,本想狠狠惩罚库吏,但见曹冲在一旁,顿时想起刚才开导儿子的话,于是收起怒容说:“我儿子的衣服挂在床边尚且被老鼠咬了,何况马鞍是挂在仓库柱头上呢。算了,往后留心一点儿。”

聪明的小曹冲就这样救了库吏的性命。 1.【理解词语】解释下面词语。 面无人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闷闷不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情节】曹冲是用什么巧计救库吏的?请把经过排个序。 ()曹操劝曹冲不要为这件事苦恼,因为老鼠咬坏东西是常有的事。()曹操本想发怒,见曹冲在旁边,想到自己开导曹冲的话,只好原谅了库吏。 ()曹冲戳坏了自己的内衣,并告诉曹操内衣是老鼠咬的,这样会倒霉的。()这时库吏报告说库内一具马鞍被老鼠咬坏了。 3.【评价人物】从曹冲智救库吏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的人。(多选题) A.诡计多端 B.心地善良 C.机智聪明 D.富有同情心 4.【思维推理】说说曹冲救库吏计谋的巧妙之处。 曹冲救库吏计谋的巧妙之处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是,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 [1]余: [2]手自: [3]嗜: [4]无从: [5]致书: [6]假借: [7]假: [8]弗之怠(dài): [9] 弗.之怠:不. [10] 走: [11]逾约: [12]以是: [13]既加冠(guān): [14]既: [15]患: [16]硕师: [17]硕: [18]尝: [19]趋: [20]先达: [21]叩问:[22]叩: [23]德隆望尊: [24]门人弟子填其室: [25]填: [26]稍降辞色: [27]辞色: [28]援疑质理: [29]援: [30]质: [31]俯身倾耳以请: [32]或:有时 [33]叱(chì)咄(duō): [34]礼愈至: [35]出一言以复: [36]俟(sì): [37]负箧(qiè)曳屣(xǐ): [38]箧: [39]屣: [40]穷冬: [41]皲(jūn)裂: [42]至舍:

[43]支: [44]媵(yìng)人: [45]汤: [46]沃灌: [47]衾(qīn): [48]拥: [49]久而乃和: [50]寓逆旅: [51]逆旅, [52]被(pī): [53]腰:. [54]容臭(xiù): [55]臭: [56]烨(yè)然: [57]缊(yùn)袍敝(bì)衣: [58]缊: [59]敝: [60]略无慕艳意: [61]略无: [62]慕艳: [63]以中有足乐: [64]口体之奉:[65]奉: [66]盖余之勤……: [67]余故道……: [68]诸生: [69]县官: [70]廪(lǐn)稍: [71]裘(qiú): [72]葛: [73]遗(wèi): [74]司业、博士: [75]非天质之卑: [76]流辈: [77]朝: [78]以乡人子: [79]谒(yè): [80]撰(zhuàn): [81]长书: [82]贽(zhì): [83]夷: [84]逾约:

曹冲救库吏 阅读答案附翻译

曹冲救库吏阅读答案附翻译 曹冲①救库吏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③。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④。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⑤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⑥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曹冲:曹操的儿子。文中太祖即指曹操。②面缚首罪: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③免:免于祸④自归:自首。⑤谬:假装。⑥县:通悬。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为鼠所啮(2)齐人固善盗乎(3)是以忧戚(4)吏二缚一人诣王 2.下面的句子。(4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 3. 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中的此是指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4.《晏子使楚》与《曹冲救库吏》中,晏子和曹冲在应对问题上

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参考答案 1.(1)被(2)本来(3)因此(4)到 2.(1)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2)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衣裳,弄得像是老鼠咬过一样。 3.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4.急中生智,随机应变,口才与推理能力强,善于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解析】 1.1】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这里的是以倒装,应是因此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试题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关键词熙病啮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试题分析:阶段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学

送东阳马生序字词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字词释义 1.幼时即.嗜学:就 2. 无从致.书:得到 3. 每.假借:经常 4. 每假借 ..:借 5. 手自笔录.:抄写 6. 计日以还:计算 7. 天大.寒:很8. 弗.之怠:不 9. 走.送之:跑10. 不敢稍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11. 以是 ..人多:因此12. 余因.得:因为 13. 既.加冠:已经14. 益慕 ..圣贤之道:更加仰慕15. 益慕圣贤之道.:学说16. 又患.无硕师:担心 17. 又患无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18. 名人与游.:交往 19. 尝.趋百里外:曾经20. 尝趋.百里外:跑 21. 从.乡之先达:向22. 执.经叩问:拿 23. 执经叩.问:请教24.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25. 填.其室:挤满26. 未尝 ..稍降辞色:从不 27. 援.疑质理:引、提出28. 援疑质.理:询问 29.或.遇其叱咄:有时30. 或遇其叱咄 ..:训斥、呵责31. 色.愈恭:表情32. 色愈.恭:更加 33. 礼愈至.:周到34. 俟.其欣悦:等待 35. 故.余虽愚:所以36. 故余虽.愚:虽然 37. 卒.获有所闻:最终38. 负.箧曳屣:背 39. 负箧曳.屣:拖40. 穷冬 ..烈风:隆冬 41. 足肤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42. 至舍.:学舍、书馆 43. 四支.僵劲:通“肢”,肢体44. 四支僵劲 ..:僵硬 45. 媵人 ..持汤沃灌:服侍的人46. 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47. 媵人持汤沃灌 ..:浇洗48. 以衾.拥覆:被子 49. 久而乃.和:才50. 寓逆旅 ...:住旅店 51. 主人日.再食:每天52. 主人日再.食:两次 53.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54. 戴朱缨.宝饰:帽带 55. 腰.白玉之环:腰佩56. 右备.容臭:挂着 57. 右备容臭 ..:香袋,臭,气味,指香气。58.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59. 缊.袍敝衣:旧絮60. 缊袍敝.衣:破 61. 略无慕艳 ....意:毫无羡慕62. 口体之奉:吃的穿的 63. 盖.余之勤:大概

原毁同步练习(含教师答案版)讲课讲稿

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 2、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病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亮疾病,卒于军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善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择善而从之 素善留侯张良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太祖曰“善。”乃南征 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荀子?强国》) 3、及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史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济:渡河)(《左传》) 4、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听其所止而休焉/ 玉之言,盖有讽焉 盘盘焉,囷囷焉 水旱祷焉 且焉置土石 5、乃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良久乃已

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 家祭无忘告乃翁 6、其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三、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古义 课文例句古义今义 1、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许多人。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 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 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3、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试验,试。 四、指出下面活用的字并作解释 1、故人乐为善/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详,故人难于为善 2、即其新不究其旧/ 究其旧不图其新 3、己未有善 4、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能善是,是亦足矣/ 我善是,是亦足矣/ 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5、早夜以思 6、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五、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其责己也重以周 2、其待人也轻以约 3、重以周,故不怠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

实用文档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 [1]余: [2]手自: [3]嗜: [4]无从: [5]致书: [6]假借: [7]假: [8]弗之怠(dài): [9] 弗.之怠:不. [10] 走: [11]逾约: [12]以是: [13]既加冠(guān): [14]既: [15]患: [16]硕师: [17]硕: [18]尝: [19]趋: [20]先达: [21]叩问:[22]叩: [23]德隆望尊: [24]门人弟子填其室: [25]填: [26]稍降辞色: [27]辞色: [28]援疑质理: [29]援: [30]质: [31]俯身倾耳以请: [32]或:有时 [33]叱(chì)咄(duō): [34]礼愈至: [35]出一言以复: [36]俟(sì): [37]负箧(qiè)曳屣(xǐ): [38]箧: [39]屣: [40]穷冬: [41]皲(jūn)裂: [42]至舍:

实用文档 [43]支: [44]媵(yìng)人: [45]汤: [46]沃灌: [47]衾(qīn): [48]拥: [49]久而乃和: [50]寓逆旅: [51]逆旅, [52]被(pī): [53]腰:. [54]容臭(xiù): [55]臭: [56]烨(yè)然: [57]缊(yùn)袍敝(bì)衣: [58]缊: [59]敝: [60]略无慕艳意: [61]略无: [62]慕艳: [63]以中有足乐: [64]口体之奉:[65]奉: [66]盖余之勤……: [67]余故道……: [68]诸生: [69]县官: [70]廪(lǐn)稍: [71]裘(qiú): [72]葛: [73]遗(wèi): [74]司业、博士: [75]非天质之卑: [76]流辈: [77]朝: [78]以乡人子: [79]谒(yè): [80]撰(zhuàn): [81]长书: [82]贽(zhì): [83]夷: [84]逾约:

古诗曹冲救库吏翻译赏析

古诗曹冲救库吏翻译赏析 文言文《曹冲救库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 ⒈太祖:指曹操。 ⒉啮:咬。 ⒊议欲面缚首罪:(他们)商量,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议,商议,商量。面,当面。首罪,自首请罪。 ⒋犹惧不免:还是害怕不能免除(罪责)。 ⒌冲:指曹冲。 ⒍自归:自首。 ⒎穿:刺穿。 ⒏谬为失意:假装内心有不快活的事。谬,假装。失意,内心有不快活的事。 ⒐见:被。

⒑是以忧戚:因此悲伤。是以,因此;忧戚,悲伤。 ⒒妄:胡乱。 【翻译】 曹操的马鞍放在库房里,被老鼠咬了个洞,看守库房的守卫很害怕以为自己一定会死,(他们)打算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心里仍担忧这样不能免受惩罚。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刺穿(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假装很不开心/b/20426,脸上显出忧愁的神色。曹操问他为什么,曹冲对他说:“一般人都认为被老鼠咬了衣服,对衣服主人不吉利,今天我的衣服被咬坏了,因此心里很难过。”曹操说:“这都是瞎说的,不用为这件事苦恼。”一会儿,看守库房的小厮来报告马鞍被老鼠咬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上呢?”没有追究这件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送东阳马生序的字词解释及全文翻译

原文 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众人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 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緼[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 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 [1]嗜:特别爱好。[2]无从:没有办法。[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

17《原毁》导学案

17《原毁》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查: 1.作者简介: 愈(768—824),字,自谓,世称,谥号“”,后人尊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人。与同为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等。 3.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之首。 二、文题解读: 《原毁》是韩愈的“”(《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原”就是,“原毁”就是。 三、背景介绍: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况,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和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从而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四、预习检测 认真听朗读,注意字音 (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五、诵读课文后,结合学案解释并疏通研讨课文第一节 1.自行译读,解释第一段中文中重点的字词: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古代女子称丈夫;古代指普通百姓 (2)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 [1]余:[22] 叩: [2]手自:[23]德隆望尊: [3]嗜:[24]门人弟子填其室: [4]无从:[25] 填: [5]致书:[26]稍降辞色: ⑹假借:[27]辞色: [7]假:[28]援疑质理: [8]弗之怠(d Ci) : [29]援: [9] 弗之怠:不. [30]质: [10]走:[31]俯身倾耳以请: [11]逾约:[32]或:有时 [12]以是:[33]叱(Ch 1)咄(du ? : [13]既加冠(gum): [34]礼愈至: [14]既:[35]出一言以复: [15]患:[36]俟(S 1): [16]硕师:[37]负箧(qi 0)曳屣(X i) [17]硕:[38]箧: [18]尝:[39]屣: [19]趋:[40]穷冬: [20]先达:[41]皲(j m)裂: [21]叩问:[42]至舍:

[43]支: [44]媵(y Ing)人: [45]汤: [46]沃灌: [47]衾(q in): [48]拥: [49]久而乃和: [50]寓逆旅: [51]逆旅, [52]被(p i): [53]腰:. [54]容臭(Xi u): [55]臭: [56]烨(y 0)然: [57]缊(y U)袍敝(b 1)衣: [58]缊: [59]敝: [60]略无慕艳意: [61]略无: [62]慕艳: [63]以中有足乐:

[64] 口体之奉: 古今异义词 (1) 尝趋百里外(古义:跑向 今 义:快走) (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这些,此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65] 奉: [66] 盖余之勤??… [67] 余故道……: [68] 诸生: [69] 县官: [70] 廩(I In )稍: [71] 裘(qi ?: [72] 葛: [73] 遗(Wei ): [74] 司业、博士: [75] 非天质之卑: [76] 流辈: [77] 朝: [78] 以乡人子: [79] 谒(y 0 : [80] 撰(Zhu Cn ): [81] 长书: [82] 贽(Zh 1):

【2018最新】《曹冲智救库吏》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范文模板 (2页)

【2018最新】《曹冲智救库吏》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曹冲智救库吏》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曹冲智救库吏》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他聪明多智,而且很有同情心。 有一天,他父亲一具心爱的马鞍不幸被老鼠咬破了,管仓库的官吏发现后,吓得面无人色。他想去自首,减少一些罪责,但又担心仍不免一死。 这件事被十来岁的曹冲知道了。他想,库吏平时勤勤恳恳,为人老实,马 鞍被老鼠咬坏,是一时疏忽,怎能因此而丧命?他便把库吏叫去,说:“我会 设法救你的,三天后你去自首好了。”库吏连连叩头而去。 送走库吏,曹冲走进卧室,用小刀将内衣连戳几个洞,然后装出闷闷不乐 的样子,连饭也不吃。曹操前来询问。曹冲说:“我的衣服被老鼠咬了几个洞。听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要倒霉的。”曹操说:“老鼠咬坏东西是常有的事,有什 么吉祥不吉祥?你不要为这件事苦恼。”曹冲恭敬地说:“父亲说得对。” 隔了不多时,库吏来向曹操报告,说库内一具马鞍被老鼠咬坏了,说罢连 连叩头谢罪。曹操满脸怒火,本想狠狠惩罚库吏,因为这是件不吉利的事,但 见曹冲在一旁,顿时想起刚才开导儿子的话,于是收起怒容说:“我儿子的衣 服挂在床边尚且被老鼠咬了,何况马鞍是挂在仓库柱头上呢。算了,往后留心 一点。”聪明的小曹冲救了老库吏的性命。 1.解释下列词语。 面无人色:_____________设法:_______________ 疏忽:_______________闷闷不乐:_____________ 2.选字填空。 幸辛 ()苦()福不()()劳 3.曹冲为什么要设法救库吏?用“_____”画出曹冲要救库吏的理由。

原毁导学案教师版

17、《原毁》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 主编人:伍雪玲审核人:莫文英终审人:饶志青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课文,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技能目标:学习对比的说理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韩愈写作本文的目的,关注社会、关注现实。 【教学重难点】掌握积累文中文言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一、课前检测 1、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2、《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写下此文,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3、你学过的韩愈诗文名句有哪些 二、自主学习 ①古之君子,其责.(要求)己也重.(严格)以.(“而”,又)周.(全面,周全),其待人也轻.(宽容)以.(相当于“而”,又)约.(要求低)。(1)重以周,故不怠.(懈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好事)。(2)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探求)其所以 ..(……的原因)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这样),而我乃.(却)不能是.(这样)!”早夜以.(相当于“而”,表修饰)思,去其不如舜者,就.(追求、仿效)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对)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比得上)焉.(代词,他);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这)人.(指古之君子)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缺点)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3)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足够)为良人矣;能善.(擅长)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苛求)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4)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做到)也,一艺,易能.(掌握)也;其于人也,乃.(连词,却)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这)亦.(也)足矣.(语气助词,了)。”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②今之君子则不然 ..(不是这样)。其责人也详.(完备,这里指要求高),其待己也廉.(少,这里指要求 低)。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 ..(自己的收获)也少。己未有善.(优点,长处),曰:“我善.(擅长)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技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通“稍”) 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 ...(不值得称道)也。 ..(太低)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 彼虽善是,其用.(功用,本领)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考虑)其十;究.(追究)其旧,不图.(考虑) 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声望)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叫做)不以众人 ..(一般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5)

原毁文言知识点教师卷

原毁文言知识点教师卷 原毁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1)强者必说于言(同“悦”,高兴 ) 2.古今异义 (1(4)古之君子(古义:旧时贵族士大夫;)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古义:虽然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2)是足为艺人矣(古义:多技能的人;(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古义:一今义:?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般人;今义:很多人) ?某些手工艺工人) (6)是故事修而谤兴(古义:与是连起来(3)吾尝试之矣(古义:曾经试验;今义:解释为因此,修解释为治理;今义:一种试验) 文学体裁) 3.一词多义 (1)善:故人乐为善(名词,善事)/彼虽善是(动词,善于,擅长)/ 素善留侯张良(动词,交好)/不如因而善遇之(形容词,友好地)/己未有善(优点) (2)病:吾之病也(名词,缺陷,过错)/吾之病在肠胃(名词,疾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苦)/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担心、忧虑) (3)然:今之君子则不然(指示代词,这样)/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的样子)/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4.词类活用梳理: (1)故人乐为善(形容作名词,善事) (5)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名作状语, (2)早夜以思(名词作状语,在早晚) 对外,对内) (3)即其新(形容词作名词,最近的表现) (4)不究其旧(形容作名词,过去的错误) 5.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

(1)重以周(严格)(周密) (2)轻以约(宽容)(简约) (3)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这样)(却) (4)就其如舜者(追求,仿效) (16)后人无及焉(代他,舜) (5)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探求) (17)早夜以思(而,表修饰) (6)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那些附和、(18)己未有能( 才能 ) 朋友) (19)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 (7)即其新不究其旧(就……看) (20)究其旧不图其新(过去的错误、考(8)故人乐为善(做好事) 虑、现在的表现) (9)其人之有闻也(名誉声望) (10)责人也详,待己也廉(要求周详少) (11)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学习、学会掌握) (12)其用不足称也(功用本领) (13)不若是(这样,代以上三种情况) (14)道德之行(畅行) (1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自己) 1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讲义编制人:王凯艳审核人:秦海兵2013-2-28 (21)而望名誉之光(发扬光大,昭著) (22)可几而理欤(差不多、治理)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一(其为人也,仁义人也。(用也表判断) 他是个仁义的人。 例二(某非良士。(用判断词“非”表判断)

送东阳马生序实词虚词

八下24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背诵)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 ...藏书之家,手自 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以是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 ....。余立侍左右,....,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烈风,大雪深数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尺,足肤皲裂 ..,以衾. ..持汤沃灌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 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 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若 ..,烨然 神人;余则缊袍敝衣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处其间,略无慕艳 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无从.致书以观 七十而从.心所欲从.先人还家从.口入从.流飘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 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俯身倾耳以.请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可以.为师矣此独以.跛之故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投以.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不以.疾也 传一乡秀才观.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窗而观.天下之伟观.余因得遍观.群书余.幼时即嗜学 寻十余.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拉余.同饮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求石兽于.水中日扳仲永环谒于.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联系上下文,根据拼音写字词。 (1)我仔细jiǎn chá()了一下答案,bāo kuò()标点符号,què dìnɡ()没有cuò wù()后就交卷了。 (2)早晨,万物从睡梦中sū xǐnɡ()过来,mì fēnɡ()在 fēn fānɡ()的花朵间采着huā fěn(),展shì()着春天的活力。 二、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们知道________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________对我说实话。 ②________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________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③奶奶一只手拿着小竹板铲馅,另一只手拿着面皮,专管攥饺子,________攥得快,________饺子圆鼓鼓的。 A. 与其……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 B. 如果……就……虽然……但是……不是……而是…… C. 与其……不如……虽然……但是……不但……而且…… D. 既然……就……尽管……却……不是……而是…… 三、下面哪句话和课文内容是吻合的?() A.植物开花的时间,受温度、湿度、光照的影响不大。 B.蜜蜂能辨认方向,靠的既是一种本能,也是超常的记忆力。 C.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我”还改善缸内的环境,让它们在缸中更好地生活。

四、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读音。 哀伤(āi shuāi)穿梭(suō shuō)服侍(sì shì)防御(yù yǜ)原谅(liàng niàng)嫉(jíjì)妒五、给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yāo yào ①老师要________求大家都留下来,说有重要________的事情需要________商量。 mó méi ②山洪并没________有淹没________这个小村庄,没________过多久,村里的生活就恢复了正常。 六、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情不()()()精会神 受()无()锲而不() 专心()()脚()实地 ()()全力博()群书 七、查字典填空。 “益”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益”在字典中的意思有:A.增加;B.更加;C.利,好处。它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应分别是:①延年益寿________; ②终生受益________;③日益强大________。 八、选词填空。 (1)陆续连续继续 ①休息之后,大家又________劳动。

原毁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吴晓辉 【教学目标】 1、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把握词类活用;借助注解,能通译全文。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正反说理的妙处。 3、学习韩愈议论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的写法。 4、体会作者优时伤事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1、2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工具书初步读懂全文,并完成配套的练习,大致解决字词问题。【教学手段】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及古文运动简介 四、整体感知课文 全班朗读课文后思考:全文四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借助各段中心句了解各段内容) 明确: 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论“毁”与“治国”) 五、具体研读第一段 1、第一段分几层来论述的?各层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写舜和周公? 3、为什么详写古之君子责己也重以周?

【投影】 舜(仁义) 责己重周(不怠)求、责、思、去、就 周公(多才多艺) 古之君子待人缺点: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待人轻约(人乐为善) 待人优点: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六、具体研读第二段 【投影】 待人缺点:“举其一不计其十, 责人究其旧不图其新”实质以众人待其身, 待人优点:“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 今之君子而以圣人望于人待己廉——自取也少——易于满足,自欺欺人 七、具体研读第三段 1、为什么说怠与忌是毁谤的根源? 2、作者从道理上作理论性的概括之后,又用自身经历作例证,分析“忌”的心理及表现。说一说是如何来举例分析的? 3、毁谤的危害是什么?(联系苏东坡被贬黄州) 4、为什么详写“忌”这一方面? 八、第四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最后一段用三句话,既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的歪风,又语重心长,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 九、回顾并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