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呼肠孤病毒分离株σ2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0.94 KB
- 文档页数:4
禽呼肠孤病毒σ3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谢志勤;谢芝勋;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丽基;范晴【摘要】The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was made using expression protein CT3 from purified competent cel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was detected. The ARV σ3 genome was amplified by RT-PCR. Then the PCR product was li-gated with the express vector PGEX-4T-1 and transferred into E. coli. The concentration was test by protein testing Kit after purification the protein σ3.This protein could use for ELISA test and immunization. BALB /c mice were regularly immunized with purified protein CT3 contain 100 μg. After injecting four times, the spleen cells were collected and infused with myeloma cell sp2/0 follow ratio 5:1. After selection in time and 3 times clone by limiting dilution.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was detected by indirect ELISA, dot-ELISA, immunofluorescence test, and virus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urification protein was 41. 5 mg /mL. One hybridoma cells lines against reovirus named σ3 B6-3 K3 was obtained. The titles were over 105 by indirect ELISA detection. It was not cross with others virus strains in this test by dot-ELISA. It have the lower title by neutralization with reovirusS1733. It indicated that the hybridoma cell lines possessed the favorable specificity. It is not the epitope of avian reovirus. It could be used to detecting avian reovirus in the future.%用体外表达的蛋白作为免疫原来制备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制备的抗体进行鉴定.将ARV σ3蛋白基因在体外扩增,扩增产物与载体PGEX-4T-1连接并在基因工程菌中表达,体外表达的蛋白经纯化后作为免疫原来制备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和ELISA检测包被抗原,测定纯化后蛋白的浓度,按每鼠100 μg的蛋白用量免疫BALB/c小鼠,免疫4次后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按5∶1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及时筛选,阳性孔经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通过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抗体效价,并通过Western Blot、Dot-ELISA、直接免疫荧光、病毒中和等方法对获得的单抗特性进行检测.结果通过纯化的病毒含量为41.5 mg/mL,应用纯化的病毒免疫BALB /c小鼠后与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克隆筛选成功获得1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σ3 B6-3 K3,用其制备的腹水经间接E-LISA测定效价达105以上,并且与其他参试病毒株没有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病毒中和试验证明其中和能力低.应用ARVσ3蛋白制备并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株σ3 B6-3 K3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不具有中和ARV的关键表位,可以用于ARV的特异性检测.【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3(028)001【总页数】5页(P135-139)【关键词】禽呼肠孤病毒;σ3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鉴定【作者】谢志勤;谢芝勋;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丽基;范晴【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广西畜禽疫苗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广西畜禽疫苗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广西畜禽疫苗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广西畜禽疫苗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广西畜禽疫苗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广西畜禽疫苗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广西畜禽疫苗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广泛存在于商品鸡群中。
·研究论文·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摘 要:为了确诊一起疑似由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引起感染的雏鸭的临床病例,本研究对山东某养殖场送检的病患雏鸭进行剖检、PCR 鉴定、病毒分离鉴定以及对分离株的S1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鉴定结果显示:剖检后发现病鸭脾脏肿大、出血、坏死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PCR 鉴定为DRV 阳性,鸭其他主要病原为PCR 阴性;病变组织样品过滤后经尿囊腔接种SPF 鸭胚可以致死鸭胚,对扩增的病毒S1基因进行测序和比对发现,该病毒与GenBank 中公布的NDRV 流行毒株处于同一分支,且Sigma C 蛋白氨基酸同源性达到了94.5%-98.7%,将该分离株命名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DHZ 分离株。
该研究结果为我国NDRV 的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鸭呼肠孤病毒;分离;S1基因中图分类号:S852.659.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674-6422(2021)05-0019-05Isolation, Identifi c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 Novel Duck ReovirusIsolated from Shandong ProvinceLI Xuesong 1,2, SUN Y ue 2, SHI Xiaona 2, SU Xin 2, Y AN Dawei 2, W ANG Siqi 2, LIU Jinhua 1, LI Zejun 2(1.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2. Shanghai V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CAAS, Shanghai 200241, China)收稿日期: 2021-01-04基金项目:要疫病诊断与检测新技术研究”(2016YFD0500800);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ZR1437400)作者简介:李雪松,男,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禽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工作通信作者:一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山东分离株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李雪松1,2,孙 悦2,石晓娜2,宿 鑫2,闫大为2,王思琪2,刘金华1,李泽君2(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2.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上海 200241)2021,29(5): 19-23Abstract: In order to diagnose a possible clinical case of Novel duck reovirus (NDRV) infection in poultry from Shandong province, we conducted animal anatomy, PCR method, virus isolation and identifi cation, sequence alignment and homology analysis of the isolated virus S1 gene. The pathogenic examination revealed liver hemorrhage and spleen necrosis in the diseased ducks. The tissue samples were tested DRV PCR positive and negative for other known duck viruses. Inoculation of tissue suspension into SPF duck embryos caused deaths within 6 days of inoculation. The S1 gene was amplifi ed in line with the NDRV epidemic strains published in GenBank and the Sigma C amino acids homology was 94.5%-97.5%. Therefore, the pathogen causing the disease of the ducklings was identifi ed as NDRV and the isolate was designated as SDHZ strai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basic materials and information for the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and prevention of NDRV in China.Key words: Duck reovirus; isolation; S1 gene· 20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21年10月目前,呼肠孤病毒病已成为危害我国水禽养殖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该病毒可以感染番鸭、半番鸭、樱桃谷肉鸭、麻鸭和鹅等水禽。
禽呼肠孤病毒σNS非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谢丽基;谢芝勋【期刊名称】《中国兽医科技》【年(卷),期】2005(35)12【摘要】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禽呼肠孤病毒(ARV)S1133株与广西分离株R2 σNS非结构蛋白基因,将σNS基因克隆到质粒表达载体pGEX-4T-1上,获得的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以及测序分析,σNS基因的插入位置、大小和阅读框均正确,将阳性克隆命名为pGEX-S1133-σNS和pGEX-R2-σNS.构建好的重组质粒经37 ℃ 1 mmol/L IPTG诱导、SDS-PAGE分析超声裂解后的上清和沉淀,显示目的蛋白以包涵体方式表达,其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66.2 ku,约占菌体总量的31.5%~34.8%.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目的蛋白能够与A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总页数】5页(P964-968)【关键词】禽呼肠孤病毒;σNS基因;克隆表达;pGEX-4X-1【作者】谢丽基;谢芝勋【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广西兽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9.4;Q876【相关文献】1.禽呼肠病毒P10、P17非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J], 秦春香;谢芝勋;谢丽基2.纳尔逊湾正呼肠孤病毒非结构蛋白μNS和σNS表达特性的分析 [J], 李藤菲;王诗雨;蒋欣如;孙淼;李婷婷;林家锋;王颖;李永刚;陶晓莉3.禽呼肠孤病毒σNS和P17非结构蛋白作为ELISA鉴别诊断抗原的研究 [J], 谢芝勋;秦春香;谢丽基;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4.禽呼肠孤病毒μNS非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J], 秦春香;谢芝勋;谢丽基5.禽呼肠孤病毒σNS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J], 谢丽基;谢芝勋;秦春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鸡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σC蛋白的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鸡源呼肠孤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病毒,能够引发家禽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目前,对鸡源呼肠孤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免疫学特性、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
但是,至今
仍有很多未知问题待解决,例如存在的亚型、毒力机制、传播途径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鸡源呼肠孤病毒的分子特性,为其疫苗研发
和防治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鸡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采用RT-PCR技术从家禽粪便样品中筛选鸡源呼肠孤病毒阳性样品,用免疫荧光试剂对阳性样品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随后,
进行病毒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包括病毒形态学观察、电镜检测、病毒组
建分析等。
2. 鸡源呼肠孤病毒σC蛋白的原核表达
选择鸡源呼肠孤病毒基因组中的σC蛋白进行原核表达。
首先,将σC 蛋白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然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σC蛋白。
使用Western blot和SDS-PAGE检测σC蛋白的纯度。
3. σC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研制
使用自制的纯化σC蛋白制备单克隆抗体,包括小鼠的免疫、脾细胞融合、筛选、鉴定和大量培养。
使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预计获得鸡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纯化、σC蛋白的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鸡源呼肠孤病毒的分子特性提供基础支持,同时也可为其疫苗研发和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毱毱毱毱●综述与专论●禽呼肠孤病毒病的研究进展李巨银,胡新岗,魏宁(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中国图书分类号:S 8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9X (2011)04—0038—03呼肠孤病毒是1954年Ramos 和Sbani等先从健康儿童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1975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定名为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
呼肠孤病毒科是一类无囊膜双股分节段的RNA 病毒。
包括9个属,其中与兽医学有关的是正呼肠孤病毒属、环状病毒属和轮状病毒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了世界各国养禽生产严重的经济损失,2002年波兰学者报道了与吸收障碍综合症有关的鸡肠型呼肠孤病毒、以及以肝脾肾有坏死性病灶为特征的坏死型。
本病以5 7周龄肉用鸡多发,肉用鸡的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为1% 3%。
近年来,随着禽呼肠孤病毒的感染、流行日趋增加和临床疾病形式的不断多样化,防制禽类呼肠孤病毒感染的难度不断增大。
为有针对性的防制禽类呼肠孤病毒感染,为我国禽类呼肠孤病毒所致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现将其综述如下。
1病原研究1954年,Fahey 和Crawley 首次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的呼吸道内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
1972年,Walker 等人通过电镜观察定名为呼肠孤病毒。
1976年,hwaitz 首次报道了蛋鸡的呼肠孤病毒感染,Fujskai 等人在1969年从火鸡分离到几株呼肠孤病毒。
1982年,Pgae 首次报道了火鸡的呼肠孤病毒感染。
据报道新西兰(1987年)、印度(1988年)和波兰(2000年)都分离到高致病性的鸡源呼肠孤病毒。
此外,意大利、荷兰、巴西、阿根廷、法国、以色列、英国相继报道了呼肠孤病毒感染。
1984年,有人用琼扩法初步证实我国部分地区的鸡场中有本病存在。
1985年王锡坤证实了我国也有鸡病毒性关节炎发生。
鸭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 ,DRV )感染病例最早于1950年由南非学者Kaschula 报道发生于番鸭中[1],1970年DRV 成为法国等欧洲国家商品番鸭的主要病毒病之一。
Malkinson 等[2]于1981年详细报道了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 ,MDRV )及临床感染病例的基本特征。
通常情况下,MDRV 仅感染番鸭和半番鸭,其他品种鸭和家禽易感性较低。
1997年前后在我国福建、广东和浙江等地的商品番鸭群出现MDRV 感染,当时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吴宝成等[3]于2001年正式报道该病的病原为MDRV 。
然而,2006年前后,我国部分地区北京鸭(含樱桃谷鸭)商品代肉鸭群发生一种以脾脏斑块样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疫病,死亡率为5%~15%[4]。
鸭群感染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其特征性病变为脾脏表面有出血斑或坏死灶,后期主要表现为脾脏坏死、变硬和萎缩。
通过对该病原进行系统的实验室诊断,证实该疾病的病原是一种与MDRV 关系密切但又有明显不同的一种鸭呼肠孤病毒,也被称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
时至今日,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已广泛存在于我国商品鸭群,成为商品肉鸭早期最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22年8月,湖南某蛋鸭场后备鸭群陆续出现死亡现象,送检3只30日龄麻鸭,经剖检和微生物学诊断,从送检鸭的组织样品中分离到1株呼肠孤病毒,并对病毒的细胞培养特性和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
1病料来源湖南某鸭场送检3只已死亡的30日龄麻鸭金定鸭。
剖检可见肝脏(3/3)和脾脏(2/3)肿大,其中1只鸭的脾脏(1/3)有出血斑;胰腺(2/3)有明显的出血点;法氏囊腔有乳白色的分泌物,其他脏器病变不明显。
收稿日期:2023-04-04作者简介:张光洁,男,1966年生,高级兽医师。
1例麻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张光洁1,全秀振2,柳丛林1,李小敏1,彭江11.湖南省衡阳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衡阳421001;2.湖北省黄石市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黄石435100摘要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可引起脾脏坏死等病变,造成免疫系统损伤及死亡,严重危害商品水禽养殖业的生产。
禽呼肠孤病毒非结构蛋白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
ELISA方法的建立的开题报告
本次研究旨在克隆表达禽呼肠孤病毒(IBV)非结构蛋白(NSP)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重组蛋白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方法。
首先,根据已有文献对IBV NSP进行序列比对,设计引物进行PCR 扩增目标基因片段。
从IBV RNA模板中成功扩增出长约1.5 kb的NSP基因片段。
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和测序验证,结果显示目标基因片段的序列完全符合预期。
接下来,将NSP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PIC9K中,使用重组酵母表达系统Pichia pastoris进行表达。
经过筛选、鉴定和纯化,成功得到了高纯度的重组NSP蛋白。
进一步,将重组NSP蛋白用于建立ELISA检测方法。
首先选择适宜的抗原和抗体,在优化实验中确定最佳的抗原和抗体反应条件。
利用重组NSP蛋白作为抗原,经过优化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后,成功地建立了对IBV NSP蛋白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ELISA检测方法。
总之,本研究成功地克隆表达了IBV NSP基因片段,并建立了检测IBV NSP蛋白的重组蛋白ELISA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IBV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禽呼肠孤病毒S3、S4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介绍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一种严重危害禽类养殖业的致病性病毒,能引起多种禽类疾病,如呼肠孤病、心肌炎等。
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具有十种血清型。
其中S3、S4血清型是较为常见的血清型,分别引起禽
咽喉头颈炎和禽心肌炎等疾病。
在ARV的致病机制中,S3和S4基因在病毒逃逸免疫
攻击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克隆禽呼肠孤病毒S3、S4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
解这两种血清型对于病毒致病的作用。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病毒株的筛选和培养:从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禽体中筛选S3和S4血清型的
病毒株,并进行培养。
2. RNA提取和cDNA合成:通过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病毒RNA,将RNA逆转录成cDNA。
3. PCR扩增S3和S4基因:使用S3和S4基因特异性引物对c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后进行电泳检测。
4. 克隆基因片段:使用TA克隆法将PCR扩增的目的片段克隆到载体中,经过菌落PCR、酶切鉴定后,最终得到正确的重组载体。
5. 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对克隆得到的S3和S4基因进行测序,并使用生物信
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比对。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本研究将得到禽呼肠孤病毒S3和S4基因的克隆和序列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两种血清型病毒在禽类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同时,对于病毒的预防和控制也具有一定
的理论参考价值。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23,31(1):134-138·研究论文·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路 晓1,杨晶晶2,丛雁方3,王 林4,刘丽萍1,高月花1,亓丽红1,于可响1(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山东省家禽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23;2.江苏桂柳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徐州221600;3.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动物用保健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266102;4.济南亿民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济南250105)摘 要:近几年,鹅“白点病”频发。
本研究从江苏沛县地区肝脏有坏死点的发病鹅中收集肝脏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 -PCR 检测、序列分析进行病毒鉴定,并回归雏鹅进行致病性试验。
结果发现:该毒株在鹅胚上生长良好;回归鹅能完全复制出临床中肝脏出现坏死点的病变,并能从实验鹅中重新分离到该病毒;对其主要抗原基因σC 进行测序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番鸭呼肠孤病毒基因序列的进化关系较近,同源性为89.6~98.9%。
本研究证实了鹅“白点病”的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为该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分离;鉴定中图分类号: S852.6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674-6422(2023)01-0134-05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uscovy Duck Reovirus Isolate from a Diseased GooseLU Xiao 1, YANG Jingjing 2, CONG Yanfang 3, WANG Lin 4, LIU Liping 1, GAO Yuehua 1,QI Lihong 1, YU Kexiang 1(1. 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Immunity and Diagnosis of Poultry Diseases Poultry Institute,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Jinan 250023, China;2. Jiangsu Guiliu Animal Husbandry Group Co. Ltd, Xuzhou 221600, China; 3. Qingdao Azure Biological Co. Ltd, The National Animal Health Products fo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Qingdao 266102, China;4. Jinan Yimin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Jinan 250105, China)收稿日期:2020-08-3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500800);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GNC106044);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创新团队计划(SDAIT-11-0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CXGC2016A10, CXGC2016B14,CXGC2018E11,CXGC2020D01);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专项建设计划(SDKL201810);济南市自主培养创新团队项目(2019GXRC025)作者简介:路晓,女,本科,主要从事禽病研究通信作者:于可响,E-mail:****************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oose white spot disease occurs frequently. In 2020, liver samples with necrotic spots were collected for virus isolation from diseased geese in Peixian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The live samples were inoculated into goose embryos and a virus was obtained. Then, this virus isolate was then characterized by growth, RT-PCR, sequence analysis and pathogenicity testing. The virus isolate grew well on the goose embryos. The necrotic spots were obvious in livers and the virus was reisolated from liver samples. The sequenc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major antigen gene σC showed that this isolate had a clos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with Muscovy duck reovirus as their homology raged from 89.6% to 98.9%. This study confi rmed that the causative pathogen of goose white spot disease was Muscovy duck reovirus,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Goose; Muscovy duck reovirus;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135 ·路 晓等: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第31卷第1期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 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可感染鸡、火鸡、鸭、鹅等多种禽类[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分离鉴定及σC基因进化分析作者:申翰钦来源:《家禽科学》2020年第11期摘要: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orthoreovirus,NDRV)在番鸭和北京鸭上流行,引起番鸭的肝斑状出血和北京鸭的脾坏死。
本研究从广东云浮某养殖场发生以肝脏出血为病变的番鸭中分离到一株NDRV,命名为GD-YF-202001。
对GD-YF-202001株的σC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
结果显示,分离株σC基因与NDRV SDJN18毒株同源性最高,遗传距离较近;分离株σC氨基酸序出现多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关键词: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分离鉴定;σC基因;进化分析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orthoreovirus,ND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成员,基因组由10个双链RNA片段组成。
NDRV感染番鸭主要引起肝脏斑状出血和坏死,感染北京鸭主要引起脾坏死等症状[1,2]。
NDRV感染能引起免疫器官,因此被认为是鸭群重要的免疫抑制病,发病日龄在5~25 d左右,死亡率为5%~50%,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2,3]。
近年来,该病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辽宁、福建、广东等地均有发生,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4,5]。
本研究于2020年从广东云浮某养殖场出现典型肝脏斑状出血症状的番鸭病料中分离到一株NDRV,并对σC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以探究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NDRV流行病学调查积累数据,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样品采集与病毒分离发病番鸭群死淘率约20%,病死鸭剖检可见肝斑状出血。
采集发病鸭只的肝脏和脾脏组织,剪碎,加入5倍量PBS以及2000 IU/mL的青霉素、链霉素研磨成糜状,移入灭菌离心管中,在4 ℃的冰箱中放置3 h后,反复冻融3次,8000 rpm离心5 min,取上清接种Vero细胞和DEF细胞,37 ℃培养3~5 d,待超过50%细胞出现CPE后冻存于-80 ℃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