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第七章
- 格式:pptx
- 大小:160.41 KB
- 文档页数:32
Chapter 7货币政策§7.1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1、货币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2、货币政策目标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先后出现的,它们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1)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国际金本位制时期,西方各国普遍信奉“自由放任”原则,认为资本主义是一架可以自行调节的机器,能够自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维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及物价稳定是当时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稳定货币的对内价值(货币购买力)和对外价值(汇率)。
(2)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西方各国经济一片萧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伴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盛行,美国、英国宣称,谋求充分就业是其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试图用增加货币供给、扩大就业的方法来繁荣经济。
(3)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鉴于前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复兴,欧美国家又提出了发展经济的迫切性,以保持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把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当时的主要目标。
(4)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60年代以后,美国等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国际收支状况也日益恶化,特别是美国经济实力削弱,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受到严重威胁,使维持固定汇率发生困难,也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伴随着70年代初发生的两次美元危机和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解体,不少国家又先后将国际收支平衡列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它基本上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因此,最终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战略目标。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1)稳定物价○1稳定物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所谓稳定物价,是指在某一时期,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大体稳定,即在某一时期,平均的价格是相对不变的。
第七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不是掌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均衡等宏观货币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并能够分析、解释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货币供求问题和现象。
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考题以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为主。
第一节货币需求考试内容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的涵义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对执行流通手腕和价值贮藏手腕的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和区域内(如一个国家),社会各个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和个人)对货币持有的需求总和。
“购买力总量说”“流通总量说”。
前者是一个存量概念,后者是一个流量概念。
需要指出的是,咱们考察货币需求量,通常都是从存量角度计量的。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理论模型)货币需求理论主要分析经济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部门的货币需求量,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对社会各个部门的货币需求产生影响的。
(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先以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可表达为:这一规律可用符号表示为:式中,P是商品价钱,T是商品交易量,V是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M d是货币需求量。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几个因素。
马克思揭示的货币必要量规律,是以他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该理论的前提条件是:(1)黄金是货币商品。
(2)商品价格总额是既定的。
(3)这里考察的只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二)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欧文·费雪(Fisher)于1911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是交易型货币数量学说的代表作。
在该书中,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即:MV=pY上式还可以表示为:这一方程式表明,物价水平的变更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更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变更成正比,而与商品交易量的变更呈反比。
费雪以为,交易方程式中的V和Y两个变量在长期中都不受M变动的影响。
V是制度因素影响的,它取决于人们的支付习惯、信用发达程度、运输条件等社会因素,而Y则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等非货币因素。
第七章连续时间金融初步:期权定价连续时间金融理论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理论的创新和推进,连续时间金融在整个金融学科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特别是在理论运用于实践方面,连续时间金融理论的运用丝毫不比离散时间金融理论逊色。
例如,从金融产品的角度来看,衍生品交易的规模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而衍生品的交易与发展正是建立在对衍生品合理定价的基础上,而衍生品的定价(比如期权)正是建立在连续时间金融理论之上。
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将介绍期权的概念和定价问题;第二节将介绍股票期权;第三节中,将详细讲解期权定价的二项式模型和Black-Scholes模型。
§1 期权概论一、期权发展的背景期权交易早已有之。
1973年以前,在美国就存在着场外期权交易。
由于这种交易是直接交易,交易费用很高,而且没有相应的期权二级市场,所以期权交易很不活跃。
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 Exchange,CBOE)正式挂牌,开始了美国全国性的股票买入期权标准化合约的交易。
这一交易一经推出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投资者对期权的兴趣及期权交易量迅速增长,并将原来的股票期权柜台交易淘汰出局。
期权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刺激了期权交易的发展,除此而外,70年代和80年代金融市场,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使得一些投资者纷纷采用期权战略进行保值,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而另一些投机者则利用期权作为投机工具,希望通过短线操作赚钱,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期权交易迅速发展。
二、期权的基本概念1.期权的定义期权分为买入期权(Call option)和卖出期权(Put option)。
买入期权又称敲入期权、看涨期权,它是给予期权的持有者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之前的的任一时刻按规定的价格买入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的一种法律合同。
卖出期权又称敲出期权、看跌期权,它给予其持有者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之前的任一时刻按规定的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4P)《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205193课程负责人:课程中文名称:金融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金融学、金融工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公司理财、投资学一、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资本市场的行为主体跨期资源最优配置的行为决策理论,以及作为资本市场行为主体决策结构的资本资产定价和衍生金融资产定价理论,以此达到能够运用现代金融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现实资本市场行为主体投资和融资决策行为的目的。
二、教学要求熟悉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主体的投资决策和资产选择理论,掌握期望效用理论、资本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以及有效市场理论等内容,重点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等。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内容学时 1.导论:理解金融经济学 3 2期望效用理论 3 3.个体风险态度极其度量 6 4.资产组合理论 3 5.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 6 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 7.套利定价理论 3 8.Arrow-Debreu经济 3 9.套利与资产定价 3 10.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 3 11.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价格 3 12.不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价格 3 13.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 3 14(不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 3 15.资本市场理论(一) 3 16.资本市场理论(二) 3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1.1 金融与金融系统1.2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3 金融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演进 1.4 金融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第二章期望效用理论2.1 个体行为决策准则2.2 VNM期望效用函数第三章个体的风险态度极其度量3.1 风险态度3.2 风险厌恶的度量3.3 风险厌恶度度量的性质3.4 几种常用的效用函数3.5 随机占优第四章资产组合理论4.1 两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选择4.2 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比较静态分析4.3 多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第五章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5.1 均值-方差分析的假设条件5.2 资产收益与风险的度量5.3 两资产模型下的有效组合前沿5.4 加入无风险资产的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前沿5.5 有效组合前沿的性质5.6 两基金分离定理第六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6.1 无风险借贷及其对投资组合有效集的影响6.2 标准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6.3 特征线模型6.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第七章套利定价理论7.1 资产收益风险的因子模型7.2 精确因子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7.3 极限套利与APT7.4 极限套利与均衡7.5 作为套利结果的APT第八章 Arrow-Debreu经济8.1 Arrow-Debreu证券市场8.2 状态价格8.3 市场的完全化8.4 参与者的优化8.5 市场均衡第九章套利与资产定价9.1 一般市场结构9.2 套利9.3 无套利原理9.4 资产定价基本原理9.5 风险中性定价与鞅第10章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10.1 期权10.2 期权价格的性质与界10.3 美式期权以及提前执行10.4 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10.5 期权与市场完全化第11章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定价11.1 完全市场中的均衡11.2 最优配置与风险分担11.3 代表性参与者11.4 加总11.5 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12章不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定价12.1 消费与证券价格12.2 约束下的最优配置12.3 实质完全市场第13章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13.1 存在生产机会的Arrow-Debreu经济13.2 公司的投资决策13.3 融资决策13.4 基本框架外的公司财务第14章不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14.1公司融资中的代理成本14.2 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融资14.3 公司财务的金融契约理论第15章资本市场理论(一)15.1 市场有效性15.2 有效市场的类型15.3 市场有效性检验第16章资本市场理论(二)16.1 资本市场之谜16.2 资本市场之谜的经典理论解释16.3 资本市场之谜的行为金融解释四、教材与参考书教材:王江著《金融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七章 套利定价理论1.考虑下面的单因素经济体系的资料,所有资产组合均已充分分散化。
资产组合 E(r)(%) 贝塔A 12 1.2F 6 0现假定另一资产组合E也充分分散化,贝塔值为0.6,期望收益率为8%,是否存在套利机会?如果存在,具体方案如何?(3)2.下面是Pf公司一证券分析家构建的三只股票的投资方案。
(4)不同情况下的收益率(%)股票 价格/美元衰退 平均 繁荣A 10 -15 20 30B 15 25 10 -10C 50 12 15 12a.使用这三只股票构建一套利资产组合。
b.当恢复平衡时,这些股票价格可能会如何变化?举例说明,假定C股票的资金回报率保持不变,如何使C股票的价格变化以恢复均衡?3.假定两个资产组合A和B都已充分分散化,E(r A)=12%,E(r B)=9%,如果影响经济的要素只有一个,并且βA=1.2,βB=0.8,可以确定无风险利率是多少?(5)4.假定证券收益由单指数模型确定:R i=αi+βi R M+еi其中,R i是证券的超额收益,而R M是市场超额收益,无风险利率为2%。
假定有三种证券A、B、C,其特征性的数据如下所示:(7)证 券 βi E(R i)(%) σ(еi) (%)A 0.8 10 25B 1.0 12 10C 1.2 14 20a.如果σM=20%,计算证券A、B、C的收益的方差。
b.现假定拥有无限资产,并且分别与A、B、C有相同的收益特征。
如果有一种充分分散化的资产组合的A证券投资,则该投资的超额收益的均值与方差各是多少?如果仅是由B 种证券或C种证券构成的投资,情况又如何?c.在这个市场中,有无套利机会?如何实现?具体分析这一套利机会(用图表)。
5.如果X和Y都是充分分散化的资产组合,无风险利率为8%:(13)资产组合 期望收益率(%) 贝塔值X 16 1.00Y 12 0.25根据这些内容可以推断出资产组合X与资产组合Y:a.都处于均衡状态b.存在套利机会c.都被低估d.都是公平定价的6.根据套利定价理论:(14)a.高贝塔值的股票都属于高估定价b.低贝塔值的股票都属于低估定价c.正阿尔法值的股票会很快消失d.理性的投资者将会从事与其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套利活动7.套利定价理论不同于单因素CAPM模型,是因为套利定价理论:(16)a.更注重市场风险b.减少了分散化的重要性c.承认多种非系统风险因素d.承认多种系统风险因素8.均衡价格关系被破坏时,投资者会尽可能大地占领市场份额,这是______的实例。
金融经济学第七章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第七章 连续时间套利定价理论v§7.1 布朗运动v布朗运动最早是由英国生物学家布朗(Brown),于1827年在观察花粉 颗粒在液体中做无规则运动时发现的。
爱因斯坦对这种无规则运动作了 物理学分析,并首先建立了布朗运动的数学模型。
在每一瞬间,花粉颗 粒在三个方向、六个面都受到随机冲击,冲击可以看作是正态分布的 (二项分布的近似)。
因此每个瞬时,花粉颗粒的运动可以看成是正态 分布。
v在经济学中第一个提出可以用布朗运动来刻画股票价格变动的是 Louis Bachelier(1900),他可能也是第一个对布朗运动进行研究的人。
Ito的随机微分方程及后来建立在半鞅上的更一般的随机微分方程理论, 为金融学家进行衍生产品定价提供了可能。
Black & Scholes、Merton等 人的工作,给出了期权等衍生产品的精确价格公式,同时也使得布朗运 动和随机分析的工具得到了巨大发展。
第七章 连续时间套利定价理论v 一、 Brown 运动的数学表述v 定义:称为是一个标准的布朗运动(B.M.),如果它满足: v (1) ;v (2) 与 独立,。
v (3) 的分布与t无关,具有零均值,且v。
v (4)函数 几乎处处连续。
v定理:对于一个标准的B.M.,我们有:v ,v特别地,a可以取1。
0 0 = B s t B B - s F s t ³ " t h t B B - + 0 / | | lim 3= - + ® +h B B E t h t h t B t a atB E t t = = 22 | | ) ( s第七章 连续时间套利定价理论v推论:当 时, 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函数为:v 定理:如果是一个B.M.,则v(1) 是一个B.M.;v (2) 是一个B.M.;v (3) 是一个B.M.; v (4) 是一个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