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和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305.65 KB
- 文档页数: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和中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头内骨组织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创伤、激素使用、饮酒以及其他因素等可导致本病,是一种顽固的致残性疾病。
一、早期诊断非创伤性骨坏死起病缓慢,在确定诊断前常有一较长时间的“静息期”。
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坏死病变可能已发展至必须进行植骨或做全髋置换术的程度。
由于本病多发生于年轻人,迫切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并尽可能获得早期诊断。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也是发挥中医临床治疗的重点。
股骨头坏死的病程特点表现为:临床前期,股骨颈骨折、大量长期使用激素、嗜酒等为高危人群;亚临床期,骨髓水肿、局部缺血;临床早期,死骨形成;临床中期,股骨头塌陷,关节软骨碎裂;临床晚期,关节损害,骨性关节炎。
如何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一直是国内外骨科界重点研究的课题。
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有两个途径:一是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包括髋关节创伤、因某种疾病而曾经大剂量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酗酒以及与本病发病有密切关联疾病的患者;另一个是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无症状患者的多髋关节诊查。
早期诊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技术的运用:双髋正蛙位X光平片、CT、MRI、放射性核素扫描(ECT,SPECT)及股骨头动脉的选择性造影数字减影等,其中以MRI和SPECT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的灵敏度最高,达90%~100%。
如没有以上设备,清晰X光片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定期随诊亦不失为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许多患者可以通过X片的检查获得早期诊断。
(2)时限的掌握:医生不能无限期地让患者随诊。
随诊多长时间方为合适安全,已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观察研究。
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对高危人群在3年内应密切关注。
(3)对不同病因发病率的了解。
创伤、激素等因素导致本病的发病率有所不同。
对不同病因发病率、发病时间以及影像学资料的合理分析与运用,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是有裨益的。
近年来国际骨坏死学术界对本病早期处理的有效性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对于青年患者的早期诊断有利于采取措施、防止病情加重,至少可以推迟全髋置换的时间与避免多次换髋的弊端;同时还正在积极地寻求早期的内科治疗方法。
不同病因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初始发病部位差异分析刘柯希; 吕本浩; 王义生【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9(028)005【总页数】3页(P780-782)【关键词】早期; 股骨头坏死; 发病部位; 激素; 酒精【作者】刘柯希; 吕本浩; 王义生【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河南郑州 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一个病理演变过程,因某些病因使股骨头的血供异常或股骨头中的骨性结构遭受破坏,继而出现股骨头坏死和修复[1]。
根据病因将ONFH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
非创伤性ONFH是骨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致残率高[2],多发于中青年人,大多为双侧发病。
酒精和激素是非创伤性ONFH最常见的两个病因[3-4]。
ONFH中10.0%~74.0%患者有长期酗酒史,激素性ONFH的发生率为18.0%~46.0%,均与摄入量及时间有关[2]。
一项多中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 352例ONFH中,男性患者占70.1%,女性患者占29.9%,性别比例约为7∶3。
其中,男性患者中酒精性ONFH占40.4%,激素性ONFH占20.5%;女性患者中酒精性ONFH占5.9%,激素性ONFH占32.9%[5]。
未经有效治疗者发生股骨头塌陷风险高,最终不得不施行关节置换手术[1-2,6-7]。
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初始发病部位进行确定,对坍塌风险的评估以及坏死病变进展的预测均有着较大的临床参考意义。
李子荣等[7]基于股骨头三柱结构理论的中日友好医院股骨头坏死分型,以坏死部位将ONFH分为5型,提高了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敏感性。
但是,早期ONFH病例的初始发病部位不尽相同,目前尚未见对于不同病因早期非创伤性ONFH初始发病部位的相关文献报道。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病因非创伤性ONFH初始发病部位的差异,为基础与临床研究防治ONFH提供科学依据。
影像核医学骨骼系统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时相骨显像4.单光子吸收测定法2.“炸面圈”征5.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代谢性骨病6.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三、填空题1.骨骼组织由和构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为,其表面积很大,全身的骨骼就像一个大的离子交换柱,能与组织液中各种可交换的相应离子或化合物发生或,进行代谢更新。
2.当骨骼组织局部无机盐代谢旺盛,局部血流量,成骨细胞活跃和新骨形成时,可较正常骨骼聚集的放射性药物,影像上呈现异常的。
3.根据不同的临床需要通常骨显像分为、;静态显像又分为显像、显像和显像。
4.在“弹丸”式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可见大动脉和二级动脉陆续显影,随后逐渐显示的轮廓,骨骼放射性。
5.放射性增高是最常见的骨显像异常影像,可见于多种骨骼疾病的和伴有和过程的进行期。
6.各种恶性肿瘤常发生骨转移,其中以癌、癌、癌等骨转移最为常见,而且往往在无骨痛症状时即已有转移。
7.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为、和等。
8.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通常较X线片早发现骨转移灶,是的首选方法。
9.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骨显像可见患侧股骨头呈放射性区;随着病情发展,进入血管再生和修复期,髋关节也逐渐发展成为骨关节炎,骨显像上股骨头放射性缺损区周边呈现放射性,即样影像。
10.骨移植后,待软组织损伤反应消退,若骨显像见移植骨相、相放射性明显或正常(充盈良好),相显示移植骨放射性接近或高于正常骨组织,表明移植骨血运,代谢,则可判定移植骨成活。
11.应用骨显像可鉴别急性骨折与陈旧性骨折,急性骨折呈,而陈旧性骨折。
12.畸形性骨炎活动期骨显像影像特点是长骨或扁平骨呈,边界,骨外形;静止期骨显像。
13.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骨显像表现为,假体感染则表现为。
四、选择题(一)A型题1.骨骼的显像主要是通过99Tc m标记的磷酸盐与骨骼之间的下列哪种作用完成的A.化学吸附作用 B.渗透作用及负离子吸附作用C.骨骼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代谢作用 D.目前还不清楚E.主动转运2.目前常用的骨骼显像剂A.99Tc m -EHIDA B.99Tc m -MDP C99Tc m-HMPAO D.99Tc m-ECDE.99Tc m -DTPA3.在诊断早期骨转移瘤时A.X线比核素骨显像早3-6个月 B.核素骨显像比CT、X线早3-6个月C.核素骨显像与CT、X线都能早期诊断 D.CT、X线能早期诊断骨转移瘤E.CT、MRI比核素骨显像早3—6个月4.不能影响骨显像的因素有A.显像剂的剂量B.机体的营养状态C.局部血流量D.成骨细胞活性 E.无机盐代谢程度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典型的骨显像表现为A.“楔形”切迹 B.未看到明显改变C.“炸面圈”样改变D.股骨头呈现明显放射性分布浓聚区 E.股骨头形态正常6.三时相骨显像的三时相是指A.早期相、中期相和晚期相B.动脉相、静脉相和混合相C.动态相、中间相和静态相D.动态相、过度相和静止相E.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7.多种恶性肿瘤可发生骨转移,其中以哪些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最为常见A.肝癌、胃癌、肠癌B.甲状腺癌、肾上腺癌、肾癌C.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D.卵巢癌、宫颈癌、绒癌E.脑肿瘤、骨肿瘤、垂体肿瘤8.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是A.X线拍片 B.CT检查 C.MR检查 D.核素骨显像 E.超声检查9.一般当局部钙量的变化大于多少时,X线片才开始显示异常A.10%-30% B.30%-50% C.50%-70%D.70%-90%E.>90%lO.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A.先天性骨质疏松症和后天性骨质疏松症 B.早期性骨质疏松症和晚期性骨质疏松症C.早发性骨质疏松症和晚发性骨质疏松症 D.一过性骨质疏松症和永久性骨质疏松症 E.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11.四时相骨显像中的延迟骨显像检查时间是在注射显像剂后A.36~48 h B.24 h C.16 h D.12h E.8 h12.患者双肾多发结石5年,腰腿痛1个月,骨显像诊断为代谢性骨病,血化验项目最重要的是A.肝功能 B.肾功能 C.TSH D.PTH E.ACTHl3.在病理情况下,造成骨病灶处放射性异增高的因素哪个是错的A.血供增多 B.无机盐代谢增强 C.成骨细胞活跃 D.有关酶的活性降低E.新骨形成14.骨转移瘤在骨显像中,哪种表现适宜用放射性核素治疗A.放射性减低区 B.放射性缺损区 C.放射性增高区 D.放射性分布正常E.无放射性增高15.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好发部位是A.上腰椎 B.下颈椎 C.下胸椎 D.胸椎12和腰椎1、2 E.下腰椎16.有关代谢性骨病的骨显像典型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颅骨和下颌骨放射性增加 B.中轴骨放射性增加 C.多条肋骨上的热区呈线性排列 D.“领带”征 E.肾淡影17.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的好发部位是A.长骨骨端 B.长骨皮质 C.扁骨 D.椎体E.椎弓根18.骨髓炎的好发部位是A.长骨骨端 B.长骨皮质 C.扁骨 D.椎体 E.椎弓根19.一般不引起超级影像的疾病是A.肾性骨病B.骨软化症 C.甲旁亢 D.骨转移 E.多发性骨髓瘤20.对骨显像孤立性放射性热区的良恶性鉴别中,起决定作用的检查是A.B超 B.X线 C.CT D.MR E.骨活检21.关于骨盆局部骨显像的方法,哪项不正确A.检查前最好排空尿袋B.检查前空腹C.怀疑病人有污染,则病人应换衣服,必要时清洗污染部位 D.膀胱增大影响盆内结构,必要时可考虑导尿E.有些情况下,可将一块铅皮放在膀胱22.当全身骨显像不能辨别病灶来自肩胛骨或肋骨时,需加做的特殊体位是A.胸部前位像B.胸部双臂抬高后位像C.胸部前斜位像 D.胸部后斜位像 E.胸部后位像23.当全身骨显像不能辨别病灶来自腰椎椎体或椎弓根时,需加做的特殊体位A.腰椎后位像B.腰椎前位像 c.胸部后位像D.腰椎后斜位像 E.腰椎前斜位像24.目前骨显像中常用的正电子核素是A.68Ge B.1231 C.150 D.76BrE.18F(二)B型题(1—2题共用备选答案)A.血流相 B.全身显像 C.血池相 D.局部显像 E.断层显像1.反映的是较大血管的血流灌注和通畅情况2.反映的是软组织的血液分布状况(3~5题共用备选答案)A.成人各大关节放射性异常浓聚 B.骨骼多发性放射性异常浓聚C.小关节放射性异常浓聚 D.胸椎多发性放射性分布稀疏E.血流相、血池相、延迟相均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增加 3.原发性骨肿瘤的核素骨显像特点4.多发骨转移瘤常见的核素骨显像特征5.类风湿性疾病常见的核素骨显像特征(6—8题共用备选答案)A.各个关节对称性放射性分布浓聚 B.骨骼见多发性、形态不规则的放射性浓聚区C.骨骼影像对称,放射性分布无异常浓聚和稀疏D.髋关节呈“炸面圈”样改变E.全身性放射性分布稀疏6.正常成人全身骨显像表现7.正常儿童全身骨显像表现8.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显像表现(9~11题共用备选答案)A.125 B.153Gd C.X线 D.131I E.99Tc m 9.SPA使用的放射源10.DPA使用的放射源11.DXA使用的放射源(三)X型题1.四时相骨显像包括哪些A.血流相 B.断层显像 C.延迟相 D.延迟到24 h的骨静态显像 E.血池相2.不同时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特点可为A.放射性分布稀疏B.放射性分布缺损 C.“炸面圈”征 D.“楔形”切迹 E.放射性浓聚3.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骨显像的表现A.血流灌注明显增加 B.血池相放射性分布增加 C.延迟相局部放射性分布增加 D.除原发灶外其它骨骼可显示为正常 E.所有骨骼影像未见异常4.骨显像的注意事项包括A.受检者注射显像剂后应尽量多饮水B.显像前受检者应尽量排空膀胱C.受检者排尿时应避免污染衣裤或体表D.显像前应去除受检者身体上的金属物品E.对于疼痛严重而不能平卧的病人应给予镇痛剂5.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为A.长管状骨 B.脊柱 C.肋骨 D.骨盆E.手、足骨6.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可由以下哪些情况引起A.骨折 B.长期劳累 C.长期活动 D.长期大量应用激素 E.长期慢性饮酒7.代谢性骨病的一般影像特征包括A.全身骨放射性对称性增加B.颅骨和下颌骨的明显放射性浓集C.肋软骨连接处呈串珠状 D.胸骨呈‘‘领带”样聚集 E.肾影不清晰8.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测定方法有A.单光子吸收测定法B.双光子吸收测定法C.双能X 线吸收测定法 D.激光吸收测定法 E.定量CT测定法五、问答题1.骨显像的原理和适应证是什么?2.正常全身骨显像的影像特征是什么?3.试述急性骨髓炎和软组织蜂窝组织炎的鉴别诊断。
云克治疗非创伤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观察作者:李盼盼郭会利郭树农叶艳君王军辉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年第01期【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云克对非创伤性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
方法:收取经云克治疗的非创伤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2例(44髋),分别采集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的髋关节影像学图像。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表现的变化。
结果:32例患者中,治疗前后行CT对比检查者32例,MRI检查者25例,SPECT-CT骨显像者20例。
患者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Harris评分显著增加,坏死区域CT值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云克对非创伤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明确的疗效,是保髋治疗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云克;疗效;临床分析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1.008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目前骨科领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1-2]。
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多数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早期(Ⅰ、Ⅱ期)就被发现。
对于早期坏死,寻求保髋治疗的最佳方案是整个医学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笔者采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治疗非创伤性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2例,收到满意效果。
为积累经验,现作回顾性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44髋),男24例,女8例;年龄20~56岁,平均41岁;长期服用激素史13例,过量饮酒史8例,无明显诱因11例;Ⅰ期19髋,Ⅱ期25髋。
1.2 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订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3]。
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髋关节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标准阳性(≥2),即可诊断为股骨头坏死。
1个主要标准阳性或3个次要标准阳性,其中至少包括1个X线片阳性改变,即可诊断为股骨头可能坏死。
股骨头坏死mri分级标准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骨骼疾病,其严重程度可以通过MRI分级标准来评估。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股骨头坏死MRI分级标准:
1. 分级0:正常表现,没有股骨头坏死的迹象;
2. 分级Ⅰ:股骨头坏死早期,MRI显示骨骼结构轻微受损,可能出现骨骼小梁密度减少;
3. 分级Ⅱ:股骨头坏死中期,MRI显示股骨头出现破损、骨小梁明显密度减少,可见病灶的压缩;
4. 分级Ⅲ:股骨头坏死晚期,MRI显示病灶进一步扩大,股骨头碎裂、塌陷,关节面穿孔,骨小梁完全破坏;
5. 分级Ⅳ:股骨头坏死晚期,MRI显示广泛碎片形成,关节失去正常形态,出现骨性关节炎的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医生和机构可能会使用略有不同的分级标准,因此在具体诊断过程中,还需结合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MRI分级标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股骨头坏死mri分级标准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指股骨头血液供应不足或缺血性坏死的病变。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检查手段,对于ANFH的诊断和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下是常用的MRI分级标准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MRI可以在早期诊断ANFH,并非常有助于分级。
当前常用的ANFH MRI分级标准为宫口氲出血内的Ficat分期和Steinberg分期。
1. Ficat分期:- Ficat I期:股骨头坏死尚未引起骨撞针索性改变。
MRI结果显示股骨头主体仍然具有正常信号。
- Ficat II期:股骨头出现囊样水肿改变,信号强度增加。
中央坏死区域的信号与正常骨质相似。
- Ficat III期:坏死部分的信号明显增强,出现多发裂隙。
- Ficat IV期:股骨头出现萎缩,骨小梁破坏,坏死区域扩大。
2. Steinberg分期:- Steinberg I期:股骨头出现近端的亚克分区轻度骨髓水肿和信号强度改变。
- Steinberg II期:坏死区域增大,信号异常更明显,并且开始向远端扩展。
- Steinberg III期:坏死区域进一步扩大,近端坏死区域有时出现局限性支撑不足。
- Steinberg IV期:股骨头坏死面积较大,近端和远端的坏死区域均出现支撑不足。
除了Ficat和Steinberg分期,MRI还可以进一步评估ANFH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如以下指标:- ANFH病变部位:股骨头的不同区域的受累情况,如容易发生坏死的上外侧区域。
- 信号强度改变的范围:通过比较坏死区与健康骨骼相比的信号强度。
- 坏死区的分布:包括单个坏死灶、多个坏死灶的分布情况以及坏死灶之间的连续性。
- 关节腔内软骨和滑膜的损害程度。
总之,MRI在ANFH的诊断和分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评估Ficat或Steinberg分期以及其他影像学指标,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作者:王荣崧朱树叶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3--01成人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femoral head necrosis,FHN)是股骨头的获得性缺血性疾病,其特征为多因素导致的股骨头供血不足,是当前骨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下肢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初的表现是局部的,通常是部分坏死,但随着终末期髋关节病的发展,该疾病有可能进展到完全破坏股骨头。
虽然缺乏确诊的流行病学数据,但FHN似乎在30至50岁之间的男性中最常见(1)。
FHN与髋关节发育不良和股骨髋臼撞击一起,三者代表了中年髋关节病的主要原因。
在30%至70%的病例中,坏死是双侧的。
如果不及时治疗,FHN会导致大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继发性关节破坏。
目前尚无世界范围内FHN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
现有文献主要以某个特定国家、省市或地区的调查结果进行报道,国家层面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多见于欧美及日、韩等部分发达国家。
在我国,由于目前国内医疗保障体制建设尚不完善,且缺乏全国性的疾病注册登记系统,因此目前尚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根据公布的数据推断,目前我国患病人数已达500万人-75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15万人-20万人(2)。
尽管与原发性髋关节病相比,FHN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较低,但FHN具有显著的经济影响,因为它主要影响年富力强者(高峰年龄为35岁)。
由于这些原因,FHN的早期診断和根据疾病阶段的适当治疗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目前,FHN的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人员达到的共识是其涉及多因素过程(3)。
长期皮质类固醇治疗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每日剂量为2克泼尼松龙当量或更多,且治疗时间为2至3个月(6)。
在10%至30%的病例中,这是FHN的主要原因(4-6)。
—1457—《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年6月第28卷第6期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SA介入治疗M M I 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1-导管室;2.手术室(河南鹤壁456750)杜保波刘云-高媛S张昊乐I【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SA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 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2例作为研究资料,共54髓关节,均于血管灌注介入治疗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描述供血动脉血管的改变,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管管径和血管计数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髓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o结论: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SA影像表现提示股骨头供血动脉血管的改变属于引起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而通过介人治疗则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骨形成,近期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治疗临床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划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其中非创伤性主要是由于皮质类固醇药物无及酗酒等因素导致⑴o当前对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采用介入治疗方案,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势,但为了进一步明确治疗效果应加强对其基本病变因素的研究⑵。
为此,本次研究对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SA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2例作为研究资料,共54骯,均经临床、MRI及组织学等检查确诊。
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7例,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92±3.65)岁,病程1个月至35个月,平均病程(12.65±2.95)个月。
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重度全身感染及穿刺部位炎症患者及长期服用激素史患者等。
什么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及其发病原因引言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简称AVN)是一种病理性改变,其特点是股骨头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骨组织坏死。
本文将重点讨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定义、病因及其发病原因。
定义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指在无明显外力作用下,股骨头骨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坏死现象。
股骨头是人体大腿骨的一部分,它的坏死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血管供应不足血管供应不足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病因之一。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血管病变: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炎等血管病变会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坏死。
2.血液循环障碍:股骨头处于人体的高压区域,如果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血流缓慢或阻塞,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发生。
3.骨骼发育异常:一些先天性血管供应异常,如血管薄壁、血管走行异常等,也可能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不足。
药物和化疗一些特定的药物和化疗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
常见的有: 1. 糖尿病药物:长期应用高剂量的类固醇激素(如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质疏松,加速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2. 化疗药物:某些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顺铂等,可能直接影响股骨头的血供,导致坏死发生。
骨骼结构异常骨骼结构异常也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下情况可能增加股骨头发生坏死的风险:1.退行性关节病变: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会使关节受力不均匀,增加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2.骨折或创伤:严重骨折或其他骨骼创伤可能损害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导致坏死的发生。
3.喝水要注意慢慢小口小口地喝,不要大口大口地喝。
要仔细咀嚼书里的字,遇上不懂的词不要怕,先想个办法通过上下文的意思来猜,然后再结合自己有限的联想来判断,这样就会渐渐地读懂课本了。
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0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的168例患者的CT和MRI扫描资料,统计分析其阳性率、确诊率以及临床分期。
结果在阳性率检测方面及临床分期方面,行CT扫描与MRI扫描的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结果与手术确诊相比,MRI扫描的确诊率高于CT,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影像学检测,MRI较CT而言,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在进行鉴别诊断的时候,应该综合各类影像学资料的信息以提高确诊率。
标签: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诊断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经常性引起关节疼痛,关节活动不便以及负重行走功能障碍等。
CT与MRI作为目前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病症的常用影像学手段,能够很好的检测股骨头坏死的病变情况。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0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的168例患者的CT和MRI扫描资料,总结并分析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现将研究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05月我院经检查和询诊均疑似为股骨头坏死的168例患者的CT和MRI扫描资料。
其中男性120例,女性48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36.8±12.5)岁。
病患临床表现主要有髋关节、大腿近侧间接或持续疼痛,创伤性关节炎,或有痛性和短缩性跛行,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4.8±0.6)年;病因包括明显外伤史64例,长期服用激素45例,糖尿病史28例,长期酗酒20例,其他11例。
1.2方法对168例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
图像出来后,由至少两名影像学医师和骨科医师分别针对该片做出相应的诊断,对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对股骨头坏死的形态等进行总结、归纳。
股骨头坏死CT表现
*导读:股骨头坏死的CT检查,是从横断分层观察死骨块的大小,而且可以明确显示囊状改变的大小,股骨头软骨下断裂骨折,股骨头塌陷的部位和塌陷的程度。
……
股骨头坏死CT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阶段CT检查,X射线片检查还不能确诊时,CT检查就可以看出病理变化。
这一时期,股骨头内可以看到多处片状低密度影像,在片状低密度影像中,骨小梁缺少或部分骨小梁被吸收而消失,关节间隙无改变。
股骨头坏死的中期阶段CT检查,股骨头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囊状透光区边缘模糊。
同时可见股骨头内,有高密度硬化性死骨。
股骨头软骨面不规则的断裂变形,关节间隙宽窄等。
股骨头坏死的晚期阶段CT检查,股骨头内出现大面积的囊状透光区,囊状透光区边缘模糊不清,股骨头内大面积高密度硬化性死骨。
股骨头软骨面不规则的断裂变形或软骨消失,股骨头塌陷变形,髋臼外缘增生,髋臼骨质硬化或囊状改变,髋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第1 页。
股骨头坏死国际分期(ARCO分期)及解读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把股骨头坏死分为四期,即股骨头坏死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
其中Ⅰ期、Ⅱ期、Ⅲ期根据坏死的不同程度又可细分为三度,分别用A、B、C表示。
具体分期如下:0 期:活检结果符合坏死,其余检查正常1 期:骨扫描或/和磁共振阳性a 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 <15%b 股骨头病变范围 15-30%c 股骨头病变范围 >30%2期:股骨头斑片状密度不均、硬化与囊肿形成,平片与ct没有塌陷表现,磁共振与骨扫描阳性,髋臼无变化a 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 <15%b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 15-30%c 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 >30%3期:正侧位照片上出现新月征a 新月征长度<15% 关节面或塌陷小于or <2-mmb 新月征长度-占关节面长度15-30% 或塌陷2-4mmc 新月征长度>30%关节面长度或塌陷>4-mm4期:关节面塌陷变扁、关节间隙狭窄、髋臼出现坏死变化、囊性变、囊肿和骨刺。
ARCO分期解读0、 0 期股骨头坏死 0 期股骨头坏死属于股骨头坏死的超早期,所有的影像学检查均无阳性表现,但病人的股骨头内的确发生了缺血性坏死病理性变化。
这种情况临床很难发现,偶可见于高危人群的检测或发现一侧股骨头坏死后对另一侧股骨头的穿刺活检检查。
一、Ⅰ期股骨头坏死Ⅰ期股骨头坏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股骨头坏死早期,X线片无法查出,患者得通过ECT或MRI等影像检查来确诊。
分期的依据是股骨头坏死部位在股骨头骨髓腔或中央。
股骨头坏死Ⅰ期A类的股骨头受累程度小于15%,B类股骨头受累程度处于15%~30%之间,C类股骨头受累大于30%。
二、Ⅱ期股骨头坏死Ⅱ期股骨头坏死在X线片上会有异常现象,表现为股骨头呈斑驳样硬化和有空囊形成。
无论是X线片还是CT 片,此期均无股骨头塌陷象征,无髋臼的改变,但是股骨头损伤受累部位扩大,损伤区包括股骨头内侧、中央和外侧。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的建立及相关临床研究黄昌林;侯文根;常祺;朱履刚;黄涛【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32)12【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的建立,并通过临床应用验证其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58例,建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并根据该标准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所建立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86.4%、89.7%.临床应用研究显示给予预防性治疗(干预组)的患者,其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干预组(34.2% vs 84.9%,P<0.01).结论确立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有助于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发现对0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应用多种预防性综合措施进行干预,治愈率较高,能有效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总页数】2页(P1224-1225)【作者】黄昌林;侯文根;常祺;朱履刚;黄涛【作者单位】471031,河南洛阳,解放军第150医院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471031,河南洛阳,解放军第150医院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471031,河南洛阳,解放军第150医院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471031,河南洛阳,解放军第150医院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471031,河南洛阳,解放军第150医院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22【相关文献】1.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脂联素及相关因子与骨髓水肿及疼痛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J], 帅波;沈霖;杨艳萍;谢晶;周丕琪;寿折星;徐晓娟2.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的建立和临床应用探讨 [J], 王巨鹏3.胎膜早破后肺发育不全综合征患儿的呼吸系统特征:为建立临床诊断标准所作的初步研究 [J], K.Suzuki;高蕊4.脂质代谢相关生物学指标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应璞;戴小宇5.在中国建立边缘型人格障碍临床诊断标准的必要性(英文) [J], 王兰兰;肖泽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