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难忘的一课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难忘的一课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难忘的一课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难忘的一课

23 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一、谈话导入

1、台湾,对我们同学来说是一个比较遥远、非常神秘的地方。课前老师请你们分组搜集整

理有关资料,现在就请你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2、台湾真是一个宝岛啊!但也真由于它的美丽富饶,致使这块土地万尽沧桑,经常被肆意

践踏。老师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3、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抗日战争刚结束时,跟一所台湾乡村小学的师生们共上一堂——《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

1、浏览阅读提示,划出学习要求。按要求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随机理解词语:光复

3、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文章的主题,最合适不过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找出来读读。联系上下文想想,这短短的9个字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三、交流重点

1、第一次

(1)学生自由交流感受。(作者为台湾人民能够重新学习祖国语言而激动。)

(2)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补充资料)——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台湾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

(3)整整50年,台湾人民不仅生活在殖民者的屈辱下,他们不能说一句中国话,写一个中国字啊!再读读他们学习汉语的场景,你是否也跟作者一样,被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动?(交流文中师生学习汉文字的词句,如“一笔一画”等,感情读。)是啊,这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那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

2、第二次

法国小说家都德曾经说过:“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此情此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被它深深触动,难怪作者也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一起朗读这一句——我是中国人,我

爱中国。

3、第三次

(1)学习了祖国的文字,作者又参观了小礼堂。那么他参观小礼堂时,看到了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

(2)这些伟人你们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选择自己了解的伟人介绍: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3)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不觉湿润了?

(4)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师生说些什么?那么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跟你们刚才说的那些话相比较,从这9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是的,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全部感情呢?——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小结提升

1、“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五、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B、我们学过《王二小》、《鸡毛信》、《小英雄雨来》。今天我们又学了《难忘的一课》,请大家把这些连起来想想,再联系“南京大屠杀”、日本的731部队事件,想想在日本人占领下生活的中国人是什么滋味,会有什么感情?请大家谈谈学习了本课后,你想到了什么?完成小练笔。

C、预习24课,做预习批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

23、难忘的一课 广宁县南街五一小学叶金梅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感受,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结合文章内容,抒写作者难忘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方法 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板书设计:学习祖国文字一笔一画写 23 难忘的一课一遍又一遍读 参观小礼堂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听音乐,教师介绍这是闻一多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写的《七子之歌·台湾》, 当时的台湾还在日本殖民者的统治下,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闻一多先生这首诗,写出了台湾同胞渴望能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心声。1945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台湾在离开祖国50年零105天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了。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后,一所乡村小学里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题,理解:难忘—— 3、导语: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永远铭记这一课? 二、初读,整体感知——“难忘”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永远铭记这一课? 2、导语:我们进入了书中的文字,一定被作者跳动的心所感染,也一定有所了 解作者难忘这一课的原因。 3、学生汇报(板书:一笔一画写一遍又一遍读参观小礼堂) 4、导语:请一位同学连起来说说让作者感到难忘的原因(介绍这样就可以概括 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一咏三叹——“难忘” 1、导语:刚才大家在读书时,有没有发现,文章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多次?是 哪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学生默读课文,静静地与书中的文字对话,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重复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怎样的场景?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画书后汇报。(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生变化呢?让我们再现这难忘的一 课,跟着作者的脚步,一同走进这所乡村小学。 4、导语: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在文中一次又一次强烈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5、出示: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 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6、学生朗读句子,出示: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 7、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感受。 8、出示地图,导语: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谁能结合资料说一说。 9、学生汇报。(介绍历史资料:虽然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但台湾人民仍然对日军

《难忘的一课》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课》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课文赏析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闽、诸”的字音。 (二)按事情发展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三)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联系实际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四)以文拓文,将学习本文的方法在拓展阅读中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难点:联系实际,体会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研学后教 四、课前准备 (一)学生收集整理台湾“光复”的相关资料,收集并筛选整理出伟人事迹。 (二)阅读课文,完成《研学案》课前研学部分。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深情导入,激发情感 1.导言:配图配乐,师激情导入。 2.学生交流感受。 3.揭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音频,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儿女那赤诚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生字词检查

注意“闽”和“诸葛亮”的读音 (二)概括课文大意 1.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指导学生用要素串联法,抓住时间、地点、任务、用简略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 2.体会哪些地方是详、略写。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年段特点,通过自学扫除字、词障碍,自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课文脉络,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课前质疑 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产生研学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出现的?每次出现,你感受到什么? (围绕情感) 设计意图: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前导读,产生研学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一次出现,你感受到什么? 三、学法指导,体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联系实际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自读课文,找出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每次出现,你感受到了什么?找到后写在研学案上,然后开始小组合作(出示讨论要求:小组长先发言,组员顺时针开始轮流发言,然后进行讨论。) (一)第一次出现 1.学生汇报感受,并带感情读。 2.指导抓关键词“吃力”、“认真”、“不太熟练”以及联系背景进行品读句子。 3.带感情读句子。 4.点拨体会方法。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汇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课》语文教学实录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 课》语文教学实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文本解读】 浓浓的爱国情意在本课多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几个字上表露无遗。文本看似浅显,但其实内蕴的那股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意如果无法得到彰显,那么,整堂课的教学必然走向失败。本课的教学不仅有了优秀的课堂设计,而且教师的激情显然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学生的心,引领着学生真正走进了一个爱国的殿堂。 【教学实录】 一、课前“知识快餐”,介绍背景 (著名爱国将领和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在美国考察期间,有一次,他和一名使馆人员去邮局往国内寄东西。邮局职员看了邮单后故意问:“你是哪国人?”吉鸿昌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我是中国人!”那职员冷笑道:“地球上已找不到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同行的使者却低声劝道:“吉先生,你为何要说自己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自己是日本人,这样就能受到礼

遇。”吉鸿昌怒不可遏,大声斥道:“你觉得中国人丢脸吗?我却觉得当中国人很光荣。”回到寓所,吉鸿昌越想越气,当即找到一块半尺来长的硬纸板,亲自用毛笔在上面用英文写了5个大字:“我是中国人!”无论是外出,还是出席宴会,他都把它佩戴在胸前。)师: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一定有很多同学,深有感触地对自己说道:“一定要做个豪迈的中国人”吧?但大家可曾思索过,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多么可悲的时代啊!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竟到了连自己的国籍都不能堂堂正正说出口的境地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上海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不能忘记“圆明园”那场空难性的烈火与洗劫,更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这种种的种种,让无数的百姓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当时,在我们的台湾,那里也正经历着一次空前的大劫难。 (出示关于台湾被日本人侵占后的背景资料。)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难忘的一课》便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 (读题。) 情感的积淀是上好一节成功公开课的坚实基础,

五年级语文《难忘的一课》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九册 23*《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这一点,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重视“三维”目标的评价,本文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为主线,以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理解作者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人热”的每一次感受。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通过多层次的对话,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布置学生搜集台湾的屈辱历史及光复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扫除字词障碍,通读课文。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 1.(板书: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谁能读一读黑板上的句子?(分别找几个同学读。) 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3、谁能带着自己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 二、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这句话,出自我们的课文《难忘的一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节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课堂,看看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板书课题) 2、图文了解台湾 (1)、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台湾的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它曾有着屈辱的历史,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关心,有没有收集到相关资料? (2)、学生汇报搜集到的台湾历史,教师出示课件,图文补充介绍台湾。(教师从学习积极性高和关心祖国这方面去表扬和肯定学生。) 17世纪初,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一些地区。 1642年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给日本,整整50年。 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再次光复。 (3)、在被日本统治的50年中,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文课前预习学案

第七单元课前预习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金碧辉煌不可估量天南海北风景名胜历史文物象征精华灰烬 2、查一查,你对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有哪些了解?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预习作业】 一、找近反义词。 (近义词)宏伟——瑰宝——仿造—— 掠走——销毁——估量—(反义词)破坏——热闹—— 二、词语解释: 举世闻名——宏伟—— 殿堂——饱览—— 象征——瑰宝—— 名胜—诗情画意—— 三、填空。 1、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被称为“”、“”,课文主要写了。 2、我还有困惑:。https://www.doczj.com/doc/6e4722903.html, 22、《狼牙上五壮士》 【课前预习】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 2、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

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理解词语: 居高临下全神贯注昂首挺胸不屈搏斗崎岖坠落悬崖屹立 【预习作业】 一、我能感受。新课标第一网 我读了()遍课文。我想说()。 二、不同的qi,(填一填,你一定能行)。 ()驱不平琴()书画()自行车各得()所 ()心合力红()飘扬误入()途()形怪状三、动词串串烧。 掷()掷()掷() 跳()跳()跳() 四、填上合适的词。 ()地瞄准()的怒火()地撤退()的声音()地打击()的山路()地指挥()的地形五、信息窗。 1、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挂在半山腰的树枝上而活了下来。葛、宋两位同志苏醒后,忍着剧痛,坚持赶路,经群众帮助,最终回到了部队。 2、聂荣臻司令员给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题的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赵燕英雄光荣传统”。 23*、《难忘的一课》 【课前预习】 1、课文主要内容写什么?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一课》教案(精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一课》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教案 兴华小学张双爱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评论 学情分析: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有比较高的感悟能力,能体会到字里行间作者表达的感情。但是,对台湾的那一段历史不太了解。 重点难点: 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曾有一位船员,他在这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堂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堂语文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高雄真挚崇高火热闽南语诸葛亮光复 /2、出示主要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以后,()在(),见到()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的民族精神。 三、精读课文,在台湾光复的背景下理解情感 1、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是哪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三次分别在哪里出现?请拿起笔在书中用线画出来。 3、学生汇报 (1)ppt出示: (2)齐读

(3)这三句话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第一次是台湾老师认真、吃力地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是我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研读第一次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在第一次。 (1)①台湾教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 “一笔一画”是什么样子呢?找同学来表演一笔一画 同样是一笔一画,有什么区别吗:? ②从一笔一画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为什么写的吃力?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理解光复。(出示台湾光复资料)ppt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措施奴役人民群众,让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被归还中国。 (3)被日本统治的50年,日本人为什么不准许台湾人讲国语? (4)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5)50年啦!才重回祖国怀抱的激动!都凝注在笔端(反复朗读) 怎么读好这句话?(不对,他们初学国语,国语不太熟练,怎会读得如此流畅?读得好,就是这样,吃力地,生疏地,但非常认真的!) 师引读:50年没说这样的话了——。 女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 50年了,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说中国话了。 男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50年的耻辱,现在终于能这样痛快地说出来了。 全体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50年,风雨飘摇的50年啊,台湾的人民过着的是怎样的日子啊,如今终于光复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动?再读。 全体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研读第二次 (1)请同学们说说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想想孩子们为什么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

《老师领进门》word导学案

《老师领进门》教学参考案例 学习目标预设: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恭恭敬敬”等词语的意思。 3、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 4、摘录、感情朗读文中描写“我”专心听课,尊敬老师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流程预设: 一、课前谈话 师:昨天晚上,我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家人都问我找啥。你们说我找啥?能找到吗?还好过了十年,二十年,也搬了很多次家,竟然还能找到我的宝贝。知道是什么吗?都是很早前我和我的老师们,我和我的学生们的照片、贺卡、信件什么的。看着一张张照片,读着一封封发黄的信,我感觉,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很多东西都已经改变了,但还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这也是《老师领进门》这篇课文带给我的感受。齐读课题。 二、学生谈感受 师: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是不是感觉挺简单易懂的?谁来简单地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 1、感受有深浅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文章,读出自己的感受 来。请你再读读课文,在你脑海里是否会印下几幅难忘的画面呢? 2、你脑海里留下了几幅画面?哪几幅?交流:一幅画面,是一年级开学第一天, 老师上课的情景。另一幅画面,是时隔四十年后的一天,师生相遇的情景。 3、你能给自己描述的(脑海中的)画面取个名字吗?板书上学上课路 遇(敬礼)四、品读第二大段 1、上课画面中的小男孩,也就是作者,当时多大了?六岁。按理说,很多记忆都会随着岁月流逝渐渐淡忘,甚至完全消失。但是,这四十年前的第一课却还深深地印在一个中年男子的心里。让我们一起回味这难忘的一课,建议你再读课文

《难忘的一课》教案(20200423124209)

第15课《难忘的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过程与方法: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难点: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课件:台湾风光、中国地图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同学们喜欢这个地方,这就是宝岛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今天我们要一起走入50多年前的宝岛台湾,上一堂难忘的课。(板书课题) 板书:《难忘的一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 师问:读了课题同学们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台湾的风光、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明白的地方在旁边做上标记,等下在小组

内交流。 2.哪一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并想一想这句 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有什么体会?把它写在旁边。 3.小组内合作交流以上的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给的整体内容,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一)各小组展示汇报。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2.(依照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预设: ①课件出示: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A、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很久没学了所以写得很吃 力。为什么呢? B、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我知道“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C、从他写得很认真,我感受到他很爱中国文字,很爱自己的国家。 师补充:好象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这其中的火热而真挚的心你们觉得指什么呢? D、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他们企图“奴化”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E、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有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 (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指名读,齐读。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 学情分析: 《难忘的一课》(五年级上册)是一篇略读课文。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有比较高的感悟能力,能体会到字里行间作者表达的感情。但是,对台湾的那一段历史不太了解。 重点难点: 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乐知----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啊,我们来欣赏一首诗歌。(播放《七子之歌。台湾》朗诵视频。) 这首诗写的哪儿?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台湾,思念祖国母亲) 2.(出示PPT台湾地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会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呢?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台湾乡村的一所学校经历《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乐疑----自主提问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读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难忘?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生读后交流: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地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后参观了学校礼堂里的中国历代伟人像。 活动3【讲授】三、乐思----赏析释疑 1.这些事情中,是什么感动了作者?课文中有一句反复出现的话最能表达这种感情,是哪一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想想这

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开始。 2.(出示课件)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 4.学习第一次出现的句子。(出示课件) (1)找出第一次出现的句子。 (2)学生讨论、交流:台湾教师是怎样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这位老师又是怎样教的?(出示课件) 生:她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男生) 师:现在你有没有感受? 生:我有点明白了因为台湾刚刚光复,而且老师也刚刚学习中文,她很吃力,很认真,那么严肃,比较爱国。 (4)指导朗读。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21、圆明园的毁灭 基础达标 1、初读课文,我能划出文中生词、佳句。 2、我能学会这些生字。 音节 生字珑剔莱瑶宏烬瑰杭损统侵 组词 这里我认为容易读错的生字是:容易写错的生字是: 3、我能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在易错字下标出“△”。 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笼罩罪证灰烬安澜园狮子林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山乡村野 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天南海北奇珍异宝 4、我会填 通过读文,我体会到作者主要抓住圆明园的和 来写的。我真为而自豪,更为 而愤慨。 5、我想把我感受最深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设问导读 1、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请用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来体会。如: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 2、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我认为主要有这些方面: 3、通过对比读,相信你一定有所体会: 巩固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líng lóng tī tòu gū liang hóng wěi huī jìn ( ) ( ) ( ) (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众( )( )月诗()画()奇()异()天南()() 举()闻()玲珑()()金碧()() 3、请写出下列新词的近义词。

估量()境界()举世闻名()瑰宝()销毁() 4、火眼金睛,我能辨。 珑( ) 踢( ) 瑰( ) 侵( )销()杭()瑶() 胧( ) 剔( ) 愧( ) 浸( )稍()抗()遥() 5、熟读成诵,我会填 (1)、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 (2)、漫步园内,有如漫步在(),饱览着中外();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的境界里。 6、关联词语填空 (1)、园中,()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圆明园()建筑宏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圆明园的毁灭()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7、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 为了___(xiāo huǐ)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__ (qīn lüè)者在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___(guī bǎo)、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片__(huī jìn)。 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了。作者的感情,通过语言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看到祖国灿烂的文化,我们心里是一种深深的爱;看到强盗的种种行径,我们心里是一种刻骨的仇恨。现在如果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心里只有爱和恨吗?我想你会陷入一种深深的思索。你会想些什么? 22、狼牙山五壮士 基础达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了解故事的内容。 3、多读几遍文章,我能解决本课的生字词(把生字词写下来) 日寇龙王庙任务葛振林大吼满腔怒火抡圈绷紧全神贯注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棋盘陀悬崖绝壁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居高临下粉身碎骨嗖屹立眺望仇恨叽里呱啦昂首挺胸共产党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我来闯关: 1. 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地点在______,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难忘的一课

《教材理解》 所谓“难忘”,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本文叙写的是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和孩子们上了一堂语文课,为什么令他终身难忘?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这一课有着特定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后)、特定的地点(台湾高雄市郊外)、特定的内容(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定的感受(充满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思)。因此,“难忘”是解开本文的关键。 本文采用了双线并行的结构方式: 一是以方位转换来展开故事:先写“我”在高雄郊外见到一所乡村小学,接着写“我”来到教室窗外,随后写“我”走进教室,再就是参观小礼堂看中国历代伟人像。市郊小学→教室外→教室内→小礼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序次井然。 二是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贯穿全篇,这句话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成为抒情脉络,一层进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 上面两条线其实不能视为“并行”,方位转换是便于展开故事,同一句话前后三次出现才是文章主线,也是“难忘”的根本原因--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抗战胜利了,日本军国主义统治垮台了,所以能教学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地选用这一句,充分体现了师生们诚挚的爱国之情。 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是“我”走进教室,跟着师生们一起诵读。“我”是一个普通船员,长期漂泊异国他乡,胸中郁结着怀念祖国的情思。现在,在教室外听到师生诵读这句话,走进教室仍在学习这句话,仿佛一股热流涌进心中,情不自禁地跟着师生诵读起来,传达了“我”和师生们的共同心声,有着一样的爱国之情。 第三次则是“我”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的画像后,紧紧握住那位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因为台湾“光复”了,中国的伟人画像得以张挂出来,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过去是难得一见的,此时此地,此境此情,自然无法抑制,终于迸发出来,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了。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在这里。 因此,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就提纲挈领、百毛皆顺,可以水到渠成地加深理解了。重点优化 《难忘的一课》(第十册)是一篇讲读课文。不少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并获得了成功。但我想。假如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带着课题走进课文呢如果学生真的有了这种需要,我们不防就此一试,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先分析课题:中心词“一课”――言事;题眼“难忘”――传情。由课题可知,课文集叙事抒情于一体。再从教与学方面来分析:教者看到课题会推测,文章叙述了什么事抒发什么情学生读了课题,至少会产生如下猜想:这“一课”讲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综上所述,依据文情和学情,可以形成这样一条教学思路:紧扣课题,构建三个板块,指导学生阅读。 [点评:阅读教学从何处入手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章中去,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上文提出的“指导学生阅读”,其用心也在于此。] 一、感知难忘事 1.检查预习后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什么地方作者经历了什么事 2.让学生速读课文,分别找出“上课”和“下课”的有关段落,并想想这两部分各讲了什么事(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小礼堂) 3.让学生再读这些段落,然后讲讲这两件事。 [点评: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重在让学生“感知”难忘的事情。环节2的教学,渗透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课文内容

五年级上册《难忘的一课》课文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家航业公司的轮船上工作。 有一次,我们的船停泊在高雄港口。我上了岸,穿过市区,向郊外走去。不记得走了多远,看到前面有一所乡村小学,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 校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表示欢迎的。教学继续进

行着,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下课了,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 老师也走了过来。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你知道,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我觉得,你今天这一课上得好极了!你教得很有感情,孩子们学得也很有感情。” 接着,这位老师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说是礼堂,不过是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 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说:“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难忘的一课》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课》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教学难点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会本课4个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三)用提取中心段的方法,分清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读熟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4个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 分清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你们有难忘的一课吗?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 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作者“我”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会不会也让你难忘。(板书:难忘的一课) (二)学生预习生字、新词,完成书上预习部分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准自己不认识的字及生字的读音。其中,老师要特别辅导“诸”、“崇”的读音。告诉学生无论“诸”的意思是众多还是用于复姓,它都读zh&,不能读成zh(;“崇”是卷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从”。 3.记清字形。 “崇”上面是“山”,下面是“宗”,不能丢掉宝盖头写成“示”。“葛”的字形比较难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由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 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地图 祖国的板块上,有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台湾省找到位置了吗? 引入交流:想了解台湾吗??老师介绍台湾的富饶美丽、特殊地理、久远历史、当前局势、 导入课文: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我们今天要读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刚刚光复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23难忘的一课 2、结合文前提示和相关资料自主研读课文。

(1)齐读课题:从课题你们读出什么?“这一课”到底怎样的“难忘”? (2)读出主见:用自己最想用的方式与策略读书。注意读准3个生字。 (3)互助研读:学生在充分自读基础上同坐研读讨论。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谈谈初读课文体会。 4、质疑交流:主要提出读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如,作为一个教师,为什么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会写?这么简单几个字,作者为什么坐进教室跟着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到底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感情? 二、切入关键句子,体验“难忘”之情。 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质疑水平非常高。有一个句子贯穿全文,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们会写会读这句话吗? 1、一生演板写句子——体会老师板书的吃力。 要求:请你像台湾教师一样来写这9个字。应该怎样写?学生反复朗读文中句子体验:“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为什么会这样?(结合第11自然段,由学生借用资料说背景,老师点拨——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实行血腥的统治,不准台湾人民说国语,要台湾人民当忘国奴)面对这个情景,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2、一生尝试读句子——体会师生朗读的认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