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结构对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88.50 KB
- 文档页数:10
模型。
然而,本文分析的是30个地区,个体较少,因此将个体效应视为|司定效应较为合适。
(2)随机效应假定个体效应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而同定效应则无需这一假设,对于本文的研究而言后者显然更为合适。
据此,我们将模型设定如下:虼=乃+届lnTLif+履lrlTSit+“f,(3)式中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y表示地区经济增艮或者波动,lnTL、lnTS分别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衡量指标的对数值,u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误差项。
/r地区不可观测效应。
然而产业结构只是经济增长或者波动的一种影响冈素,为更好地检验它们之间的关系,需控制住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般的做法是引入控制变量,但是由于经济现实中对经济增长和周期的影响因素很多,很多文献都根据自身的需要或者数据的可得性选择控制变量,没有一定的标准。
为了避免控制变量选择的随意性,我们回避了控制变量的选用,借鉴了Frank(2005)分析地区经济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时的做法,直接利用增长(或波动)与产业结构的交互项进行控制。
从而计量模型变为:yn=yI+_|3LlnTLft+p2InTSi,+IB,(yk奄InTL.)+p‘yn毒lnTSi,)+uit(4、)进一步,对(4)式进行差分处理以消除个体效应,得到差分模型:AY,,=层AInTL,,+履Aln/S.+屈A(Yi,木h1呸,)+屈A(此宰lnTS,,)+Auff(5)由于差分会导致差分的随机扰动项的相关性,因此在估计时需要采用面板稳健性标准差。
同时由于回归变量中出现了含有因变量的交互项,模型存在内生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BaumandSehaffer(2002)建议将模型所有的解释变量视为内生,并以其滞后项和差分项作为工具变量进行面板广义矩估计。
这种处理方式是基于残差项与不同期的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假设下做出的,但是额外时期的数据在提供了额外的矩条件和额外的工具变量的同时,也容易造成:I=具变量过度的问题,因此还必须做一个过渡识别检验。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者:郑蕊何珊王晓娟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18期内容摘要:本文基于结构偏离度改进视角测算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
首先统计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较高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会促进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较低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会抑制经济增长。
其次构建了二者的计量模型,基于统计分析所得结果和1998-2014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全面FGLS估计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相吻合。
最后依据统计与实证结果,结合当前经济发展需要,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结构偏离度全面FGLS中图分类号:F014.9 文献标识码:A引言探寻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早在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主流观点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资本、劳动和技术等作用的结果,没有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做深入探讨。
胡晓鹏(2003)指出现实经济中各行各业的生产要素一直在流动,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始终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提出并证明: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
王智勇(2013)指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产业效率的提升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关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法也存在分歧,干春晖等(2009)指出尽管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在逐渐减弱。
干春晖等(2011)在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指出,产业结构变迁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并引入泰尔指数对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改进,发现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
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综上,为了探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先进行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由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预期假设,最后选取相应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作为控制标量,对预期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论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互相依赖,相互促进。
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
本文采用1992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6.0软件,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GDP、回归模型一、问题提出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科学健康发展具有极大地理论推动作用。
二、经济理论陈述(一)三大产业的划分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二)西方经济理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
早在1949年库兹尼茨(Kuznets)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为此,库兹尼茨用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
钱纳里(Chenery) 通过分析部门增长的决定要素出发,并利用51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说明,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发生变化时,服务行业和农业变化最小,而制造业增长最大,由此提出产业增长的模式,并认为这种工业化模式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逐渐被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所取代,这种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产业结构变化改变了劳动力和资本的配置。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多。
相比于制造业和农业,服务业提供了更多的高端职位和高薪就业机会。
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和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鼓励企业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以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崛起,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中,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环保效益,还为中国经济贡献了不少的GDP增量。
同时,互联网产业也通过创新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变革,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然而,产业结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制造业和农业的衰退可能会对中国的就业状况造成影响。
此外,农村地区和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来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之,产业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应对这些变化,努力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生产效率,并关注劳动力和资本的合理配置问题,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摘要: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一国总体的经济状况,对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标识性意义。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这五大领域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地三产业、农林牧渔业和工业生产值对国内生产值具有重大意义。
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提供了食物和其他基本生活资料;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产值的增长直接影响国内生产总值。
本文主要用时间序列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地三产业、农林牧渔业和工业生产值对国内生产值进行分析预测,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多元线性回归;SARIMA模型第1章引言1.1不同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在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及其中的农林牧渔业和工业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反映了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兴衰。
因此,深入理解病研究各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对于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制定科学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国内生成总值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2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年度)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最终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也是国际间比较经济规模和标准的重要依据。
第一产业,即农业,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基石。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如粮食、肉类、蔬菜等,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和农业竞争力。
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往往反映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科技进步的应用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功,这些都是提升GDP的重要途径。
产业结构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作者:盛宝柱李健平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08期摘要:通过计算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表征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并基于2008~2017年中国30省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同时,提高政府支出,合理引入外资,提高平均受教育水平和劳动力水平同样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经济增长一、引言产业结构不仅影响地区经济增速,也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潜力。
产业结构优化是辨别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异的一个核心因素,也是后发国家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减缓,伴随着“中等收入陷阱”,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去产能”、资源环境逐渐恶化等问题。
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促使结构性及体制性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当前区域经济发展逐渐衰退。
因此,如何優化产业结构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二、文献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对于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刘伟通过生产函数,计算中国三次产业调整对经济的影响,得出中国应当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的结论;吴风庆采用偏离份额法,实证检验了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认为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配置不利于经济发展;朱慧明等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中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一部分来自产业结构调整;蒋振声等采用预测方差分解方法进行实证,认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徐冬林采用Chenery模型研究产业结构的影响,认为需求变化会带动产业结构变化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刘志彪等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经济增长。
上述研究均表明产业结构的变迁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影响,然而,在现有的研究中,诸多学者主要是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出发,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少从产业结构变迁是否合理的角度研究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向高级化、服务化、知识化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也是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然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否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了解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涵、演变过程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
我们将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我们将根据实证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理论层面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从实践层面看,本文的研究将为我国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实证模型以及具体的分析过程,并逐一展示实证结果。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文献综述在经济学领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话题。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实证分析,为我们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证据。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联上。
钱纳里和塞尔昆(1989)在其经典著作《发展的型式:1950-1970》中提出了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模型,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罗斯托(1960)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六阶段理论,强调了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现代经济信息广西玉林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朱 远 广西师范大学摘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紧密,产业结构的变动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
本文主要分析玉林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运用时间序列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玉林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及计算和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进一步了解产业结构对玉林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通过实证分析,了解玉林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调整的方向,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促进玉林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缩短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快经济发展。
关键词:广西玉林;格兰杰检验;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1-0480-02一、前言玉林地处广西东南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
面对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玉林市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根据国家和市委政策,合理分布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比例,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更好地发展经济。
许多经济学家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分析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处于动态发展中。
王蜜婷(2010)以重庆市为例,通过采用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对重庆市经济和产业进行计量分析,进一步分析出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以及产业的贡献率;盛芳芳(2015) 针对广西实际情况,系统的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广西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岑佳霖(2011)通过采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方法,选取玉林市在1998-2009年期间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计量模型等实证分析,并对政府决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总之,许多经济学家或学者通过按照一定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分析产业结构的不同层次的特点,得出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部门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关系,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通常是由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调整等原因引起的。
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增长率和发展趋势也会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例如,在某些地区,农业占据了整体经济的比重很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劳动力和资金资源开始向其他产业转移,工业和服务业开始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GDP和就业率等指标来体现。
当农业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度开始下降,而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增加时,整体经济增长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劳动力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某些地区,随着劳动力市场从低技能向高技能的转型,一些传统的产业面临挑战,而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也开始上升。
这种调整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以降低劳动力转型的成本。
同时,在转型后的市场中,新兴产业将会涌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技术突破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变革的重要力量。
随着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一些原本满足市场需求的传统企业可能需要经过技术创新和改良才能够在市场上找到新的增长点。
例如,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也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才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这样的变革能够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创新,从而催生新的经济模式和产业链,促进经济增长。
四、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政府的政策调整也会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当政府制定新的产业政策或者扶持政策时,会对产业结构形成不同的影响力。
例如,在某些地区,政府对高科技、绿色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进行扶持,以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竞争力。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各个产业之间的比重和分布。
而经济增长则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增加程度。
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的演变我国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演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和农业为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其中服务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制造业和农业则贡献率逐渐下降。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不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
在初期崛起的阶段,工业和农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科技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强力推动者之一,国内旅游、金融行业等服务业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点。
根据以往的经验,制造业的产出对于GDP增长的贡献要大于服务业和农业。
这是因为在制造业领域,产品的附加值往往更高,因此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多利润。
三、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一些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已经开始进行产业升级。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业态的引入,公司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利润和就业机会。
除此以外,要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还需要加强研发工作,推动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更强。
同时,服务业也需要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多样化发展的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增加就业机会。
四、结论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要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需要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加速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
当前的经济新时代正是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挥各个领域的特长,将各个领域的优势互补,推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中国的产业结构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波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进行探讨。
1. 促进经济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渐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从而提高了产业效率和生产率。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加快了技术的更新和创新,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推动了GDP的快速增长。
2. 提高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变迁也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和效益。
3. 促进就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就业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就业的增长,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
1. 增加经济波动产业结构变迁导致了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平衡,与此同时也加大了经济波动的风险。
在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出现产量下降,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从而引起产业的产能过剩和经济波动。
2. 不平衡发展产业结构变迁也可能导致地区之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
发达地区因为技术和资金优势,更容易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可能较为滞后,产业发展不平衡,也使得经济波动的风险增加。
3. 金融风险产业结构变迁也可能引发金融领域的风险。
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性,可能会导致在金融领域出现资金链断裂、债务问题和金融风险等问题,从而加大了经济波动的风险。
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未来,希望中国的产业结构能够持续优化,为经济增长和波动的稳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探究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因素以及第三产业对GDP的影响摘要:第三产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非常大,影响第三产业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利用SPSS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回归模型,对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显著性变量。
再通过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这些因素的因子分析,得出每个影响因素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影响程度,并对所得的模型给予合理的经济解释。
关键词:第三产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显著性;因子分析背景:为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2年6月16日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确定发展第三产业的目标是:争取用十年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要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比重,力争达到或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发展我国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计审计咨询、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而且可以广开就业门路,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政府机构改革创造重要条件。
要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
”一、引言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
第三产业的总量及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
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变化的因素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组成。
浅析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论文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结构层次系数经济增长Granger检验论文摘要:文章采用结构层次系数来描述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并通过它对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联动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则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
1变云与数据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以往学者在研究中采取了不同的指标以描述产业结构变动,主要有:一是Clark所定义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S,,即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
二是国内学者在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中经常使用的是结构调整系数S2,即第一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三是产业结构变动值,其中:K为产业结构变动值;为第1产业报告期所占比重;9.。
为第产业基期比重。
四是Moore指标,该指标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法,以向量空间夹角为基础,将产业共分为n个部门,构成一组n维向量,把两个时期间两组向量间的夹角,作为表征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该指标称为Moore结构变化值。
其计算公式:M,=,式中,M,表示Moore结构变化值,表示t期第1产业所占比重,,表示t+1期第产业所占比重。
五是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该指标用来反映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
设某区域有n个产业,将这些产业由高层次到低层次加以排列,所得的比重分别记为9o,则该区域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为:该式实际上是对三次产的比重进行加权求和,按三次产业的层次高低依次赋权。
式中,W越大,该区域结构层次系数越大,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越高。
第一、二两种指标值越小,说明结构调整的速度越快,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但是它们并没有反映出第二、三产业之间相对结构的变化,二、三产业之间结构变化也蕴含着产业结构升级的信息。
特别是如果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其缺点更加明显。
因而这两种指标是不全面的,用它来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可能会导致错误结论,例如陈华(2005)及刘建平(2006)均使用这两种指标来研究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
论产业结构对我国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09统计一班李榕邹哲渝王力维【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互相依赖,相互促进。
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
本文采用1992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 软件,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三大产业、产业结构、GDP、回归模型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
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经济理论陈述(一)三大产业的划分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二)西方经济理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早在1949 年库兹尼茨(Kuznets)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为此,库兹尼茨用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
钱纳里(Chenery) 通过分析部门增长的决定要素出发,并利用51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说明,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发生变化时,服务行业和农业变化最小,而制造业增长最大,由此提出产业增长的模式,并认为这种工业化模式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为此,许多经济学家通过国别的经验数据从不同角度纷纷说明经济增长的工业化模式,但有经济学家发现存在着大量经济事实与钱纳里的经济增长模式相反,他们通过经验数据说明在人均收入水平很高时,服务行业的快速增长会降低制造业的规模弹性。
(三)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我国某些省份或全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做出的分析研究1、对某个或某些省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对第一、二、三产业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基本上认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哪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显著,看法不一,有的省份是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经济增长又反过来推动第一、三产业的发展。
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同省份的影响程度不一,但基本上认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小。
2、对我我国整体的分析,大多数学者是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来研究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
得到的结论认为,在2002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制度改革和第三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
近几年来,学者对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但近一两年来,又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三、数据的收集表1 1992-2010年累计国内生产总值表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分析各产业对GDP 的影响,可以借助增长率这个指标,通过对上述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整理,可以得到下表,即各年的增长率。
表2 1993-2010年GDP 及各产业的增长率 单位:%四、模型的建立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93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
其模型表达式为:i4433221t μ++++=X X X Y ββββ其中:tY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2X 、3X 、4X 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1β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
可近似认为,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i β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i βi X 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i μ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
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五、模型的检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0/26/12 Time: 21:03 Sample: 1993 2010C 0.043579 0.304080 0.143314 0.8881 X2 0.170435 0.014933 11.41310 0.0000 X3 0.441125 0.017709 24.90897 0.0000 R-squared0.998638 Mean dependent var 16.40997 Adjusted R-squared 0.998346 S.D. dependent var 8.306629 S.E. of regression 0.337845 Akaike info criterion 0.860671 Sum squared resid 1.597950 Schwarz criterion 1.058531 Log likelihood -3.746040 F-statistic 3420.978 通过上述线性回归得到模型,现在就其具体形式进行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1)1β= 0.0436,表示当三大产业保持原有规模,我国GDP 仍能增加0.0436个百分点。
这种结果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合理。
(2)2β= 0.1704,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 增加0.1704个百分点;反之,降低0.1704,符合经济现实。
(3)3β= 0.4411,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 增加0.4411个百分点;反之,降低0.4411,符合现实。
(4)4β= 0.3876,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加0.3876个百分点;反之,降低0.3876,合理。
综上可知,该模型符合经济意义,经济意义检验通过。
2、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2R 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2R 的值越接近0,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差。
由回归参数估计结果可得,样本决定系数R 2=0.9986,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983,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 检验针对H :2β=3β=4β=0,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在F 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3和n-k=14的临界值αF (3,14)=3.34。
由OLS 回归分析表得到F=3420.978,由于F=3420.978>αF (3,14)= 3.34,应拒绝原假设H ,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国内收入总值GDP ”有显著影响。
(3)t 检验分别针对0H :jβ=0(j=1、2、3、4),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t 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k=14的)(k n t 2/-α=2.145。
由上表中数据可得,与1β,2β,3β,4β对应的t 统计量分别为0.143314、11.41310、24.90897、13.10469,因而,1β的t 检验量小于)(k n t 2/-α=2.145,其t 检验不显著,但是模型的可决系数很高,F 检验值也明显显著,这表明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多重共线性检验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可能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分别作Y 对432X X X 、、的一元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一元回归估计结果其中,加入3X 的方程修正的2R 最大,因而以3X 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
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 加入新变量的回归结果当分别加入2X 、4X 后,修正R 2均有所增加,t 检验也均显著。
由于选取变量为相对数,可能降低了其共线性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回归结果为:432t 3876.04411.01704.00436.0X X X Y +++=(5)异方差检验利用White 检验,得到已下结果:Test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0/27/12 Time: 18:26 Sample: 1993 2010C -0.281782 0.562185 -0.501227 0.6297 X2 -0.000573 0.031866 -0.017981 0.9861 X2^2 0.001404 0.001257 1.116682 0.2965 X2*X3 -0.000361 0.003956 -0.091298 0.9295 X2*X4 -0.002275 0.004225 -0.538509 0.6049 X30.0147060.0427340.3441190.7396X3^2 0.001450 0.002102 0.689826 0.5098 X3*X4 -0.003364 0.005342 -0.629783 0.5464 X4 0.010226 0.092508 0.110545 0.9147 R-squared0.605477 Mean dependent var 0.088775 Adjusted R-squared 0.161639 S.D. dependent var 0.106894 S.E. of regression 0.097874 Akaike info criterion -1.510082 Sum squared resid 0.076635 Schwarz criterion -1.015431 Log likelihood 23.59074 F-statistic 1.364186 从结果看出,2n R =0.605477*18=10.898586< 临界值16.9190,所以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