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31.04 KB
- 文档页数: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纲要上:第3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自主复习】考点一、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阿拉伯文化的特点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形成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继承吸收、兼收并蓄、交流发展、开拓创新等特点。
2.奥斯曼帝国衰落原因3.日本中央官制4.日本封建等级制度【认知深化】一、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1.数学: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2.医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3.文字:《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4.沟通作用: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二、阿拉伯人对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的文献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
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2.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
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比比较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不同点时间632—1258年1299—1923年政治哈里发权力与地方割据势力和部族势力一直处于一种权力制衡态势确立了绝对君主制,苏丹统括军、政、神权,中央集权势力强大经济手工业、商业发达,阿拉伯商人在世界各地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帝国控制传统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导致欧洲商业危机东西交流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后期对东西方商路的控制,不利于东西方交流,成为促使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动因灭亡被蒙古帝国灭亡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相同点军事均积极对外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政治均属于君主专制的帝国经济一度非常繁荣,都城均属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均由开放自由趋于封闭保守,由包容进步趋于压迫反动考点二、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东非和西非的对比东非:城市国家,园艺业和环印度洋贸易发达。
九年级上册历史每章思维导图+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适用年初三级所需时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是他们发展历程的重要阶段。
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走上了封建社会,是日本文明的标志,阿拉伯借助于宗教也走上了统一与封建国家,阿拉伯文明由此开始。
法兰克王国建立以后,在它的不断扩张中,欧洲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宫相查理马特的改革又使西欧的封建社会带有了明显的等级特点。
随着基督教的诞生,罗马教廷的地位越来越高,教皇和教会成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西欧城市的兴起则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因此,这一单元在九年级历史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以及对比中西封建制度、城市的异同,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
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本单元共分2个专题,专题一: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专题二:中古的欧洲社会重点:1、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它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讲述琅城起义故事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探究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不同。
西欧有句话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意思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承认⾃⼰的直属上下级,⽽其他上下级与⾃⼰⽆关。
在中国的《战国策》中则说:“普天之下,莫⾮王⼟,率⼟之滨,莫⾮王⾂”——所有⼟地都是皇帝的,所有⼟地上的官员都是皇帝的⾂⼦。
西欧庄园
很多⼈喜欢看欧洲庄园电影,⽐如《傲慢与偏见》《简·爱》等,都是以欧洲庄园农场为背景的。
古罗马⼈学会了奢华,就有了名利的庄园;英国⼈看透了⼯业,就有了乡村的庄园;俄国⼈有得到了农奴,就有了贵族的庄园;法国⼈创造了葡萄酒,就有了飘满酒⾹的庄园......
在欧洲中世纪历史上,西欧庄园是典型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活的是领主和佃户,⼤规模的庄园往往是地⽅的经济中⼼。
庄园9世纪开始流⾏,11世纪遍布欧洲,庄园最⼤的特点就是有独⽴的⾃⼰⾃⾜能⼒,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了相对稳定的封建制度和秩序。
在庄园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纠纷,就应运⽽⽣了庄园法庭,维护着庄园的公共秩序。
(点击图⽚见⼤图,供参考,可⾃⾏绘制增添内容)
s t a y
h u n g r y
END
我是爱分享的张延⽼师。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班级姓名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一)“中世纪”的含义:从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世纪,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史称“中世纪”。
(二)西欧封建国家1、法兰克王国:5世纪末期,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众多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势力最强。
2、查理曼帝国:(1)建立:800年,查理在罗马接受教皇的加冕,成为皇帝,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诞生。
(2)分裂:843年(9世纪中期),签订“凡尔登条约”,帝国一分为三,西部发展为“法兰西王国”(法国),中部发展为“意大利王国”(意大利),东部发展为“德意志王国”(德国)。
3、英吉利王国: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建立起一些小国。
这些小国互相兼并,9世纪早期,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英国)。
(三)西欧“封建制度”1、确立标志:9世纪,随着查理曼帝国的扩张,许多破产农民成为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
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形成了封建土地制度,标志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农民纷纷破产,无以为生,无奈之下,他们把原属自己的土地交给封建主,土地为封建主私人所有。
②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他们为了生存和生活不得不租种封建主的土地,而把劳动成果的一部分以地租形式无偿地缴给封建主。
农民就成为依附封建主的农奴2、主要特点: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基督教会处于垄断地位。
3、对立阶级:封建主和农奴。
4、中古欧洲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是通过土地的层层分封形成的,各级封主与封臣之间结成主从关系,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主从关系。
(即每个领主只能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四)基督教文明1、“丕平献土”:8世纪中叶,在教皇的支持下,丕平夺取了法兰克王国的王位。
用地图理清中国各王朝与中亚、西亚欧洲各王朝的关系…(一)作者| 叶山Shan Ye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00这是一个很长的引这是个dynamic的大坑,充满时间/空间变量(233),我也并不是研究历史的(虽然当年只差一点就可以拿历史的minor),只能和大家以娱乐的心态来复习一下亚洲史。
特别说明:相关内容我很多是在美国学的,部分内容很可能和国内教的不一样。
因此这篇答案只负责提供宏观概念,理清时间和空间主线。
细节上的事情,请大家自己取舍,以专业书籍为准。
这些内容基本都是复制整理自我以前写过的东西或者上课的笔记,各种攒出来的,proof read了一遍,但可能还有不通顺的地方,请告诉我。
这是个容易引起骂战的大坑。
鉴于此,这个坑我只填到清朝前期,其中,详细的只填到蒙古帝国之前。
上图中是可能会经常用到的地名的大致位置。
要想搞清楚中国文明和亚洲其它文明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关注这几个地区:为啥呢?看图里的那条红红的丝绸之路。
从地形上看,中原地区实际上是比较封闭的,四周有高原、沙漠、大草原等等。
之所以我们自己不觉得封闭,是因为我们的地盘足够大,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过得也不错,因此一般人也没想着要走出去。
这条汉朝形成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西域、中亚、西亚甚至欧洲之间沟通的最重要的纽带。
要没有它,中国就会一直宅在东亚。
要找中国和中亚西亚的关系,就得沿着它找线索。
丝路的沿线,又属这五个区域最重要。
古代文明的发展,得靠自然环境。
要产生先进文明,这里就不能太冷、不能太热、地形要平、土壤要肥沃、水源要充沛、灾害要少,风别太大,雨别太多...总之,条件挺苛刻的。
别看亚洲的面积那么大,刨去了沙漠、高寒等坑货地区,剩下的也就不多了:因此,那五个区域基本就是联系中国和欧洲两地历史的线索:A-中原地区,或者说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就是美国人所谓的China proper。
这个就不多说了。
B-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
新疆有一堆沙漠,但也有河谷绿洲(比如塔里木河沿岸),古代就有很多城邦国家。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一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机构组成职责公民大会全体男性公民投票决定国家大事,最高权力机构网从公民中抽签五百人议事会处理日常事务,主要权力机构从公民中抽签陪审法庭审理重大案件,最高司法机构你如何理解:“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积极方面:它具有专制统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消极方面:这一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因此,雅典民主制并不像伯利克里所标榜的那样美好,他的话仅说对了一部分。
古希腊文明的两个城邦的强盛与衰弱的经验与教训答: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要增强军事实力,注重国防建设。
③注重身体锻炼,提高全民素质,提倡全民健身。
④要发展社会政治民主,让人民真正当主人。
⑤不能搞霸权主义,争霸的结果只会导致灭亡。
⑥要搞好内部团结,处理好区域间、城市间的矛盾。
二从共和国到大帝国1、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2、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罗马执政官是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拥有很大的权力。
3、罗马帝国(1)建立的标志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元首”,独揽大权(2)罗马帝国发展的表现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罗马帝国的分裂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罗马帝国——(3世纪)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日耳曼人)三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哲学(古腊语原意为热爱智慧):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自然科学—西方近代科学的源头:杠杆定律浮力定律螺旋提水器戏剧的故乡:古希腊时期已经出现了戏剧,剧场设计奠定了今天剧院的雏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社会生活。
历史学:希罗多德希罗多德注重事实,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叙述体成为欧洲历史著作的正规体裁。
希罗多德被誉为“西方历史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