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先生
- 格式:ppt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42
赵元任先生及《赵元任全集》简介赵元任(1892-1982),祖籍江苏常州,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学大师,同时也是天才的作曲家,卓越的翻译家,科学普及工作的先行者和业余的摄影家。
《赵元任全集》力图通过迄今为止所能搜集到的所有作品,全方位反映赵元任的学术成果以及他的人文精神。
全集依类成卷,共计20卷,附载若干张光盘。
前10卷基本囊括他的语言学、方言学著作(中、英)及译作;后10卷分别收录他的音乐著作、文学译作、科学作品、自传、书信、日记和音像制品等。
【以上为《全集》作者简介】人物简介赵元任(1892-1982)字宣仲,江苏武进人,生于天津。
1910年为游美学务处第2批留学生,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获理学士学位。
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19年任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
1920年回国任清华学校心理学及物理教授。
1921年再入哈佛大学研习语音学,继而任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中文系教授。
1925年6月应聘到清华国学院任导师,指导范围为“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等。
1929年6月底国学研究院结束后,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
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
[1]生平经历1892年11月3日生于天津。
父亲衡年中过举人,善吹笛。
母亲冯莱荪善诗词及昆曲。
19O0年赵元任回到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二中读书。
早年所受民族文化熏陶,对他一生事业有着深刻的影响。
赵元任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言一学就会。
十四岁进常州溪山小学。
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成绩优异,英语、德语都学得很好,深得美籍英语教师嘉化(D。
J.Carve)的喜爱。
嘉化常邀赵元任去他家中作客。
嘉化夫人善于弹钢琴和唱歌,赵元任跟嘉化夫人学唱过《可爱的家庭》(Home,SWeet Home)和《离别歌》(AuldLang Syne,亦译《天长地久》)等歌曲,是为他接受西方音乐之始。
国学大师赵元任与他的“同音文”赵元任(1892.11.3-1982.2.24),汉族,出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
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
赵元任先后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中国清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美国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后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在伯克利退休。
1981年被聘为北京大学荣誉教授。
赵元任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还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
其在语言学方面的代表作有:《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国话的文法》《国语留声片课本》等;在音乐方面的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韵》《厦门大学校歌》等。
赵元任翻译的代表作有《爱丽丝梦游仙境》等。
赵元任对文言文的造诣可谓炉火纯青,他所创作的同音文,至今无人能敌。
“同音文”!顾名思义,也就是一篇文章里,所有的文字都发同一个音。
通篇文章只用一个音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非一般人能够企及。
作为一种文体,同音文虽然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但是它的确是一朵文学奇葩,绽放着别样的色彩,给严肃的文坛增加诙谐和趣味。
下面是两篇赵大师著名的同音文,不妨读读,看看是否能解其义?一、《季姬击鸡记》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
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
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白话文的意思是: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
野鸡饿了叫叽叽,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
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叱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几桌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的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
民国第一鬼才:年少恶习累累,成年用语言骗全世界,用心理学撩妹,最后总理接见了他小时候抽烟、酗酒……恶习累累。
长大后用微积分学音乐,用心理学把妹,用语言骗过全世界。
他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音乐家…他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他就是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赵元任在天津出生了,刚一落地,还没来得及哭上几声,他就差点被当做女孩扎了耳朵眼儿,原来他的父母在他出生前请了算命的,算命的说肯定生的是个女孩,于是他的父母提前备好了针,就等着他出生。
他的母亲擅长诗词及昆曲,他的父亲中过举人,擅长吹笛,被称为“晚清公子”。
他还是宋太祖的直系后裔,诗人赵翼的后代,就是写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那位。
赵家甚至连丫头都会做诗!书香门第出才子,赵元任从小就“骨骼惊奇,异于常人”。
清末,他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年幼的他便随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小时他在祖父做知州的衙门里长大。
他节拍感绝佳,看祖父升堂审案,打犯人板子,他看着看着就弄通了衙役们,计数的特别办法:有的数一拍,有的数半拍,有的数省略……别人四五十才能掌握的装嫩技能,他五岁的时候,就用得炉火纯青!明明已经会说话,说得很好,却故意假装话说不清楚,在大人面前装小,比如把“猫吃我的面”,说成“猫雌我的灭”…再后来,他祖父从常州请来,一位姓陆的先生教他念书,用的是地道的常州音。
于是他学会了用常州方言背诵四书五经。
他的听觉特别灵敏,能在短时间内,就学会一种方言,此后终生不忘。
9岁时,他的祖父病逝,他随着全家回到了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二中读书。
他又从大姨妈那儿学会了常熟话,从伯母那里学会了福州话。
一般人语言能力最厉害的时候,就是幼儿时期,学什么都快,一旦年龄增长就没那么容易了。
但是赵元任的语言能力,从小到大都一直处于巅峰无敌的状态。
1907年,15岁的赵元任,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班,当时全校270名学生中,只有3个是地道的南京人,他又从这3位同学那儿,学会了地道的南京话。
中国语言学界的璀璨明珠赵元任赵元任先生,江苏常州人,生于1892年,卒于1982年,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创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由于其自身出色的语言天赋,他熟练掌握了多国外语及中国各地近33种的地方方言,为我国的方言研究做出巨大贡献,其代表作品有《现代吴语的研究》《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等等。
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上的贡献也是犹如明珠一般璀璨,让人见识过一次就无法忘怀。
赵元任先生是一个文理双全的全才,其最开始是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选修物理和音乐,在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赴康奈尔大学物理系任教,后选择回国在清华大学教授物理、数学和心理学的课程,之后又在多处学习,并于1947年之后父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和语言学。
赵元任先生多方面涉猎,且在各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但他最终选择了语言学,并持续在语言学上进行了长达六十多年的研究,为我国的语言学发展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点了一盏明灯。
在美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时期,赵元任先生显示出了他先进独特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是人跟人互通信息,用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成系统的行为方式。
”这已经充分显现了赵元任先生对于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沟通和交际这一理解。
基于他这一语言观,先生总结了两条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其一是要遵循发音、语法和词汇的顺序教学,其二是要想法子让学习者跟语言本身接触。
也正是因为如此,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赵元任先生的教育中占有绝对的优先地位。
而其语言教学的成功也体现在他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他班级分为大班小班,大班由其自己负责授课,小班由各助教负责,先生负责指导。
同样贯彻其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他一天只给大班讲课一小时,剩余时间都让学生练习听力,对于语言接触,沉浸在语言之中。
这样的模式持续一个月后,虽不说每个人都学得很好,但在听说这样的交流上进步却非常显著。
“听说先行,读写跟上”也是我们现如今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种所贯彻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赵元任a system of tone letters一套标音调的字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赵元任(1891年-1982年),字颐武,号吴同,安徽濉溪县人,中国近现代音韵学家。
赵元任被誉为中国语言学界的泰斗,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音韵学、音系学和方言学等领域。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赵元任提出了一套标音调的字母,被称为“赵氏标调字母”。
赵元任的这套标音调的字母,实质上是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声调,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记载语音调值。
这套字母系统是基于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一定的变体和组合方式来表示中文语言的四种基本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这种标调的字母系统,为中文语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方法,有助于深入研究中文声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赵元任的这套标调字母系统在中国语音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应用于科学研究中,还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比如语言教学、语言学习、语言研究等方面。
通过这套字母系统,研究者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记录和分析中文的声调系统,为声调研究和语音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赵元任的标音调字母系统在世界范围内也获得了认可和应用。
它为国际学者研究汉语语音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工具和参考依据,同时也促进了不同语言间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
这套字母系统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有着重要意义,还在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示例:赵元任(1897-1982)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音韵学家,他对汉语音韵学的研究和贡献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赵元任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一套标音调的字母系统,被称为“A System of Tone Letters”,这一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教学中,对于理解汉语的音韵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赵元任的“A System of Tone Letters”包含有5个调号,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分别是ā, á, ǎ, à, a。
文理音律样样精逆天跨界造诣深赵元任北京旧居寻迹惊人的语言天赋1892年11月3日,赵元任出生在天津一个书香门第。
京早到他还不记事,因为在他出生第二年,就跟着家人搬到了多国语言。
他自己曾说:“在应用文方面,英文、德文、法文没有问题。
至于一般用法,则日本、古希腊、拉丁、俄罗斯等文字都不成问题。
”研究者称,赵元任掌握语言的能力非常惊人,因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种语言的声韵调系统,总结出一种方言乃至一种外语的规律。
赵元任曾自豪地说,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快乐,就是到了任何一个地方,当地人都会把他看作“老乡”。
二战结束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他对行李员说巴黎土语,行李员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感叹道:“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后来,他来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在北京找到爱情来到美国后,18岁的赵元任进入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选修物理、音乐,并保持了该校平均成绩的最高纪录多年。
23岁考上哈佛研究生,修哲学和音乐。
27岁回康奈尔大学任物理系讲师,29岁去哈佛大学中文系和哲学系任教,31岁升任哈佛大学中文系教授。
1920年春天,在康奈尔大学物理系任教的赵元任接到清华大学的邀请,随后他以一年学术休假的形式返华。
8月赵元任回国,入职清华大学,教授物理学、数学和心理学。
赵元任先在清华西偏院找了一间房,但不久后受邀为罗素访华做翻译。
为罗素的演讲做翻译开始于上海,之后抵达北京。
蒋百里为罗素和赵元任安排住在北京东城区遂安伯胡同2号。
这是一座四合院,罗素住主间北上房,赵元任住东厢房,书房则在西厢房。
如今这条胡同部分被拆,原来2号院的位置如今成了建国门派出所。
罗素在北京演讲途中曾患病,需要静养,赵元任还忙中偷闲,翻译了童话《阿丽丝漫游奇境记》,一不小心就成了一部经典。
在为罗素当翻译期间,赵元任在朋友的一次宴请中结识了后来的妻子杨步伟。
当时,活跃幽默的赵元任给留日回来的杨步伟留下深刻印象。
赵元任:多好玩儿的语言赵元任(1892—1982),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中国语言科学创始人,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
他有“录音机”的耳朵和说语言的能力,会说33种汉语方言,通晓英、法、俄、德、日、西班牙、希腊等多国语言。
1918年留学美国,在康奈尔大学1主修数学、物理,后又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再入哈佛大学研习语音学。
1925年6月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2导师。
主要著作有《国语新诗韵》、《中国语字典》、《粤语入门》、《中国语语法之研究》《中国话的文法》、《中国话的读物》、《通字方案》等,发明五度标音法。
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中最年轻的一位赵元任,他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为他是在那儿土生土长的人。
英国哲学家罗素3来华巡回讲演,赵元任当翻译。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
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学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
讲演结束后,竟有人跑来和他攀老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赵元任到法国参加会议。
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后来,他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
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赵元任曾经用口技“表演过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4,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
这趟“旅行”,“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便用当地方言土话,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结果赵元任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
曾经有人问胡适:“在先生这一辈的人中,先生恐怕是最聪明,天才最高的了吧?”胡适立刻回答说:“不然!赵元任先生就比我聪明!”留学美国,学数学、物理、音乐和哲学,一生教书、作曲、录制唱片,最高的成就却在语言学上,被尊称为汉语言学之父,却对女儿说研究语言学只是因为“好玩儿”,连做学问都是如此,难怪胡适说他“生性滑稽”,这样的赵元任究竟是何许人也?赵元任于1892年11月3日,生于天津一个书香官宦之家。
赵元任先生语法著作
赵元任先生是一位语法学家和语文教育专家,他对中文语法问题
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写了许多专著。
他所著的语法书籍包括《中文语
法入门》、《中文语法进阶》和《中文语法高级》三本互为补充的教材。
《中文语法入门》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教材,它通俗易理,注重
实用性。
书中从句子的基本语法结构入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名词、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基本用法和句子成分关系。
书中示例丰富,
配有详细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和应用。
《中文语法进阶》是《中文语法入门》的延伸和升级版。
它适合
那些已掌握基本语法知识的学生,想进一步提高语法运用水平的人士。
书中主要从上下文语境出发,详细分析了动词短语、句子衔接成分、
语气和语态等较高阶的语法问题。
书中还包括了丰富的例句和语法练习,方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中文语法高级》是一本更加专业和深入的语法参考书。
它适合
语文学科研究生、专业教师和对中文语法有较深了解和兴趣的读者。
书中涵盖了复杂句的结构与用法、主谓一致、动词时态与语气的综合
应用等高级语法问题。
书中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学理论和实例分析,使
读者对中文语法有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总之,赵元任先生的语法著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文语法的基本
原则和运用技巧,对提高读者的语文水平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对于处赵元任花墙的赏析赵元任(1892——1982),江苏武进人。
13岁丧失父母,18岁以优异成绩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批公费留学生,名次第二。
与胡适同船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1914年二人同期毕业,1919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第二年回国应聘于清华大学,担任心理学、物理学讲师。
1925年清华研究院成立国学研究所,他列为四名导师之一。
1938年他到夏威夷任教,全家定居美国,先后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任教。
赵元任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学的是数理,而一生在语言研究上有特殊才能,能说33种方言,精通数种外国语,是中国语言学、语音学研究的先驱。
他精通乐理,作曲多种,广为流传。
他为刘半农诗《花墙》谱成歌曲,成为海外游子的思乡歌。
这首歌他自己也唱了一生:从20年代在清华工字厅师生联欢会,一直唱到80年代美国旧金山清华大学同学会。
正如记者所报道的:“丰富的感情,悠扬悦耳。
”他的歌声勾起的是海外儿女的爱国情绪。
不幸的是他1981年返国,第二年就逝世于美国。
为了纪念赵元任先生,编辑先生旧作的任务落在了贺绿汀的名下。
《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1987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这篇序文准确、透辟地分析了赵元任乐曲的音乐特色。
文章首先以《花墙》为例,谈到了他的曲作与歌词的和谐这一突出特点。
《花墙》的歌词诗味浓郁,词、曲、伴奏都流畅而细致,不流俗,赋予诗一般的抒情意味,自然得如同有生命力的野花。
这是发自创作者心灵的声音,这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炽热心声的共鸣。
在肯定了赵元任的作品同时,序中也批评了近些年来一些音乐作品词曲严重脱节的现象。
第二,赵元任能将西洋音乐与民族音乐曲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洋味儿,又保持了中国化,“抓住一个抒情性的主要节奏音型不放,采用各种和应、补充、模进、发展以及转调等等艺术手法,自然而又舒畅地发挥了诗人的感情,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诗的音乐。
”特别是转调的自然运用,打破了中国乐曲很少转调(除西河大鼓、川江号子外)的规律。
———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1892 11.3—1982 2.24) 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
1929年6月底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
1938年8月赴美定居,先后任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1945年当选美国语言学会会长,1960年当选美国东方学会会长。
1982年赵元任先生在美国逝世,享年89岁。
•主要著作有《国语新诗韵》、《现代吴语的研究》、《广西瑶歌记音》、《粤语入门》(英文版)、《中国社会与语言各方面》(英文版)、《中国话的文法》、《中国话的读物》、《语言问题》、《通字方案》,出版有《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等。
•赵元任出版的歌集有《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1934)、《晓庄歌曲》(1936)、《民众教育歌曲集》(1939)、《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1981)。
1987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提议并推动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五线谱版的《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赵元任曾表演过口技“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
这趟“旅行”,他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便用当地方言土话,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
这位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奇才,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
他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于世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语言学是他着力最深的领域,然而他同时还兼授物理、逻辑等课程。
《施氏食狮史》•赵元任曾编了一个极“好玩儿”的单音故事,以说明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
故事名为《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赵元任生平赵元任,祖籍江苏常州府阳湖县(现并入武进县),1892年出生于天津,曾用名宜重,后即废去,一直名号一致,亦未曾用过笔名,在国外发表论著则用R.R.Chao。
1910年7月,清廷游美学务处在北京招考第二名被录取(这次招考共取正榜70名)。
这批学子于同年8月赴美。
赵元任入康奈尔学习数学。
1914年获学士学位,再入该校哲学院研究一年,1915年考入哈佛大学,1918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1919年,28岁的赵元任被聘为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越年,作为清华学校“史前期”的优秀生,赵元任应聘回校任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讲师。
1921年,再赴美任哈佛大学哲学讲师。
1925年,清华学校增办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33岁的赵元任被聘为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自然竖为研究院的“四大导师”。
1929年,清华国学院结束,赵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
1931年清华留美监督梅贻琦回国接任清华大学校长,赵元任受命接替该职,经一年,再回国。
赵元任最后一次出国是在1938年,以后便定居美国,入美籍。
从1939年起,历任美国耶鲁大学访问教授(1939-1941)、美国哈佛燕京社《汉英大辞典》编辑(1941-1946)、美国海外语言特训班中文主任(1943-1944)、美国密执安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1946-1947)。
从1947年起,专任美国加州大学教授,1965年退休,任该校离职教授至逝世。
1981年回国探视,北京大学又授予他名誉教授称号。
这样,他一生任教职63年,这在中外教育史上,实属罕见。
赵元任具有非凡的语言方面的天赋。
据说,他的耳朵可以辨别各种语言。
在一星期以内,他就可以学会一种语言,能听,能说,而且说得很好。
1920年,哲学家罗素(英)来清华参观讲学,赵元任任翻译,并陪同罗素周游全国和地,每到一个地方,他就用当地的方言翻译。
亲友们都鼓励他向语言方面深造,于是他于年底辞去清华教席,准备到国外去专攻语言学(那时,语言学在中国尚属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