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icrobank菌种保藏管使用说明书

microbank菌种保藏管使用说明书

microbank菌种保藏管使用说明书
microbank菌种保藏管使用说明书

高温箱式电阻炉使用说明书

高温箱式电阻炉使用说明书

SX2系列 1300℃ 高温箱式电阻炉 使 用 说 明 书 一、概述 本系列1000℃中温箱式电阻炉为周期作业式电炉。以镍铬铝电阻丝为加热元件,炉膛额定温度为1000℃。供实验室、工矿企业、科研等单位作合金钢的热处理及金属烧结、熔解、分析等高温加热之用。

本系列电阻炉需与KSY 型或ZK-3型温度控制器及铂铑-铂热电偶配套使用,由此进行电炉温度的测量、指示及自动控制。 电炉型号 SX 2-4-1000 SX 2-6-1000 SX 2-8-1000 SX 2-10-1000 额定功率(KW ) 4 6 8 10 额定电压(V ) 0~220 0~380 0~380 0~380 相数 1 3 3 3 额定温度℃ 1000 1000 1000 1000 升温时间(分) ≤200 ≤150 ≤350 ≤180 空损功率(KW ) ≤3.6 ≤3.6 ≤5.5 ≤5.5 炉膛尺寸 L ×B ×H (mm ) 250× 150×100 250×150×100 500×200×180 400×200×160 外形尺寸 L ×B ×H (mm ) 670×520×500 665×605×600 800×550×650 840×660×675 重量(kg ) 130 100 230 150 价格 2900 5600 5600 6400 备注 程序控制的另加1400元/台 三、结构简介 本系列电阻炉炉壳用薄钢板经折边焊接制成。炉膛由一高铝耐火材料制成的箱形整体炉衬构成。加热元件-硅碳棒插入炉膛内部,两边并有保护罩,以确保安全SX2-6/10-13炉膛底部装有可拆卸的碳化硅炉底板,便于维修、更换。炉衬与炉壳之间砌筑是用硅酸铝纤维毡和高铝泡沫砖等作保温层。

微生物菌种保藏及复壮

微生物菌种保藏及复壮 5.1. 微生物菌种保藏 在发酵工业中,具有良好性状的生产菌种的获得十分不容易,如何利用优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使菌种经长期保藏后不但存活健在,而且保证高产突变株不改变表型和基因型,特别是不改变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生产的高产能力,即很少发生突变,这对于菌种极为重 要。 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很多,但原理基本一致,即采用低温、干燥、缺氧、缺乏营养、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等方法,挑选优良纯种,最好是它们的休眠体,使微生物生长在代谢不活泼,生长受抑制的环境中。具体常用的方法有:蒸馏水悬浮或斜面传代保藏;干燥-载体保藏或冷冻干燥保藏;超低温或在液氮中冷冻保藏等方法。 5.1.1. 蒸馏水悬浮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菌种保藏方法,只要将菌种悬浮于无菌蒸馏水中,将容器封好口,于10℃保藏即可达到目的。好气性细菌和酵母等可 用此法保存。 5.1.2. 斜面传代保藏 斜面传代保藏方法是将菌种定期在新鲜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液体培养基中或穿刺培养,然后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它可用于实验室中各类微生物的保藏,此法简单易行,且不要求任何特殊的设备。但此方法易发生培养基干枯、菌体自溶、基因突变、菌种退化、菌株污染等不良现象。

因此要求最好在基本培养基上传代,目的是能淘汰突变株,同时转接菌量应保持较低水平。斜面培养物应在密闭容器中于5℃保藏,以防止培养基脱水并降低代谢活性。此方法一般不适宜作工业生产菌种的长期保藏,一般保存时间为3~6个月。如放线菌于4~6℃保存,每3个月移接一次;酵母菌于4~6℃保存,每4~6个月移接一次;霉菌于4~6℃保存,每6个月移接一次。 5.1.3. 矿物油中浸没保藏 此方法简便有效,可用于丝状真菌、酵母、细菌和放线菌的保藏。特别对难于冷冻干燥的丝状真菌和难以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孢子的担子菌等的保藏更为有效。是将琼脂斜面或液体培养物或穿刺培养物浸入矿物油中于室温下或冰箱中保藏,操作要点是首先让待保藏菌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然后注入经160℃干热灭菌1~2h或湿热灭菌后120℃烘去水分的矿物油,矿物油的用量以高出培养物1cm为宜,并以橡皮塞代替棉塞封口,这样可使菌种保藏时间延长至1~2年。以液体石蜡作为保藏方法时,应对需保藏的菌株预先作试验,因为某些菌株如酵母、霉菌、细菌等能利用石蜡为碳源,还有些菌株对液体石蜡保藏敏感。所有这些菌株都不能用液体石蜡保藏,为了预防不测,一般保藏菌株 2~3 年也应做一次存活试验。 5.1.4. 干燥-载体保藏 此法适用于产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的保藏。是将菌种接种于适当的载体上,如河砂、土壤、硅胶、滤纸及麸皮等,以保藏菌种。以沙土保藏用得较多,制备方法为:将河砂经24目过筛后用10%~20%盐酸浸泡

菌种保藏的主要方法

菌种保藏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 微生物在使用和传代过程中容易发生污染、变异甚至死亡,因而常常造成菌种的衰退,并有可能使优良菌种丢失。菌种保藏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尽可能保持其原有性状和活力的稳定,确保菌种不死亡、不变异、不被污染,以达到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等诸方面的需要。 (二)、菌种保藏的原理 无论采用何种保藏方法,首先应该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来进行保藏,最好保藏它们的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孢等。其次,应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创造环境条件,使微生物长期处于代谢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这些人工造成的环境主要是干燥、低温和缺氧,另外,避光、缺乏营养、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也能有效提高保藏效果。 (三)、菌种保藏的方法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种生长完全后,置于4℃左右的冰箱中保藏,每隔一定时间(保藏期)再转接至新的斜面培养基上,生长后继续保藏,如此连续不断。此法广泛适用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短期保藏及不宜用冷冻干燥保藏的菌种。放线菌、霉菌和有芽孢的细菌一般可保存6个月左右,无芽孢的细菌可保存1个月左右,酵母菌可保存3个月左右。如以橡皮塞代替棉塞,再用石蜡封口,置于4℃冰箱中保藏,不仅能防止水分挥发、能隔氧,而且能防止棉塞受潮而污染。这一改进可使菌种的保藏期延长。该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存活率高,故科研和生产上对经常使用的菌种大多采用这种保藏方法。其缺点是菌株仍有一定程度的代谢活动能力,保藏期短,传代次数多,菌种较容易发生变异和被污染。 2、石蜡油封藏法 此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过菌并已蒸发掉水分的液体石蜡倒入培养成熟的菌种斜面(或半固体穿刺培养物)上,石蜡油层高出斜面顶端lcm,使培养物与空气隔绝,加胶塞并用固体石蜡封口后,垂直放在室温或4℃冰箱内保藏。使用的液体石蜡要求优质无毒,化学纯规格,其灭菌条件是:150~170℃烘箱内灭菌lh;或121℃高压蒸汽灭菌60~80min,再置于80℃的烘箱内烘干除去水分。 由于液体石蜡阻隔了空气,使菌体处于缺氧状态下,而且又防止了水分挥发,使培养物不会干裂,因而能使保藏期达1~2年,或更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它适于保藏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好氧性细菌等,对霉菌和酵母菌的保藏效果较好,可保存几年,甚至长达10年。但对很多厌氧性细菌的保藏效果较差,尤其不适用于某些能分解烃类的菌种。 3、砂土管保藏法

台车式电阻炉使用说明书

台车式电阻炉使用说明书 1.1 使用说明 1.1.1 概述 本产品按GB10966标准制造,台车式炉体为活动式炉底,实行间断加热,具有结构简单、通用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小批量、较大型工件热处理加热。 RT3系列台车式炉与相应的感温元件和控制柜配套使用,实现炉温自动控制。 1.1.2 主要技术参数 参数名称单位数据 额定功率KW 200 额定电压V 380 额定温度℃950 频率Hz 50 相数 3 加热元件接法Y;Y 台车炉工作尺寸(长×宽)mm 1800×1000 通过高度mm 1000 炉温均匀性℃≤±7 加热区数 2 最大一次装载量kg 8000 外形尺寸(长×宽×高)mm 4100X3350X3850 重量kg 7200 1.1.3 结构简介 本系列台车式炉炉体由炉衬、炉壳、台车、加热器和炉用机械组成。 炉衬是用耐火材料砌筑成炉膛,相对台车面用耐火砖砌筑,炉墙及炉顶采用全纤维结构,使其在加热过程中能承受高温热负荷,减少散热损失。炉衬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以保证炉内热交换过程的正常进行。 炉壳是炉体的钢结构部份,由支柱、炉墙钢板及固定构件的各种型钢构成。炉壳的作用是固定炉衬并承受其重量,前支柱则用以承受炉门、龙门架等构件的重量。

台车是炉体的活动式炉底,由车架、炉衬、加热器、炉底板、行走牵引机构和铜插刀等组成的一个独立体,以方便较大型工件在炉外通过起吊设备装卸工件。台车上的加热器是通过铜插刀接触炉壳后部的插座供电的。台车密封是由沙封槽和砂封刀组成,借小车行走机构的动力自行实现密封,可防止冷空气吸入炉内;当炉膛为正压时,则防止高温炉气外逸。此外,还可隔绝炉内热辐射,保护台车金属构件不被烧坏和防止炉内轨道受热变形。 加热器采用铁铬铝高温合金丝带绕成螺旋状和波纹状,悬挂于炉膛内壁和平置于台车上。. 炉用机械有炉门升降机构和台车牵引机构,均采用链轮减速传动,分别通过电动葫芦和电动减速机带动实现炉门升降和台车移动。由于设置有制动器,消除了到位时的位置误差。在炉门关闭行程终点设置有限位开关,当炉门一旦开启时,加热器电源自动切断,确保操作人员安全作业。同时有台车与炉门联锁装置,当炉门在关闭状态时,台车牵引机构电源不能接通,防止由于误操作造成事故。 1.1.4 使用及维修 ①电炉操作人员必须了解电炉及其辅助设备(包括控制柜、仪表等)的构造及其特性,使用前必须对减速机加入润滑油,同时应了解电气线路的铺设情况。 ②在接通电源以前,必须仔细检查设备情况是否已达到安装、烘炉说明中的要求。 ③炉门一经开启时,设备自动切断加热电源,特殊工艺如切断电源会影响工件质量,用户应采取其它可靠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应经常检查各电器间的联锁动作,以防失灵。 ④台车上的炉底板严禁冲击,工件应稳定放在上面,不得使其滚动和跨踏,其堆码工件的几何尺寸应规范在工作区尺寸内。 ⑤严禁将带有腐蚀性、挥发性、爆炸性气体的工件放入炉内加热,也不能向炉内直接滴入或通入可燃性液体或气体,以免影响加热元件及耐火材料的寿命或发生爆炸等意外事故。 ⑥定期揭开炉底板,每使用一段时间后吹扫底板下部氧化皮等杂物。特别在新炉底板投入使用2炉后更应立即清扫底板下部氧化皮等杂物,以防氧化铁太多引起炉底加热器短路或引弧。砂封槽内应经常增添和更换干河砂。 ⑦炉膛内纤维钉如有断损,应及时更换,若炉衬严重损坏应及时重新砌筑。 ⑧加热元件如经短期使用尚未发生严重腐蚀而折断时,可用CHS402或CHS407高温不锈钢焊条,用直流电焊机进行焊接。 ⑨控制系统说明详见控制柜技术文件。 1.2 安装、烘炉说明 1.2.1 安装及冷态检查 ①安装前应参考基础图做好基础并检查所有配套部件应完好、齐全。 ②检查基础,同时考虑铺设电线管路的位置。 ③吊装炉体就位铺设轨道后按接线图接线。 ④按炉体上接地铭牌指示将炉体外壳可靠接地,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主回路线径的 1/3,最小不得小于6mm2。 ⑤检测加热元件相与相、相与地之间有无短路现象。同时测量各相加热器电阻值,应与加热器图上所标阻值基本一致。 ⑥插入热电偶,其插入炉膛深度不得小于150毫米,并用补偿导线联接至仪表。 1.2.2 烘炉说明 ①电炉安装完毕,在开始使用之前必须对炉衬进行烘烤,除去炉衬中的水份,提高绝缘性

真空高温管式炉操作规程

GSL-1300X、1600X真空高温管式炉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 1.设计升降温曲线,升温速率不得高于10℃/分钟,降温速率应低于15℃/分钟。 2.清扫环境。 3.每周开始使用管式炉时,检查机械泵油线处于标线以上,拆除两端盖,用吸尘器清洁刚 玉炉管。 4.将样品舟推入刚与管炉膛中部(恒温长度10cm)。 5.塞上两块隔热炉塞,使第二个炉塞的末端与炉体侧面平齐。 6.装上气炉法兰,确认密封垫落入槽中。 二、充工作气体 Ⅰ. 使用氢气作为工作气体时 1.接通氢气气路,对各接头处用肥皂水检漏,确认不漏气。 2.确认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3.逆时针旋转旋钮开氢气瓶主阀,顺时针旋动旋钮,缓慢打开出口减压阀,使出口气压在 0.1MPa。 4.接通机械泵电源,打开管式炉出口阀和机械泵气路上的两个阀门,抽5分钟。 5.关闭机械泵气路上的两个阀门,关闭管式炉出口阀门,关机械泵。 6.逆顺时针打开上气路控制阀,使箭头指向“开”位置。 7.逆顺时针调节流量计旋钮,使示数在20ml/min。 8.逆时针旋动旋钮,打开管式炉进气阀,直至气压表读数为零。 9.打开管式炉进气阀,打开氢气气路上的红色出口阀门。 10.在通氢气满十分钟后,才能开始加热管式炉。加热前,逆时针调节流量计旋钮,使锥形 瓶中气泡出现的速度为2个/秒钟。 Ⅱ. 使用惰性气体作为工作气体时 1. 接通工作气体气路,将管式炉气体出口端连接机械泵。 2. 打开管式炉进气阀,合上真空泵电源,打开出气阀(注意把住法兰,避免炉管受力过大),抽空刚玉管和气体管路。 3. 当管式炉真空表到-0.1(指针到尽头时),关闭出气阀,关闭进气阀。 4. 逆时针旋动旋钮开气瓶主阀,顺时针旋动旋钮,缓慢打开出口减压阀,使出口气压在0.004MPa(2小格)。 5. 逆时针旋动旋钮,缓慢打开管式炉进气阀;密切注意管式炉气压表,确认气压在0.08MPa 以下(如气压高于0.08MPa,打开管式炉出气阀放气)。 6. 管式炉气压表当气压稳定时,关闭管式炉进气阀,打开出气阀,抽真空到-0.1,关管式炉出气阀。 7. 重复4、5步两次。 8. 关机械泵,打开管式炉进气阀。 三、开炉 1. 开墙上管式炉总电源,风扇启动。 2. 开面板电源(顺时针转动Lock旋钮),启动面板。 3. 使仪表处于初始状态(即PV显示数值,SV闪烁显示Stop),此时若不处于该状态,则按向上键对仪表清零,使仪表只处在测显状态。 4. 按向左键1秒,进入温度设定状态,通过按向左键移动光标,按向上键和向下键来调节温度的设定数值。 5. 按回车键1秒,进入时间设定状态,通过按向左键移动光标,按向上键和向下键来调节

小型真空管式炉特点是什么

小型真空管式炉特点是什么? 小型真空管式炉特点是什么?合肥日新高温技术有限公司为您解答。高温真空气氛管式炉专门设计用于高温、中温、低温CVD工艺。 真空炉机械系统组成 1、真空系统:由油扩散泵、罗茨泵、机械泵配电磁压差阀(防止因突然停电、机械泵油倒灌)充气阀、放气阀、真空蝶阀、真空压力表(±Pa)波纹管、真空管路和支架等组成。 2、水冷系统:由各种阀管道相关装置组成且设有断水声光报警自动切断加热源或功能。

3、温控系统:采用可控硅控温,配置有PID功能仪表,数显表,具有超温声光报警功能,也可选用PLC触摸屏自动控制,并保留历史数据,便于分析烧结过程。 4、充气系统:由各种管道及阀门组成,并配有电磁放气阀、压力传感器,当炉内压力高于安全值时会自动放气,充气管路上装有针阀,可控制充气量。 特点: 如ZnO纳米结构的可控生长、氮化硅渡膜、陶瓷基片导电率测试、陶瓷电容器(MLCC)气氛烧结等等。 窑炉采用氧化铝纤维制品隔热、保温,优质硅钼棒加热,优质99刚玉管炉膛,气体采用浮子流量计流量计控制。 进口单回路智能温度控制仪控制,有效的实现温度的控制。 设备具有温度均匀、控制稳定、升温速度快、节能、使用温度高、寿命长等特点,是理想的科研设备。

合肥日新高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依托技术开拓市场空间的经营策略,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新技术,消化再吸收新工艺,持续发展,开拓创新。以专业品质科技创新的产品价值观,以日新盛德笃志笃行的企业精神,精心打造中国窑炉一流品牌日新窑炉。逢此民族产业迅速发展之盛世,合肥日新高温技术有限公司全体同仁热忱希望能广交业内有识之士,以致力于热能技术、工程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核心使命,为携手振兴中国的窑炉事业而贡献力量。

菌种保存方法

菌种保存方法 未知 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 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 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 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3.载体保藏法 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 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 5.冷冻保藏法 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 6.冷冻干燥保藏法 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 分(真空干燥)。

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 三、器材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 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灭菌脱脂牛乳,灭菌水,化学纯的液体石蜡,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黄土或红土,冰块、食盐,干冰,95%酒精,10%盐酸,无水氯化钙; 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皿,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目与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0.5×1.2cm),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 四、操作步骤、各保藏法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下列各法可根据实验室具体条件与需要选做。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种一次。 此法为实验室和工厂菌种室常用的保藏法,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设备,能随时检查所保藏的菌株是否死亡、变异与污染杂菌等。缺点是容易变异,因为培养基的物理、化学特性不是严格恒定的,屡次传代会使微生物的代谢改变,而影响微生物的性状;污染杂菌的机会亦较多。 2.液体石蜡保藏法 (1)将液体石蜡分装于三角烧瓶内,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1.05kg/cm2>,121.3℃灭菌30分钟,然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汽蒸发掉,备用。 (2)将需要保藏的菌种,在最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中培养,使得到健壮的菌体或孢子。 (3)用灭菌吸管吸取灭菌的液体石蜡,注入已长好菌的斜面上,其用量以高出斜面顶端1cm为准(图Ⅶ-12),使菌种与空气隔绝。

常用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素而设计的。 一、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 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3、载体保藏法 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 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 5、冷冻保藏法 6、冷冻干燥保藏法 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 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 二、器材: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 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灭菌脱脂牛乳,灭菌水,化学纯的液体石蜡,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黄土或红土,冰块、食盐,干冰,95%酒精,10%盐酸,无水氯化钙; 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皿,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目与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0.5×1.2cm),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 三、操作步骤、各保藏法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下列各法可根据实验室具体条件与需要选做。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

18#121 管式炉操作说明

天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市薄膜电子与通信器件重点实验室 倾斜体加粗为注意事项管式炉操作说明 厂家及型号:洛阳西格马仪器公司SGM6812DE型双温区管式炉 1.打开电源开关,确保加热及热偶线无连接问题; 2.进行升温设定: 1)按一下AT键,进入设定程序第一步; 2)首先设定第一步起始温度,利用方向键设定目标温度; 3)按一下の键,进入保持起始温度的时间设定; 4)按一下の键,进入第二步温度设定,接着是第二步时间设定; 5)当需要设定停止时,把该步时间设定为-121即可; 6)长按の或停止操作15s即可退出程序设定阶段; 3.程序设定好,按住2s RUN键,程序自动运行,如想突然终止操作,可按2s STOP键; 4.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按の键可观察正在运行的程序段和运行时间; 5.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按AT键随时修改尚未执行步骤的温度和时间; 6.程序设定参考(假设设备处于30℃室温): 1)Step 1 30℃10min(首先在30℃保持10min); 2)Step 2 30℃7min(经过7min从30℃升至100℃); 3)Step 3 100℃15min(在100℃保持15min); 4)Step 4 100℃40min(经过40min从100℃升至800℃); 5)Step 5 800℃15min(在800℃保持15min); 6)Step 6 800℃-121min(在800℃保持15min后退出程序,设备停止运行); 7.如在Step 1设定的温度高于室温,则炉子首先会以最大功率升至目标温度,停留至设定 的时间结束,再执行下一阶段程序。 整理实验台收拾好自己工具及样品做好实验设备使用记录

箱式电阻炉使用说明书

箱式电阻炉使用说明书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箱式电阻炉 使用说明书 上海实研电炉有限公司(原上海实验电炉厂) 目录 一.概述 (1) 二.主要技术参数................................1-2 三.结构简介 (2) 四.电阻炉与温度控制器电气联接接线示意图 (3) 五.安装与使用 (4) 六.维护与注意事项 (4) 上海 实研电炉有限公司 一、概述 SX2系列1000℃、1200℃箱式电阻炉为周期作业式电炉,可供工矿企业、科研等单位实验室作化学分析、物理测定和一般小型钢件热处理时加热之用。

本系列电阻炉配有KSG型温度控制器及镍铬--镍热电偶,能对炉膛温度进行测量,指示和自动控制及程序控温。 本系列产品执行标准编号为:JB4311.7-87 二、主要参数 1、SX2系列1000℃

1 上海实研电炉有限公司 2、SX2系列1200℃ 三、结构简介 本系列电阻炉炉壳用薄钢板经折边焊接制成。内炉衬为高铝质耐火材料制成的矩形整体炉衬。由铁铬铝合金丝绕制成螺旋状的加热元件穿

于内炉衬上、下、左、右的丝槽中。为了能有效地加快炉膛升温速度,提高温度控制精度,炉衬采用敞开式结构。电炉的炉口砖,炉门砖选用轻质耐火材料,内炉衬与炉壳之间用耐火纤维,炉门转动灵活。关闭时,压下手把,扣住门钩,炉门就能紧贴于炉口上。开启时,只需往上稍提手把,脱钩后,将炉门置于左侧即可。 为了减少炉口的热损失,提高炉膛内温度的均匀性,在炉口靠近炉门处安放有一块档热板(该板在送取工件时需先取出)。炉口下端装有炉门联锁的行程开关。当炉门开启时,电炉电源便自动切断,从而保证操作安全。 测温用热电偶通过在开炉后的热电偶孔插入,并由固定座固定。 2 上海 实研电炉有限公司 四、电阻炉与温度控制器 1、单相箱式电阻炉与温度控制器电气联接接线示意图 2、三相型箱式电阻炉与温度控制器电气联接接线示意图 3 上海实研电炉有限公司 四、安装与使用 1、本系列电阻炉不需要特殊安装,室内平整的地面或工作台(架)上均可安放。但配套之温度控制器应避免受震动,且放置位置与电炉不宜太近,防止过热而影响控制部分的正常工作。

管式炉操作规程

管式炉操作规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双温区真空管式炉操作规程 一、开机 1. 打开电源。 2. 打开控气柜电源开关,预热15min,将流量显示仪调零。 二炼气 1. 放置四个管堵,安装法兰。 2. 左右温区均以3o C/min升温至150 o C,保温30min,加热的同时抽真空,抽真空时,法兰将抽气针阀打开一点,待真空压力表降至 MPa时,分三个阶段完全打开(约3圈)针阀,至 MPa保持30min。 三、气体置换 1. 关闭抽气口法兰上的针阀,打开气瓶约至以下,打开气柜上进气阀 Tv1orTv2,同时观察气柜上的P1orP2压力,打开排气阀Tv3,再打开进气口法兰上的针阀 2. 打开MFC1or2至阀控位置,缓慢调节“设定”旋钮至最大(1000ml/min),当法兰真空压力表达到时,关闭其上针阀,调节流量为0,打开抽气口针阀,抽气至,再关闭抽气口针阀。 3. 再二次打开进气口针阀,缓慢开流量至最大,真空压力表至,关闭进气口针阀,调节流量为0,打开抽气口针阀,抽至,再关闭抽气口针阀,完成二次气体置换。 4. 根据需要重复气体置换(步骤3),一般三次,关闭真空泵。 四、实验

1. 充入保护性气体,关闭进气口针阀,等炉温降至室温,打开抽气口法兰,取出两个管堵。 2. 放入样品至热电偶位置,放入两个管堵至要求位置,安装法兰。 3. 确认抽气口针阀为关闭状态,打开真空泵,再缓慢打开针阀,真空压力表降至,分阶段完全打开针阀至,关闭抽气口针阀,关闭真空泵。 4. 打开进气口针阀,调节气柜流量至最大,使真空压力表达,打开抽气口针阀对外排气,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流量,一般为100ml/min。 5. 两侧同时设定升温程序,温差不能超过300 o C。 6. 工作结束,降至室温,取出样品,再放入管堵,安装法兰。 7. 关闭进气口针阀,打开真空泵,抽至 MPa,充入保护气体,关闭进气口针阀。 五、关机 1. 关闭流量至“设定”。 2. 关闭气瓶,关闭气柜进气口Tv1orTv2阀 3. 关闭气柜电源。 4. 依次关闭Turn off、Lock,关闭总闸。 注意事项 1. 气瓶压力最大不超过(一般) 2. 试样尽量放在热电偶所在截面位置。 3. 安装法兰时,三个螺丝依次均匀拧紧。 4. 升、降温速率最大不超过10 o C/min,一般为3~5 o C/min。

5-12箱式电阻炉使用说明书

SX2系列 箱式电阻炉 ━━━使用说明书━━ INSTRUCTIONS 宁波凯诺仪器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二主要技术参数 三工作环境 四结构说明 五操作步骤 六注意事项

一、概述 箱式电阻炉SX2-5-12型,适用于工业产品的烘干及加热,亦可作各种产品的表面处理,陪烧、烘干及加热固化等。 二、主要技术参数 工作尺寸:300×200×120mm(深×宽×高) 工作温度:室温~1200℃ 加热功率:5KW 加热元件:电阻丝 加热方式:电加热 控温方式:XMTA3301指针仪表 调功方式:接触器 工作电源:220V/380V 50Hz 三、工作环境 1.环境温度:-10-40℃ 2.相对湿度:≤85%RH 3.无易燃、易爆、腐蚀性气体尘埃,避免有振动和冲击力的场合。 四、结构说明 1.电阻炉炉膛采用耐高温砖制作,外壳采用Q235A制作,钢材均经防锈处理,箱体表面喷有硝基喷漆; 2.本设备为电热管加热,接触器调控; 五、操作步骤 1.按电阻炉功率配装负荷开关,接妥电源线和接地线,并检查电气线路;

2.打开干燥箱门,将工件或试件放入电阻炉,关闭箱门; 3.设定产品烘烤温度: a:开启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b:扭动XMTA3301指针仪表器上的指针,使指针显示为产品所需烘烤温度值;c:仔细观察XMTA3301指针仪表上显示器显示的温度是否有过冲和欠调现象;d:使XMTA3301指针仪表器显示的数字到产品所需烘烤温度; (等温度到达后,仪表动作几次再设置到所需烘烤温度值); 4.使用完毕,切断电源开关,关闭总电源; 注意:使用电阻炉时温度升到200℃时需保温,再升400℃时也需要保温,按照此方法操作使用,电阻炉不易损坏。 六、注意事项 1.箱体必须经可靠接地。 2.请详阅各种仪表、仪器使用说明书再操作使用电阻炉。 3.工件或试件不可放置过密,以保证热风顺循环。 4.电阻炉恒温时,避免开门,以减少工作室温度波动的可能。 5.本电阻炉出厂时已经技术调整,所有结构不得随易更改。 6.本设备勿需特殊维护,但用户应定期检电气元件和传动部件,及时更换 易老化元件,传动部件应定期加润滑油;设备在长久未使用后重新使用时,应全面检查后才能投入使用。 7.设备出现故障时,请及时找专业人员排除,或与生产厂家联系。 注意:此烘箱属非防爆型烘箱,严禁带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的产品放入箱内,以免发生爆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验12-微生物菌种常用简易保藏法

实验15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一、实验原理 为了保持微生物菌种原有的各种优良特征及活力,使其存活,和丢失,不污染,不发生变异。根据微生物自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人为的创造条件,使微生物处于低温、干燥、缺氧的环境中,以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作用限制在最低范围内,生命活动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常用简易保藏法包括常规转接斜面低温保藏法、半固体穿刺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含甘油培养物保藏法及沙土管保藏法等。由于这些保藏方法不需要特殊实验设备,操作简便易行,故为一般实验室及生产单位所广泛采用。 常规转接斜面低温保藏法和半固体穿刺保藏法是将在斜面或半固体培养基上已生长好的培养物置于4-5℃冰箱中保藏,并定期移植。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低温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延长保藏时间。 液体石蜡保藏法是在新鲜的斜面培养物上,覆盖一层已灭菌的液体石蜡,再置于4-5℃冰箱中保藏。液体石蜡主要起隔绝空气的作用,使外界空气不与培养物直接接触,从而降低对微生物氧的供应量。培养物上面的液体石蜡层也能减少培养基水分的蒸发。故此法是利用缺氧及低温双重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延长保藏时间。 含甘油培养物保藏法是在液体的新鲜培养物中加入15%已灭菌的甘油,然后再置于-20或-70℃冰箱内保藏。此法是利用甘油作为保护剂,甘油透入细胞后,能强烈降低细胞的脱水作用,而且,在-20或-70℃条件下,可大降低细胞代谢水平,但却仍能维持生命活动状态,达到延长保藏时间的目的。 沙土管保藏法,将待保藏菌种接种于适当的斜面培养基上,经培养后,制后孢子悬浮液,无菌操作将孢子悬浮液滴入已灭菌的沙土管中,孢子即吸附在沙土上,将沙土管置于真空干燥器中,通过抽真空达到吸干沙土管中水分,然后将干燥器置于4℃冰箱中保存。此法利用干燥、缺氧、缺乏营养、低温等因素综合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延长保藏时间。 二、操作步骤 (一) 斜面传代保藏法 l.贴标签取各种无菌斜面试管数支,将注有菌株名称和接种日期的标签贴上,贴在试管斜面的正上方,距试管口2~3cm处。 2.斜面接种将待保藏的菌种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法移接至相应的试管斜面上,细菌和酵母菌宜采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宜采用成熟的袍子。 3.培养细菌37℃恒温培养18~24h,酵母菌于28~30℃培养36~60h,放线菌和丝状真菌置于28℃培养4~7d。 4.保藏斜面长好后,可直接放入4℃冰箱保藏。为防止棉塞受潮长杂菌,管口棉花应用牛皮纸包扎,或换上无菌胶塞,亦可用熔化的固体石蜡熔封棉塞或胶塞。

真空管式炉说明书。卓驰

定制真空管式炉SK3-4-5-10 使 用 说 明 书

卓.驰 目录 一:仪器特点 (1) 二:仪器使用................................................1-3 三:技术参数 (3) 四:注意事项 (3) 五:故障及排除 (4)

六:装箱单 (4) 附:LTDE仪表说明书 一、仪器特点 ■石英炉管,结净度高,不锈钢法兰,密封性能好; ■可抽真空,也可通多种混合堕性气体,做气氛保护; ■仪器精确度高,显示精度1度,在恒温状态下,精确度高达正负1度; ■控制系统采用LTDE技术,具有30波段可编程功能,二级超温保护; SK3-4-5-10真空管式炉为定制炉子,采用优质高温石英材料为炉管,低蓄热轻质纤维材料制作发热炉胆,高效节能,优质高温发热丝为发热元件。炉体长度1220MM,配:φ100*1450MM 石英管,密封装置,带阀三通进气管,带阀单头出气管,真空表装置;控制系统按装有调节功率旋钮,具有低温控制精准的特点,使用温度为100-300℃;控制系统为国际先进的LTDE 可编程仪表,可任意设置升温降温,恒温,定时开机,关机等多波段操作。控制器位于炉体下方,一体化制作,炉体和温控器的电气连接出厂前已完成。 二、仪器使用 操作面板功能

普通操作方法: 接通电源,按↑键二秒钟使SV窗口出现STOP(暂停)。设定步骤:按←键PV显示C01。按←↑↓设置所需的温度。按SET键,PV显示t01。按←↑↓设置-1。等到返回菜单(SV显示STOP)。再按↓键二秒钟,SV显示RUN即可。此时PV即显示升温。SV窗口HOLD和设置的温度交替显示。 例如:要仪器到600℃长期保持自动恒温 按←键一下 C01 = 600 按SET键一下 t01 = -1 等到SV返回STOP,再按↓键。SV显示RUN即仪器开始工作。 定时功能操作方法: 接通电源,按↑键二秒钟使PV显示STOP(暂停)。按←键PV显示CO1, 按←↑↓设置起始温度50(起始温度应高于室温), 按SET键,PV显示t01。按←↑↓设置起始温度到所需用实际温度的时间(时间宜长不宜短)。按SET键PV显示C02。按←↑↓设置工作所需的温度, 按SET键PV显示t02, 按←↑↓设置所需恒温时间, 按SET键PV显示C03, 按←↑↓设置所需用实际温度(即和C02同样的温度), 按SET键PV显示t03, 按←↑↓设置-121。等到返回菜单(SV显示STOP)。再按↓键二秒即启动。此时PV窗口显示温度上升。SV显示温度上升或时间运营。 例如:要400℃恒温10分钟。 按←键一下 C01 =50 (起始温度为略高于室内温度的值,如50℃。) 按SET键一下 t01 =20 (一般情况下该段升温时间不宜过短,否则容易温度过冲。) 按SET键一下 C02 =400 (工作需要温度) 按SET键一下 t02 =10 (恒温时间) 按SET键一下 C03 =400 (工作用的温度) 按SET键一下 t03 =-121 等到SV显示STOP再按↓键二秒SV显示RUN即启动。此时PV显示实测温度上升。SV 显示设置温度上升或时间运行。 可编程通常操作方法: 接通电源,按↑键二秒钟使SV窗口出现STOP(暂停)。设定步骤:按一下←键,上排PV显示C01,表示需要程控的起始温度,操作←↑↓键,使下排SV达到所需起始温度。再按下SET键,PV显示t01,表示从起始温度达到下一设定温度的时间,操作←↑↓键,使SV 达到所需时间。再按下SET键,PV显示C02,表示刚才设定的起始温度C01,用了t01的时间,所要达到的温度,按←↑↓使SV达到所需温度。(如需恒温,则C01与C02设置同一值),再按下SET键,PV显示t02表示从C02到达下一温度的时间设定,按前面步骤操作…,最后一段T参数设置“-121”即可自动关机,最多达30段,最后结束段将txx设置-121设置完毕等SV返回STOP再按↓键使显示窗口出现RUN仪器自动按照设定的程序开始工作。程序编排采用温度--时间-温度格式,其定义是从当前段设置温度,经过该段设置的时间到达一温度。例示:按下图所示程序曲线设定各段程序值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1、传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性、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此法可防止干燥,并通过限制氧的供给而达到削弱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目的。其具有方法简便的优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而某些细菌如固氮菌、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分枝杆菌、红螺菌及沙门氏菌等和一些真菌如卷霉菌、小克银汉霉、毛霉、根霉等不宜采用此法进行保存。 3、载体保存法:即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载体上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 ①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

真空管式炉使用说明

真空管式炉使用说明 1.程序设置 1、 按红色按钮,打开电源,红色按钮变亮,仪器面板有示数,红色数字在50内,绿色数 字跳动在数字和END 上。 2、 3、 C-01,设置温度,该温度为起始温度,设置在室温附近 25℃左右,设置完成。 4、 面板显示t-01,设置升温时间,该时间为从设置的C-01温度升高到C-02 所需要的时间。注意,每段升温速率不得超过 10℃每分钟。 5、 面板显示C-02,设置目标温度,该温度为你第一段时间升高的目标温度。 6、 面板显示t-02,设置升温时间,该时间为从设置的C-02温度升高到C-03 所需要的时间。 7、 面板显示C-03,设置目标温度,该温度为你第二段时间升高的目标温度。 8、 依次往下设置。最后一个目标温度设置完成,如果不想人工关闭程序,设置时间t-xx 为-121,程序自动终止。 9、 等待面板跳动到初始状态,从新检查一遍程序,等待面板跳动到初始状态,无 10、 END ,程序进入初始状态,停止运行. 程序实例: 样品需要从室温加热到650℃,升温速率为每分钟10℃,从650℃加热到850℃,升温速率每分钟5℃,850保温2小时,程序自动结束。 1、 确认设置面板在仪器面板有示数,红色数字在50内,绿色数

字跳动在数字和END 上; 2、 C-01,设置为25; 3、 t-01设置为63; 4、 C-02设置为650; 5、 t-02设置为40; 6、 C-03设置为850; 7、 t-03设置为120; 8、 C-04设置为850; 9、 t-04设置为-121; 10、 等待面板跳动到初始状态,从新检查一遍程序,无误后,等待 面板跳动到初始状态,长按 ,程序显示run ,此时程序设置完 成。 11、 完成后,请先将 气路系统设置 1、 将炉子安装好,确认进气和排气控制阀(T 字阀)处于最大, 将排气管路放置在气体指示器中(盛水容器中)。 2、 检查减压阀,保证减压阀处于最大状态,打开气瓶开关, 慢慢紧减压阀,观察排气口有没有气体出来,压力表压力指数是否处于零点。 3、 如果压力表有压力,迅速关闭气瓶,将减压阀开到最大, 检查管路堵塞点,排除后重新通气,按照第2条检查。 4、 气路通畅,请专人至少每15分钟检查一次气路,保证压力

电磁炉使用说明

电磁炉使用说明 适用的锅类容器 1、铁系(珐琅、铸锅、不锈铁)锅,不锈钢锅 注:复合底锅必须是电磁炉专用。 2、底部直径12CM以下,根据不同的功能使用,如煎炒烤炸类要离空1CM为最佳蒸煮类平底为最佳。 不适用的锅类容器: 1、铝、铜为材料之容器、锅。 2、容器底部直径不超过12CM者。 3、容器底部凸凹高度大于2CM者。 4、不锈钢双层复合底锅(非电磁炉专用)。 如何安全使用电磁炉 一、使用之前注意: 1、应使用质量好的插座,插座接触不良会导致烧机或电磁炉无法正常工作。 2、在插头电线损坏电线或电源插头未牢固地插入插座时,切勿使用电磁炉。 3、切勿弯曲、捆扎电线或对其施力过度,这会引起损坏。 4、切勿使任何障碍物附在本机插头或电源插座上。 5、切勿将插头插入己插有几个其它电器装置的插座,电流不得超出插座的极限(本装置的使用电流约为10安培)。 6、切勿在可能受潮或*近火焰的地方使用电磁炉。 7、电磁炉在放置了一段时间后,若重新使用电磁炉,请先通电10分钟,使电磁炉内部电子元件稳定后,再开机进行功能操作。 二、使用时注意: 1、切勿放置在不平稳的平面上。 2、切勿阻塞吸气口或排气口、避免炉内超温。 3、切勿在儿童可触及电磁炉、或儿童能自行使用的地方使用电磁炉。 4、切勿对空锅加热或加热过度。 5、切勿将诸如刀、*、勺子、锅盖与铝箔等金属物品放置在顶板上,因为它们会受热。 6、切勿在盛放锅具的状态下搬运电磁炉。 7、切勿在四周空间不足的地方使用电磁炉、应使电磁炉的前部与左右两侧保持干净。 8、切勿使用金属丝和异物进入吸气或排气口的缝隙内。 9、切勿使物品跌落在顶板上。如表面出现裂纹,应立即关掉电源,拔出插头并送往修理。 三、使用之后注意: 1、炒菜锅在使用后不要置于炉面上,避免下次使用时难以启动。

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方法 (来源: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 定期移植法 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 1 培养基制备 1.1 器皿准备 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 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 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 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 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 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 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2 接种 2.1 斜面接种 2.1.1 点接 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 中央划线 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