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下《场面与细节》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语文文章细节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捕捉细节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丰富文章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细节描写的定义和类型。
2.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3. 细节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4. 练习运用细节描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和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丰富文章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和技巧。
2. 示例法:分析优秀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修改作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描写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细节描写:a. 讲解细节描写的定义和作用。
b. 分析细节描写的类型。
c. 介绍细节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3. 示例分析:分析优秀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力量。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
5. 修改作文:学生互相交流,修改作文,提高细节描写的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捕捉细节,练习运用细节描写。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对细节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细节描写的情况,分析其效果和改进空间。
3. 鼓励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提供关于写作技巧和文章细节描写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2. 网络资源: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和作文范文,让学生参考和模仿。
3. 实物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让学生在观察和描述中更好地捕捉细节。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和技巧。
2. 第3-4周:分析优秀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学习模仿。
3. 第5-6周:学生练习运用细节描写,修改作文。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清晰地讲解了细节描写的概念和技巧,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场面与细节》(第3课时)教案“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这个响了多少年听上去有些单调的铃声,对于我来说却就是动听的音乐:下课啦!老师前脚才走出教室门,教室里顿时就像炸开了锅:叫喊声、说笑声、懊悔声、埋怨声……统统都合成一体,组成了一首独特的欢乐乐章,真是热闹非凡!瞧,教室正中,王旭东和郭欣宇正在下象棋。
他俩眼睛瞪得溜圆,紧紧盯着棋盘,心里都在暗暗盘算着自己和对方的棋路。
他俩势均力敌,杀得难解难分。
忽然,郭欣宇眼睛一转,使了个苦肉计,放出一个马让王旭东吃得得意洋洋,只见郭欣宇“哈哈”一声大笑,紧接着使出个炮五平四“将军!”“哎呦!”王旭东应变不及,被一炮将死,只好乖乖地投降。
瞧,靠着教室门口的同学正在玩“三国杀”。
他们虎视眈眈的瞪着对方的营地,不断地冲杀过去,和这块地的拥有者不停地“战争”。
我看得眼馋,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战争”,和营地拥有者不停地厮杀,抢占地盘。
每当赢得胜利,同学们的笑声都格外嘹亮。
再瞧,教室后面,几个同学正在抢当F1赛车手,他们仔细地调好自己心爱的赛车,专心致志地投入了比赛。
只听“滴”的一声,激烈的争夺开始了。
赛车手紧张地操纵着自己的赛车,赛车急速向终点—黑板冲去……十厘米、五厘米、一厘米,冲线了!第一名已经产生!一片欢呼声回荡在教室上空。
……欢乐的大课间,美妙的大课间!我爱你,我的大课间!“丁零零”,下课铃响了,老师刚一说“下课”,我们就像小鸟一样拥出了教室。
这下,本来冷冷清清的校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同学们像一窝蜂似地拥到了操场上,操场上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有跳皮筋的,边跳边唱着什么歌谣;有打沙包的,不时传来阵阵欢声喜语;有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爬竿,一个个就像灵巧的猴子;最有趣的是低年级的小同学,他们正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瞧他们有多开心哪!“哈哈!”咦?那边是谁在笑?原来是几个三年级的同学在打沙包,只见边上的同学猛地从底下一抛,眼看就把中间的同学打着了,突然中间的同学猛地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把沙包抓住了。
九年级语文文章细节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丰富文章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及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丰富文章内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及运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感悟。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动手练习,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九年级语文教材。
2. 参考资料:有关细节描写的理论文章、优秀作文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细节,从而引出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及运用方法。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对文章的丰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感悟细节描写的魅力。
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捕捉细节,运用到写作中。
4. 实践训练: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细节描写,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细节描写专项训练”活动,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提升细节描写能力。
2. 组织“我是观察家”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进行记录和分享。
3. 开展作文互评活动,让学生互相评价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技巧。
2. 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细节描写,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生活,捕捉细节,提高写作水平。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场面与细节教案新人教版课前预习:对本单元所学课文进行再阅读,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写法。
相关课程标准:“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1、体会阅读:学习本单元人物描写的精华。
2、写作指导:训练写好人物之间交往交流的场面,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教学方法活动法。
以活动承载知识,培养能力。
评价任务:1.实践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练习用场面描写展现人物活动的空间。
2.互读文章,相互评价,推荐参加班级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分四组归纳出《范进中举》、《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乞丐》中涉及的精彩场面和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设计:本单元以小说为主,写人物是小说及一些叙事文体的主要任务。
同学们知道最能表现人物的是什么吗?是故事的情节和细节。
有作家说,故事情节是比较容易虚构的,而细节却很难。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那些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一般又是在场面中出现的,它往往渗透在人物和场面描写中,而场面和人物一样也离不开细节。
这节课我们重点讲解一下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掌握描写的基本方法,并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二、初步认知细节描写1、名人谈细节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
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亮点和得分点。
2、什么是细节描写?明确: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山东省九年级语文下册-场面与细节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场面与细节”这一概念,并能区别其异同2.知晓场面和细节对于文学作品的作用和意义3.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场面和细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场面和细节的区别与联系2.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场面和细节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整理教案,准备课堂所需材料2.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场面和细节分析2.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时学习内容2.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入新课,介绍“场面与细节”的概念3. 分析文学作品1.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先进行全文速读,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2.再对文学作品中的场面和细节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关键场面和细节3.阅读并讨论作品,通过学生自由表达来分享他们对场景和细节的感受4. 讨论1.引导学生回顾文学作品中的核心场面和细节,总结场面和细节的作用2.小组内讨论文学作品中的场面和细节,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会3.全班讨论文学作品的场面和细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5. 练习与总结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场面和细节2.教师检查学生的答案并解释问题3.通过总结,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场面与细节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四、课后作业1.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并分析其中的场面和细节2.将自己的分析结果整理成文章,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五、教学反思1.在导入新课环节中,建议使用多种多样化的方式来引出场面与细节的概念,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在分析文学作品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找出场面和细节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仅是单纯的让学生找出关键点3.在讨论环节中,建议采取小组或全班互动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一)课前预习:1.从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二至三个精彩的场面与细节描写片段,并作简单批注。
相关课程标准:新课标规定,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与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2.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场面与细节描写。
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观看、描写典型视频和赏析精彩语段,完成目标一。
2.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整合,将自身写作实践和精彩的场面与细节描写进行对比,感悟描写方法,并运用合作习得的方法,修改原作,完成目标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师:老师精心准备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用心观看。
(教师播放《唐山大地震》视频片段,学生静静地看。
老师看学生观看视频的情景。
视频停止后,大屏幕显示:请同学们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把它写下来。
5分钟,150字左右。
)(学生写作)(教师写作)师:好,时间到。
下面请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在这个同学读完后,你来说说他写的这个画面是否精彩,原因是什么?(找两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给予评价)二、引出目标,明确(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情况,发现问题,顺势引出本节课目标)过渡:从以上同学的作文来看,同学们对场面和细节的描写,更多的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者是对情节进行概述。
看来,同学们对场面与细节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场面与细节》(第2课时)教案一、初步认知场面描写1、什么是场面描写?场面,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各类人物聚集活动的总面貌.是人物和环境的紧密结合,是人物和事件的紧密结合。
场面描写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即对特定时间、地点内各类人物聚集活动总的面貌的描写。
既有人物活动的描写,又有客观环境的描写,而以人物活动的描写为中心,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而以动态描写为主。
场面描写在表达方式上往往是记叙、描写、对话等的综合运用。
2、学生回顾本单元经典的场面描写。
3、学生结合经典的场面描写及其定义试分析构成场面的要素有哪些?场面中的人、场面所处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展开的情节是描写中的三要素。
正确处理其中人物、环境、情节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场面描写最基本的技巧。
二、探讨交流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感情与情绪的渲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那么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明确: (一)、场面描写的一般方法①交代场面的内容(事件):可以在首尾介绍、可以通过人物对话提示、可以在叙述中交代等等。
例文:快到放学时间了,宁静的教室开始躁动起来。
铃声一响,几位“飞毛腿”夹着早已收拾好的书包,一马当先冲出门去踢球了。
住校生们拿着叮当作响的碗勺争先恐后地奔赴他们的战场——饭堂。
其余的正噼里啪啦地叫拾文具盒、书包;几位女生一边不紧不慢地走出教室,一边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什么;后排的几位“大侠”又操起扫帚练起武来,喊杀声不绝于耳;这边几位“尖子”正为一道题而争得面红耳赤;旁边的“眼镜”正埋头演算,如入无人之境,好一会儿,才伸个懒腰,如释重负地说:“总算做完了。
”他看看四周已无人,这才慢慢吞吞地走出教室。
点评:这段文章的叙述一开头,就向读者交代了下文要描写的是放学后教室内的学生反应的画面。
北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范进中举》(第1课时)教案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本课生字词注音释义。
2.从资料或网上查阅有关科举制度和《儒林外史》,以备课堂交流。
3.勾画并摘抄文中精彩的刻画人物动作、心理的语句。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的基本脉络。
2. 品味辛辣嘲讽的语言;学习运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加深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的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展示1.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常说的人生的四大乐事是什么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对了,这里的“金榜题名时”正是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梦寐以求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情况。
究竟命运的巨变带来的是悲还是喜?让我们一同走近一位已近垂暮之年的中举者——范进,看看他中举后有何表现?(板书:范进中举)2.走近作家、作品师:本文选自哪部书,作者是谁,谁能介绍一下?《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它以以犀利的笔触无情鞭挞了封建科举制度腐朽的本质及其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系列深受科举毒害的迂腐的读书人、虚伪的假名士的形象。
该书塑造了一个有名的吝啬鬼形象。
吴敬梓(1701—1754),代小说家,字敏轩,晚年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著有诗文集《文木山房集》十二卷。
(长篇讽刺严监生清《儒林外史》)二、检查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中举()带挈()作揖()腆着()长亲()相公()行事()醺醺()啐( ) 嗑()拙病()兀自()桑梓()绾()攥()解元()锭子()轩敞()商酌()名讳()2.解释下列词语:①不省人事:②火候:③烂忠厚:④狗血喷头:⑤癞虾蟆想吃天鹅肉:⑥权变:⑦果不其然:⑧见外:⑨桑梓:(①不明白人事。
专题五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教学目标】⒈阅读例文,理解记叙文中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特点及对增强生活味的作用。
⒉在写作实践中熟悉和掌握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增强作文的生活味。
⒊培养自己描述生活和思考生活的能力,写出生活的种种真味道。
【教学重点】熟悉和掌握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例文引路:例文1:2010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高三生活片断高三的生活紧张,紧张得如拉满的弓;高三的生活单调,单调得像撒哈拉沙漠。
幸亏有课外书,让我还能在这密闭得如钢板一样的沉重中找到一个呼吸的细管,轻松地做个深呼吸,偷偷地笑几声,让我能暂时放松脸部僵硬的肌肉,松弛一下快要断裂的神经。
【开篇概述高三生活的特点,引出课外书对调节高三紧张生活的作用,为下文描述高三生活片断即读书情景打下基础。
起到概括和点明题意的作用。
】买到最新的《读者》,书包还没扔下,屁股还没坐实,便像淘宝者查看藏宝图一样。
手指很熟练地一捏,“漫画与幽默”便赫然摊开,眼前便仿佛有郭德刚和于谦在。
呵呵,哈哈,哈哈哈……太可乐了,嘴张得占了大半个脸,口水酝酿着决堤,眼眯成了一条线。
常常惹得老爸老妈怪怪地看上我十分钟,然后说:“这孩子,魔怔了!”管他魔怔不魔怔!放松了,不烦了,做题有精神头儿了,这才是硬道理!【描述买到最新《读者》阅读的情景:迫不及待,一捏一摊,嘴张眼眯,陶醉快乐。
写得真实形象、生动活泼,写出了生活味和真感情。
】大课间的那20分钟实在太宝贵了,可有些家伙不懂得充分利用,憋在教室里假模假式做认真思考状,纯粹的傻帽儿。
你现在缺氧了,一会儿上课咋办?向我学学,悄悄地从抽屉的最底层摸出包着皮的《电脑游戏世界》,躲到楼梯下的“安全地带”,3秒钟会立刻“物我皆忘”,满眼是三维世界,满脑子魔兽、武器、做任务……颇有“瘾君子”扎了吗啡的感觉。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场面与细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场面是一个具体的空间,一个时间的截面和在这特定时空中活动着的人或物的结合体;或者也可以说,“场面是对人或物在特定时空中存在或活动情状的描述。
”场面是记叙文的基本构成单位。
叙事作品中对形象的刻画,贵在细节的精致。
最起码的“形象思维”就是以有特点的细节思维。
可见学习写好“场面”与“细节”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体会阅读:学习本单元人物描写的精华。
2. 写作指导:训练写好人物之间交往交流的场面,学习通过
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单元人物描写的精华。
训练写好人物之间交往交流的场面,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教学建议】
1. 课前准备。
学生分四组归纳出《范进中举》《孔乙己》《我
的叔叔于勒》《乞丐》和《陈小手》中涉及的精彩场面和描写细节。
2.学生交流课前归纳出的精彩场面和描写细节。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组内交流找出的精彩场面和描写细节。
(2)小组负责人做好交流记录及发言准备。
(3)小组代表展示本组同学发言精华(两三例即可)。
(4)学生探讨特定场面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5)教师点拨:(投影)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有特点的、能细腻展现人物的品质个性的描写。
细节描写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一般是在场面中出现的。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
场面描写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3.探讨细节描写的方法。
(1)学生思考: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
”那么,我们可借鉴的细节描写常见的方法有哪几种?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应注意什么?(投影)
(2)小组讨论。
(3)教师点拨:
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有(课件展示要点):
a.简笔勾勒。
b.动态造型。
c.对比展示。
《孔乙己》《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刻画主人公形象的时候都采用了前后对比描写的手法,在前后差异的对比中,读者清楚地了解了人物的内在和文章的主题。
d.运用修辞。
进行细节描写时应注意:
a.细节描写要真实。
b.细节描写要典型。
c.细节描写要紧凑。
4.写作实践。
以《课间》《口角》《吹嘘》《优雅》《粗俗》《虚伪》(选一)为题,写一个场面,尽量做到细节逼真、生动,能体现人物个性。
要求:写得“丰富一点”,600字左右。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本单元有关的精彩场面和描写细节。
课件使用目的:课件展示让学生更明晰两种描写手法的特点。
2.展示本节课应完成的探究及训练任务。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资料要求:
1.相关理论
关于场面
场面是一个具体的空间,一个时间的截面和在这特定时空中活动着的人或物的结合体;或者也可以说,“场面是对人或物在特定时空中存在或活动情状的描述。
”
“特定时空”是场面的标志。
一般地说,空间转换了,场面也就转换了,即使时间相同,但那已是同一时间与另一空间的特定组合,属于另一场面了。
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就有两节的小标题是“就在同一个时间内”,而它们无疑都是独立的场面。
时间推移了,空间却相同,算不算场面转换呢?这要看具体情况。
场面所包含的时间截面本来就可长可短。
诸葛亮舌战群儒,虽然可能舌战了几个小时,也仍然是一个场面,因为其中固然有时间的推移,却是连续的,仍然是这一段时间与某一空间的“特定组合”。
但如果有两个老头今天坐在这里钓鱼,明天还坐在同一地方钓鱼,却就是两个场面了,因为空间虽然相同,时间并不连续,那已是同一空间与不同时间截面的“特定组合”。
场面是否转移,还要看人或物的活动有没有内涵的变化。
比如,那两个老头在河边垂钓,静等鱼儿上钩,则虽从“晚霞满天”到“暮色苍茫”,也还是同一“垂钓场面”;而如果两个倔老头一言不合,争执起来,终致互奋老拳,打得竿断鱼倾,那就从“垂钓场面”转换为“争斗场面”了。
在实际写作中,有时并不一定面面俱到地交代清楚各要素,而仍不影响其成为场面。
如朱自清的《春》,因为是写景抒情的,没有人物事件,所以全篇各个部分都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但仍然是“对人或物在特定时空中存在或活动情状的描述”。
它的“时”是泛指的时——春天,大体上有一个从春来了到春意日深的过程,但并没有严格的时间衔接关系;它的“空”也是不确指的空——“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并不限定哪座山,哪道水,只是点出春天大环境的特点;然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的人们,“镜头”一个个移过去。
每一类事物都在其不确指的时空中显示它鲜明的动态形象,每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场面。
所以,场面的“三要素”(“人或物”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的存在或活动的情状)是不可缺少的,但它们的具体形态又是因文而异的。
场面是记叙文的基本构成单位
场面是构成记叙文的“部件”,它浓缩了记叙文的特质。
场面的“三要素”就是记叙文的“四要素”——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后者把人物、事件分而为二,而前者既为片断,就统一归入了“人或物的活动”中。
记叙文中人物事件的因果,主要是由场面的转换和衔接演示出来的。
没有一个个体现时空延展的场面,便没有“形象地展示某种存在或发展变化”的记叙文,因此,场面是记叙文的基本构成单位。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全文就主要是由六个场面构成的:
(1)可爱而有趣的百草园。
这里既有异彩纷呈的静态物象,又有活泼多姿的动态物象和音象,而且字里行间,有一个孩子在活动。
(2)长妈妈讲故事及故事所包含的情节。
(3)在冬天下雪后的百草园捕鸟。
(4)在三味书屋“肥大的梅花鹿”画前拜师。
(5)在三味书屋因询问“怪哉”这种虫是怎么回事而碰了钉子。
(6)在三味书屋的日常念书状况。
本文中,此类非场面的文字还不少。
可见,场面是记叙文的基本构成单位,但并非记叙文的全部参见林可夫主编:《高等师范写作教程》,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34~337页
(二)关于细节
叙事作品中对形象的刻画,贵在细节的精致。
最起码的“形象思维”就是以有特点的细节思维。
形象,本来是相对于抽象而言,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逻辑概括。
科学以排除感性的具体形态,综合、概括事物的普遍属性为特点,文学则表现个别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具体可感的事和情。
例如用抽象的语言来讲,这个人笑得可恶,用形象的语言来讲则可以说,这个人一笑露出了三十二颗金牙。
用抽象的语言说,这孩子笑得很可爱,用形象的语言则可以说,这孩子笑起来脸红得像苹果,不过比苹果多了两个酒窝。
高尔基说:“真正的语言艺术是非常生动如画的,而且几乎是肉体可以感触得到的。
应该使读者看到语言所描写的东西,就像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实体一样。
”“可恶”“可爱”,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缺乏可感性的,而有了“金牙”“酒窝”,就成可看得见、摸得着的了。
关键还在于这些细节并不是生活中一切的细枝末节。
《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对细节下这样的定义:“细节是整体(这里指艺术作品)的一个小小的部分,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是局部。
”转引自安东诺夫《细节》,见《苏联文艺》1984年第3期。
光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还不是艺术的。
艺术的细节是带着假定性的,其中交融着生活和作者的感情,不是一般的生活,而是生活的特征。
高尔基还说过:“当他(按:作家)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找到指出和强调谈话、手势、姿态、相貌、微笑、眼神等独特特点的时候,这些人物在他笔下就是活生生的。
”《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27页。
2.例文。
不拘小节
吴雄
他那一头乱糟糟的头发,以及身上皱巴巴的衣服都给我一种特别的印象。
但只要一看他的床铺,才发觉他穿得还算挺整齐了。
一天,我正在洗脚,他把一封信装进信封,叫我给他一张邮票。
看着他的脚,我这才发现他穿的袜子是我两天前洗过的,早晨还没有干,可下午就已经穿在他脚上了。
他发现我在看他,便抱歉地一笑说:“我不喜欢洗脚时去开箱子,就把你的给穿上了”。
而他写的那封信一直在他那乱七八糟的抽屉里躺了半个月,当他再发现时已经皱得不像样了。
[简评]先是一个无场面细节描写,写的是人物的肖像,头发是“乱糟糟”的,衣服是“皱巴巴”的。
接着是一个场面描写,随便地叫“我”给邮票,穿的是“我”的袜子,抽屉是乱七八糟的,忘了半个月未寄的信“皱得不像样了”。
三言两语就把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刻画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