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2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4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及翻译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
昔年前程开,楚王谷中古,沙堆翻汉墟,凿壁置峡壑。
仙导朱笔清,文采可画筼,时时在此笔,纪贤圣将盛。
驰声暨斐然,宜节兴应朝。
若将佩玉物,当配筼筜高。
若庆共霄汉,且能望青觞。
筼筜谷偃竹记翻译:
从前,在楚国王谷中,大地被挖掘成一片到处是沙堆的废墟。
墙壁被凿出深峡,天然景观十分优美。
此时,有位文人仙导,拿着一支精致的红笔,以及一本可以画景的筼筜书,一直在这里书写,留下贤良之士的伟大事迹。
声名鹊起,而且有兴致勃勃的庆祝。
若是拿上那件精美的玉物,就应当与筼筜书一起放高,以表达对驰名中外的赞美与祝贺之情。
倘若要庆祝共同欢聚的盛大盛会,就可以仰望星空,心情愉悦。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译文】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像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
文与可I画赏筲谷2偃竹3记宋•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6耳,而‘节叶具焉8。
自蜩腹"蛇蜗H)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M乃小节节而W为之,叶叶而累之,岂∣7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匕执笔熟.视,乃「°见其二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22,以备追其所见, 如兔起鹘落*少25纵则逝矣。
与可之26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28心识其所以然。
夫29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咒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O平居自视了然上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I?《墨竹赋》以纲遗35 与可日:“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38之。
今夫夫子39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1.文与可:即文同,北宋画家,字与可,与苏轼为中表兄弟。
善画山水,犹善画竹。
2.M (yun)筲谷:山谷名,在今陕西汉中洋县西北,以盛产黄筲(生在水边的大竹子)为名。
3.偃竹:倾斜的竹子。
4.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之:<助>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
6.萌:嫩芽。
7.而:<连>表示转折关系。
8.焉:<语气>可对译为“口阿”。
9.蜩(ti do)腹:蝉的肚皮。
名词用作状语。
10.蛇蜡(fu):蛇腹下的横鳞。
名词用作状语。
11.者:与后面的“也”,组成.... 者...... 也典型判断句句式。
剑拔, 名词用作状语,像剑拔出鞘一样。
12.而:<连>顺承关系,前后两项在事理上相承。
13.之:<代>代指竹叶。
14.者:特别的指示代词,与前面的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的人。
15.乃:<副>竟然。
16.而:<连>连接状语与谓语。
17.岂: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18.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状语后置,必先得于胸中成竹。
19.熟:<形>仔细。
苏轼《⽂与可画筼筜⾕偃⽵记》原⽂及翻译苏轼《⽂与可画筼筜⾕偃⽵记》原⽂及翻译 ⽂与可画筼筜⾕偃⽵记 苏轼 ⽵之始⽣,⼀⼨之萌⽿,⽽节叶具焉。
⾃蜩腹蛇蚹以⾄于剑拔⼗寻者,⽣⽽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为之,叶叶⽽累之,岂复有⽵乎!故画⽵必先得成⽵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识其所以然。
夫既⼼识其所以然⽽不能然者,内外不⼀,⼼⼿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操之不熟者,平居⾃视了然⽽临事忽焉丧之,岂独⽵乎? ⼦由为《墨⽵赋》以遗与可⽈:“庖丁,解⽜者也,⽽养⽣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之托于斯⽵也,⽽予以为有道者,则⾮耶?”⼦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初不⾃贵重,四⽅之⼈持缣素⽽请者,⾜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骂⽈:“吾将以为袜材。
”⼠⼤夫传之,以为⼝实。
及与可⾃洋州还,⽽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近语⼠⼤夫,吾墨⽵⼀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矣。
”书尾复写⼀诗,其略云:“拟将⼀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长万尺,当⽤绢⼆百五⼗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已。
与可⽆以答,则⽈:“吾⾔妄矣,世岂有万尺⽵哉!”余因⽽实之,答其诗⽈:“世间亦有千寻⽵,⽉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苏⼦辩则辩矣,然⼆百五⼗匹,吾将买⽥⽽归⽼焉。
”因以所画筼筜⾕偃⽵遗予,⽈:“此⽵数尺⽿,⽽有万尺之势。
”筼筜⾕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咏,《筼筜⾕》其⼀也。
予诗云:“汉川修⽵贱如蓬,⽄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与其妻游⾕中,烧笋晚⾷,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年正⽉⼆⼗⽇,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七⽇,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废卷⽽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有“车过”、“腹痛”之语。
⽽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间如此也。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翻译及答案解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翻译及答案解析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翻译及答案解析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①,而节叶具焉。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宋·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
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注释萌:嫩芽。
蜩(tiáo)腹:蝉的肚皮。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翻译及答案解析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翻译及答案解析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①,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②,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③,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④,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⑤,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⑥,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⑦,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⑧。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⑨,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
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⑩。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文与可画筼筜谷原文及翻译文与可画筼筜谷原文及翻译: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宋代〕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译文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
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
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翻译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译文】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