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脚手架计算(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17
双排外脚手架面积计算规则一、双排外脚手架面积计算规则1. 基本概念双排外脚手架嘛,就是那种在建筑物外面有两排立杆搭起来的脚手架。
它的面积计算呢,和很多因素有关哦。
首先得确定计算的范围,一般是沿着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来计算的。
比如说一个长方形的建筑物,那就是按照这个长方形的外墙外边线的长度和高度来确定计算的基础数据。
高度的确定很重要呢。
这个高度是从室外地坪算到檐口或者女儿墙顶的高度。
要是有挑檐的话,又有不同的计算方式啦。
如果挑檐宽度超过1.2米,那脚手架高度就要算到挑檐板底呢。
2. 计算方法对于外墙是规则形状的情况,就比较简单啦。
面积就是外墙外边线长度乘以高度。
比如说外墙长度是20米,高度是10米,那脚手架面积就是20×10 = 200平方米呢。
但是如果外墙有凹凸变化,那可就要仔细计算了。
我们要把每个凸出或者凹进部分分别按照实际的长度和高度计算,然后再把这些部分的面积加起来。
就像有个外墙,中间有个凸出的阳台部分,那就要把阳台部分的外墙长度和高度单独算出来,算出这部分的脚手架面积,再加上主体外墙部分的面积。
还有哦,如果建筑物有多层,每层的高度和外墙形状可能不一样。
那就要每层分别计算,然后把各层的面积加起来。
比如一层高度是4米,外墙长度是30米,面积就是120平方米;二层高度是3.5米,外墙长度是32米,面积就是112平方米,那总的这两层的脚手架面积就是120+112 = 232平方米。
3. 特殊情况当建筑物有地下室的时候,地下室的外墙如果需要搭外脚手架,计算方式又有点不同。
如果地下室外墙的外脚手架是单独搭设的,那就按照地下室外墙外边线长度乘以地下室层高来计算。
要是和地上部分的外脚手架是连续搭设的,那就从地下室室外地坪算到檐口或者女儿墙顶的高度,按照整个的外墙外边线长度来计算。
要是建筑物有局部的装饰或者改造工程,只需要在局部搭设双排外脚手架呢。
那就要根据实际需要搭设的外墙外边线长度和高度来计算。
一、脚手架设计和计算的步骤(可同时用于结构和装修施工时)1. 初步确定扣件式脚手架的计算参数;2. 计算荷载(包括恒荷载、施工荷载、风荷载);3. 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和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4.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5. 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计算;6. 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二、脚手架计算:k0.7μz μs ω0×=3. 计算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3.1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其计算过程,将横向、纵向水平杆的受力情况以计算简图表示ωk =0.7kN/m 20.50.316ωk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落地式双排脚手架计算(>50m全部采用双立杆)2横向荷载弯矩图最大弯矩M qlb 2/8==×==×==×l a ==×l a ==××=××+××=3.2、计算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σ式中 弯矩设计值M =1.2M Gk +1.4ΣM Qk3.3 3.4 R ≤R c式中R 扣件节点处的支座反力计算值;R 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R =FR=<R c =4. 脚手架立杆整体稳定验算4.1 计算风荷载弯矩值M w ×ωk l a h 2× 1.5=152.25kN·mm=0.119×0.3159× 1.80.851.4=0.119ωk l a h 210M w =0.85×1.4M wk =2.158.00kN3.74=0.205kN/mm 2σ=≤f MFƒW 钢管截面特性σ=≤0.060.770.16恒载弯矩M Gk 0.190.175施工弯矩M Qk 1.080.1750.34施工荷载弯矩M Qk 1.80.180.06挠度ωd 5ql b 4384EI=挠度ωc 恒载弯矩M Gk 0.3152322 2.472322mmkN·m kN·mkN·m 0.32l a 3/100EI1.1461.146kN·m0.181.146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24.2 确定立杆容许长细比4.3 确定稳定系数ψψ==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g k =ng 1k ×0.5l a (l b +a )+(n 1+n 2)l a g 3k +l a Hg 4k4.5 施工荷载N QkN Qk =××=4.6 计算轴心力设计值N1.2(N Gk1+N Gk2)+0.85×1.4ΣN QK=×+××=4.7 立杆的稳定计算=说明:距或最大立杆纵距、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双管立杆变截面处主立杆上部单根立杆的稳定性,应按本例进行计算。
双排脚手架面积计算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双排脚手架面积计算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一开始我也是瞎摸索,根本不知道从哪下手。
我就想着,这脚手架不就是横竖搭起来的嘛,那面积是不是就简单的长乘宽呢?我就这么去算,结果算出来的数字和实际情况差得老远了。
后来我才知道,双排脚手架有好多部分得单独考虑。
就说这个双排,两个架子中间是有一定间隔的,这个间隔的部分可不能忽略不计。
我当时就错在把整个看起来的大长方形直接按长乘宽算了。
那正确的应该怎么算呢?我试过这么一个方法。
先把一排架子的长度量出来,这个很好理解吧,就像量一条长长的绳子,从这头到那头,一定要量准确,哪怕差一点点,最后的面积误差都会很大。
量完长度之后呢,再量架子的高度,这高度就像我们家里墙的高度一样。
然后就是考虑双排之间的间距了,这个间距别看就那么点距离,在计算面积的时候可重要了。
我这么给你说吧,它就像你给两个紧挨着的盒子中间留的空隙,虽然看着不大,但是占了实实在在的空间。
把这个间距量好之后呢,计算面积的公式就是(一排架子的长度+双排之间间距)×架子的高度。
不过这里面还有个要注意的地方。
有时候脚手架不是完全规则的长方形形状。
比如说在墙角的地方会有斜边,或者在一些复杂建筑结构旁边会有缺角什么的。
这时候我就有点犯难了,我想那就分割开来算呗。
把不规则的形状分成几个规矩的长方形或者三角形。
比如说像斜边的部分我就当成三角形来算,然后再和长方形部分的面积加起来。
但我不敢保证这个方法是最科学的,反正我这么算下来比之前算错的时候靠谱多了。
我还发现脚手架有时候会有一些突出或者凹进去的小部分,比如搭建的时候有个小平台或者是梯子的地方。
这些小地方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要是计算精确面积的话也得考虑进去。
我之前就是忽略了这些小地方,结果算出来的和实际用量对不上。
对于这些小地方,我就大概估算一下它们占的面积,能等效成多大的长方形或者其他规则图形,然后再加入到总面积里面。
所以啊,这双排脚手架面积计算真不是个简单事儿,得特别细心,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才行。
双排脚手架及满堂脚手架配件量计算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双排脚手架的尺寸。
一般情况下,双排脚手架的长度为2米,高度为1.5米。
在计算配件量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每个脚手架的横梁、立杆和斜杆等配件的数量。
1.横梁配件数量计算:双排脚手架的横梁一般为金属材料制作,常用的规格有1.5米、2米和3米等。
我们需要计算双排脚手架所需的横梁数量。
假设双排脚手架的长度为10米,每个横梁的长度为2米,则所需的横梁数量为10米/2米=5个。
2.立杆配件数量计算:双排脚手架的立杆负责支撑整个脚手架的重量,一般为铝合金或钢材制成。
立杆的高度为1.5米,我们需要计算双排脚手架所需的立杆数量。
假设双排脚手架的高度为6米,则所需的立杆数量为6米/1.5米=4个。
3.斜杆配件数量计算:斜杆主要用于加强脚手架的稳定性,一般为铝合金或钢材制成。
斜杆的长度一般为2.5米,我们需要计算双排脚手架所需的斜杆数量。
假设双排脚手架的长度为10米,则所需的斜杆数量为(10米+2.5米)/2.5米=5个。
总结起来,双排脚手架的配件数量为:横梁5个、立杆4个、斜杆5个。
在使用脚手架时,还需要考虑到脚手架的连接件、固定件等配件的数量。
这些配件的数量计算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和施工需要进行具体操作。
满堂脚手架是一种类似于双排脚手架的工具,它主要用于搭建大面积的工作平台。
满堂脚手架的配件量计算与双排脚手架类似,只是在计算配件数量时需要考虑到满堂脚手架的长度和宽度。
与双排脚手架相比,满堂脚手架通常要更加庞大,所需的配件数量也会更多一些。
在计算满堂脚手架的配件量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计算。
我们需要确定满堂脚手架的面积,并结合满堂脚手架的垂直支撑杆和水平撑杆等配件的长度进行计算。
同样,还需要考虑到满堂脚手架的连接件、固定件等配件的数量。
在实际的工程中,满堂脚手架的配件数量的计算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设计方案和实际搭建情况进行计算。
对于大型的满堂脚手架,还需要考虑到脚手架的承重能力、稳定性等因素。
双排落地式外脚手架计算双排落地式外脚手架是一种常用的搭建工程脚手架的方案。
它是由两排支撑立杆、横杆和斜杆组成,通过固定悬挑板和水平、垂直杆件形成一个稳定的工作平台。
在使用双排落地式外脚手架时,需要进行一些计算,以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双排落地式外脚手架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支撑立杆的承载能力。
支撑立杆是双排落地式外脚手架的主要支撑结构,它承受整个脚手架及其负载的重量。
支撑立杆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计算其截面积和截面形状来确定。
其次,我们需要计算横杆的长度和负载能力。
横杆是连接两排支撑立杆的重要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长度和承载能力,以保证整个脚手架的稳定性。
横杆的长度可以通过计算工作平台的长度和悬挑板的长度之和来确定。
横杆的负载能力可以通过计算其截面积和材质的抗弯能力来确定。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斜杆的长度和角度。
斜杆是连接支撑立杆和横杆的结构,可以增加脚手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斜杆的长度可以通过计算支撑立杆和横杆之间的距离来确定。
斜杆的角度可以通过计算其长度和高度的比值来确定,通常建议角度保持在45度左右。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悬挑板的长度和宽度。
悬挑板是工作平台的组成部分,需要具备足够的长度和宽度,以满足施工人员的工作需求。
悬挑板的长度可以根据工作平台的长度确定。
悬挑板的宽度可以通过计算所需的工作空间来确定。
最后,我们需要计算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脚手架的稳定性取决于其整体结构和各个部件的承载能力。
在计算脚手架的稳定性时,需要考虑脚手架的高度、支撑立杆的间距和地面的稳定性等因素。
通常,脚手架的高度不宜超过其宽度的3倍,并且脚手架的底部应固定在坚实的地面上。
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书本工程脚手架搭设高度为43m,用于结构装修Q K=m2,立杆横距L b=,步距h=,纵距L a=,连墙件2步3跨设置,工程所在地区基本风压W O=m2,地面粗糙度为B类,背靠建筑物为开洞墙。
采用木脚手板,自重m2,满铺3层,φ48×的钢管自重m,A=,W=,I=,I=,f=205N/mm2,E=×105N/mm2,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8KN,施工层横向水平杆间距为。
密目网采用2000目/100cm2。
一、横向水平杆计算(按受均布荷载简支梁计算)1、横向水平杆所受线荷载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q k=+2) ×+=mq=×++×2×=m2、抗弯强度计算 M=81ql 2b =81××=W M 361008.510432.0⨯⨯、变形计算 V=EIl q bk 38454=()45431019.121006.2384102.18.15⨯⨯⨯⨯⨯⨯⨯=2mm V=2mm<150b l =8mm 及10mm∴横向水平杆满足要求二、纵向水平杆计算(按受集中荷载的三跨连续梁计算)1、F k =21q k l b (1+bl a 1)2= F=21q k l b (1+bl a 1)2= 2、抗弯强度计算M==××=361008.510473.0⨯⨯、扣件抗滑承载力计算R=+1)F=×=<R c =8KN4、变形计算 V=EI l F a k 100146.13=453331019.121006.2100)105.1(1035.1146.1⨯⨯⨯⨯⨯⨯⨯⨯=V=<10mm 及1501500=10mm ∴纵向水平杆满足要求。
三、立杆计算(容许长细比及稳定性)1、确定立杆计算部位:取底层立杆段2、计算立杆的轴压力设计值N G1K =×43=N G2K =×+×××3+×+××43=ΣN QK =2+××=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轴压力设计值N=(N G1K +N G2K )+ΣN QK=++×=组合风荷载时,立杆轴压力设计值N=(N G1K +N G2K )+×ΣN QK=++××=3、W K =·U S ·W O =××××2×=m 2M W =104.185.02h l w a k ⨯ =105.15.158.04.185.02⨯⨯⨯⨯=、立杆容许长细比及稳定系数λ=i kuh =58.150.155.11⨯⨯=147<[λ]=210 验算立杆稳定的长细比:λ=58.115055.1155.1⨯⨯=169 查表得Q=5、验算立杆稳定性不组合风荷载时:QA N =489248.01018.123⨯⨯=100N/mm 2<f=205N/mm 2组合风荷载时QA N +W M W =489248.01071.113⨯⨯+361008.51023.0⨯⨯ =+=mm 2<f=205N/mm 2∴立杆满足要求。
双排脚手架工程量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双排脚手架可是个常见且重要的家伙。
要搞清楚它的工程量计算,那可得费点心思。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双排脚手架工程量的计算公式。
咱先来说说啥是双排脚手架。
简单讲,就是在建筑物的外墙周围,左右两边都搭起的脚手架。
这就像给建筑物穿上了一层“保护甲”,让工人师傅们能安全又方便地干活。
那它的工程量咋算呢?咱先从基础的说起。
双排脚手架的工程量通常按照外墙外边线的长度乘以外墙的高度来计算。
这外墙的高度呢,要从设计室外地坪算到檐口的高度或者女儿墙的顶部。
比如说,有个小三层的楼房,长 20 米,宽 10 米,室外地坪到檐口的高度是 10 米。
那这外墙外边线的长度就是(20 + 10)× 2 = 60 米。
然后乘以高度 10 米,这双排脚手架的工程量就是 600 平方米。
但这里面还有些小细节得注意。
要是有突出墙面的阳台,那阳台这部分可不能重复计算。
还有,如果建筑物有不同的高度,那得分别计算。
我之前在一个工地上就碰到过这么个情况。
那是个商住两用楼,下面两层是商铺,上面是住宅。
商铺的层高比较高,住宅的层高相对低一些。
刚开始计算工程量的时候,有人就把整个楼当成一样高来算了,结果可闹了笑话。
后来我们重新仔细测量,按照不同的高度分段计算,这才把工程量算对。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部位,比如楼梯间、电梯间的外墙,这些地方的脚手架工程量也要单独计算。
总之,计算双排脚手架的工程量可不能马虎,得仔细测量,按照公式,注意各种细节,才能算出准确的结果。
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预算准确,施工顺利进行。
希望我上面说的这些能让您对双排脚手架工程量的计算有更清楚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中,多琢磨多练习,您就会越来越熟练啦!。
外双排脚手架计算双排落地式脚手架计算书一、编制说明钢管扣件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22)。
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扣件式脚手架,立杆采用单立杆,搭设高度为20m。
具体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1.2m,立杆的横距为1.05m,立杆的步距为1.8m。
连墙件采用三步三跨,竖向间距5.4m,水平间距3.6m。
横杆与立杆连接采用单扣件方式连接方式,小横杆在下(南方搭设法),大小横杆搭设方法见图。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自重标准值按0.0384 kN/m考虑,脚手板自重标准值按0.35kN/m2 考虑,栏杆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按0.11kN/m2考虑,安全设施与安全网自重标准值按0.005kN/m2 考虑。
施工均布荷载为3.0kN/m2,同时2层施工,脚手架上共铺设脚手片4层。
二、大横杆的计算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片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设大横杆数量为:2 根。
㈠均布荷载的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0.0384 kN/m;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0.35×1.05/3=.1225 kN/m;活荷载标准值:3.0×1.05/3=1.05 kN/m;静荷载的计算值:q1=1.2×.0384+1.2×.1225=.1931 kN/m;活荷载的计算值:q2=1.4×1.05=1.47 kN/m。
㈡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1max=0.08q1l2+0.101q2l2跨中最大弯矩为M1max=0.08×.1931×1.22+0.101×1.47×1.22=.236 kN.m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2max=-0.10q1l2-0.117q2l2支座最大弯矩为M2max=-0.10×.1931×1.22-0.117×1.47×1.22=-.2755 kM.m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σ=Mmax/W=.2755×1000000/5080=54.2323 N/mm2;因为σ=54.2323 N/mm2≤205 N/mm2符合要求。
双排脚手架施工方案及计算书一、施工设备1、材料要求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以及国家有关标准,合理选择各种原材料,其中钢管选用48X3.5的普通钢管,用作立杆和斜杆时长度以4-6米为宜, 用作小横杆以1.3米左右为宜,且钢管上严禁打孔。
连接扣件要符合材质要求,脚手板选用木脚手板厚度50mm每块重量不大于30kg,基础混凝土选用商品碎,强度等级为C25。
2、作业条件搭设方案要经批准并向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对各种原材料进行验收,不合格的不准使用,合格的配件要按品种、规格堆放整齐,平稳且场地不得积水,搭设位置的场地要清理、平整。
二、脚手架的搭设1、工艺流程场地平整夯实浇注佐一准备工作检查一定位、放线一纵向扫地杆一立杆一横向扫地杆一大横杆一小横杆一连墙杆一剪力杆一铺脚手板一垫底托一扎防护栏杆一扎平网一扎立网2、搭设要求①基础:基础采用20cm碎板带,浇筑基础前,首先将基础处的冻土挖出,并进行夯实,方可进行浇筑。
浇筑完成后在板带上铺设木板, 其中靠近挑檐部分的外排架体需铺设两层木板。
②从室外地坪起,设置三排脚手架,最里排搭至挑檐底部,中间排搭设屋顶檐口下50cm,最外排搭至挑檐上第三步架体。
③靠近挑檐部分的架体,中间排架距离建筑物1m,在挑檐的首层部分加设十字斜拉杆,以减少挑檐部分的承重,斜拉杆共设置三步,.抗滑验算每个连墙件覆盖的脚手架面积:4=2/?*3/M=2X1. 8X3X1. 5=16. 2 m由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7V/K.=1. 4 必=1. 4X0. 48X16. 2=10. 89KN查规范得:N『5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N产M M,+ " = 10. 89+5=15. 89KN抗滑验算:查规范得:每个直角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R c=8 KN由于采用双扣件设置故:—二15.89 KN<2/?C=2X8=16 KN满足要求.稳定性验算:由于连墙件用直角扣件分别连与脚手架和框架柱上的附加钢管上,因此:l(f =0. 6+0. 3+1. 05=1. 95m查规范得回转半径,= 1.58 cm长细比验算:»J95xlO2=123<"]=150(《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i 1.58满足要求查规范得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0二0.434钢管截面积A=4. 89 cm 2连墙件稳定性验算:满足要求四)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 1 .计算基础面积:每块垫板长4米,可放置3根立杆。
脚手架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面积3988.4m2,建筑层数三层,局部四层,建筑结构类型框架,总高度为16.3m。
二、搭设形式和材质1、本工程采用双排落地式外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架体外围护密目安全网封闭。
2、钢管选用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尺寸为外径48mm,壁厚3.5mm。
新、旧架管在使用前应保养、除锈,刷防锈漆,统一涂色。
3、扣件采用铸铁扣件,其材质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
4、脚手板采用竹脚手板。
三、施工准备1、单位工程负责人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规定的要求,向架设作业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8.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中8.1.1—3、经检验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4、搭设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清除场地杂物,硬化基础,并做排水措施。
5、当脚手架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四、搭设(一)地基与基础1、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根据脚手架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
2、脚手架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
基础平整夯实,宜采用砼硬化,立杆垂直落在垫板上,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亦可采用槽钢。
3、脚手架基础经验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定位放线。
并将底座、垫板准确放在定位线上。
(二)搭设1、搭设作业顺序:先搭设立杆,立杆底部用横、纵向扫地杆固定(固定立杆底端前,应确保立杆垂直),沿着建筑物竖起3-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水平杆(与立杆扣接固定),和横向水平杆(小横杆,靠近立杆并与纵向水平杆扣接固定)、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按40-60N.m力矩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照上述要求依次向前延伸(水平杆采用对接、立杆采用对接),直至第一步架体交圈完成。
交圈后,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和地基情况,严格确保设计要求和构架质量。
设置连墙件按第一步架的作业程序和要求搭设第二步、第三步……随搭设进程及时装设连墙件和剪刀撑要装设作业层间横杆、铺设脚手板和装设作业层栏杆、挡脚板或围护,封闭措施。
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拆除。
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8.2.4的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按照以上程序和要求搭设脚手架,每10—13m进行一次检查验收。
2、架体搭设:(1)架体间距、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a、立杆与纵向水平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或漏扣,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应错开,高距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b、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c、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至墙面距离不宜大于100mm。
(2)剪刀撑、连墙件a、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为150mm。
剪刀撑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为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部距离为100mm。
每道剪刀撑宽度为4跨,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剪刀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撑在垫块或垫板上。
剪刀撑自脚手架转角处开始设置,高度随架体高度延伸。
本工程按照立杆间距1.5m计算,剪刀撑4跨6m。
两个剪刀撑之间的净距离为15m。
按照建筑实际长度、宽度,设置剪刀撑。
b、连墙件:①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应设置连墙件,连墙件按水平方向为4.5m,垂直方向为4.5m设一拉结点,拉结点在顶部和转角处加密,即在转角1m以内范围按垂直方向4m设一拉结点,顶部80cm以内范围按水平方向4.5m设一拉结点。
②连墙件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或矩形布置。
③本工程连墙件采用刚性连墙构造形式,连接形式如图所示:i、单杆穿墙夹墙式——单根小横杆穿过墙体,墙体两侧用0.6m的短钢管(立放或横放)塞以垫木(6×8或5×10)固定。
ii、双杆穿墙夹固式——对上下或左右相邻的小横杆穿过墙体,在墙体两侧用小横杆塞以垫木固定。
(3)、防护栏、脚手板、通道a、防护栏:脚手架外侧自第二步起必须设置900mm防护栏杆和180mm挡脚板,脚手架内侧形成临边的,在脚手架内侧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和180mm的挡脚板。
b、脚手板:①作业层架板满铺并且做到稳固,离开墙面120-150mm。
②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往下计,宜每隔12m铺设一层架板作为防护层,并在作业层下设水平兜网防护。
③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④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c、通道:①上人通道应单独附着于外架设置,不宜设置在架体内。
②通道应设置为之字形,上人斜道坡度宜为1:3,宽度不宜小于1m;③斜道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
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
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④斜道立杆应单独设置,不得借用外架立杆,并应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每隔一步或一个纵距设一个连接。
⑤通道脚手板铺设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0mm,接头宜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搭在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外用三角木填顺。
⑥斜道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
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8.24.的规定执行。
(三)检查验收1、新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2)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3)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允许偏差表的规定;(4)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2、扣件(1)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当对扣件质量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2)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3)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3、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3)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4)达到设计高度后;(5)遇有六级大风或大雨后。
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4)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5)是否超载。
五、安全管理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2、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3、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八章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4、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不得将模板支架、揽风绳、和其他管道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5、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6、脚手架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8.2.27、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2)连墙件。
8、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9、临街、临路搭设脚手架时,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
10、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11、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执行。
12、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六、脚手架的拆除(一)拆除脚手架的准备工作:1、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2、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3、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4、应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二)、拆除: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3、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欲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4、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6.4.2七、架子工安全操作要点(一)脚手架的搭设作业1、架上作业人员必须佩挂安全带并站稳把牢;2、未设置第一排连墙件前,应适当设置抛撑以确保架子稳定和架上作业人员安全;3、在架上传递、放置杆件时,应注意防止失去平衡;4、安装较重的杆部件或作业条件较差时,应避免单人单独操作;5、剪刀撑、连墙件及其它整体性拉结杆件应随架子高度的上升及时装设,以确保整架的稳定;6、搭设途中,架上不得集中(超载)堆置杆件材料;7、搭设中应统一指挥、协调作业;8、确保构架的尺寸、杆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各节点构造和紧固程度符合设计要求;9、禁止使用材质、规格和缺陷不符合要求的杆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