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3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广东卷,含解析)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答案】B13.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该朝臣认为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是乱政,由此可知他是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的,故该朝臣主张加强相权。
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家庭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现象,结合所学这是中国小农经济的典型生产方式,故本题选A。
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我们可知此时的广州政府是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结合所学这是中国国民革命时期的,故本题选B项。
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17.表2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答案】B【解析】由表格中数字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而此时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结合所学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我国选择“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
201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3分)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2.(3分)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3.(3分)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4.(3分)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3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6.(3分)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7.(3分)《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201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3分)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2.(3分)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3.(3分)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4.(3分)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3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6.(3分)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7.(3分)《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广东省广州市2015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与答案12.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3.619年唐高祖下诏:释典微妙,净业始予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
据此可知当时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统治者尊道礼佛14.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
由此可见科举制A.禁锢了人们思想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君主专制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15.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
“它”是指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6.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
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民族工业日渐萎缩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上的崇洋现象17.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
这主要是因为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8.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首次提出19.有学者认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
201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3分)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2.(3分)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3.(3分)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4.(3分)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3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6.(3分)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密切7.(3分)《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8.(3分)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试卷类型:A 201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历史)2015.3本试卷共11页,41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右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
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B.耕作技术日趋完善C.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13.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风俗画的流行B.商品经济的繁荣C.理学的影响D.中央集权的加强14.《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
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
”该规定表明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C.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D.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15.右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16.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2015 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一、1.( 3 分)有古代学者述某字体的形成:“(官)奏事众多,篆字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
据此推测,字体是()A.小篆B.隶C.行D.草2.(3 分)皇帝越中省直接向六部官下达令的象,有朝臣:“事不出中,是乱政。
”由此可知,朝臣()A.反中央集B.主成立内C.主加相D.反三省六部制3.(3 分)史:明朝江南昆山的家,“麻机之事,男子素焉,人或不如也”,但村女“凡耕作、刈、桔之事,与男子共其”。
材料反应了当()A.小的生方式B.本主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次序D.官手工的主地位4.(3 分)毛主用事反人的:“ 人:‘广共’,我:‘ 看事’⋯ 人:‘广州政府勾俄国辱国’,我:‘ 看事’.人:‘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民生凋零’,我:‘ 看事’。
” 些“事”都生于()A.辛亥革命期B.公民革命期C.抗日争期D.解放争期5.( 3 分)1961 年,中共中央村工作部的一份告指出:在部分干部和民集体生信心不足,致使展到相恢复干,有的地方出了“父子”“兄弟”式家庭作。
资料例,可用于明()A.当土地全部制生改B.合作化运的史背景C.当公民整收效著D.家庭承包任制的发源6.(3 分)下表反应了中国某期与各国易的状况,据此推出切合史的是()中国外易的国家构成(%)年份美国其余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成功,中苏贸易激增B.推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收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缔盟运动盛行,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来往亲密7.( 3 分)《十二铜表法》中说:“此后凡人民会议的全部决定都应拥有法律效劳。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奴隶参加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可以改变8.(3 分)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集合 500 周年国际学术议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不过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为遥远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广东卷)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
图1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属于直视问题,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判断该区域地形特点和地势起伏。
直视问题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进行判断,在地形剖面图上由观测点的投射点向目标点的投射点绘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否则不能直视。
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
而图中b′位于阴影区,说明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村落b对于s点为不直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D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属于文字类材料选择题,根据题干提示“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解析火山爆发造成地表温度下降的原因,同时注意是地表温度,而不是通常说的气温,地表温度的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而气温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
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
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答案】A考点: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015广东·文综历史12.(15·广东)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13.(15·广东)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14.(15·广东)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15.(15·广东)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6.(15·广东)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17.(15·广东)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18.(15·广东)《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19.(15·广东)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南城,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13.针对皇帝频繁越国中书省直接向留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17.表2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奴隶参与了立法
B 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
C 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19.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20. “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
下一文献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 《大抗议书》
B 《权利法案》
C 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21.有文学家宣传:“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
”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 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23.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
”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
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
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那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6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
(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
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39、(27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
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
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
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情况。
(8分)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10分)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
参考答案
12——23 BCABDBCADACC
38、答案:(1)人文主义;中世纪教会神学统治,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兴起。
(2)儒家;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作为科举制的考试内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3)近代教育发展。
课堂讲授内容从重视经学和伦理道德,到逐渐取消经学课程,进而引入公民课,促进公民意识觉醒。
39、:(1)经济: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世界市场也随之形成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2)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对立,要对抗苏联,美国需要一种理论作为支撑。
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契合了美国建立霸权的企图。
(3)改革开放注意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
中国国情,不要照搬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