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1)
- 格式:ppt
- 大小:647.00 KB
- 文档页数:21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
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清王朝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中国的民族危机仍然全面加深。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能够自己通过阅读、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独立地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大致情况,但是仅局限于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认识。
由于本课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既有识记层次的要求,又有运用层次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在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的同时,深入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2)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绘制和识别历史地图,表演和运用成语以及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简易展版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反思启示,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比较表对比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编演历史短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答案及解析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洋教”在华的地位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C.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D.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目的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根本目的”,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
帝国主义为了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并借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2.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记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画面是()A.圆明园已成残断壁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C.东交民巷住着许多北京居民D.驻扎有外国军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的准确识记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划定使馆区。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
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据此可知C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辛丑条约》3.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
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的结果是 ( )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回击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文中的“1900年”“八位强人”“弱者”等字眼,其中“八位强人”指的是八国联军,“弱者”指的是清政府。
这幅漫画的结果是“弱者”成为“木偶”,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中一个条款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也就是成为列强的“木偶”。
材料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侵略与抗争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三表明,日本一直不曾放弃对中国的侵略。
请写出中国古代史上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的抗倭英雄的名字。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2.阅读下列材料:在2005年国际拍卖会上,若干件中国皇家稀世珍宝被当众拍卖,当问到拍卖者珍宝的来源时,拍卖者隐讳地说:“这些可爱的值钱品,是两次战争中祖先们的战利品。
”请回答:(1)材料中的“两次战争”指的是哪两次战争?(2)这两次战争分别爆发于中国哪两位皇帝执政期间?(3)拍卖者的祖先有可能是哪个国家的人?3.阅读下列材料:1901年在战略要地天津门户大沽口,清朝的官兵正在拆毁炮台,老百姓疑惑地问:“炮台拆毁了,来了敌人咋办?”清军无可奈何地说:“谁知道?这是皇上的旨意。
”请回答:(1)材料中的“皇上”是谁?他为什么下了这样一个糊涂的圣旨?(2)这个皇帝执政期间,中国的哪些领土被列强占领?(3)材料中皇帝除了颁布有关于圣旨拆毁炮台外,他还有可能颁布有关于哪些内容的圣旨?请你代皇帝草拟其内容并说明理由。
4材料解析题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