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
- 格式:ppt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39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夏,德国法西斯已经灭亡,欧洲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盟军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对日军发起反攻。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但是,日本军国主义统治集团执迷不悟,继续负隅顽抗。
据此,盟国决定对日实行摧毁性打击的最后一役。
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召见日本驻苏大使,通告苏联参加《波茨坦公告》,并宣布对日作战。
8月9日,苏联出兵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
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我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在全国各地向侵华日军发起强有力的攻势。
至此,日本法西斯的全面失败已成定局。
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4分,日本政府、表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9时8分,高司令官的身份签字,降,然后是接受投降的中、美、英、苏等9个盟国代表分别代表本国依次签字。
签字结束后,数千架美式飞机越过“密苏里”号军舰上空,庆祝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刻。
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南太平洋地区和太平洋诸岛的300多万日本军队,陆续向盟国投降。
其中,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于9月9日在南京举行。
日方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同年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
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22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近代史,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是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认识之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历史事件比较感兴趣,需要引导他们关注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历史意义,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事件,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六.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事件,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找资料和思考,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的疑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掌握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中,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的领导和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等方面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胜利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感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的评述。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4.作业素材:准备相关作业素材,包括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展示提高二、中共七大1.阅读教材105页第二段至106页第一、二段。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去了解中共七大。
2.师:补充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
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
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根据背景可以知道,中共七大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中共七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
生答:从中共七大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可以看得出来。
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时间1945年4月地点延安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乙: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丙: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1)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2)国际意义: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的胜利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抗击外侮的战争。
从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抗争。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未来和世界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侵华起因中日之间的冲突源自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自20世纪初,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的东北地区,野蛮地掠夺资源。
1937年,日本发动了狂轰滥炸、肆意屠杀无辜的卢沟桥事变,这被认为是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艰苦抗战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由于长期受到列强的欺凌和封锁,中国的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处于相对薄弱状态。
然而,面对侵略者的侵犯,中国人民毫不畏惧地奋起抗战。
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抗日斗争,广大军民守望相助,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三、战略进展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持久的战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军队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以拖延战争时间,逐渐消耗日本侵略者的力量。
同时,中国军队还积极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给予日本侵略者严重的打击。
四、人民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特点之一是人民战争的兴起。
广大的中国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斗争,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人民战争的推动因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组织。
中国共产党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组织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有效地打击了日本的进攻。
五、联合抗战的国际援助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
中国与各个国家建立了抗日联盟,共同对抗日本侵略。
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帮助中国军民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此外,中国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援助,共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告终。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证明了中国人民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抗争精神。
同时,抗日战争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使中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大国。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曲——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刻)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
经过十四年的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提示: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3.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5.教师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目标导学二:中共七大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去了解中共七大。
2.教师讲解:补充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
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
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3.教师提问:根据背景可以知道,中共七大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提示: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笔记2020年10月14日,我所在学校的八年级上了第22节历史课,主要讲授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接下来是我的课堂笔记:一、思考问题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究竟是因为中国的胜利,还是因为日本的失败?”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是因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有的说是因为国际形势对日本不利。
老师听完大家的回答后,告诉我们,“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抗战的胜利”。
二、影响胜利的因素接着,老师向我们深入原因分析利用PPT向我们展示了抗战胜利的各种因素。
比如:国际形势的扭转,美、苏等国家对中国的援助,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抗战中解放区的创造,解放区和国民政府由相互对立转向合作等重要因素。
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列表,但它让我们对抗战胜利的因素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典型例子老师引导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看到了许多感人的细节。
比如:淞沪会战中海军官兵血战日军,宁汉铁路保卫战中铁路工人的英勇表现,八路军、新四军等解放军的井冈山精神,以及朱可夫破坏锅炉的情景等等。
这些案例令我们认识到真正的胜利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还包括了精神层面。
四、达成共识最后,老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对未来,抗战的胜利告诉我们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要更加团结,有的说要储备足够的物资。
最后,老师呼吁我们要加强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这节历史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明白了抗战胜利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取得成功的原因,同时也看到了抗战英雄们的感人表现。
这节课让我们对历史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