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是唐代著名的边 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
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等。
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
被攻陷。至德二年(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
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本诗可能是该年 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但 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代表
作品有《塞下曲三首》《从军北征》《春夜 闻笛》等,有《李君虞集》二卷。
如意娱乐 煵搴敤
(模拟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
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 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
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 的一种“动”中之景?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江南逢李龟年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 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表现了诗人对 “开元盛世”的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感慨和对自身身世飘零的 感伤。
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抒发了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杜甫的诗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
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
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 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 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 集》。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等。
(模拟题)古诗阅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 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社会动 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人]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诗歌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
行旅图。表现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 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的无法割舍的情怀。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出生于碎叶城(今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25岁时只身出蜀,开始 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 直到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 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道箓在济南的道观 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代表作有 《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明皇杂录》中记载:
“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 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 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逢 “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
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1)(模拟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化用陶渊明 典故的两句是: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2)(模拟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现思乡之
情的诗句是: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李益(748—约829),唐代诗人。字君虞。 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诗虽不乏壮 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 的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来凸现主题。
D.诗歌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昔盛今衰构成强烈对比,使 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 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 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 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全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 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 叹故园为战场。
《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
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公元725年以前。这首
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 山水的诗。
(模拟题)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 哪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杜工部。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开元后期,举进士不 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
长安近十年,抱负未能有所施展,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
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 年,后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