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6
二.力的概念复习看图说识图1图2图3图4图5受力分析;在受到沿斜面向上或向下拉力时受力分析。
典题成形1.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
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图中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2.先后在月球上和杭州用天平和弹簧秤称量同一物体,读数的情况是()(如果在太空中又如何)A.天平读数不变,弹簧秤读数也不变 B.天平读数有变化,弹簧秤读数也有变化C.天平读数有变化,弹簧秤读数不变 D.天平读数不变,弹簧秤读数有变化巩固练习1.下面力的现象中,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
(1)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
(2) 用板手拧螺母,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间容易拧紧螺母。
(3) 用力拉弹簧,用的力越在,弹簧伸得越长。
2.在题中的横线上,填上与题意对应的力的三要素之一:(1)推门时,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在离门轴较近的点更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2)用力拉弹簧,就会伸长;用力压弹簧,就会缩短。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3)大人可以提起一大桶水,小孩只能提起一小桶水。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3.宇宙飞船在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
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象在地面上一样进行()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细小物体C.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D.用弹簧秤测物重4.没有重力,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发生 ( )A.成熟的苹果不会落向地面 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C.物体的质量也随重力而消失 D.人轻轻一跳就跳得很高5.从山坡公路上滑下来的汽车,在滑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A.大小不变,方向变化B.大小增大,方向不变C.大小不变,方向不变D.大小减小,方向变化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一定竖直向下运动。
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1、人类的新生命和其他一般动物一样,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人类的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产生的。
3、人的精子和卵细胞分由人的睾丸、卵巢产生的。
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是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精囊、阴茎等器官组成。
其中,睾丸是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精子的形状像蝌蚪,外形可分为头部和尾部两部分。
精子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长度约为0.05毫米。
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是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
其中,II邕是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o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
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
卵的外形像球形,直径约为0. 1毫米。
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
4、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这个过程叫做受精。
5、受精卵形成后,一面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一面沿输卵管下移,进入亶里,并附着在子宫壁上,即怀孕了,也称妊娠。
6、受精卵形成胚胎后,会在子宫内继续发育。
(1)植入子宫前的早期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来自卵中的卵黄。
(2)植入子宫后,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相联系。
(3)胎盘结构特点:有丰富的血管o(4)母体血液中的营养和氧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胚胎,胚胎产生的二氧化苣等废物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母体血液,再由母体的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所以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5)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连的,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
(6)胎盘在子宫内羊水包围,可以使胚胎免受震荡,对胚胎有保护作用。
7、胚胎在第e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9个多月(约280天),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8、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分娩,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9、刚出生的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
母乳内含有婴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含有抗病物质,因此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0、受精的正确含义是指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
第三章复习提纲一、机械运动1、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或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2、参照物: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说明: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4、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注意参照物)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曲线运动5、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按运动的路线分) 直线运动(按快慢是否变化分)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①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6、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②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 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综合①②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 ,13.9S ,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乙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7、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1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 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 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而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宜,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4.力的作用效果:⑴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发生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6 •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注意事项:观察: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零;测量时拉力应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拉挂钩,且弹簧不能与面板摩擦;读数时,应让视线与面板相垂直;测量的拉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⑵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区别:竖直向下是一个特殊的方向,是指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而垂直向下是指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的方向,若接触面是斜面,则垂直斜面向下。
【拓展】在失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重力,但可以测量拉力,而天平也不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因为天平是利用了重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对两盘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来测量质量的。
2. 弹力⑴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⑵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反抗形变的力,叫做弹力。
【注意】★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弹力的方向与引起物体发生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
知识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说明】①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力的作用,如磁力、重力等;②接触的物体间也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如竖直墙壁对静止在水平面的球不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注意事项:观察: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零;测量时拉力应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拉挂钩,且弹簧不能与面板摩擦;读数时,应让视线与面板相垂直;测量的拉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拓展】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易错辨析】要注意弹簧长度和弹簧伸长的长度的区分,后者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而与拉力大小成正比的是这个变化量。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往往会随之改变。
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时,其作用效果也相同。
8、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①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②应标出力的符号如(G、F拉、F支持等)及数值和单位;③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④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在受力分析时,我们可视为力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经典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用手提水桶,手感到有向下的拉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B)A.手 B. 水桶 C. 水 D. 人2.下列图中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A)3.下列运动中,运动状态不变..的是(D)A.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B.被扔出的手榴弹在空中运动C.小球从空中自由落下D.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4.下列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的是(B)A. 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B. 船工用撑杆推岸,船随之离岸而去C. 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D. 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5.下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D)A.人坐沙发,沙发凹陷B.降落伞匀速直线下降C.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D.正在进站的火车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体现这一原理的是(D)A.手拍桌子,手感到疼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7.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一只,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A.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B.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C.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D.两只鸡蛋受力的大小无法比较【解】两只鸡蛋相碰,甲蛋对乙蛋有一个作用力,乙蛋反过来给甲蛋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是一样的。
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提纲提纲第三章《运动和⼒》第⼀节机械运动⼀、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便⽽定。
如研究地⾯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或固定于地⾯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的。
⼆、机械运动1.定义:科学⾥把物体位置变化(注意参照物)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简单的运动。
2.机械运动的分类:按运动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现在只研究直线运动)按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3.⽐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法:⑴时间相同⽐较通过的路程. ⑵路程相同⽐较所⽤的时间长短.4.匀速直线运动定义: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 变形 t=s/v,s=vt。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
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第⼆节⼒的存在⼀、⼒的作⽤效果(F)1.⼒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
A对B施加⼀个⼒,同时B也对A施加⼀个⼒,这两个⼒同时产⽣,同时消失,⼤⼩相等,⽅向相反。
在这两个⼒中,必定有施⼒物体和受⼒物体,施⼒物体和受⼒物体是相对的。
2.⼒产⽣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但是不⼀定接触,⽐如电磁⼒,重⼒)。
3.⼒的性质:物体间⼒的作⽤是相互的(相互作⽤⼒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等,⽅向相反,作⽤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时,施⼒物体同时也是受⼒物体,反之,受⼒物体同时也是施⼒物体。
一.机械运动复习 看图说识图1图2图3典题成形1.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共用了40秒,已知列车长100米, 求:(1)隧道的长;(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2.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
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s/米A.V甲=V乙 B.V甲>V乙C.V甲<V乙 D.无法判断巩固练习1.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2.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
则()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无法判断谁先到3.如图所示,下面三幅图是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2)(3)A. (1)和(2)B. (2)和(3)C. (1)和(3)D. (1)、(2)、(3)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一方向运动,如果通过相同的一段距离它们用了相同的时间,而且已知甲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乙物体是()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变速直线运动C. 做变速运动D. 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都有可能6.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秒内通过40米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秒内的速度是()A.40 米/秒B.20 米/秒C.10 米/秒D.5 米/秒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 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8.甲、乙、丙三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甲=750米/分,V乙=15米/秒,V丙=3.6千米/时,其中速度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9.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
——月相专题复习)下科学七年级(分数:姓名:月相知识要点一、月相及其变化1.月相:人们所看到的月球各种圆缺形状的变化。
2.月相的变化,如图所示。
月相一个周期为29.53天(朔望月)。
每个月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农历十五或十六。
二、月相的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它能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2.月相的形成主要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有关,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月球的同一面,因为月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等,都为29.53日。
三、月相与农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的关系月相名称出现的大致时间日、地、月位置关系视觉形状不可见新月或朔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初一半圆,上半夜见于西部初七、初八上弦月日、地、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西天空,月面朝西十五、十六满月或望通宵可见,一轮明月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半圆,下半夜见于东部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日、地、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天空,月面朝东反馈练习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D. 月球在太阳的南侧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下弦月D. 蛾眉月C. 满月B. 新月A.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4.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5.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A.没有大气的作用B.直接绕地球公转D.月表物质比热小C.日、月距离变化大6.图1所示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1图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7. 1999年12月22日夜,月光比平常满月时亮得多,是69年来最亮的一次,分析下列条件中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A.月球运行到近地点B.适逢满月D. 地球表面气温低,气压高 C.地球在近日点附近阅读图2,据此回答8、9题。
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
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完全变态发育)
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
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5、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如:蚕、蝶、蛾、蚊、蝇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臭虫)
6、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动物的生命周期:由生长时期构成。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影响寿命的因素有:气候、食物、敌害。
(事例)
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是一个细胞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或椭球形。
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呈蝌蚪形。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
个精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
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
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第2周—羊膜(羊水)—减少振动第3周—胎盘和脐带—物质交换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血液不流通)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
出三个阶段。
婴儿哭啼—除去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并促使呼吸系统工作,从而获得氧气。
⑵试管婴儿:(P81)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本质上是种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胎生)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
抗病物质。
6、避孕:结扎(输卵管、输精管)——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只是不能结合。
第三节:走向成熟
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P83)。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5、青春期是儿童期逐渐成为中年期的过渡时期,是指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
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二年左右。
第四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1、动物的生殖方式:
⑴有性生殖(需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⑵无性生殖(不需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①
2、胎生与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繁殖的意义:为哺乳动物的幼体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营养,
成活率有很大提高;母乳内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病物质,增强抵抗力。
3、衰老的最终结果是死亡。
衰老的实质是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
死亡的主要特征是心脏、肺和大脑停止活动。
死亡的主要标志:大脑停止活动。
4、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
(性状取决与谁?)
第五节: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结构胚芽果皮与种皮
胚轴胚乳
胚胚根子叶
子叶胚芽
胚轴胚种皮胚根
菜豆种子(相同点、不同点)玉米种子
2、植物的胚是新植物提体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根据胚中的子叶数目,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甘蔗) (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橘)4、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小麦、玉米、水稻) (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特例:蓖麻、柿—有胚乳种子、双子叶植物;慈姑—无胚乳种子、单子叶植物
5、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里;在无胚乳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
(淀粉遇碘会变蓝。
)
6
7
8、根据和
顶芽:长在主茎或侧枝顶端的芽;侧芽:长在主茎或侧枝节(叶腋)上的芽。
叶原基,芽轴发育成
10、顶芽发育较快,往往抑制侧芽的发育,摘除顶芽,就会促使侧芽发育,多长侧枝。
(顶端优势)
11、
(P97)
12、植物的一生
等生长期后,将会死亡。
14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
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传粉。
传粉的方式主要有
(为什么?)
2、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
传粉。
传媒花特点:鲜艳的花瓣、芳香的气味、甜美的花蜜( 桃、月季、橘、油菜)(吸引昆虫) 风媒花特点: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成羽毛状,并且伸出花瓣外面(便于风力传播、接受
花粉)(玉米、水稻、杨、榆、小麦)
3、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发育
花粉
柱头
花粉管 形成两个精子
注意场所:精子形成—花粉管;卵细胞形成—胚珠;受精—胚珠
4受精卵珠被子房壁个子房发
子房壁 果皮
子房 珠被 种皮 果实 种子 胚
花的结构
花冠(由花瓣组成)
花蕊
雄蕊
雌蕊
花药:里面有花粉
花丝
柱头
花柱
子房:里面有胚珠
花萼(由萼片组成) 昆虫/风力
黏液刺激
(胚珠内的)卵细胞
受精卵
(子房内的胚珠数决定了果实内的种子数)
5、为使作物的大多数雄蕊都能得到花粉,可以用人工的方法给作物传授花粉,这种方法叫做人工授粉。
6、通过种子来繁殖的方式叫做植物的有性生殖,不是通过种子来繁殖的方式叫做植物的无性生殖。
7、蕨的繁殖:
叶背上的孢子囊
孢子囊 孢子 原叶体 幼蕨 蕨
8、植物的无性生殖
(1)孢子繁殖:(如:蕨、地钱、葫芦藓、藻类)
(2)营养繁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的方式。
包括:分根、压条、扦插和嫁接等。
(注:营养繁殖的优点 (1)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繁殖速度较快。
) 9、接穗能否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是否紧密结合。
10、组织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于无菌状态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
和原生质体等,并使其增殖,分化来得到新植株的一种技术手段。
11、组织培养特点:1)新个体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亲本利用率高;
无性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