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试卷及答案(完整)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萦.带(yíng) 殷.红(yān) 草率.(shuài) 兀.兀穷年(wù) B.涉.猎(shè) 迭.起(dié) 校.对(xiào) 当之无愧.(kuì) C.彷.徨(páng) 选聘.(pìn) 赫.然(hè) 锲.而不舍(qì) D.迭.起(dié) 署.名(shǔ) 澎湃.(pài) 深恶.痛绝(è)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A.妄下断语神采奕奕恋恋不舍迫不急待B.斑斓多资不露痕迹刨根问底畏罪潜逃C.怪诞不经大相径庭步履蹒跚张牙舞爪D.无所顾忌一本正经全身贯注毫无生意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B.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二十多年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C.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三江县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D.柳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B.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一.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共2分)二、积累与运用(共3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隐秘.(mì)嶙.峋(lín)啜.泣(chuò)憩.息(qì)B.凝.望(nǐng)迸.溅(bìng)庸碌.(lù)纳罕.(hàn)C.瞬.间(shùn)花穗.(huì)擎.天(qíng)伫.立(zhù)D.兑.命(yuè)梦幻.(huàn)沉淀.(dìng)耸.立(sóng)2、选出下列字词全对的一项:()(3分)A.茏罩响沏灰心丧气蜂围蝶正B.贮畜悬涯训戒忍俊不禁C.嘹亮耸立烘托聒噪D.抖擞收敛诅丧仙露琼桨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②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
③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了那烦人的聒聒。
④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A.垂头丧气告诫宽恕清洗 B.灰心丧气训诫宽恕淘洗C.垂头丧气训诫饶恕清洗 D.灰心丧气告诫饶恕淘洗5、能和“天边偶尔漂浮着的白云”连接成贴切比喻的一项是()(3分)A.像条条闪耀的银链。
B.像片片光滑的羽毛。
C.像股股奔涌的喷泉。
D.像缕缕洁白的棉絮。
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4分)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 )C.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B. 一狼洞其中(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C.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D. 亡处亡气(逃亡)【答案】D【解析】D项句意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亡同“无” 没有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 ⑤①⑥②④③B. ⑤⑥①④③②C. ⑥④③②①⑤D. ⑥②③①④⑤【答案】C【解析】通读语段文段首句强调今天短暂末句总结今天对于昨天和明天的意义而要排序的内容正是围绕今天和昨天、明天的关系来写的因此第一空只能选⑥而不能选⑤ ⑥与④有关键词“接力”衔接并自成一句应该衔接在一起③和②是推论今天对昨天的意义该衔接在一起①和⑤是讲今天和明天的关系而且⑤正好是对这四句的总结应该放在最后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⑥④③②①⑤故选C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B.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C.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D.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答案】D【解析】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旧历丁卯年除夕逝世丁卯年是干支纪年法的表述B. 《望岳》的作者杜甫是唐代诗人人称“诗圣” 诗中的“岱宗”就是指泰山C.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情感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是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答案】C【解析】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六一居士D. 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称谓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答案】C【解析】C项“晚年号六一居士”有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B.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柳宗元与韩愈、苏轼、苏洵、苏辙、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C.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记》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答案】B【解析】B项“白居易”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应是“曾巩”7.下列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A. 思君/不见/下渝州B. 未若/柳絮/因风起C.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 险躁/则不能/治性【答案】C【解析】C项变诈巧变诡诈其间不断句“禽兽之变诈”结构完整其后断句故断句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①此未足为吾学也足 _______________②闭户读书户 _______________③日沃汤数次汤 _______________④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名 _______________8.(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4处)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8.(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②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8.(4)阅读【丙】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才锐者”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志趣【答案】(1)①值得, ②门, ③热水, ④起名命名【解析】(1)①句意为这些不值得我学习足值得②句意为闭门读书户门③句意为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洗几次汤热水④句意为后来他将读书的书斋称作“七录” 名起名命名【答案】(2)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解析】(2)“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意思是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句意完整后面应断开“不起草”“对客挥毫”是张溥的两种行为应各自断开故断句为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答案】(3)①再抄像这样六七遍才停止②家中长辈应当把这看做(作)忧虑的事不能把这看做(作)可喜的事【解析】(3)①又再如是像这样已停止②当应当忧忧虑的事喜可喜的事【答案】(4)熟读经典做人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与轻浮浅薄的人交往【解析】(4)【丙】文从治学、品性、人际交往等方面来论述“才锐者”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志趣告诉我们治学要熟读经典锤炼品性要做到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人际交往不与轻浮浅薄的人交往这样坚持长久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9.(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9.(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9.(3)下列对文章的判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9.(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A. 国人道之(讲述)B. 闻之于宋君(知道)C. 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D. 及其家穿井(等到)【答案】B【解析】(1)B项句子译为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答案】A【解析】(2)A项结构助词的B项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项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介词在故选A【答案】C【解析】(3)C项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答案】(4)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回答道“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解析】(4)对应答回答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0.(1)作者说“冬至是所有节气里过得最为像模像样的”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冬至过得如何的“像模像样”10.(2)结合上下文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先一天是过小冬后一天是过大冬大冬是正日家家必庆之像一幕戏剧开演前面先来个插科打诨的吊足观众胃口然后主角才上场10.(3)下面对文章内容、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1)示例①吃是最隆重的庆祝方式冬至那日家里会吃汤圆条件好一点的人家还会烙糯米饼、蒸糯米团子吃②冬至那日一家人围桌而坐企盼团圆家人的脾气也变得温顺了相处起来客客气气亲亲密密【解析】(1)根据原文第⑧段“条件好一些的人家还会烙糯米饼、蒸糯米团子吃——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吃是最隆重的庆贺方式”、原文第⑨段“这时候人的脾气也变得温顺连脾气火爆的我妈脸上也多了笑容……但在过冬那几天却看到她们见面客客气气的晕黄的灯光下她们亲密地坐在一起搓汤圆”来概括即可【答案】(2)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大冬前的过“小冬”比作戏剧开演前的“插科打诨” 把过“大冬”比作“主角”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过冬时的排场与讲究人们对冬至这个日子的重视【解析】(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首先要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含意和表达效果在“像一幕戏剧开演前面先来个插科打诨的吊足观众胃口然后主角才上场”这个句子中把“小冬”比作“插科打诨的” 把“大冬”比作“主角”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过冬时的排场与讲究人们对冬至这个日子的重视【答案】B【解析】(3)B项“而又茫然的心情”理解错误“我们进进出出的不知怎么快乐才好”写出了节日里的人们的忙碌和兴奋之情11.(1)第②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盐湖形成的必要条件()11.(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 列数字打比方B. 举例子分类别C. 列数字举例子D. 举例子分类别【答案】C【解析】(1)根据第②段中“我国共有盐湖1500多个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这些盐湖大多发育在大小不同的山间盆地内如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等内容可知本段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故选C【答案】B【解析】(2)根据“盆地封闭而低洼的地形使流域内的河流自主向湖泊汇集而湖水又难以外泄盐分就通过河流不断地向湖泊输送从气候条件上看这些盐湖大多受干旱半干早气候控制”等内容可总结出盐湖形成的必要条件故选B【答案】D【解析】(3)A项原文表述为“对中国这样一个多盐湖的国家来说目前已开发的盐湖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B项原文表述为“盐湖资源开发成本低建设周期较短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综合性开发”C项原文表述为“盐湖以生产食盐为主……甚至有些‘特种盐湖’还能出产锂、钾、铯、铷、锶、溴等稀有的工业原料如察尔汗盐湖、扎布耶盐湖等”故选D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2.综合性学习进入初三后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多数家长都不赞成学生再看小说特别是不赞成阅读《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认为时机不好在有限的应考时间内让学生阅读名著是浪费学生的复习时间这会对中考成绩造成影响为此家长在班级微信群里共同发声老师请不要让我的孩子阅读名著对此你怎么办?请你代替班主任在微信群里回复一下家长以取得家长的支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 150 字左右【答案】各位家长你们好!我能够理解你们的意思你们希望在中考中学生们能够获得一个好成绩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名著这些也会出现在中考试卷上而且多读名著还能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古人曾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紧张但不能一味地只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要学会扩大视野走进名著世界领略民族风彩【解析】这里要针对家长不赞成学生看小说特别是不赞成阅读《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认为是浪费学生的复习时间这会对中考成绩造成影响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从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名著与中考成绩的关系、名著对孩子的影响等角度回复即可注意是以班主任的名义来回复注意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 150 字左右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1)甲文段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13.(2)乙文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13.(3)这部作品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请结合选文说说理由【答案】(1)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可知这四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这一行为体现了作者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答案】(2)示例“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该句将蚂蚁夺食的行为比作了人类世界的罪犯不仅是罪犯还是“凶悍的强徒” 而将蝉比作歌唱家“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将蝉的安逸舒适也描写得淋漓尽致(意对即可)【解析】(2)找到文中的拟人句如“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将蝉比作歌唱家把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即可【答案】(3)示例如乙文中“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可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如“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情趣这些显著的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文学经典(意对即可)【解析】(3)《昆虫记》独特的魅力与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从“用它突出的嘴……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可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文中还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蝉比作歌唱家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生动有趣这部著作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作答时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通用2篇)一、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注音词有误的一项。
(2分) (1)a.峰峦(luán) b.骸骨(hài)c.猛犸(ma)d.静谧(mì) ( ) (2)a.喑哑(ān) b.劫掠(jié) c.海域(yù) d.倏忽(shū) ( ) (3)a.螽斯(zhōng) b.狩猎(shòu) c.连亘(yuán) d.禅院(chán) ( ) (4)a.崩塌(bēng) b.潜行(qiān) c.酷爱(kù) d.唾液(shuì) ( )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1)a.弥漫b.遥遥在望c.惊滔骇浪 d.毫不犹豫( ) (2)a.喧嚣b.德高望众c.历历在目d.津津有味( ) (3)a.葱笼b.断腿残肢c.更胜一筹d.风定天清( ) (4)a.贮蓄b.透过舷高c.绝处逢生d.惊慌失措( ) 3、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2分) ( )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b.云很低,变得很厚,太阳和月亮好像都躲藏了起来。
c.这种昆虫非常漂亮,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d.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4、选词填空(3分) (1)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___。
(a冒险b探险c 探测) (2)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____天气的情况。
(a推算b推测c观测) (3)那是一只蝈蝈正在___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a喙b咬c吃) 5、改正病句(3分)(1)代表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抗非英雄。
(2)我们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地不断继续提高。
(3)校门口有一个专卖饮料和汽水的小摊。
6、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字。
(2分) 某学校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宇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创设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__”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___”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___”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___”字。
一、积累运用(共20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tǎng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①tǎng淌 ②薄bò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B )①深夜里,我隐隐约约地听到村子的远处传来一阵阵悲哀的 声。
②学习只靠老师讲解是不够的,还要靠自己 ,心领神会才行。
③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 形成传统,作为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A.哭泣 捉摸 况且B.哭泣 琢磨 而且C.抽泣 捉摸 而且D.抽泣 琢磨 况且导析:B ①“哭泣”指轻声哭。
“抽泣”指一吸一顿地哭泣。
根据语境,应选“哭泣”。
②“琢磨”指思索;考虑。
“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
根据语境,应选“琢磨”。
③“而且”表示递进或强调。
“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
句中强调每座城市都应该有钟爱的小动物并形成传统,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故应选“而且”。
故选B。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A.工作组成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直面困难,从不拈轻怕重,为当地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
B.桂林的山峰连绵起伏,俨然是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
C.在被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破坏之后,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一片不毛之地。
D.攻关的最后阶段,他连续几个月吃住在实验室,对自己的严重肝病尚漠不关心,对家庭琐事就更无暇顾及了。
导析:D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D )A.为了表彰先进,我们了解到许多李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
B.通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容的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C.幸福源自快乐,一个人的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别人相处得是否融洽。
D.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十四五”期间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
导析:D A项,有歧义,将“李老师”移到“许多”前面;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使”;C项,一面对两面,把“的快乐”改为“是否快乐”。
第四单元测试题注意事项:1.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3题 14分)1. 用古诗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2分)①;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欲为圣朝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 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空1分;共4分)①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表达“知己朋友虽然身处天涯海角;心却是连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
②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系念家人;前途渺茫的情感;流露了英雄失路之悲的句子是:?。
3. 历代文人墨客向来毫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请打开你的知识库;挑几句与大家共享。
(8分)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 )第二部分(4—29题 5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6分)与朱元思书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出自课文;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2分)5.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负.势竞上(2)互相轩邈..(3)窥谷忘反.7.译句。
(4分)(1)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8.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2分)9.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下列字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 . 兑命(duì)自强(qiáng)藐视(miǎo)诱惑(yòu)B . 喧腾(xuān)啜泣(zhuì)迸溅(bâng)挑逗(tiǎo)C . 遗憾(gǎn)盘虬(qiú)丘壑(hâ)嶙峋(xún)D. 目眩(xuàn)绽开(zhàn)枯槐(huái)小憩(q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A.不胜枚举无稽之谈浑然天成不记其数B.千呵万护销声匿迹拍岸叫绝目不识丁C.离愁别苦府首贴耳雅俗共赏一叶孤舟D.昂首挺立上乘之作少见多怪耐人寻味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最近,他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D.通过最近一段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5、填入横线,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它发着美丽的银光,。
A.它在飞船的上方静静地悬着B.它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C.静静地悬着,就在飞船的上方D.静静地悬在飞船上方6、下列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2分)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B.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C.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四单元测试卷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狭隘.(ài)哭泣.(qì)热忱.(chén)滑稽.(jī)B.呻吟.(yín)干涸.(hè)薄.荷(bó)刨.根问底(pào)C.殉.职(xùn)附和.(hè)嫌.弃(xián)慷慨.(gài)D.抽噎.(yē)鄙薄.(báo)纯粹.(cuì)随和.(hé)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以身殉职犹豫不绝麻木不仁惊慌失错B.参差不齐见异思迁沉默寡言刨根问底C.气喘嘘嘘莫不关心神情恍惚遥不可及D.精益求精变化莫测沾轻怕重满腔热诚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由于开展治沙工作,原来许多不毛之地....,现在变成了美丽的绿洲。
B.这座坍塌的煤矿下还有五六个工人,我们一定要刨根问底....,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救出来。
C.悬崖的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D.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B.“很好。
”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D.“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③②④C.②④①⑤③D.③②④①⑤6.下列有关《西游记》内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开创了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先河,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
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
下面和店铺来看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积累运用(3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酝酿( ) 匍匐( )( ) 斗笠( )主zǎi( ) chéng( )清suō( )衣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朗润:明朗润泽。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C.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空静而带有灵活的气息。
)D.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闲情逸致:闲适安逸的兴致情趣。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C.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他们的肩上挑着春秋两季。
4.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修改。
(3分)春天来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和谐。
海风轻拂,海浪轻逐。
①天空中又一次飘满风筝和鸟鸣。
沙滩上散落着各式各样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②我们漫不经心地随意走在沙滩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③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使我们陶醉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峡》选自我国三国时代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
B.“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中“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说明并不是没有风,而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01(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殉.职(xùn)骚.扰(sāo)狭隘.(ài)热忱.(chén)B.废墟.(qū)帐篷.(peng)鄙薄.(bó)纯粹.(cuì)C.坍.塌(tān)缝隙.(jì)派遣.(qiǎn)闷.热(mēn)D.薰.衣草(xūn)敬佩.(pèi)抽噎.(yè)收敛.(liǎ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极端干燥干涸沉默寡言B.猛烈水渠微风年轻怕重C.探索刨根幸福一丝不苟D.飘荡荒漠遗憾见异思迁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血,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B.诸葛亮率领大军深入不毛之地....,七擒孟获,最终稳定了蜀国的南方。
C.“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
”他们中的一个说到,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D.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让她挑花了眼,她最终也不确定自己应该选择哪家旅游公司。
4.下面的文字有三处语病,请找出两处并修改。
(2分)①三十年前,雷锋以其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了人生价值的最高坐标。
②但市场经济大潮下滋生的个人主义、享乐之风不仅对助人为乐、奉献他人的价值观念遭受了极大冲击,③而且加重了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④以至于看见跌倒老人不扶成为当下中国道德选择的难题!(1)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植树的牧羊人》: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毅力、无私的内心,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做同一件事情,他便能创造奇迹。
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隐n ()ju n刻()恍h ()发ji ng()x 微()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那是专为应付这种紧急情况而学的。
寥寥可数:
⑵分们搜查得干净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美国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干净利落:
⑶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扫地,旁若无人。
旁若无人:
⑷石猴喜不自胜,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欠道。
喜不自胜:
3.司马懿看到城楼上的诸葛亮后,他想了些什么呢?请写出司马懿的心理活动。
50字以内。
4.《勇气》一文写了哪两种勇气?这两种勇气各有哪些表现?
5.面对美国伞兵的请求,法国妇女前后两次都回答“哦,当然啦”。
这两个“当然”包含了什么意思?
6.李京京读了一部分课文后,“教室里一片寂静”,为什么?
7.程老师为什么让李京京把课文全部读完?
8.按要求仿写下列句子。
⑴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仿句:
⑵不增删、不更改下面一句话的任何一个字,写出意思不同的另一句话。
原句: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护住了红花,自己却化作了污泥。
改句:
第二部分:
(一)
已经打过放学铃了。
坐在窗口的京京稍稍一侧脸,就看见了背着书包往校门口走的同学们。
大家都下课了,就是他们班还不下课。
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
“李京京!注意力集中!”
一声呵斥,京京吓了一跳,赶紧扭回脸来。
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大家都注意听,这件事很重要。
”程老师屈起食指轻轻敲着讲台,“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课,这关系到全校的荣誉,昨天发下去的讲义,你们都看了吗?’’讲义上印的是一篇小说《万卡》,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
京京看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程老师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课上要求大家有表情地朗读,大家把讲义拿出来。
”
一阵(上穴下悉)(上穴下卒)的声音,每个人都拿出讲义,端端正正摆在面前。
“那天由这几个同学朗读。
林蓉,你读第一段。
赵小桢,从‘亲爱的爷爷’读到‘仿佛人们为了过节拿雪把它洗过、擦过似的’。
周海,你从……”程老师一共点了六个同学的名,然后说,“上课时,我说‘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你们就举手。
一个一个顺序来。
别的同学呢,听的时候坐得端正一些就行了。
”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
”程老师皱起眉头。
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
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了举手。
“什么事?”
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
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
京京垂下头。
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9.画出文段中描写程老师肖像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10.文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来表现李京京?通过这些描写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11.对于文段中程老师安排公开教学课的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12.结合文段,谈谈你如何看待现行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
打电话
第二节课下课了,许多人都抢着到学校门口惟一的公用电话前排队,打电话回家请妈妈送忘记带的簿本、忘记带的毛笔、忘记带的牛奶钱……
一年级的教室就在电话旁,小小个子的一年级新生黄子云常望着打电话的队伍发呆,他多么羡慕别人打电话,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能够踏上那只矮木箱,那只学校置放的、方便低年级学生打电话的矮木箱……
这天,黄子云下定了决心,他要打电话给妈妈,他兴奋地挤在队伍里。
队伍长长,后面的人焦急地捏拿着铜板,焦急地盯着说电话人的唇,生怕上课钟会早早地响,而,上课钟终于响起;前边的人放弃了电话,黄于云便一步抢先,踏上木箱,左顾右盼发现没人注意他,于是抖颤着手,拔了电话。
“妈妈,是我,我是云云……”
徘徊着等待的队伍几乎完全散去,黄子云面带笑容,甜甜地面对着红色的电话方箱。
“妈妈,我上一节课数学又考了一百分,老师送我一颗星,全班只有四个人考一百呢……”
“上课了,赶快回教室!”一个高年级的学生由他身旁走过,大声催促着他。
黄予云对高年级学生笑了笑,继续对着话筒:
“妈妈!我要去上课了,妈妈!早上我很乖,我每天自己穿制服、自己冲牛奶、自己烤面包,还帮爸爸忙,中午我去楼下张伯伯的小吃店吃米粉汤,还切油豆腐,有的时候买一粒肉粽……”
不知怎么的,黄子云清了下鼻子,再说话时声嗓变了腔:
“妈妈!我,我想你,好想好想你,我不要上学,我要跟你一起,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你在哪里?妈妈……”
黄子云伸手拭泪,挂了电话,话筒挂上的一刹那,有女子的语音自话筒中传来:“下面音响十点三十二分十秒……”
黄予云离开电话,让清清的鼻涕水凝在小小的手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