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卷)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10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6分)字词积累。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票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qiáo cuì的脸现出yāng qiú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①qiáo cuì( ) ②yāng qiú( )③絮.叨( )④仿膳.( )(3)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修改。
(2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2.(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发展繁荣不懈奋斗。
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④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是强烈爱国情怀的体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酝酿(niàng)黄晕(yùn)咄咄逼人(duō)B。
贮蓄(zhù)静谧(mì)彩棱镜(lěng)C。
粗犷(guǎng)应和(huò)山岛竦峙(zhì)D。
吝啬(lìn)莅临(lìn)绿茵茵(yīn)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瞭望(liào)喉咙(hóu lóng)烘托(hōng tuō)花枝招展(zhāo)B。
抖擞(dǒu sǒu)肌肤(jī fū)地毯(dì tǎn)淅淅历历(xī xī lì lì)C。
水藻(zhǎo)高妙(mìao)屋檐(yán)呼朋引伴(yǐn bàn)D。
化妆(zhuāng)萧瑟(xiāo sè)骄媚(jiāo mèi)盛气凌人(líng)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1) 他不禁又沉浸在那个一直在脑海里的美丽梦境中。
2) 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与山的心灵贴近了。
3) 我正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从我的身旁走过。
A。
萦绕贴紧欣赏泰然自若B。
环绕贴近观赏悠然自得C。
环绕贴近观赏泰然自若D。
萦绕贴紧欣赏悠然自得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B。
看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女儿打决赛的那一段。
C。
本月底前,北京通州区将正式采用共享自行车“电子围栏”技术,对所有共享自行车进行规范化管理。
D。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评价等级: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字词书写(4分)1.请把此次活动的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二、选择题(21分)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眨.眼(zhǎ)黄晕.(yùn)碣.石(jié)山岛竦峙.(shì)B.着.落(zháo)粗犷.(kuǎng)莅.临(lì)秋风萧瑟.(sè)C.澄.清(chéng)卖.弄(mài)露.馅(lù)呼.朋引伴(fū)D.伦敦.(dūn)棱.镜(léng)诱惑.(huò)披蓑.戴笠(suō)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卖弄澄清凄冷呼朋引伴B.干涩贮蓄哄托一年之计C.倾诉蓑衣郎润花枝召展D.骄媚诱惑悠远迫不急待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夜色如澜,璀璨的光与建筑整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显得花枝招展....。
B.春光明媚春意浓,深谙“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早早开始规划一年的行程。
C.梨花一朵朵爬满了整个枝头,好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似的。
D.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飘逸自然著称。
6.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你()用心去钻研,()会领会其中的真谛。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
酝酿(liàng)窠巢(kē)黄晕(yùn)发髻(jì)B。
水藻(zǎo)看护(kàn)花苞(bāo)棱镜(lén)C。
静谧(mì)高邈(miǎo)莅临(lì)吝啬(sè)D。
卖弄(lòng)风筝(zhēng)咄咄(duō)菜畦(qí)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A。
朗润嘹亮抖擞干躁B。
贮蓄喉咙睫毛响晴C。
化妆粗犷干涩澄清D。
屋檐凄冷碣石蟋蟀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B)。
A。
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B。
参加舞蹈表演的男女同学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C。
教师节这天,我班男生都争先恐后地向校广播站投稿,表达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D。
经过努力,XXX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一中,心里异常兴奋。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D。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簑,戴着笠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
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C。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出征马里亚纳海沟,执行大约7000米左右的海试任务。
D。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2)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霎.时粼.粼瘫.痪憔.悴匿.笑祷.告并蒂.覆.盖徘徊.敧.斜絮.叨2.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弄取jué烂màn chuí打jué别荫bìyāng各dé其suǒ求沐yù心xùfān来fù去3.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捶歧塘憔锤岐糖樵蔽雅祷荫弊稚涛阴4.选词填空。
(1)母亲(信任相信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永别离别)。
(3)当一切恢复(沉寂寂静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4)那朵红莲,被那(繁杂繁密细密)的雨点,打得左右鼓斜。
(5)在无(遮盖遮掩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骤(4)撒盐空中差.可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6)陈太丘与友期.行(7)去后乃.至(8)相委.而去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今义:(3)相委而去.古义:今义:(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二、语言运用7.(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C.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2)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菜畦qí讪笑shān确凿záo 瞬息shùnB.油蛉líng 秕谷bǐ涉足shè 伫立zhùC.收敛jiǎn书塾shú旋转zhuàn 襟上jīnD.蝉蜕tuì环谒hè 简陋lòu 脑髓suǐ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A.相宜陋丑瞬息人迹罕至B.确凿讪笑肿胀荒草萋萋C.书塾幽寂搏学来势凶凶D.瞬息嫉妒叮嘱骇人听闻3.下列加点字释义不完全正确的一组()(3分)A.轻捷(快)鉴赏(鉴定)来势汹汹(形容波涛的声音)B.渊博(深)总而言之(说)指挥倜傥(洒脱;不拘束)C.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缘故(原因)人声鼎沸(水开)D.嫉妒(忌妒)讪笑(嘲讽)荒草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4.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3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周树人——《朝花夕拾》B.《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文——林海音——《城南旧事》C.《丑小鸭》——寓言——安徒生——丹麦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弗罗斯特——美国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分)(1)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________对象。
(A.嘲笑B.嘲弄C.玩弄)(2)我看看老师,________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A.请求B.征求C.求取)6.下列各句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句是()(3分)A.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B.我从图书馆借了两本书籍。
C.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7.下列各句理解有误的一句是()(3分)A.“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这句话既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也说明学生对艺术兴趣的追求。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吴承恩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这座山高得插入云霄。
C.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这本书厚得像一块砖头。
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背水一战C. 指鹿为马D. 画龙点睛5.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诗句?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3.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风景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思想。
()5.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中的《王风·黍离》。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言。
4. 《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有宋江、武松、林冲等。
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荀子·劝学》。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
2. 请解释“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3.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4. 请解释“一箭双雕”的成语含义。
5. 请简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一落千丈”这个成语造句。
2. 请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造句。
3. 请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造句。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A. 朱自清B. 老舍C. 鲁迅D. 巴金3. 下列哪个词语是表示颜色的?A. 碧绿B. 鸟语C. 花香D. 温暖4. 《背影》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A. 父子之情B. 母女之情C. 师生之情D. 友情5. 下列哪个字是会意字?A. 明B. 林C. 早D. 听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朱自清。
()2. “春风又绿江南岸”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3.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5.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孔子的名言。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言。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背影》这篇文章的主题。
2. 请简述《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
3. 请简述《春》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4. 请简述《游山西村》这篇文章的意境。
5. 请简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的含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2. 请以“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3. 请以“读书的重要性”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4.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5. 请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卷)说明: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按提示要求默写填空。
(8分)A 、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B 、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C 、成语“扑朔迷离”的源出句是: 。
D 、《木兰诗》中概述战场环境的诗句是: 。
E 、春天是诗人最喜欢描绘的一个季节,请从课内外学过的某首古诗中写出两句描写春景的句子: 。
2.下面加点词语的字形和运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他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彩....地低着头。
B 、为备战空前绝后....的雅典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们加紧训练,争取再创佳绩。
C 、我们不能默守..成规..,要有创新精神。
D 、如果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清华大学原校长蒋南翔曾在开学典礼上说过一句话:“学校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这句话中“干粮”的意思是 ,“猎枪”的意思是: ,这句话强调了 。
(3分) 4.我们读过的英国作家 写的《鲁滨逊漂流记》描写的是的故事。
(2分)5.戏曲知识。
(4分)A、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其一:;其二:。
B、你了解京剧旦角分哪些流派吗?答:。
二、阅读能力(50分)(一)《口技》(15分)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A、会.宾客大宴()B、满坐.寂然()C、妇抚儿乳.()D、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7.翻译下面句子。
(2分)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8.用“/”标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A、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B、遥闻深巷中犬吠。
9.课文开头结尾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作用是什么?(2分)答:10.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什么作用?(2分)答:11.用浪线画出文中有关宾客的描写,这些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答:(二)故乡的芦苇(17分)①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了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②每年,当春风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jí待地从还未tuì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③一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
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 A , B 。
④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
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
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
“开船罗!开船罗!”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⑤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
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⑥啊,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
每每想起你,我就会沉jìn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中。
12.给文中拼音处填上汉字。
(3分)A、迫不jí()待B、tuì()尽C、沉jìn()1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举例分析这种修辞的表达作用。
(3分)答:14.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用“吹谢”一词写春风用得很妙,古诗中哪一句也是运用此法写春风?写出这句诗:(2分)15.在第③段空白处写出恰当的句子,使之与“快乐的奔跑着”构成排比句。
(2分)A处:B处: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记述的三件事。
(3分)答:17.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可否把“小心翼翼”去掉,为什么?(2分)答:。
18.结尾段的作用是:。
(2分)(三)袁隆平的“寻梦园”(18分)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水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
”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19.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答:20.文中第②段用了大量的数据,请说出这些数据的作用。
(3分)答:21.为什么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3分)答:22.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袁隆平的可贵之处是什么?(3分)答:23.文章最后用袁隆平做过的“一个美好的梦”结尾,请你说说文章这样安排的好处?(3分)答:24.你做过什么“美好的梦”?你准备如何圆自己的“梦”?(4分)答:三、写作能力(50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A、我找回了(自尊、自信、友谊、母爱)请补充题目再写作。
B、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河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都叠印着人类求知探索的足迹。
其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
你有过探索的经历吗?请写出来与大家共享,请以“探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七年级语文答案:(人教版)一、1、A、春潮带雨晚来急B、何人不起故园情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E、略2、D 3、知识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4、笛福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不能回归故乡的故事5、A、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B、梅派、程派、荀派、尚派二、6、A、适逢,正赶上B、通“座”C、喂奶D、只7、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凝神听着,微笑着,喑喑赞叹着,认为妙极了8、A、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B、遥闻/深巷中犬吠。
9、首尾呼应,突出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10、以“京中有善口技者”介绍口技表演者,是全文的总说,即“善”字统领全篇,文章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展开的11、不能删去。
这是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12、A、及B、褪C、浸13、拟人。
“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迫不及待”“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芦苇不畏严寒的品质及生命力顽强14、春风又绿江南岸15、A、尽情地呼唤着B、高兴地吟唱着16、①摘芦叶做哨子吹②用芦叶折成芦叶船③在芦苇中抓纺织娘17、不行。
因芦叶船载着“我们”的纯真幻想,“小心翼翼”体现“我们”对芦叶船的喜爱与环视18、揭示中心,照应开头19、这篇文章叙写了被人们视为“神农”的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事迹20、这些数据进一步突出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成果的意义21、一个热衷于自己事业的人,他们讲话的话题永远是自己的事业,讲起来当然就滔滔不绝22、在辉煌、荣耀、名利面前不自满,在功成名就之后仍不断奋斗23、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能使文章篇未点题,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不断追寻着自己的“梦”。
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24、略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