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配套练习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37.00 KB
- 文档页数:8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下作业1.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A.铁器B.青铜器C.塑料器具D.石器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A.一定是物理变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4·5H2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有涉及到的是()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4.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填代号),化学性质有_____(填代号)。
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填文字)。
5.(2007·重庆)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6.(2007·南京市)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课下作业答案:1. D 解析:石器是磨制的,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而铁器和青铜器需要矿石进行冶炼制锝。
而塑料制品也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制取。
2. A 解析: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如果变为该物质的气态就是物理变化。
但是如果变为别的物质的气体则为化学变化。
如果只说变为气态,则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此题要抓住关键性词语。
3. .A 解析:蓝色晶体是物理性质;受热容易失去结晶水是化学性质;用来炼铜和镀铜是用途4.①②③④⑤⑦酒精气化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B 解析:根据是否产生其它物质来判断6.B解析:根据是否产生其它物质来判断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赠予------------------------【幸遇•书屋】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这里,等你、盼你等你婉转而至盼你邂逅而遇你想,或者不想我都在这里,忆你、惜你忆你来时莞尔惜你别时依依你忘,或者不忘我都在这里,念你、羡你念你袅娜身姿羡你悠然书气人生若只如初见任你方便时来随你心性而去却为何,有人为一眼而愁肠百转为一见而不远千里晨起凭栏眺但见云卷云舒风月乍起。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汽油挥发B、粉碎矿石C、水变成冰D、木材燃烧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钢铁生锈C、瓦斯爆炸D、锅炉爆炸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发光B、空气液化C、光合作用D、海水晒盐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该变化的类型是, 你依据的理由是现象。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A、气体生成B、沉淀生成C、新物质生成D、颜色改变7.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气燃烧B、瓷碗摔碎C、食物腐烂D、面粉发酵8.化学变化的特征是()A、有发光、发热现象B、物质的状态或颜色发生变化C、有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D、有其它物质生成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煤的燃烧C、矿石粉碎D、钢铁生锈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钢铁生锈C、钢锭轧成钢条D、蜡烛熔化11.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燃烧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12.下列变化可能属于化学变化,也可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燃烧B、爆炸C、熔化D、冷凝13.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蒸发水B、干冰升华C、水变成冰D、煤炭燃烧14.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D、镁带消失15.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1年同步练习卷(4)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挥发性B. 溶解性C. 可燃性D. 导电性2.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 冰块能融化成水C. 铁矿石炼铁D. 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3.疫情期间,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是()A. 具有可燃性B. 易挥发C. 熔点−114℃,沸点78℃D. 具有特殊香味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水用作冷却液B. 金属铜用于制导线C. 氧气用作航天助燃剂D. 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5.下列物质的性质,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活性炭的吸附性;石墨的润滑性B. 甲烷的可燃性;氧气的助燃性C. 浓盐酸的挥发性;碳酸的不稳定性D. 硫酸的腐蚀性;金属的导电性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A. 物理性质B. 制法C. 用途D. 化学性质7.对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区别的最简单方法是()A. 石灰水B. 带火星的木条C. 燃烧着的木条D. 闻气味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 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C. 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D. 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9.在日常生活中用适当的方法来区分下列各组物质,其中利用化学性质达到目的的是()A.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B. 铁片和铜片——看颜色C. 自来水和酒精——点燃,看能否燃烧D. 葡萄糖和面粉——投入水中,看是否溶解10.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是()A. 石灰石和胆矾B.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C. 食盐和白糖D. 白酒和白醋11.有下列项目:①颜色;②状态;③溶解性;④导电性;⑤可燃性;⑥稳定性;⑦硬度;⑧密度;⑨光泽。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及答案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外观特征发生变化,通常表现为物质的形状或状态的改变,如水的蒸发和凝固。
2.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又称为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常表现为气体的产生、颜色的改变、温度的变化、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联系,但不完全相同。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依据。
练题: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高粱酿酒属于化学变化。
3.死灰复燃是涉及化学变化的成语。
4.正确的说法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5.只涉及物理变化的诗句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6.在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8.装置A中的现象需要补充题目中缺失的信息才能回答。
装置B中,将一块大理石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逐渐减少,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这个实验中,大理石的物理变化是被凿成小块,化学变化是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和浑浊的石灰水。
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但它们的本质区别是,装置A 中的气泡是物质被加热时产生的,而装置B中的气泡是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
1.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等。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硬度、密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外界条件的改变也会影响物质的性质,因此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需要注明条件。
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也反映了它的性质。
1.(上海中考)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可燃性。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酒精用作燃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4.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6.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大米霉变C.灯泡发光D.铁钉生锈7.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C.白玉为床,金作马D.伐薪烧炭南山中8.下图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橙子做成罐头B.凉拌西红柿C.大豆制作成酱豆D.玉米熬制成粥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9.下列物质都是常见的物质,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鉴别它们的方法.(1)水和汽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糖和食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铁丝和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酒精由液态挥发成气态),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文字叙述归纳出:(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请你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反应中是否有能量变化.(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练习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答案】B【解析】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正确;C、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B.2.【答案】C【解析】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B、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C.3.【答案】C【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4.【答案】B【解析】A、聚沙成塔过程中,只是沙的多少、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破釜沉舟是指舟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5.【答案】A6.【答案】C7.【答案】B D8.【答案】B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9.【答案】(1)有颜色的为汽油,另一个为水或有气味的为汽油,另一个为水.(2)甜味的为白糖,咸味的为食盐.(3)银白色的为铁丝,紫红色的为铜丝.10.【答案】(1)①无色②有特殊气味③液体④易挥发⑤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2)酒精易燃烧(或具有可燃性)(3)酒精汽化(或酒精由液态挥发成气态)(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1.【答案】不一定.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而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等都是物理变化.12.【答案】银白色;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低;能和水反应等.【解析】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钠的硬度小;切面呈银白色,说明钠是银白色金属;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金属钠能和水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银白色;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低;能和水反应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练习1.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性质和组成结构②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O)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15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2.臭氧(3物,氧气能在放电的情况下转化为臭氧.氧气能转化为臭氧属于()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化学性质D.物理性质3.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铜绿受热易分解、鲜牛奶变质B.氧气不易溶于水、用粮食酿酒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钢丝球刷碗D.铜丝能导电、洁厕精除垢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灰石用作建筑材料 B.锰钢用作钢轨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5.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的是()A.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能缓慢分解,若有催化剂,则能更快分解D.加压、降温时,氧气由气态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6.对下列各组两种外观相似的物质,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别的是( )A.汽油、食用油B.食盐、砂糖C.酱油、食醋D.白酒、矿泉水7.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B.C.D.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食盐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9.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C.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D.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0.某化工厂发生氯气爆炸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现场已闻不到氯气的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黄绿色了。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根底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熟悉和掌握教材上讲过的内容和知识。
答案: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实验〔〕思路解析:门捷列夫提出的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的组成;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和原子、分子的区别。
该题的题干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应选D。
答案:D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教材、对根底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和记忆能力。
答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能表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提示:了解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
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2化学变化还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思路解析:理解化学变化要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
答案:能量吸热放热发光3.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__的体〔状态〕。
百花中学九年级2015—16学年度第一学期练习一物质得变化与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得就是()A.石蜡熔化B。
滴水成冰C.粮食酿酒D.花香四溢2、生活中得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得就是()A。
夏季柏油路面“变软" B.水遇冷结冰C.食物腐败变质 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3、下列物质得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得就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浓硫酸做干燥剂C、二氧化碳做温室肥料D、盐酸用于除锈4、下列俗语或成语所涉及得内容与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无关得就是( )A、海枯石烂B、铁杵成针C、烈火真金D、蜡炬成灰5、日常生活中得下列变化,与其她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得就是( )A、衣服晾干B、食物霉变C、电灯发光 D、轮胎爆裂6、下列生活中得一些作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得就是( )A.不锈钢制炊具B。
活性炭除去冰箱中得异味C。
米酿成醋D.榨取果汁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得就是 ( )A、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造成酸雨B、气球充入过量空气爆炸C、铁钉在潮湿空气中生锈D、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8、下列说法您认为错误得就是( ) A。
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就是同一个概念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得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物质得性质决定物质得变化,物质得变化反映物质得性质9、下列物质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得就是()A。
颜色、状态 B.溶解性C。
密度、硬度D.可燃性10、下列现象能用物理变化解释得就是()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B、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C、牛奶变酸D、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11、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就是物理变化 B.可能就是物理变化,也可能就是化学变化C.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D。
既不就是物理变化,也不就是化学变化12、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就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得化学变化得一组就是( ) A。
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B。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外观特征:常表现为物质的形状或状态的改变。
) 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外观特征: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还伴随着______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依据。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A.有气体放出B.有颜色改变C.有新物质生成D.有沉淀产生2.(南充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融化B.汽油挥发C.高粱酿酒D.矿石粉碎3.(娄底中考)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5.(铜仁中考)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8.如图所示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堂练习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A. 物质的运动状态B.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C. 物质的性质和用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冰雪融化C.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3.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着干燥玻璃呼气木炭在O2中燃烧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A B C D4.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绿色植物B.世博会开幕C.电解水探究D.相互划刻光合作用燃放烟花水的组成比较硬度5.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酸碱性B.密度C.温度D.硬度6.下列能量转化过程,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A.地热发电B.核反应发电C.火力发电D.风能发电7.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食物腐烂B. 汽油挥发工业上制取氧气C.酒精燃烧铁生锈D.水的电解干冰升华8.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B.干冰汽化C.点燃蜡烛D.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9.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10.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生铁制成铁锅B.金刚石作装饰品C.铜丝作导线D.氢气作高能燃料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 A3.B4. D 5.A 6. C 7.A 8. C 9.C 10.D。
第12讲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甘肃、兰州三年中考命题点1物质的变化1.[2017兰州,1]实验室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导学号95444078】( )A.盐酸挥发B.试管破碎C.石蜡燃烧D.胆矾研碎2.[2016兰州,1]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木已成舟D.蜡炬成灰3.[2015兰州,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磷燃烧B.冰雪融化C.花生霉变D.消毒杀菌命题点2物质的性质及其用途4.[2015甘肃,7]下列各组物质,其化学性质不相似的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锌、镁C.氢氧化钙、氢氧化钠D.稀盐酸、稀硫酸5.[2015兰州,2]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B.溶解性C.稳定性D.导电性命题点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6.[2017甘肃,8]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导学号95444079】( )A.微粒观:每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C.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2019备考精编考点过关考查1物质的变化1.[2017河南]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石油分馏C.铁水铸锅D.麦磨成面2.[2017安顺]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导学号95444295】( )A.挑选原料B.加碱蒸煮C.竹帘捞纸D.剪裁纸张3.[2017十堰]2016年12月,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升空,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
下列发射步骤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加注燃料B.火箭点火起飞C.卫星与火箭分离D.进入预定轨道4.[2017巴彦淖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B.活性炭——吸附剂C.氧气——炼钢和金属焊接D.稀有气体——制造电光源5.[2017聊城]下列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B.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都是物理变化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6.[2017益阳]下列具有“益阳特色”的农副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鸭蛋制成松花皮蛋B.楠竹加工成凉席C.茶叶压制成茶饼D.油菜籽压榨出菜油考查2物质的性质及用途7.[2017贵港]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O2供给呼吸B.盐酸用于除锈C.钢材做高压锅D.氢气用作燃料8.[2017鸡西]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作制冷剂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C.浓硫酸作干燥剂D.稀盐酸除铁锈9.[2017通辽]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制纯碱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金刚石切割玻璃D.氧气用于炼钢10.[2017铁岭]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稀硫酸用于金属除锈D.氦气常用作保护气11.[2017宁夏]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氢氧化钠作干燥剂B.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C.用活性炭消除房间的异味D.用干冰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12.请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物质的序号填空:①纯碱②稀硫酸③硝酸钾④pH试纸⑤氯化钠(1)可用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是________。
(2)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
(4)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
(5)侯氏制碱法的“碱”是________。
考查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13.[2017雅安]下列能量的转化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B.水力发电C.燃烧天然气做饭D.电取暖器取暖能力提升1.[2017襄阳]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刻舟求剑C.百炼成钢D.大海捞针2.[2017庆阳二模]下列物质久置空气中质量都会改变,其原因只和水蒸气有关的是( )【导学号95444296】A.固体烧碱B.浓硫酸C.生石灰D.洁净的铁钉3.[2017庆阳一模]下列物质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减轻的是( )A.浓盐酸B.浓硫酸C.石灰水D.固体氢氧化钠4.[2017定西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导学号95444297】( )A.氧气用于供给呼吸B.一氧化碳用作燃料C.铝丝用作导线D.用熟石灰配制波尔多液5.[2017兰州模拟卷]我国古代陶瓷中外闻名,下列古代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以发生化学变化为主的是【导学号95444298】( )6.[2017滨州]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7.[2017泸州]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作制冷剂B.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C.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D.洗洁精通过乳化作用除去油污8.[2017河北]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铁用于制作暖气片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C.稀盐酸用于除铁锈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①③B.②③C.④⑤D.②⑤10.[2017天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11.[2017昆明](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将以下物质或元素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A.氯化钠B.稀盐酸C.碳酸氢钠D.碳酸钙E.锌元素F.碘元素①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②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④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⑤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是________;⑥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的是________。
(2)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天然气。
煤燃烧时会释放出二氧化氮,还会释放出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二氧化碳④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会导致酸雨的除二氧化氮还有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甘肃、兰州三年中考1.C2.D3.B4.A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锌和镁都属于活泼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属于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5.C6.C 【解析】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类,故错误。
2019备考精编考点过关1.A2.B3.B4.C5.C6.A7.C8.D9.C10.A11.B12.(1)④(2)⑤(3)②(4)③(5)①13.C能力提升1.C2.B 【解析】A.固体烧碱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与水,故错误。
B.浓硫酸吸水使自身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只与水蒸气有关,故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又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故错误。
D.铁钉会在空气中生锈,是氧气与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错误。
3.A 【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因氯化氢减少而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质量增加;石灰水在空气中会吸收二氧化碳而质量增加,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会潮解和与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变大。
故选A。
4.C 【解析】A.氧气用于供给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
B.一氧化碳用作燃料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
C.铝丝用作导线是利用铝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正确。
D.用熟石灰配制波尔多液,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
5.D 【解析】A.混合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成型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干燥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结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B7.B8.A9.A 10.C11.(1)①A ②D ③C ④B ⑤F ⑥E (2)石油②专题二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2018备考精编1.[2015兰州,16]( )2.[2016兰州,24]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3.[2015兰州,2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导学号95444111】( )A.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C.碱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则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D.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4.[2015兰州,24]下列对课本中的图表、数据的使用,叙述不正确的是【导学号95444112】(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B.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找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C.根据“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该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5.[2017陕西]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导学号95444113】(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所以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C.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6.[2017金华]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
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都是有机物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所以电离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7.[2017龙东地区]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