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阁旅游宣传片解说词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天心阁导游词经典范文天心阁导游词1天心阁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
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
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
解放后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
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
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
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
天心历史——长沙筑城,始于西汉高祖五年。
刘邦立汉,封重臣吴芮为长沙王,置长沙国,都长沙,始筑土城。
由汉迄宋,随着社会发展,城池亦向南北两向渐次扩展。
至元代广袤已形定局,但城垣形状仍较简陋,明初,才垒址以石,使之“上下完固”。
清顺治十一年,洪承畴拆明朝诸藩王府之藩城砖,尽数用以修筑城垣,使其增高加厚。
此后又续修建,设有窝铺、更栅,增修城楼、炮台、垛口,为之一新。
辛亥以后,为了发展贸易和交通,拆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因阁峙城头之故,存此一段。
天心阁导游词2星期六的下午,我特别开心。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天下午我和奶奶、妈妈一起去天心阁游玩。
我们来到天心阁门口时,发现两头虎虎生威的石狮子,昂首坐立在大门两旁,就像两个镇守大门的将军,让人望而生畏。
穿过大门,我看到了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池塘边垂柳青青,池塘里美丽的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上了台阶,我们又来到了崇烈门。
崇烈门建于1946年,为了纪念长沙三次抗日大会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倡导捐建,牌楼采用全麻石打造,宽8点5米,高5点9米。
牌楼上有两副对联,居中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
”侧联为篆体所书:“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于生。
”两联对抗将士们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勇于战斗、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高度的赞扬。
崇烈门旁边写了个中正是因为蒋介石以前的名字叫将中正,而这个崇烈门又是蒋介石倡导捐建的。
湖南天心阁的导游词范文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为大家服务的导游,欢迎大家来到湖南省长沙市的天心阁。
天心阁位于岳麓山中脊线上,是长沙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建造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较悠久的历史。
作为湘文化的代表,天心阁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底蕴,是一座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的文化景点。
这座阁楼共有九层,高约三十米。
阁身呈四方形,屋顶鳞次栉比,显得非常美观。
有一种说法认为,“城楼万箭归宗,天心阁百川朝起”。
这是因为天心阁所在的岳麓山位于长江和湘江的交汇处,而且结构高大,所以可以远眺长沙城以及湘江,感受碧水蓝天。
进入天心阁,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阁内的香案和三清祖师石像。
在民间传说中,天心阁一度是湖南地区的抗洪神庙,因此游客们可以在此祈福,祈求岁岁平安、风调雨顺。
香案两旁的壁画,讲述了岳麓山的历史与文化,是了解湖南地域文化的一种方式。
爬上每一级天心阁的楼梯,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
在阁上可以欣赏到岳麓山的秀丽风光,同样可以看到繁华的市区风光,以及湖南的革命历史和名胜古迹。
阁顶还有一块大石牌,上面镶嵌三巧板式的楹联,十分有意境。
阁内有许多古老的字画、铜鼎等艺术珍品,这些珍品不仅历经了千年磨砺,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同时,天心阁还收藏了许多明清时期的文物,例如唐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清朝乾隆皇帝的扇面诗作,岳阳楼记、楚辞等等。
在这里,大家可以一睹这些宝贵文物的风采,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与历史。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天心阁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景色都是非常漂亮的。
所以,如果您有时间,不妨在此等待日出或者日落,感受这世间万物的美好。
最后,让我为大家重申一下,天心阁是湘文化的代表,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文化价值。
希望大家在这里可以尽情感受中国的文化底蕴,让您的旅行更加精彩。
感谢大家的聆听,也谢谢您们的参观!。
长沙天心阁导游词强烈推荐各位好!!热烈欢迎旅游观光长沙天心阁。
自己是旅游景区解说员××,期待根据我的解读,能让大伙儿对古都长沙市和天心古阁厚实的历史人文有一个基本的掌握。
长沙天心阁是古都长沙市的标示和代表,是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印证,自古以来有着“萧湘古阁,西汉国际城”的美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因其地脉突起,主吉祥如意之兆,故一直被视作长沙市的风水地。
旅游景区始建1924年,是为维护具备2200很多年历史时间的城墙和400很多年历史时间的古隔楼而建造的长沙市第一个园林景观旅游景点。
最先大伙儿欣赏到的是“薰风亭”和“伦鉴池”。
“薰”是一种百里香,“薰风”即“清香”;凉亭始建炎夏,四面芳香怡人,因此而出名。
红岩层内壁的“伦鉴”二字,“伦”为相近之意,“鉴”为浴室镜子之意,含意是指水面象镜面玻璃一样清亮。
话说李世民唐太宗在谏官魏征去世后,忧伤之外留有了“以古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知得与失”的千载名训,“伦鉴”一名由此而来。
长沙天心阁是楚汉文化艺术长沙市之魂,而长沙市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在我国第一批二十四座历史时间文化之乡之一,长沙天心阁是长沙市的代表,印证了长沙市的历史时间发展趋势和变化。
全世界全部的大城市史都是有因市成镇,因镇而城的历史时间,因此长沙市城历史时间来历以久,据史籍记述早常见于《逸周书·王会篇》的西汉皇朝,长沙市城经历数千年,不迁不变,没动不变,迄今生息繁衍,在现如今的大城市极其少见。
长沙市的每一个项目建设都是有很有可能发掘出一批历史文物:如汉朝马王堆女尸,商周青铜器,走马楼三国竹简书这些……不胜枚举。
如今大伙儿见到的那片层峦叠翠的石林风景区,是旅游景区的《历史名人石刻画廊》,它刻绘了33位对大家湖南省经历杰出贡献的古代名人,她们有的在湖南省出世,有的在湖南省做官,在其中湘籍16人。
炎帝神农氏,品百草惠及于民,他晚年时期因误吞一种叫“火苗草”(又被称为“断肠草”)的绿色植物而谢世于湖南省,炎帝陵就在大家湖南省株州的炎陵县;王夫之、张轼为长沙岳麓山下的长沙岳麓书院讲学;李芾,长沙市(旧称潭州)知府既湖南省安抚使,宋代后期人,在元兵进攻长沙市三日攻城遥遥无期的状况下,领全家人十九口人团体自杀,以表英列;曾国潘,湖南湘乡人,清代光绪年间洋务派头领之一,建立了“无湘不成军”的湘军,曾瘋狂前去镇压太平军,后被捻军所败,但他的为人正直为人处事之道历年来被后代所学习培训、传扬,著作多收益《曾文正公全集》中;魏源,湖南隆回人,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林则徐适用下著有50卷《海国图志》,被称作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郭嵩焘,湖南湘阴人,清朝末年外交人员,中国近代历史向欧美国家派遣的第一位长驻大臣,起兵(马来西亚)期内,拿取公款私存只工资与租金二项,尝言:“ 廉才谦谦君子以愧疚,不适合以责人;惠者谦谦君子以自杀,不适合以望于人”,还称至理名言。
精选湖南天心阁导游词湖南天心阁,是湖南省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也是湖南省的文化名片之一。
作为长沙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天心阁是旅游者前来湖南旅游必去之地,也是旅游者了解湖南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指导游客,湖南天心阁制作了一份精选导游词,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这份导游词。
导游词的开头是介绍天心阁的历史渊源,它是明嘉靖十年(1531年)长沙知府蒋士铨捐资重建则江楼,经过几个朝代的扩建和修缮,最终成为现在的天心阁,也是整个楼阁建筑中最高的一个。
在导游词中,词作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了天心阁的历史渊源和建筑特色,使游客对天心阁建筑有了最初的了解。
接着,导游词引领游客进入天心阁内部,导游词的第二部分为“入阁古韵,耳畅目赏”。
这部分引导游客看到的第一眼便是宏伟的建筑外形和精美的雕刻细节,但是当游客在入阁后,更能够感受到内部的古朴氛围。
导游词词作者采用的语言贴近游客生活,很快地将游客带入了塔内的氛围之中,领略了近500年的历史风貌。
在第三部分中,导游词更集中于介绍天心阁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楼阁内独一无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如钟鼓楼内的丝竹之声、仿古石柱的故事、以及珍藏的历史文物等。
通过这些特色为游客传递了天心阁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
最后一部分是“臻品风味,品尝美食”,也是在介绍天心阁一些美食方面。
通过这一部分,游客们能够了解到当地的地方美食、茶水文化,也为游客在天心阁逛过后,留下了味蕾上的体会,让游客们在咕噜咕噜的肚子中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导游词的全文语言简洁,朴素易懂,提供了游客最为需要的信息和导向,从而让游客们能够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天心阁独一无二的气息和文化内涵。
总之,这份精选湖南天心阁导游词在旅游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实用价值和文化内涵,帮助了数万游客领略了湖南当地的独特魅力。
关于湖南天心阁的导游词5篇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
天心阁有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
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烧毁,1983年重建天心阁。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湖南天心阁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羽战黄忠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刘备领兵南征,取得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
千百年来流传许多传说,“关羽战黄忠”即是其中一个有名的故事,天心阁后“吊马庄”等地名由此而来。
传说,东汉末长沙城东南角城墙已修到今天心阁一带,关羽就是从这里攻城的(也有传说关羽是从北门攻城的)。
长沙太守韩玄令老将黄忠出城迎战。
关黄大战,两人都不忍杀死对手。
先是关羽见黄忠马失前蹄,便放黄忠回城;后是黄忠连放两次空箭,第三箭仅射下关羽盔缨。
韩玄责怪黄忠故意放空箭,命缚下处斩。
正要斩首,魏延领兵救出黄忠。
关羽领大军趁机攻入城内。
传说关羽入城后,在今天心阁后的一块空坪内歇马,把马吊在这里的树上,自往一边歇息。
后来关羽吊马的地方成了街巷,便取名叫“吊马庄”。
黄忠救出后,刘备亲自上门恭请,黄忠终于归顺刘备。
韩玄倒脱靴“吊马庄”附近还有一条老街,叫“南倒脱靴”,也与关羽战长沙的故事有关。
传说关羽攻占长沙后,降将魏延欲杀长沙太守韩玄。
韩玄从城南向北逃跑,当跑到今天心阁后磨盘湾一小巷时,为骗过魏延,有意将一靴子脱下,靴尖朝南放着,自己仍向北奔走,此巷后来就叫“南倒脱靴”。
魏延识破韩玄诈计,继续向北追去。
韩玄逃到今解放西路一小巷岔口时,又将另一只靴朝西向岔口放着,自己朝北奔去。
此巷后来就叫“西倒脱靴”。
魏延仍向北追,追到今又一村六堆子那里,最终刺死了韩玄。
天心阁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城市的中心,是以天心古阁和古城墙为主要景点的历史名胜,自明代以来,天心阁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之美誉。
长沙天心阁导游词关于长沙天心阁导游词1古城墙1923年起先,湘督谭延闿下令拆除长沙古城墙修筑环城公路,以市政公所总理曹典球为首的一批文人提议保留天心阁下这段城墙作为文化遗迹得到认可,故拆除后的长沙古城墙仅留现今日心阁下的一段,已定格为长沙古城的唯一遗存实物供后人凭吊历史,其长度为251米,高度为13.4米,顶面宽度为6.1米太平军魂1852年西王萧朝贵率太平天国农夫军攻打长沙,与清军鏖战,中弹殉难于天心阁,太平军以失败而告终。
该雕塑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情景,为长沙少有的群体雕塑。
塑像高6米,重101吨,占地54平方米,用四川将军花岗岩石制作月城月城又称瓮城或子城,天心阁由于地势高,为攻守险要,这里便成了兵家必据之地。
天心阁其坐落处因地势险要,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月城内共设炮洞十一个,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卫要塞。
崇烈亭此亭前身为午炮亭、国耻纪念亭。
1929年,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拆除午炮,改建为国耻纪念亭,亭中有水泥绘制的国耻地图一帧,租割失地均涂有显明的彩色,以唤起民众爱国热忱,该亭后毁于“文夕大火”。
1946年,为纪念抗日斗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在国耻纪念亭的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亭额系蒋介石先生亲笔题写。
崇烈门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抗日斗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为牌坊式建筑,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
崇烈门上的居中的一副对联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旁边的一副用篆书写的是“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
在这里的“忘”字读“王”声,上联出自《易经》: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这两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赐予了高度的赞扬。
崇烈塔崇烈塔,又名白塔,始建于1946年,系抗日纪念性建筑,塔高6.6米,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矗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行侵扰的民族气节。
5篇介绍湖南天心阁的导游词范文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
天心阁有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
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烧毁,1983年重建天心阁。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湖南天心阁的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湖南天心阁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天心阁参观游览,本人是景区讲解员,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简单介绍天心阁有关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对古城长沙和天心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
) 前面我们看到的这座牌楼叫做崇烈门,它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纪念在1920xx年“济南惨案”及在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国民党高级官员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
牌楼用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
崇烈门上的居中的这副是“气吞胡羯,勇卫山河”,“羯”为古代的一个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称为“胡羯”,它附属于匈奴,在这里是指日寇。
此联与崇烈门都是蒋介石所题。
旁边的这副用篆书写的对联就有点难以辨认了,“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
其上下联均出自中国经学典籍,上联出自《易经》,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
上联的意思是:冒险而忘记生死,指的是为国赴难,奋不顾身;下联的意思是:理想胜过活着,是指理想至上,宁可捐躯。
这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可惜崇烈门毁于文革时期,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牌楼是按原貌重建的。
现在大家往前望去的楼阁,就是建于明代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天心阁了。
有关天心阁的最早记载是明代万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善化知县唐源的《分地方申详》,其具体始建的年代不祥。
初建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1774年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李汪度还作了《重修天心阁记》;到清嘉庆年间,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院长罗畸拨款重建,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层,并增加南、北两附阁,使之更加雄伟、壮观;现主阁高14.6米,两附阁各高10米,整座阁楼仿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
介绍湖南天心阁的导游词欢迎来到湖南天心阁!天心阁是湖南省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长沙市中心的岳麓山脚下,是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之一。
它建于明代,历史悠久,是中国现存的较早的木结构楼阁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天心阁的历史、建筑和文化。
历史天心阁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至1398年)。
当时,明朝的朱元璋命令湖南路官员举办“洞庭山会”,为祭祀洞庭湖赐以诸多政策和西洞庭地方官的成绩而建。
它原先是一个直径近300米的圆形广场,四周环绕着固定或临时建立的亭榭、殿舍。
最高的亭榭是“曲阜楼”,高九丈,内有箭射的草木雕刻。
这座建筑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在此作诗题壁,今天这些诗篇依然可以看到。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湖南布政使陆临按“曲阜楼”原样改建一座三层九角形木楼,并起名“天心阁”。
明末清初,天心阁经过数次重修,至今仍保存完好。
建筑天心阁高三十八米,下层为石基,上面是木构架,分为三层,九面式,四周有廊道。
由于建筑时代的不同,天心阁不同层次的彩绘、雕刻手法也各有特色,涵盖了明代以至清代的某些特点。
天心阁内外,木雕、砖雕、石雕、浮雕等雕刻技法集中展现着中国现存较早的木结构楼阁的艺术成就。
透过天心阁四周的廊道,可以俯瞰岳麓山、湖南大学“湖大牌楼”及长沙市北部的细高楼群,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观音坐像和佛像的精美雕刻。
登上天心阁三层观景台,在这个高处,视野广阔,仿佛令人置身于仙境之中。
文化天心阁文化氛围浓厚,是长沙文化、岳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天心阁就是学问人士的胜地,这也是天心阁得名的来源,说的是塑像内部的净土,居天宫之心,未曾罗络纷驰。
几百年来,天心阁一直是文人雅士和学子们谋求仙境的美丽佳境。
每年清明节和中秋节期间,天心阁举办祭祀活动,届时香火旺盛,游人如织。
另外,每逢传统节日和重要日子,天心阁都会举办相应的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总之,天心阁是长沙的一颗璀璨之星,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成就,让人赞叹不已。
关于长沙天心阁导游词(精选6篇)关于长沙天心阁篇1首先请大家看《天心阁眺望》一诗诗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长沙。
再请看一下古长沙老地形图它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大家看到湘江中的这个洲就是橘子洲她长约5500多米宽约100多米是长沙这一特殊地理景观代表。
长沙的地质结构以石英砂岩为基础经过常年外力作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于地表由此得出长沙地名由来于“长形方洲沙土之地”.主阁第二层有两副大型浮雕一边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3日凌晨的“文夕大火”后周恩来与时任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亲临阁楼视察灾情的情景。
另一面展示的是1930年7月以彭德怀为首的红三军团武装攻克长沙在中山亭胜利会师的场景。
当时湖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产国际委托提出“武装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后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红军又主动撤离了长沙。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是古人祭天神、观星象的“灵台”大家都知道古人历来崇尚孔孟之道原先阁楼供奉着文昌帝君和奎星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振人文而达天心”因此星星的星又改为了心灵的心。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长沙仅存的一段古城墙了。
公元前202年也就是西汉高祖五年刘邦建汉时册封他的八大功臣为王其中长沙王吴芮就用土夯筑成长沙的古城墙据今有2200多年历史了。
这就是长沙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
顾名思义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
关于长沙天心阁导游词篇2关羽战黄忠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刘备领兵南征,取得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
千百年来流传许多传说,“关羽战黄忠”即是其中一个有名的故事,天心阁后“吊马庄”等地名由此而来。
传说,东汉末长沙城东南角城墙已修到今天心阁一带,关羽就是从这里攻城的(也有传说关羽是从北门攻城的)。
长沙太守韩玄令老将黄忠出城迎战。
关黄大战,两人都不忍杀死对手。
先是关羽见黄忠马失前蹄,便放黄忠回城;后是黄忠连放两次空箭,第三箭仅射下关羽盔缨。
解说词(女)我用镜头捕捉长沙的历史遗迹,探寻这座三千多年历史文化古城的传奇与精神所在。
(老者)天心阁,古城长沙的标志!配音解说“潇湘古阁,秦汉名城”,这幅楹联,很好地说明了天心阁的历史地位及其与古城长沙的内在联系.太平盛世修楼阁,天心阁修建于明万历年以前。
据明崇祯《长沙府志》记载: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因为按古代星宿分野,长沙城对应天上主管人间寿命的长沙星,并且建阁初衷并非军事瞭望,而是用来祭祀天地、观测星相,故此得名“天星阁"。
天心阁建阁选址非常考究,这里地处古城长沙地势的龙伏山之巅的古城墙之上,寓意上风上水、吉星高照,同时,古人为了借“天地之灵气",还在阁内供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主宰文运的神像,意谓保长沙文运昌盛,人杰地灵,故天心阁也曾名“文昌阁”。
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总阅官李汪度在其《重修天心阁记》一文里,道出了“振人文而答天心”的建阁目的。
在没有战事的年月,登临天心古阁,看到古城长沙万家炊烟,集市熙攘的繁盛景象,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情不自禁留下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句,“阁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
”正是赞誉潇湘美景之盛况,抒发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
长沙古城墙始筑于秦汉时期,始为土墙,明洪武年间,改扩建为青砖墙.现保留下来的古城墙遗址长251米,其结构非常复杂和巧妙,是古代城池防御工事的典范。
它为何屡遭战火,却仍能幸存呢?天心阁古城墙有南北两个月城,面积各500余平方米,均可藏兵数百人,月城内有上下两层炮台,分别放置远射程和近射程大炮共十几座,有储存弹药和粮食的仓库,还有两条通往城内外的秘密通道,用来运送粮食弹药、补充兵源或逃生。
由于月城建在城内,敌方攻城时无法探明内情,能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因此这段城墙便成了保卫长沙城的一道坚实屏障。
清咸丰二年,太平军攻打长沙八十多天而不破,西王萧朝贵也阵亡天心阁城墙下;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天心阁作为长沙城前沿指挥所,在断裂的城墙下,在残存的月城内,成为一道坚实防线,长沙守军顽强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疯狂进攻.1946年,国民政府为纪念三次会战中牺牲的将士,在天心阁旁修建了崇烈门、崇烈塔和崇烈亭。
解说词
(女) 我用镜头捕捉长沙的历史遗迹,探寻这座三千多年历史文化古城的传奇与精神所在。
(老者)天心阁,古城长沙的标志!
配音解说
“潇湘古阁,秦汉名城”,这幅楹联,很好地说明了天心阁的历史地位及其与古城长沙的内在联系。
太平盛世修楼阁,天心阁修建于明万历年以前。
据明崇祯《长沙府志》记载: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因为按古代星宿分野,长沙城对应天上主管人间寿命的长沙星,并且建阁初衷并非军事瞭望,而是用来祭祀天地、观测星相,故此得名“天星阁”。
天心阁建阁选址非常考究,这里地处古城长沙地势的龙伏山之巅的古城墙之上,寓意上风上水、吉星高照,同时,古人为了借“天地之灵气”,还在阁内供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主宰文运的神像,意谓保长沙文运昌盛,人杰地灵,故天心阁也曾名“文昌阁”。
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总阅官李汪度在其《重修天心阁记》一文里,道出了“振人文而答天心”的建阁目的。
在没有战事的年月,登临天心古阁,看到古城长沙万家炊烟,集市熙攘的繁盛景象,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情不自禁留下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句,“阁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
”正是赞誉潇湘美景之盛况,抒发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
长沙古城墙始筑于秦汉时期,始为土墙,明洪武年间,改扩建为青砖墙。
现保留下来的古城墙遗址长251米,其结构非常复杂和巧妙,是古代城池防御工事的典范。
它为何屡遭战火,却仍能幸存呢?
天心阁古城墙有南北两个月城,面积各500余平方米,均可藏兵数百人,月城内有上下两层炮台,分别放置远射程和近射程大炮共十几座,有储存弹药和粮食的仓库,还有两条通往城内外的秘密通道,用来运送粮食弹药、补充兵源或逃生。
由于月城建在城内,敌方攻城时无法探明内情,能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因
此这段城墙便成了保卫长沙城的一道坚实屏障。
清咸丰二年,太平军攻打长沙八十多天而不破,西王萧朝贵也阵亡天心阁城墙下;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天心阁作为长沙城前沿指挥所,在断裂的城墙下,在残存的月城内,成为一道坚实防线,长沙守军顽强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疯狂进攻。
1946年,国民政府为纪念三次会战中牺牲的将士,在天心阁旁修建了崇烈门、崇烈塔和崇烈亭。
透过这段具有特殊军事价值的古城墙,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这座英雄之城往日的神采。
一古阁,一城墙,成为永远的历史印记。
在政治风云变换的年代,湖湘人民成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先驱。
戊戌维新期间,长沙是唯一忠实推行新政的省会城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长沙率先响应;五四运动前后,青年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先辈在长沙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女)透过天心阁,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的背后“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
天心阁不仅仅留下诸多历史传奇,清末学者黄兆枚写给天心阁的绝世名联似乎更能说明它的人文价值: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
天心阁,见证湖湘人文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