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测量点题
- 格式:pdf
- 大小:139.03 KB
- 文档页数:7
完整word版测量学试题库含详细答案《测量学》试题库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任抽14小题,计28分)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
3、目前测绘界习惯上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简称为“3S”技术。
4、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人们习惯上将地球椭球体的长半径a 和短半径b ,或由一个半径a 和扁率α称为旋转椭球体元素。
6、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称为首子午线(或起始子午线),垂直于地轴的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纬线。
7、我国目前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
8、根据钢尺的零分划位置不同将钢尺分成端点尺和刻线尺。
9、地球表面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10、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11、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2、两点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水准测量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3、水准仪上的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否水平或仪器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
通过水准管零点作水准管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14、在水准仪粗略整平中,左手拇指旋转脚螺旋的运动方向就是气泡移动的方向。
15、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通常采用变更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
16、水准测量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往往不相符,其差值称为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17、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另一种是测微尺。
18、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主要是消除端点尺与刻线尺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
测量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高度、长度、宽度B. 经度、纬度、高程C. 距离、方位、高程D. 经度、纬度、深度2. 测量中,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
A. 利用水准仪测量两点间的高差B. 利用水准仪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C. 利用水准仪测量两点间的斜距D. 利用水准仪测量两点间的垂直距离3. 在测量学中,三角测量法的主要目的是()。
A. 测量水平距离B. 测量垂直距离C. 确定地面点的相对位置D. 确定地面点的绝对位置4. 测量中,全站仪的主要功能是()。
A. 测量水平距离B. 测量垂直距离C. 测量角度和距离D. 测量高程5. 测量学中,用于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是()。
A. 重复测量B. 增加测量点C. 误差分配D. 误差消除6. 测量中,角度测量的常用仪器是()。
A. 水准仪B. 全站仪C. 经纬仪D. 测距仪7.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水平距离的方法是()。
A. 三角测量法B. 水准测量法C. 测距仪测量法D. 经纬仪测量法8. 在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高差的方法是()。
A. 水准测量B. 三角测量C. 测距仪测量D. 经纬仪测量9. 测量中,用于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坐标系统是()。
A. 笛卡尔坐标系B. 极坐标系C. 地理坐标系D. 球面坐标系10.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相对高度的方法是()。
A. 水准测量B. 三角测量C. 测距仪测量D. 经纬仪测量15. 测量中,用于测量两点间水平角的方法是()。
A. 水准测量B. 三角测量C. 经纬仪测量D. 测距仪测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测量学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
A. 水准仪B. 全站仪C. 经纬仪D. 测距仪E. GPS接收机2. 测量中,用于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
A. 重复测量B. 误差分配C. 误差消除D. 增加测量点E. 采用高精度仪器3.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包括()。
测量基础试题库及答案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在工程、建筑、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基础的测量学试题及其答案,旨在帮助学生和专业人士巩固和检验他们的测量知识。
1. 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球表面点的位置,包括水平位置和高程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角度和面积。
2. 什么是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是测量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以及地球表面的点的精确位置。
3. 水准测量的目的是什么?水准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从而可以计算出任意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
4. 什么是三角测量?三角测量是一种利用三角形的性质来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
它通常涉及测量角度和边长,以计算出未知点的坐标。
5. GPS测量的原理是什么?GPS测量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球上任何点的精确位置和时间。
GPS接收器通过接收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其位置。
6. 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哪些?测量误差可能来源于多种因素,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环境误差(如温度、湿度、大气折射等)以及数据处理误差。
7. 如何减少测量误差?减少测量误差可以通过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进行多次观测取平均值、以及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来实现。
8. 什么是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一种通过在地面上布设一系列直线段(导线)来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这些直线段通过测量角度和边长来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个网络。
9. 什么是地形图?地形图是一种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和人工特征的地图,它通常包括等高线、水体、道路、建筑物等信息,以及高程注记。
10. 测量学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有哪些?测量学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无人机测绘、自动驾驶车辆的导航系统、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等。
工程测量题库参考参考答案工程测量题库参考参考答案工程测量是一门关于测量和测绘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的学科,通过测量和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地获取地理空间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在工程测量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需要运用相关知识和技巧进行解答。
本文将就一些常见的工程测量题目提供参考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测量知识。
一、水准测量题目1. 某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水准测量,已知起点高程为100.00米,测得终点高程为150.00米,测量距离为1000米。
求终点相对于起点的高差。
解答:高差=终点高程-起点高程=150.00米-100.00米=50.00米。
2. 在水准测量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常常需要进行闭合水准测量。
闭合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起点和终点的高差之差来检验测量的准确性。
如果闭合水准测量的高差之差超过规定的范围,就需要进行调整。
请问,闭合水准测量的高差之差的规定范围是多少?解答:闭合水准测量的高差之差的规定范围通常为±(0.02√L)米,其中L为闭合水准测量的长度(单位:米)。
二、总站仪测量题目1. 在总站仪测量中,常常需要进行方位角的测量。
方位角是指某一测站的方向与某一参考方向之间的夹角。
请问,如何通过总站仪进行方位角的测量?解答:通过总站仪进行方位角的测量,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参考方向,可以是真北、磁北或者其他已知方向。
然后,将总站仪对准参考方向,并将其方位角调整为0度。
接着,转动总站仪,使其对准需要测量方位角的目标点,读取总站仪上的方位角示数即可。
2. 在总站仪测量中,常常需要进行高差的测量。
高差是指两个测站之间的高程差。
请问,如何通过总站仪进行高差的测量?解答:通过总站仪进行高差的测量,首先需要在两个测站之间设置一个参考点,可以是一个已知高程的点。
然后,将总站仪对准参考点,并将其高程调整为参考点的高程。
接着,转动总站仪,使其对准需要测量高差的目标点,读取总站仪上的高差示数即可。
测量证考试题技巧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测量中常用的三角函数是:A. 正弦B. 余弦C. 正切D. 余切答案:C2. 测量中,水平角的测量方法不包括:A. 经纬仪法B. 水准仪法C. 全站仪法D. 罗盘仪法答案:B3. 测量中,距离测量的常用方法有:A. 钢尺测量B. 光电测距C. 声波测距D. 以上都是答案:D4. 测量误差的来源不包括:A. 仪器误差B. 人为误差C. 环境误差D. 计算误差答案:D5. 测量中,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差D. 测量面积答案:C6. 测量中,全站仪的主要用途是: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差D. 测量面积答案:A7. 测量中,罗盘仪的主要作用是: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差D. 测量方向答案:D8. 测量中,经纬仪的主要作用是: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差D. 测量面积答案:A9. 测量中,钢尺测量距离时,误差的主要来源是:A. 尺子的伸缩B. 读数误差C. 环境温度变化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测量中,光电测距仪的主要优点是:A. 测量速度快B. 测量精度高C. 操作简便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测量中,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包括:A. 仪器的精度B. 测量方法C. 测量人员的技能D. 测量环境答案:ABCD2. 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A. 水准仪B. 经纬仪C. 全站仪D. 罗盘仪答案:ABCD3. 测量中,误差的类型包括: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人为误差D. 绝对误差答案:ABC4. 测量中,测量误差的控制方法包括:A. 采用高精度仪器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C. 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D. 环境控制答案:ABCD5. 测量中,测量误差的来源包括:A. 仪器误差B. 人为误差C. 环境误差D. 计算误差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测量中,使用全站仪可以同时测量角度和距离。
工程测量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9题,每题1分,共59分)1.在全圆测回法的观测中、同一盘位起始方向的两次读数之差叫( )。
A、测回差B、互差C、较差D、归零差正确答案:D2.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
A、消除视差B、看清远处目标C、看清十字丝正确答案:C3.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水准仪视准轴i角误差对测量高差的影响、可将水准仪安置在()处。
A、靠近前尺B、前后视距离相等C、靠近后尺正确答案:B4.在6°高斯投影中、我国为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故规定将坐标纵轴向西平移()公里。
A、5000B、50C、5D、500正确答案:D5.用经纬仪或水准仪望远镜在标尺上读数时、都应首先消除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
A、标尺不稳B、外界亮度不够C、标尺的像面与十字丝平面没能重合D、物镜调焦不好正确答案:C6.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A、图纸准备、方格网绘制、控制点展绘B、准备仪器、人员、编写总结报告C、资料、仪器工具、文具用品的准备D、组织领导、场地划分、后勤供应正确答案:A7.对一距离进行4次观测、求得其平均值为86.549, 平均值中误差是3mm、则观测值中误差为( )。
A、±1mmB、±12mmC、±6mmD、±1.5mm正确答案:C8.测量工作对精度的要求是( )。
A、仪器能达到什么精度就尽量达到B、根据工程需要确定适当精度指标C、越精确越好D、没有误差最好正确答案:B9.在高程应用方面 GPS 可以直接精确测定测站点的( )A、水准高B、正常高C、大地高D、海拔高正确答案:C10.经纬仪在盘左位置时将望远镜置平,使其竖盘读数为90°,望远镜物镜端抬高时读数减少,其盘左的竖直角公式( )。
A、α左=L-90°B、α左=180°-LC、α左=90°-LD、α左=L-180°正确答案:C11.测回法适用于( )。
测量培训试题及答案.(DOC)测量考核试题库1、大型仪器在搬站时,一定要卸下仪器装进一仪器盒搬站。
2、钢尺由尺架中放开后,应保持平直伸展,并将尺身提起。
3、水准仪水准管轴应平行于望远镜的视准轴。
4、比例尺常用分子为 1 的分数表示。
5、光电测距时,视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 1.3 m以上,睛天作业时,仪器应打伞遮光。
6、水准测量时,水准仪视准轴线离地面不应小于 0.3 m。
7、水平角测量的方法有测回法法和方向观测法。
在控制测量中微动螺旋及测微螺旋只许方向照准。
8、竖直角观测时,读出的目标盘左、盘右读数之和,理论上应为180。
9、常用的圆曲线测设方法有偏角法和极坐标法。
10、当水准路线通过宽度为各等级水准测量的标准视线长度两倍以上时,测量应按符合水准测量进行。
11、圆曲线的主点有_ 直圆点 _、_曲中点 _、_圆直点_。
12、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有_ 直缓点、缓圆点 _、_ _、_曲中点圆缓点、缓直点 _。
13、已知一段曲线线路上缓直(HZ)点的里程为DK100+000.00,缓和曲线部分的长度为80m,圆曲线部分的长度为600m,则曲中(QZ)点的里程为( C )。
A、DK100+080.00B、DK100+300.00C、DK99+620.00D、DK99+380.0014、在干线铁路的曲线上,一般要加设( C )A、直线B、中线C、缓和曲线D、等高线15、一圆曲线加缓和曲线,JD点里程为K10+000.00,切线长为200m,缓和曲线长60m,圆曲线部分长为400m,则曲中点的里程为( D )A、K10+260B、K11+460C、K9+260D、K10+06016、某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其交点(JD)里程为DK2+643.00,该曲线全长为360.20m,主切线T长为183.44m,里程从ZH至HZ为增加,则HZ的里程为( A )。
A)DK2+826.44 B)DK2+819.76 C)DK2+459.56 D)DK2+639.66 17、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高处目标,盘左读数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C )A.57º10′24″B.-14º49′36″C.14º49′36″18、实现GPS定位至少需要( B )颗卫星。
测量竞赛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下列哪个单位是长度的基本单位?A. 米B. 千米C. 厘米D. 毫米答案:A2. 在测量工作中,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差D. 测量方位答案:C3. 测量学中,三角测量法主要用于测量什么?A. 高差B. 角度C. 距离D. 方位答案:C4. 测量学中,下列哪个仪器用于测量角度?A. 水准仪B. 经纬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B5. 在测量学中,什么是测量误差?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B. 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C. 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D. 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答案:A6. 测量学中,下列哪个单位是面积的基本单位?A. 平方米B. 平方厘米C. 平方分米D. 平方公里答案:A7. 在测量工作中,全站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测量高差B. 测量距离和角度C. 测量方位D. 测量面积答案:B8. 测量学中,下列哪个仪器用于测量距离?A. 水准仪B. 经纬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C9. 在测量学中,什么是测量精度?A.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B. 测量结果的可靠性C.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D. 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答案:A10. 测量学中,下列哪个单位是体积的基本单位?A. 立方米B. 立方厘米C. 立方分米D. 立方公里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测量学中,下列哪些单位是长度的常用单位?A. 米B. 千米C. 厘米D. 毫米答案:ABCD2. 在测量工作中,下列哪些仪器可以用于测量角度?A. 水准仪B. 经纬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BD3. 测量学中,下列哪些方法用于测量高差?A. 三角测量法B. 水准测量法C. 距离测量法D. 角度测量法答案:B4. 测量学中,下列哪些仪器可以用于测量面积?A. 水准仪B. 经纬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D5. 在测量学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精度?A. 仪器的精度B. 测量方法C. 测量环境D. 测量人员的技能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测量学实操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来源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仪器误差B. 观测误差C. 人为误差D. 环境误差答案:D2. 测量中,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差D. 测量方位答案:C3. 在测量学中,三角测量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A.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B.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C.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D. 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答案:B4. 测量中,什么是基准面?A. 测量的起始点B. 测量的终点C. 测量的参考平面D. 测量的控制点答案:C5. 测量学中,什么是正投影法?A. 从物体的正面进行投影B. 从物体的侧面进行投影C. 从物体的上面进行投影D. 从物体的下面进行投影答案:A6. 在测量中,什么是水平角?A. 垂直于水平面的角B. 平行于水平面的角C. 与水平面成任意角度的角D. 与垂直面成任意角度的角答案:B7. 测量中,什么是视差?A. 观测者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B. 观测者与目标之间的高度变化C. 由于仪器误差导致的目标位置变化D. 由于观测者眼睛位置变化导致的目标位置变化答案:D8. 测量中,什么是闭合差?A. 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B. 各测量值之间的差值C. 各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D. 各测量值与起始值之间的差值答案:A9. 在测量中,什么是导线测量?A. 测量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B. 测量两点之间的曲线距离C. 测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D. 测量两点之间的最长路径答案:A10. 测量中,什么是高程?A. 地面某点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B. 地面某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C. 地面某点相对于另一点的高度D. 地面某点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 测量误差的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人为误差D. 绝对误差答案:A、B、C2. 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以下哪些?A. 水准仪B. 全站仪C. GPS接收器D. 经纬仪答案:A、B、C、D3. 在测量学中,测量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哪些?A. 测量对象B. 测量方法C. 测量单位D. 测量误差答案:A、B、C、D4. 测量中,角度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水平角测量B. 垂直角测量C. 倾斜角测量D. 方位角测量答案:A、B、C、D5. 在测量学中,测量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准确性原则B. 完整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经济性原则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共10分)1. 测量中,测量误差可以分为________误差和________误差。
工程测量模拟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59题,每题1分,共59分)1.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
A、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B、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底部C、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D、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正确答案:A2.角度放样的方向AB′=85.00米、设计值β=36°、测设得β′=35°59′42″、修正值B′B为( )mm。
A、6B、7C、8D、9正确答案:B3.图上两点距离与实际平距之比称为( )。
A、视距B、平距C、间距D、比例尺正确答案:D4.己知视线高程为8.201m、A点的高程为5.513m、则A点水准尺上的读数为( )。
A、8.201mB、2.688mC、2.668mD、3.668正确答案:B5.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平距小的地方、说明该地方的地面坡度( )。
A、不陡峭B、平缓C、较陡峭D、相对平缓正确答案:C6.已知某交点JD的桩号K5+119.99、右角为136°24′、半径R=300m、试计算圆曲线QZ里程。
( )A、K5+000B、K5+228.29C、K4+727.035D、K5+119.99正确答案:C7.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一般以( )为x轴,A、半径方向B、北方向C、任意方向D、切线方向正确答案:D8.水准测量观测时、每安置一次仪器观测两点间的高差称为一个( )。
A、立尺点B、测站C、原点D、转点正确答案:B9.如果采用3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第三测回的起始目标读数应等于或略大于( )。
A、60°B、0°C、120°D、180°正确答案:C10.已知AB直线的坐标象限角为SE30°13′、则BA的坐标方位角为( )。
A、NW30°13′B、329°47′C、SE30°13′D、30°13′。
第四章 第六节根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实施对计量标准的期间核查,包括制定核查方案,选择核查标准,计录并分析核查数据,采取措施防止测量过程失控。
知识点:期间核查(一)什么是期间核查期间核查是指“根据规定程序,为了确定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是否保持其原有状态而进行的操作”。
期间核查的目的是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期内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知识点:期间核查的策划(一)期间核查对象的确定1.核查对象实验室的基准、参考标准、传递标准、工作标准应纳入期间核查对象。
2.辅助设备及其他测量仪器对于辅助设备及其他测量仪器是否进行期间核查,应根据在实际情况下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出现问题的严重性及可能带来的质量追溯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是否进行期间核查。
通常从以下方面来考虑:(1)对测量结果的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测量设备的关键量值;(2)具备相应的核查标准和实施核查的条件;(3)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测量设备;(4)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工作标准或测量仪器;(5)使用频次高的和使用环境恶劣的检测设备;(6)曾经过载或被怀疑出现过质量问题的测量设备;(7)有特殊规定的或仪器使用说明中有要求的。
3.对于性能稳定的实物量具对于性能稳定的实物量具,如砝码、量块等,通常不需要单独进行期间核查。
这是因为从材料的稳定性而言,通常在校准间隔内不会出现大的量值变化,如玻璃量具等性能稳定的计量器具也一般可不作期间核查。
(二)核查方案的制定对每项核查对象制定的核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选用的核查标准;(2)核查点;(3)核查程序;(4)核查频次;(5)核查记录的方式;(6)核查结论的判定原则;(7)发现问题时可能采取的措施以及核查时的其他要求等。
核查方法应经过评审后实施。
(三)核查标准的选择选择核查标准的一般原则:(1)核查标准应具有需核查的参数和量值,能由被核查仪器、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测量;(2)核查标准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某些仪器的核查还要求核查标准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和良好的重复性,以便核查时能观察到被核查仪器及计量标准的变化;(3)必要时,核查标准应可以提供指示,以便再次使用时可以重复前次核查实验时的条件,例如环规使用刻线标示使用直径的方向;(4)由于期间核查是本实验室自己进行的工作,不必送往其他实验室,因此核查期间标准可以不考虑便携和搬运问题;(5)核查标准主要是用来观察测量结果的变化,因此不一定要求其提供的量值准确。
例如:标准物质或实物量具,如砝码、量块、线绕电阻器、标准电池等均可提供稳定的量值,做核查标准是非常好的选择。
而稳定性良好的日常被测对象作为核查标准,由于测量条件与日常工作一致,只要符合上述选择原则也是很好的核查标准。
为特定的仪器也可以专门设计核查标准,以便使用最少的测量,获得尽可能多的核查数据。
(四)测量范围和测量参数的选择期间核查不是重新校准或再校准,不需要对设备的所有测量参数和所有测量范围进行核查。
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进行选择,总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原则上对设备的关键测量参数应进行期间核查。
但是,对于多功能设备,应选择基本参数。
(2)选择设备的基本测量范围及其常用的测量点(示值)进行期间核查。
(五)核查时机的确定期间核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期间核查。
1.定期的期间核查对定期的期间核查,应规定两次核查之间的最长时间间隔,视被核查仪器设备的状况和计量人员的经验确定。
期间核查为了能充分反映实际工作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在规定的最长间隔内可以随机地选择时间进行。
如果仅仅要了解仪器的变化情况,则核查时必须注意保持所有实验条件的复现,才能够保证数据变化只反映仪器状态的变化。
测量仪器刚刚完成溯源(送上级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或校准)时做首次核查,有利于确定初始校准状态或初始测量过程的状态,以便于对比观察以后的数据变化。
因此,这永远是最佳的时机。
2.不定期的期间核查不定期的期间核查的核查时机一般包括:(1)测量仪器即将用于非常重要的测量,或非常高准确度的测量、测量对仪器的准确度要求已经接近测量仪器的极限时,测量前应进行核查;(2)测量仪器即将用于外出的测量时;(3)测量仪器刚刚从外出测量回来时;(4)大型测量仪器的环境温、湿度或其他测量条件发生了大的变化,刚刚恢复;(5)测量仪器发生了碰撞、跌落、电压冲击等意外事件后;(6)对测量仪器性能有怀疑时。
知识点:期间核查的实施(一)期间核查的程序文件实验室应该编制有关期间核查的程序文件,期间核查的程序文件应规定:(1)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计量标准或测量仪器;(2)核查方法和评审程序;(3)期间核查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流程;(4)出现测量过程失控或发现有失控趋势时的处理程序等。
(二)期间核查的作业指导书针对每一类被核查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以及需核查的其他测量仪器制定期间核查的作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应规定:(1)被核查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2)使用的核查标准;(3)测量的参数和测量方法;(4)核查的位置或量值点;(5)核查的记录信息、记录形式和记录的保存;(6)必要时,核查曲线图或核查控制图的绘制方法;(7)核查的时间间隔;(8)关于需要增加临时核查的特殊情况(如磕碰、包装箱破损、环境温度的意外大幅波动出现特殊需要等)的规定;(9)核查结果的判定原则与核查结论。
(三)测量标准和检测设备期间核查的实施1.基准、参考标准、工作标准的期间核查(1)被校准对象为实物量具时,可以选择一个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实施期间核查。
(2)参考标准、基准、或工作标准仅由实物量具组成,而被校准对象为测量仪器,鉴于实物量具的稳定性通常远优于测量仪器,此时可以不必进行期间核查;但需利用参考标准、基准、或工作标准历年的校准证书画出相应的标称值或校准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和被校准的对象均为测量仪器,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则可用该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若不存在可作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此时可以不进行期间核查。
2.检测设备的期间核查(1)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就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2)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被测物品,也可选用一个被测物品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 核查。
(3)若对于被核查的检测设备来说,不存在可作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或稳定的被测物 品,则可以不进行期间核查。
3.一次性使用的有证标准物质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有证标准物质,可以不进行期间核查。
(四)核查方法1.通用的期间核查方法(1)设备经高一等级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后,立即进行一组附加测量,将参考值赋予核查标准。
即用被核查对象测量核查标准得到值,由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查到相应的示值误差,用下式确定参考值:。
式中是被核查的测量仪器对核查标准进行k次,(通常)重复测量所得的算术平均值。
检定或校准后立即进行附加测量的目的是保持校准状态,防止引入因仪器不稳定等因素带来的误差。
(2)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后),进行第一次期间核查,测量并记录m次(m可不等于k)重复测量的数据,得到算术平均值。
(3)每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重复上述期间核查步骤,直到n次核查,得到各次核查的数据:。
(4)以被核查的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或记录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u)确定核查控制的上、下限,测量设备期间核查曲线参照p425页图4-8进行绘制。
2.测量过程控制的核查方法――控制图法控制图是对测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图形记录。
平均值控制图主要用于判断测量过程中是否受到不受控的系统效应的影响,标准差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主要用于判断测量过程是否受到不受控的随机效应的变化。
知识点:核查记录的内容及记录的形式和保存期间核查记录是证明测量仪器在某个时刻是否处于校准状态的证据,也是用于数据分析和为下次期间核查提供对比数据的依据。
期间核查记录的信息应该充分,记录内容应完整,对核查中所有可能影响结果数据的环节均应该记录,以便多次测量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期间核查的记录形式应便于判断校准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及便于分析测量仪器的变化趋势。
(一)核查记录的内容核查记录可以包括下列内容:(1)被核查仪器的信息:名称、编号、生产厂、使用的附件等;如果被核查的计量基准、标准是由多台仪器组成,并可改变组合,则应该记录测量系统的组合及其连接件和连接状态的信息;(2)核查标准的信息:名称、编号、生产厂,使用的参数、量程或量值、测量位置等;如果对核查标准进行过稳定性考核或为建立过程参数所做的实验,应记录相关的信息;(3)核查时的环境参数:温度,必要时还包括:湿度、空气压力、振动等;(4)核查的相关信息:核查时间、核查的参数、核查操作人员,必要时包括核查结果的审查人员等;(5)原始数据记录;(6)数据处理过程的记录;(7)核查曲线图或控制图;(8)核查结论;(9)关于拟采取措施的建议。
(二)核查记录的形式和保存核查记录可以使用表格的形式和图的形式并存,将原始数据和核查曲线图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保存和管理。
核查记录也可以用电子文档形式保存,以便于数据更新和查阅。
知识点:核查标准的保存核查标准的保存应保证其稳定性,因此应保证可能影响其稳定性的保存条件能满足要求,如温度、湿度、电磁场、振动光辐射等。
对于核查用的消耗性标准物质,应注意保证两次检定或校准期间的所有核查使用同一批次的标准物质,以减少不同批次标准物质之间差异的影响。
1. 依据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通用规范,对列入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计量器具开展型式评价工作,判定型式评价的结果。
第四章第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