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释
- 格式:docx
- 大小:12.85 KB
- 文档页数:5
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在赤壁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体物写志,注重辅陈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写赋要有所依托不能无病呻吟,要体现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志向;体物:描述事物;摹状事物.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
体物写志,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
注重辅陈,铺陈意思是详细叙述。
布置;陈设。
铺陈是一种写作手法而排比是一种修辞方法。
铺陈是用于通篇文章的技巧,而排比是用于段落或语句的技巧。
指赋的形貌,铺陈文采。
运用大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事物,不厌其详,不厌其细。
出自《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
铺采摛文贯穿古今作者:王瑞达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4年第07期“铺采摛文”的说法最早源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他认为,“铺采摛文”是赋的外在形式特点,是一种铺陈文采的写法。
然而从今日看来,这一写法的应用远远超出了赋的范围,甚至跨越了时空,贯穿古今。
一、铺采摛文的最初应用铺采摛文最初体现在赋这种手法上。
赋比兴是诗经三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
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这一解释被引用最多。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解释:赋就是铺陈直叙。
看来,对赋的解释,重点就在铺。
“铺”是指把东西展开或摊平;“摛”,舒展,铺陈,还是铺。
可见,“铺采摛文”就是铺陈文采,展示华丽。
这种赋的写法,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名称,如宋玉的《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
这些作品,既有散文之形,又有诗歌之韵,类似于现在的散文诗。
到了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冠名汉赋。
汉赋规模宏大,大家群起,佳作如林,蔚为壮观,如贾谊的《鵩鸟赋》《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长门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都是汉赋之精品。
汉赋以大为美,气势磅礴,故有“大赋”之称。
大赋宏伟壮观之势难以跨越,到了魏晋时期,文风转为借自然景致等抒发心志情怀,定型为“小赋”,如曹植的《洛神赋》,嵇康的《琴赋》,左思的《三都赋》,向秀的《思旧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鲍照的《芜城赋》等。
至南北朝演化成骈赋,如南朝江淹的《恨赋》《别赋》、北朝庾信的《哀江南赋》等,句式整齐,辞藻华美,对仗工整,韵律和谐,遣词讲究。
唐宋则转变为律赋与文赋。
律赋严守对仗、声律的要求,如韩愈的《感二鸟赋》,王启的《江南春赋》等;文赋则一反骈赋和律赋在对仗、声律方面的限制,强调像散文那样无拘无束,自由挥洒,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
22乐于索取可以创造机遇,你应当像乐于帮助别人一样,乐于向他人索取。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本是汉赋的写法,其内容多是渲染风物繁盛、人文荟萃,旨在表现躬逢盛世的自豪之情。
如果将这种赋体铺张扬厉的语言特色,“移植”到演讲中,往往能让宏大的主题出彩。
纵向排比,厚重壮美纪念日里,我们更应肃穆、沉思、扼腕、感奋:那是燕园的湖光塔影下的演讲,激荡人心的呐喊;那是石库门的胡同里,一群志同道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晤言一室之内,执手共襄大计。
那是井冈山上的星火,是古田的军号,是三湾的歌声,是长征路上的标语,是延安窑洞里不灭的灯火,是西柏坡小院里的“耿耿星河欲曙天”,是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惊雷,是共商国是的人民大会堂穹顶的红星,以及雷鸣般的掌声……纪念日,用以铭记历史:一个国家、民族,其来有自。
不仅如此,每一次纪念,又是一次洗礼和淬炼,又是一次出发。
纪念日,不是我们洗去风尘、稍事小憩的驿站,而是我们告别过往、整装待发的长亭。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因为担心麻木健忘,所以纪念。
而我想斗胆地说:纪念,是为了忘却。
纪念日,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王俊彦《告诸往而知来者》)这段演讲没有聚焦于某一个纪念日,而是采用纵向排比的方法,精心选取重要历史节点,让一个个纪念日,连缀成革命史、党史、共和国史,让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浓缩在纪念日这个“容器”里。
演讲者连点成线,驰骋想象,极尽铺陈渲染,呈现历史大事件,融入家国情怀,演讲具有史诗一样的厚重壮美,让听众过耳难忘。
横向铺排,充分展开这是一个以奋斗为荣的时代。
每一个奋毅前行的人,都会感到生逢其时。
你看农民,胼手胝足,麦浪翻滚,播洒汗水,收获富足;你看快递小哥,穿行在大街小巷的疲惫辛劳,全消解在铺采摛文,让宏大的主题出彩◆章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晚宴和热气腾腾的饭菜中;无数打工人,像候鸟一样南来北往地穿梭,但无时无刻不怀揣着用奋斗赢得美好生活的梦想。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风云际会的时代,每一种奢侈的梦想,每一个勤勉奋斗的你我,都能像海燕一样,在时代的天际高傲地飞翔。
赋是一种什么文体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阿房宫赋》文本解读《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写道:“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杜牧的这篇赋,正是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来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的。
文中有大量的对于阿房宫的以及宫殿里宫人生活的描摹,基于此“体物写志”的特点,特别采用浙江海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段双全教授提出来的“四字法”来对文本进行解读。
四字法即“言象情志”四字,本文着力于通过文本中的“象”来去透析其“情志”。
1.“言”(一)文言常识虚词(不同用法)1.焉(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其(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4.于(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之(1) 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 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实词(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作动,统一)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名作状,坐辇车)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作状,在早上,在夜晚)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作名,搜集保存的金银珠宝)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名作动,把……当作……)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使动,使……灭族)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形作动:感动悲哀;鉴:意动,以……为鉴)8.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作动,出现彩虹)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结构精巧;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斥)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天气;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古义:搜集保存;今义:收集保藏。
铺采摛文的意思_近义词_反义词_造句大全铺采摛文的意思_近义词_反义词_造句大全的详细成语大全,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摘抄给大家学习。
【成语意思】:“摛”念chī。
铺陈文采。
【成语拼音】:pùcǎixūwén【成语声母】:PCXW【成语年代】:古代成语【用法分析】:铺采摛文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使用程度】:生僻成语【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造句】:一、辞赋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特色,最适宜写景状物,抒志言情,千百年来,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赋。
二、对于汉赋的评论,一般都肯定其铺采摛文的立赋大体,而对思想的认识评论却纷纭不一。
三、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四、铺采摛文犹体物,谋骈协韵亦传情。
五、我在“赋家说赋”第八则中,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题,作了介绍这里再对赋的另外两种说法作些介绍,以便大家对赋有全面的认识。
【近似成语】:文质彬彬: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
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
彬彬:配合谐调。
文恬武嬉:文官武将都耽于安乐;不以国事为务。
文:文官;武:武将。
文人相轻:文人往往彼此看不起。
轻:轻视。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文、饰:掩饰;过、非:过失、错误。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成语来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chinachaxun.铺采摛文的意思_近义词_反义词_造句大全全部成语内容,。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释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
《诗经》的体制和表现手法有六种,第二种叫“赋”。
“赋”是铺叙;铺叙辞藻,创作文辞,体察物像,抒写情志。
(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
赋就是铺陈,铺陈文藻辞采,刻画物象,抒写情志。
(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
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是“赋”。
所谓“赋”,是铺陈的意思;铺陈文采,为的是描绘事物,书写情志。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
铺:①<动>把东西展开或摊平:~床|~被褥◇平~直叙。
(《现代汉语词典》)
“铺”本是“铺开”、“摊开”之义,“赋者,铺也”的“铺”是比喻“铺陈”、“铺叙”,指文章详细地叙述。
采:④文采,辞藻。
《楚辞·怀沙》:“众不知余之异采。
”《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经。
”(《古代汉语词典》)采:(三)彩色。
后来写作“彩”。
《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蔡沈《集传》:“采者,青、黄、赤、白、黑也。
”《荀子·正论》:“衣被则服五采。
”引申为文彩,指文章词藻华美。
《楚辞·战国屈原<九章·怀沙>》:“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王逸注:“采,文采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繁采寡
情,味之必厌。
”(《王力古汉语字典》)
采:(二)有彩色花纹的帛(丝织品)。
《汉书·货殖传》:“文采千匹。
”注意:在这个意义上后来写作“彩”……引申为颜色,彩色。
《孟子·梁惠王上》:“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在这个意义上后来一般写作“彩”。
又引申为文章的辞藻。
《文心雕龙·情采》:“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又:“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六)》)
采:彩色。
……<引>文章的词藻。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堆砌词藻、缺乏思想感情的而文章,读起来必然令人厌烦。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彩色:<名>多种颜色。
(《现代汉语词典》)
文采:①华丽的色彩:~斑斓。
②文学方面的才华:~过人。
(《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无“文彩”,而有“文采”)文采:亦作“文彩”。
①错杂华丽的色彩。
……亦指华丽的衣服。
……又指音乐旋律的绚丽变化。
②辞采;才华。
庾信《哀江南赋》:“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
”(《辞海》)
辞藻:诗文中工巧的词语,常指运用的典故和古人诗文中现成的词语:~华丽|堆砌~。
也作词藻。
藻:华丽的文辞:③辞~。
(《现代汉语词典》)
辞藻:亦作“词藻”。
诗文的文采。
也指用以藻饰文词的典故或古人着作中的词汇。
(《辞海》)
辞藻:文采、才藻。
指行文措辞等。
《三国志·魏·<高贵乡公纪>注》:“(张)璠馔《后汉纪》虽似未成,辞藻可观。
”(《辞源》)
文藻:文采,词藻。
(《古代汉语词典》)
辞采:指文思、才藻。
《宋书谢瞻传》:“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弟灵运相抗。
”(《辞源》)
才藻:才思文采。
《太平御览》二四六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陆)机(陆)云虽有才藻,清望不及(顾)荣也。
”(《辞源》)彩:②文采。
《宋书·颜延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
”(《古代汉语词典》)
彩:①彩色,光彩。
……<引>文章的词藻。
《宋书·颜延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彩:②文彩;光彩。
《宋书·颜延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
”(《辞海》)
摛chī:舒展;散布:~藻(铺张辞藻)。
(《现代汉语词典》)
摛:①播扬。
梁简文帝《神山寺碑》:“此亦仙岫,英名远摛。
”
②铺陈。
王禹偁《谪居感事》诗:“摛道德之光耀兮,章诰笔难摛。
”苏轼《沁园春》词:“云山摛锦,朝露团团。
”摛藻:铺张辞藻。
(《古代汉语词典》)
文:①彩色交错。
《周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引>花纹。
《韩非子·十过》:“白璧垩墀,茵席雕文。
”②文采,文饰,与“质”相对。
《论语·颜渊》:“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③外表,形式。
《文心雕龙·情采》:“木质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质:指内容。
)④字,文字。
《后汉书·祭祀志下》:“三皇无文,结绳以治。
”⑤文献,典籍。
《论语·子罕》:“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⑥文章。
萧统《文
选序》:“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古代汉语词典》)
文:①纹理。
②花纹。
③字;文字。
④文章。
⑦文华;辞采。
与“质”相对。
《文心雕龙·原道》:“逮及商周,文胜其质。
”参见“文质彬彬”。
(《辞海》)
体:⑧表现;体现。
《文选·陆机<文赋>》:“赋体物而浏亮。
”李善注:“赋以陈事,故曰体物。
”(《汉语大字典》)
写:②倾吐,抒发。
李白《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诗:“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
”(《古代汉语词典》)
“铺采摛文”的“铺”、“摛”都是铺陈、铺叙、详尽地描写的意思。
“采”有“文采”、“文学方面的才华”之义,又有“辞藻”、“诗文的华美语言”之义。
因为“文”没有“文采”、“文学方面的才华”之义,又有“辞藻”、“诗文的华美语言”之义,“采”、“文”应该同义,故“采”应解为“辞藻”、“诗文的华美语言”。
“铺采摛文”即铺叙辞藻,详尽地写出华丽的语言。
“体物写志”的“体”是“表现”、“描绘”之义,并非“体察”之义。
“体物”和“写志”是并列关系。
“体物写志”和“铺采摛文”又是目的关系,“铺采摛文”,目的在于“体物”和“写志”。
“铺采摛文”,尽赋之体;“体物写志”,尽赋之旨。
“铺采摛文”四字,点出了“赋”这种文体艺术形式方面的特点:“铺”、“摛”二字,点出了赋这种文体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即强调铺陈、详尽描写;“采”、“文”二字,点出了赋这个文体语言方面的特点,即文辞华美丽。
总的来说就是用华美的语言详尽地描写对
象的特点。
“体物写志”表明了赋这种文体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即通过体物来写志。